第326章 太後是鳳

字數:4592   加入書籤

A+A-


    第326章 太後是鳳
    第326章 太後是鳳
    清廷遷都一事,並不是王文韶突發奇想,而是早已有之。
    早在當年鹹豐時,為躲避英法聯軍,鹹豐不得已狼狽跑到承德,那時就有遷都的建議。
    雲南學政張錫嶸和恭親王奕欣二人,就建議遷都關中,而且還是洛陽。
    此後當時的湖廣總督,也曾建議遷都,甚至鹹豐一度動心,並下了兩道諭旨做了部署。
    隻是,此時鹹豐心中理想的新都並不是洛陽,而是西安。
    最後,由於早早死去,遷都又受到皇親權貴們的強烈反對,朝廷最終隻好作罷。
    而在三十五年後,也就是甲午年,北洋慘敗,在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聽到不僅要賠款兩億兩白銀,而且還要割讓台灣和遼東,群情激憤,上書光緒皇帝,也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
    康有為在上書中就明確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四項主張,遷都的想法也就再度被正式提了出來。
    這一次,同樣遭到了強烈反對,最終依然沒成,隻不過,這也讓慈禧開始動了遷都的心思。
    關於遷都何處,爭議也不少。
    有人主張西安,有人主張太原,還有人主張洛陽,唯有康有為主張遷都上海。
    而慈禧比較認可的是洛陽,甚至光緒二十五年,也就是去年,慈禧還給河南巡撫景星下達懿旨,要景星安排河南知府文悌,讓他在洛陽勘察地形,修建行宮,以備臨幸。
    慈禧在給景星的懿旨中說,“近時各國連衡謀我中國,終有難於忍讓之時。”
    “京師密邇海口,諸軍不敢輕言開戰,彼得乘勢要挾,諸多牽製礙手,近有人奏,洛陽形勢完固,欲令爾等借修萬壽宮為名,踏看地基,修建行宮一所,預備臨幸等因當由。”
    文悌是戊戌年因反對新政被光緒罷官,慈禧再次垂簾後,又官複原職的官員,對於慈禧的懿旨哪能不盡心竭力。
    經過一番緊張的勘察後,文悌將勘察的“府境形勢險要大略,繪畫成圖六幅,另繕寫圖說一扣”呈報給慈禧。
    這份稟文,實際上就是一份遷都洛陽的“可行性報告”,隻是最終不知何故,也不了了之。
    慈禧點點頭道,“你們說的都在理,原本哀家隻是覺得一來山西貧窮,難以供給軍需,以及西狩所需用度;二來,山西距離京師過近,一旦滕興甫從京城撤出,洋人恐怕旦夕可至。”
    “如果洋人一路追來,宋祝三等人又守不住娘子關,那時若再想走,恐怕就難了”
    “哀家隻是想著,咱們去西安,那裏會更絕安穩一些。”
    “不過,你們既然又提到遷都一說,有件事也就同你們說說,伱們也參詳參詳。”
    已經處理完最棘手、也最不好啟口的事情,慈禧的心情不進很平靜,甚至還稍稍有些愉悅。
    慈禧理了理鬢間落下的發絲,好整以暇地說道,“張香濤給哀家上了一道密折,他告訴哀家,洋人要他給哀家傳個話,說是洋人要哀家的鑾駕盡快回京,似乎洋人有議和之意,隻不過洋人是要在京師談。”
    “張香濤以為,此時萬不可回京,那樣難免簽下城下之盟,莫不如就此遷都,張香濤還說,湖北荊門適於建都,如果朝廷同意,他將全力協助,並稱朝廷從此可再不受列強兵鋒脅迫,此乃萬年之大局。”
    雖說張之洞建議在荊門建都,而不是洛陽,這讓王文韶略微有些詫異,可王文韶還是說道。
    “太後,張香濤心思稠密,他說荊門合適,想必不會差的,臣以為可行。”
    “雖說長江上也可通行兵艦,可洋人若是在想要朔江而上威脅朝廷,不僅要深入內陸腹地,長江沿途還有眾多險要水道阻隔,再加之江水河道深淺不一,小艦可通,大艦難行,臣以為,那裏確是建都的好去處.”
    載漪也急不可耐地打斷王文韶的話,繼續勸阻,“太後,臣還是那句話,不管是哪裏,此時萬不可遷都!”
    慈禧看向榮祿,榮祿思索著說,“太後,臣也反對此時遷都。”
    榮祿少見地和載漪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這讓慈禧不能不謹慎。
    慈禧沉默了一會說道,“既然你們不同意遷都,此事就暫緩吧,那咱們還是說說這駐蹕之地。”
    見慈禧不再提遷都一事,載漪一顆心才又放下,忙說道,“太後,臣以為駐蹕太原就好。”
    “山西表裏山河,東、北、南皆有大山阻隔,西邊又和陝西僅一河之隔,地勢險要,進退自如,臣和榮大人的看法一樣,臣也相信滕興甫定能在這大山裏擋住洋人,絕不會讓洋人進入山西肆虐。”
    “至於糧餉軍需,以及西狩用度,這也好辦,張香濤不是說,秋賦他會依然解給朝廷嗎,就讓他送來山西就好了。”
    有些失望的王文韶白了載漪一眼說道,“駐蹕太原並不妥當。”
    “娘子關雖說險要,可也總要有強軍防守,武衛軍已經殘破,雖說各路人馬加起來還有數千人,可他們屢戰屢敗,西狩途中若非滕興甫派人趕來救駕,後果不堪設想。”
    “而娘子關一破,洋人須臾可至太原,所以山西絕非駐蹕之所。”
    “再說張香濤要向山西運送秋賦,道路險阻,也不易及時送達,臣以為還是西安妥當。”
    載漪已經看出來了,隻要是自己讚同的,王文韶這老匹夫就一定會反對,雖然恨的牙癢,可也沒有辦法。
    載漪把目光看向剛毅,見剛毅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心中忍不住又是一歎。
    沒有了剛毅衝鋒陷陣,自己在慈禧麵前就是孤家寡人。
    又想到今天議事,慈禧把這個一向和自己不對付,又是一個堅定主和派的王文韶找來,其用意不用想也知道,不由有些灰心喪氣起來。
    見二人爭持不下,慈禧又看向榮祿,榮祿是一直主張去西安的,隻要榮祿說話,慈禧就會立即做出決定,那時載漪在反對,也是無用。
    總之,不管去哪裏,隻要離洋人遠一些就行,西狩途中的一幕,已經將慈禧徹底嚇怕了。
    不想,榮祿對慈禧一揖後說道,“太後,初起不知道滕興甫意欲移兵太行山,所以臣建議駐蹕西安,如今即將有滕興甫大軍趕至,臣也認為太後還是應該留在山西為好。”
    載漪沒想到榮祿的態度會出現反轉,不由喜形於色,正要開口,榮祿又說道。
    “如果太後以為太原不妥,臣以為,太後不妨暫在太原停留一些時日,然後再繼續南下,移駕平陽府。”
    “那裏不僅東有上黨的前鋒軍阻擋洋人,後有中條山,又距離風陵渡較近,一旦事有不虞,太後立即就可趕至風陵渡過黃河,轉道前往西安。”
    “而且,張香濤的秋賦恐怕短時間還到不了,據聞英夷西摩爾現就在漢口,意圖阻止張香濤向朝廷解送秋賦。”
    “而太後沿途會經過平遙、介休一帶,那裏晉商眾多,籌措銀子也較為方便。”
    僅僅是載漪一個人,阻擋不了慈禧離開山西的想法,可在加上一個她最信任的榮祿,就完全不同了,更何況榮祿這個折中的法子,似乎很穩妥。
    “不妥。”
    沒想到,王文韶不僅和載漪懟上了,這一次竟然連榮祿也不放過,這讓載漪和榮祿都有些詫異。
    王文韶對榮祿一拱手說道,“榮大人,老夫以為太後不可去平陽,平陽的名字不吉利,榮大人難道忘記‘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句話了?”
    王文韶的話,將載漪氣的笑了起來,在榮祿張口結舌地看著王文韶說不出話時,載漪嘿嘿笑著說。
    “王大人不要忘了,太後是鳳,可不是什麽虎!”
    載漪的話,不僅讓王文韶說不出話來,甚至引得慈禧也不由莞爾。
    感謝:20180927104339797、20230415804、20230412948ac、我吃土豆片、望書思燭、20170202172749389、拉伊庫茲布祖維奇、土鱉192、雲海100、天、濕妹好銀蕩、愛看小說的瘦醫、深藍等書友的月票、推薦票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