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正瘋了?

字數:5262   加入書籤

A+A-


    第31章 李正瘋了?
    第31章 李正瘋了?
    清晨陽光還沒完全照到長安城。
    城牆邊上就已經圍滿了人,一眼看去一首接著一首的詩連成片已經繞了長安城半圈。
    大唐的文人們徹夜不眠,宵禁一解除就來到了城牆前來看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秦瓊看著這首詩心中悸動,即便是一個王朝倒下了,山河還在,烽火連三月,家書對所有戰士對家人的思念。
    打了半輩子仗的秦瓊很清楚這種感覺,有多少將士赴死奮戰的時候,把一份份家書留下。
    “秦瓊。”趕著上朝的程咬金走來說道:“眼怎麽紅了,沒睡好?”
    秦瓊收起情緒點頭。
    “俺老程也沒睡好。”程咬金也說道。
    站在承天門前的人越來越多,馬上就要上朝了。
    都在議論李正寫的那些詩。
    現在要說李正欺世盜名顯然不合適。
    見到長孫無忌來了,程咬金退後幾步與他保持距離。
    見長孫無忌這個老狐狸的臉色,程咬金小聲對秦瓊說道:“八成這老狐狸更睡不好。”
    李正的詩讓很多人都睡不好覺。
    秦瓊感歎說道:“就是李正這個孩子,太……”
    “太沒誌氣?”
    看了一眼程處默,秦瓊說道:“一言難盡。”
    “也不知道他那荒地到底能不能種出糧食,俺老程家也開墾了一些荒地出來,到時候試試。”
    承天門一開百官走入宮門。
    甘露殿,李世民剛起床又看起了李正的詩。
    若不是李正的提前告知,長安說不定已經遭了水災。
    若是水災防範得不及時說不定眼下自己要麵對更大的麻煩。
    李正有功勞。
    自己也想要封賞他。
    更想要他為自己效力。
    偏偏他如此目光短淺,眼裏就隻有耕地種田,大有一副老死不出涇陽的架勢。
    越想越心煩意亂。
    “不知好歹的小子。”李世民煩躁扔下一本奏章。
    太監前來稟報:“陛下,李正他……”
    “李正怎麽了?”
    “李正又有詩送入長安……”
    太監小心翼翼把抄送來的詩遞給李世民。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
    這小子到底是何方妖孽。
    知道李正這個小子有本事。
    對外麵的謠言李世民其實不是這麽在乎。
    千算萬算。
    沒算到啊。
    這李正可以把動靜鬧這麽大。
    這下怕是天下皆知李正的才名。
    這樣的人懷才不遇?
    這樣的人沒有入朝為官。
    李世民感覺自己騎虎難下。
    李世民看著上麵抄來的詩問道:“這是第幾首詩了。”
    “第七十八首詩。”太監說道。
    不得不說這些詩也不像是隨意寫出來的,每一首詩的意境都非常好。
    偏偏他又如此地有才華……
    李世民感歎。
    一旁的太監說道:“陛下,到了上朝的時辰了。”
    李世民更衣上朝。
    來到朝堂之上,聽完了朝中各部稟報。
    李世民本想下朝算了。
    魏征上前說道:“陛下,這次謠言所起蹊蹺,必須查清楚是不是有人在傳謠。”
    李世民撫著額頭說道:“朕會安排人查。”
    魏征點頭退下。
    李世民站起身,“退朝。”
    這一退朝,剛轉身的李世民回頭發現這些文武大臣走得比自己還要著急。
    “他們這是……”
    “回陛下,都急著去看詩去了。”
    “已經幾首了。”李世民問道。
    “快三百首了。”太監說道。
    李世民腳下一個粗咧差點沒站穩。
    “陛下!”
    太監來報說道:“陛下,太原急報。”
    李世民神情緊張接過來自太原的奏章,一般來說普通的奏章遞入宮中先要經過門下省,再是到中書省,把緊要的和可以善後處理的中書省都會挑選出來。
    中書省挑揀出比較棘手的奏章才會由房玄齡和杜如晦遞給自己。
    若是特別緊急,會越過中書省直接送到自己的麵前。
    看著奏章上的內容是太原出事了。
    太原周邊的田地裏發現不少蝗蟲的幼蟲,今年的冬日結束得早,莫非蝗災還要再來一次?
    太原的刺史也在奏章裏說明了想法。
    可以一把火把這些田地裏的糧食都燒了,連帶蝗蟲的幼蟲都燒死。
    這樣一來太原很多地方今年都會顆粒無收。
    若是不燒等蝗蟲飛起來就會有更多的地方受災。
    這樣的決定一個刺史不敢做,想讓朝中做決定。
    要不就是顆粒無收,要不就是各地都受災。
    去年蝗災席卷關中的時候,房玄齡就說過,蝗蟲會留下蟲籽。
    來年還要防範。
    是要一把火燒了這些田地嗎?
    燒了之中朝中要怎麽應對顆粒無收的太原?
    李世民心亂如麻,一邊是躍躍欲試的涼州。
    另一邊又是太原出事了。
    做皇帝好累,李世民突然不想幹了。
    拿著太原的這份奏章,吩咐道:“把房玄齡和杜如晦,召入甘露殿議事。”
    回到甘露殿,李世民這才坐穩,喝下一口茶水終於讓自己平靜下來。
    又有太監急急忙忙跑來,“陛下!陛下!李正他……”
    “他還在作詩嗎?”李世民吃驚問道。
    “回陛下,李正倒是沒有詩送進長安。”
    “總算結束了。”
    李世民長歎一口氣說道。
    見小太監麵色猶豫,李世民問道:“怎麽了嗎?”
    小心翼翼地拿出冊子,小太監遞上說道:“陛下,李正開始寫詞了。”
    李世民趕緊拿過冊子看起了上麵的內容: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這個李正!”
    從來沒有對什麽人如此咬牙切齒,李正是第一個。
    李世民自認想要把天下英才收入麾下。
    出了這麽一個妖孽般的人。
    偏偏他還不想入朝為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三百首詩貼滿了城牆。
    這還不夠,李正又開始寫詞……
    長安文人還沒瘋,有人說李正瘋了。
    晚上還有,今天還有四章,明天一早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