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各方反應

字數:6609   加入書籤

A+A-


    第642章 各方反應
    第642章 各方反應
    按照這個醒言的說法,是因為直隸現在銷售出去的鹽,都是經過加工的細鹽,粗鹽在直隸銷售出去的食鹽中,已經絕跡了。
    雖然細鹽的成本比粗鹽上升很多,可滕毓藻認為,鹽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並不準許銷售出去的細鹽漲價,隻準比以往粗鹽的價格略高一點點出售。
    虧損部分,都有鹽業公司產出的純堿補足,這導致這個北洋製堿廠所屬的鹽業公司,成為直山兩省推行洋務以來,唯一一家幾乎不賺錢的企業。
    質優價廉的直隸細鹽,如今幾乎已經行銷國內所有省份。
    甚至,原本日本人運來國內壟斷了細鹽市場的日本細鹽已經完全消失。
    直隸銷售出去的細鹽,完全隻是為了顧及百姓的生計,這讓段祺瑞心中不由感慨萬分。
    雖然段祺瑞早已知道如今他吃的鹽都已經是細鹽,而且也清楚這些細鹽都是直隸出產的,可他在讀到這篇文章之前,他還真就不知道滕毓藻這是在賠錢銷售。
    段祺瑞相信,僅此一事,滕毓藻在國人心中的形象聲望就會大幅度高漲。
    還有,如今直山兩省開張的新式工廠,已經超過千家,其中震旦係的新式工廠就超過六十家。
    最讓段祺瑞振奮的,還是現在滕毓藻的主導下,直隸不僅有了國內最大的鋼鐵廠、能造四千噸以下軍艦的大沽、威海兩個造船廠,還有最大的機器廠、紡織廠、化肥廠、最大的兵工廠和能生產發動機、電燈、電報機、電話機的國內唯一一家電子公司。
    此外,還有煉油廠、亞洲最大汽車廠、最大的火車機車廠、亞洲最大的麵粉加工廠、世界最大的製堿廠等等一係列大型企業。
    至於自行車廠、罐頭廠等等一係列新廠,不枚勝舉。
    這些企業出產的產品,很多都大規模出口到歐美列強那裏,比如紅三角牌純堿、紅三角係列化肥,還有精製麵粉、新式自行車等等產品,都會大量出口。
    甚至生產的精製麵粉,絕大多數都要被歐美列強的商人搶購一空。
    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所有這一切,都讓段祺瑞倍感振奮,心中不由對這個昔日執拗的近乎不近人情的學弟,漸生敬佩之情!
    由於進出口大幅度增長,海關的稅收同樣大漲,不僅進口稅增加了一倍還要多,出口稅更是大幅度增長,比其它沿海各省的總和還要多。
    還有一個讓段祺瑞驚訝萬分的是,在軍事上,滕毓藻也同樣做出讓人驚掉一地眼球的壯舉!
    段祺瑞萬沒想到,如今的直軍,竟然達到七十萬以上,這同他一直以來認為直軍隻有四十到五十萬人的認知大相庭徑。
    更讓段祺瑞震驚的還是近乎消失的北洋水師,如今已經有了堪比當年定遠、鎮遠的全鋼巡洋巨艦,而且海軍竟然已經有了驚人的十艘之多,三千多噸的快速鐵甲艦,竟然超過二十艘。
    按照文中所說,明年三月前,還會有八艘新艦加入海軍,那時,三千噸以上的鐵甲艦總數就會達到四十艘。
    看著這一個個讓段祺瑞震驚得無以複加的數字,段祺瑞不由心中有些發酸,因為段祺瑞心中忽然想到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李鴻章。
    想當年,他的恩人李鴻章,千辛萬苦四處籌措銀子,也才堪堪湊出十二艘鐵甲艦,而堪比此時海軍的大艦,加到一起也隻有六艘。
    可滕毓藻卻隻用了短短四年多的時間,即便到明年三月也不到五年時間,可就有了四十艘大艦,如果李中堂泉下有知,也一定會感慨萬分的!
    雖然這些軍艦英、德、美、法都參與了製造,可圖紙都是一樣的,艦上的火炮和魚雷也都是統一的公製口徑,都是德國克虜伯生產的大口徑快速炮,作戰時並不會出現製式型號不統一問題。
    還有公路、鐵路的建設同樣成效顯著。
    在滕毓藻主持下,不僅建成了盧漢鐵路,還建成了盧張鐵路,按報上說,動工最晚的津浦鐵路,也已經修到了徐州,最晚也會在明年底修到浦口。
    還有計劃中的張綏鐵路、張家口到伊林驛的鐵路,據說這條鐵路最終還要修到庫倫。
    隻是,這兩條在口外草原戈壁上的鐵路,它們經過的區域都地廣人稀,鐵路根本就賺不到錢,這讓段祺瑞多少有些疑惑。
    還有,同奕匡主持的京城外城東城部分重建遲遲沒有完工不同,被毀壞的天津城和天津建築公司負責的京城外城西城,都早已經完工
    而在教育方麵,經過滕毓藻主持的這幾年不遺餘力的籌劃建設,如今直山兩省各縣都已擁有了一所教授西式中學和小學,在濟南和天津都有了為中小學培養師資力量的師範學堂。
    甚至,原有的北洋大學堂和山東大學堂來也已經大規模擴建,分別和美國、德國的著名大學建立了師資聯係,美國、德國的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慕尼黑拜仁皇家工學院已經柏林洪堡大學都在北洋大學和山東大學派有數十名教授學者。
    而且,滕毓藻還正在計劃籌建北洋工業大學,專門培養工程技術類人才。
    更有甚者,滕毓藻並不隻是隻看到眼前,他還目光深遠。
    其主政直山兩省時日雖然隻有短短幾年,可已經向德、美兩國派遣了兩批留學人員,總人數達到五百人,比當年李中堂分四批派出的留美幼童總和還要多。
    假以時日,這些人學成歸國,又會是一大批棟梁之材。
    段祺瑞很清楚,不管是滕毓藻還是袁世凱,都對這些留洋學生十分看重,而且現在那些曾經的留美幼童,現在絕大多數都在北洋一係內,都不同程度得到滕毓藻的重用。
    即便那些擔任工程師的人,其待遇也十分優厚,月薪都有數百大洋,遠超過知縣的水準,比之一地知府也不遑多讓
    看過關於有給滕毓藻歌功頌德之嫌的這幾篇係列文章後,段祺瑞久久不語。
    段祺瑞並不懷疑這些文章內容的真實性,在段祺瑞看來,在滕毓藻主持下做出的所有這些,都遠遠超出了這個朝廷百年來的所有成就,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說滕毓藻是五百年一出的聖人也無不可,是想,有哪一個朝代的統治者在短短時間內做出如此斐然業績!
    而最關鍵的還是,上述所有這些巨大成就,都是在滕毓藻主持做出的。
    那些新式工廠和大學,也幾乎都是隻得到洋人教授、工程師的學術、技術支持,是以國人為主的工程技術人員、留美幼童們和工人建設完成的。
    最難得的,幾年來,滕毓藻沒向朝廷要一兩銀子,更沒有在直山兩省增加任何苛捐雜稅,所有銀子,全部由滕毓藻籌措資金。
    甚至按照文中所說,滕毓藻還取消了兩省大部分繁雜捐稅,讓普通百姓減輕了極大負擔。
    這還不算,滕毓藻竟然還在中外記者會上向國人承諾,一旦他當上內閣總理,他還要取消自耕農的農稅,減輕所有土地稅收.
    這讓段祺瑞在驚訝感歎之餘,不得不承認,滕毓藻不僅指揮作戰堪稱天才,治理地方也更是有點石成金的手段,如果這個內閣總理交給滕毓藻來做,這絕對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段祺瑞甚至認為,如果不是滕毓藻,換做任何人,也不會有滕毓藻做得好!
    段祺瑞還相信,隻要得知這些文章所述內容,任何人都會和他有同樣想法,在他看來,這個內閣總理已經不需要推舉了。
    因為這些天的《大公報》上,連篇累牘地報道了各地都有百姓上街遊行,支持滕毓藻出任首任內閣總理,可見人心所向。
    各地的文人、士子和商人們,還在報刊上聯名發起請願,強烈要求朝廷讓滕毓藻出任內閣總理。
    就是列強中的德、美兩國的公使,也發表了他們代表各自國家的看法,他們毫不掩飾地明確表明,威廉二世和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都支持滕毓藻出任首任內閣總理。
    他們都認為,滕毓藻出任內閣總理,會為這個古老帝國帶來最積極的變化。
    雖然段祺瑞很反感洋人對國內事務指手畫腳,可僅就他們對滕毓藻的看法,段祺瑞倒是很認同他們的觀點。
    可讓段祺瑞感到憂慮的是,對於這些呼聲,朝廷沒有任何反應,京城的各級官員也都集體保持沉默,甚至各地官員們也都是如此。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隻有四川總督錫良,上奏折表明了支持滕毓藻出任首任內閣總理的態度。
    而對於各地民眾強烈呼籲要滕毓藻出任首任內閣總理的呼聲,京城裏的所有報刊,都沒有任何報道。
    倒是昨天,《京城時報》在顯著位置刊登了英、法、俄、日四國公使發表的聲明,這幾個列強公使雖然在他們各自聲明中措辭不同,可意思卻幾乎一樣,包括如今在關外正打得你死我活的日俄兩國。
    他們的聲明中,都表明一個意思,或者也可以說是兩層意思。
    首先,都無一例外地表示他們非常讚賞朝廷要實行憲政改革的舉動;其次,他們一至認為,基於國情,為穩妥起見,建議朝廷應先改革總理衙門,同時改總理大臣為首任內閣總理,然後再在這個內閣主持下,自上而下逐步推行憲政。
    對於這四國公使發表的聲明,朝廷雖然也依然不置可否,可《京城時報》上,卻有人發表了極力讚同四國公使言論的文章。
    段祺瑞雖然不是權貴政客,可也看得出,這各懷心思的四國公使此次如此一致,一定是有人暗中串聯。
    甚至,段祺瑞幾乎可以認定,這些國家要以總理衙門代替憲政內閣的想法,就是想要當今朝正不要發生改變,直白說,就是沒人願意可以富國強軍的滕毓藻上位。
    除此之外,除四川總督錫良外,各地督撫幾乎發電給朝廷,都力主首先改革總理衙門,以行憲政。
    更有兩江總督端方、信任兩廣總督岑春煊明確表示,首任內閣總理暫無改選必要,穩妥起見,以現任總理大臣奕劻轉任首任內閣總理大臣即可。
    對於各國公使的聲明表態,以及支持滕毓藻的錫良在內的各地督撫們的奏折、表態,慈禧依舊一言不發,甚至所有事關憲政改革的奏折也一律留中不發。
    不過,雖然慈禧不表態,可段祺瑞認為,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對於由誰出任內閣總理這件事,朝廷顯然另有打算,至少也是不願見滕毓藻為之。
    歎息感慨之餘,又有一件事讓段祺瑞大惑不解。
    讓段祺瑞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滕毓藻辭去直軍總統一職的奏折,朝廷竟然也連續數日沒有回音,直到四天前,才在滕毓藻再三請辭後,終於發布明旨。
    在明旨中,準予滕毓藻辭去直軍總統一職,仍保留北洋大臣一職,統轄海軍。
    由津海關每年撥付六百萬,以充海軍軍資。
    著陸軍部迅即派員接手直軍各鎮,統籌直軍縮編整編相關事宜。
    同時,在滕毓藻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保之後,又加封滕毓藻為一等誠嘉毅勇公這一漢人所能享有的最高爵位。
    隻是對於滕毓藻願意出任首任內閣總理一事,隻字未提。
    在明旨下發後的當晚,直軍就有了反應。
    首先是直軍參謀長衛靖海和兩個副參謀長劉長發、孫世俊,這三人聯薯發出明折,不僅全都辭去在直軍中的本兼各職,還表示,希望陸軍部妥善處置直軍參謀部直屬部門人員。
    關於辭去本兼各職的緣由,三人明確表示,他們自庚子年始,就一直追隨滕毓藻抗擊外辱,抵禦列強,對滕毓藻敬仰有加。
    如今滕毓藻即以不在軍中,他們也無意戀棧軍旅,對朝廷準予滕毓藻辭去直軍總統深感憂慮,因此要從此歸隱田園。
    而後,由劉十九領銜,除在福建的第六鎮鎮統胡殿甲外,直軍其餘八個步兵鎮以及三個炮兵鎮和一個騎兵鎮的鎮統,都隨後署名聯署發出明折,表示他們願意有條件服從朝廷旨意,隻要滿足他們的條件,就接受陸軍部的縮編整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