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河北的沙盤(九)

字數:4971   加入書籤

A+A-


    進攻與防守,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津津樂道的話題,矛與盾的血腥藝術。
    張遼一直認為自己稱得上是個藝術家,至少在進攻端無往不利。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從陰平到下邳兩日便至,一路根本沒費什麽手腳。
    然而在下邳城下張遼卻遇到了麻煩。守城的袁譚相當有水平,他派自己的部將管統帶了五百人駐守在葛嶧山上和下邳城遙相呼應。
    張遼攻城,管統就在山下晃悠。張遼攻山,袁譚就派人開城門。
    袁譚在把控局勢上很有一手,他十分清楚張遼最忌憚的就是不戰。
    別看下邳城池高大,可一旦打起來他沒有一點兒守得住的把握。隻要不打,張遼的心態就會慌亂,畢竟張遼是孤軍奮戰,所有的問題全都是大問題。
    下邳如今總共隻有一千兵馬還被他分出去了一半,袁譚隻能多插旗幟虛張聲勢,為的就是不被張遼猜出來自己到底有多少人。等到他派出去募兵的人帶著人馬回來,那他就可以放開手腳隨便打了。了不起互相消耗唄,反正他有城牆。
    事實上袁譚成功了,張遼反複試探了一上午也沒有看出下邳到底有多少人馬。每次試探攻城的時候袁譚都擺出遊刃有餘的姿態,而管統也適時出現在戰場邊緣。
    張遼倒不是害怕兩麵夾擊,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一鼓作氣說不定就打下來了。他真正擔心的是對方不夾擊,隻是將他困在城下。
    倘若士卒不能心存死誌,士氣就會一落千丈。更何況他現在別說補給了,就連軍營都沒有。這要是被包住了,隻能等死。
    張遼不停的告誡自己必須想出一個應對方法,況且連續試探了半日士氣已經在下滑了。
    顯然正常情況下並沒有太多的靈機一動,張遼卻是想不出什麽好主意,他準備用一個笨辦法——進三退二。
    也就是前進一段距離後再後退,裝作被牽製住的樣子。前進的距離要比後退的距離長,實際就是在緩緩前進。
    這麽做的好處就是張遼也可以進行反複試探,探明山上到底有多少人,但是壞處卻更多。行進速度會非常緩慢,士卒的體力和士氣下降的非常快,對行軍陣列要求極高。
    可張遼也沒什麽好辦法了,他們這些人有效戰鬥時間隻有一個白天。今天不能進下邳休整,晚上隻能天為被地為床。
    “攻!”
    軍侯們打起精神,齊齊發出號令督促隊伍前進。
    “禦!”
    見到山腳下有人影,軍侯又立即組織退守。
    百十來步的進攻距離,反反複複走了好幾趟才走到一半。饒是王弋加強了行軍陣列的訓練,此時陣型也是七扭八歪不成樣子。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事,張遼終於確定了山上最多也就幾百人,此時正恨得牙癢癢。
    他是怎麽發現的呢?之前的試探張遼給麾下士卒留夠了休息時間,同時也讓管統有了充足的時間準備。現在如此快速反應,管統根本來不及更換旗幟,來來回回一直都是那幾麵旗幟。
    要知道張遼麾下的精銳此時都已經有些疲憊了,山上的袁軍不停的上山下山不可能還是同一撥人。
    “閻崇!”張遼伸手將親衛校尉給拎過來,指著山腳沒好氣兒的說:“帶著你的人去把他給我弄死!”
    “喏……”
    “快去!”張遼的聲音幾乎是在咆哮,幾千人被幾百人耍了一上午,誰也受不了這個氣。
    吩咐完之後張遼也不管陣型了,拎著自己的大槍走到最前麵大喊:“兒郎們!打下下邳,府庫……均分!殺!”
    命令一下,所有河北士卒的積極性全部都調動起來。也不管軍侯校尉的指揮了,所有人一窩蜂一樣衝向了下邳,有的為了加快速度甚至將盾牌都給扔了。
    沒辦法,主要是張遼這個帶頭的沒起到什麽好作用,一馬當先拚了命的向前。仗著自己的甲胄好,罕見的沒有閃避格擋箭矢,愣頭愣腦的衝鋒,看來袁譚是真的讓他氣壞了。
    其實看似沒頭腦的張遼心中在瘋狂慶幸,現在的情況比他經曆過的任何情況都凶險。這並不是一場殺伐的較量,而是一場意誌的比拚,他差一點兒就輸了。隻要在折騰兩三趟必定有人心生不滿或堅持不住,到時候等待他的就是士氣一瀉千裏、不戰而潰。
    不過這裏畢竟是戰場,以命相搏是少不了的。張遼來到城下馬也不要了,深呼吸將氣提到最大,踩著馬背攀上了城牆。
    瘋了,全瘋了。見到自家主將如此強悍,什麽戰術戰法都被河北軍拋到腦後,就連進行壓製的弓弩手都將弩收起來,拎著長刀往城下跑。
    然而隻有張遼自己知道他剛才差一點兒就摔死了,要不是最後有三根手指掛在了城牆邊緣,他就會成為古往今來第一樂子人。
    但好歹還是上來了,那麽接下來就是單方麵的殺戮……
    大槍猶如毒蛇吐信,找準目標欲擇人而噬。
    可對方比張遼更快,兵器往地上一丟直接投降了。張遼的大槍已經點在對方咽喉,卻還是無可奈何的收了回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憋屈,實在是太憋屈了。
    被人像狗一樣遛了那麽久,結果一仗沒打就結束了。
    也不怪袁軍不抵抗,袁譚看到張遼分兵想都沒想就溜了,留下這幾百士卒完全是為了拖延時間。
    袁譚的處理方法非常對,張遼費了好長時間才安頓好麾下的將士以及著五百降卒。等他去搜羅袁紹家小的時候袁譚早就跑沒影了。
    不過閻崇打得卻異常艱難,那個管統就是一根筋死活不投降,閻崇沒辦法隻能將對方殺了個一幹二淨才罷手。
    下邳算是打下來了,可既定的戰略卻沒有實現,是去是留又成了擺在張遼麵前的問題。
    最終張遼決定留下來,想要袁紹認輸就必須要抓到袁紹家人,否則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麽時候,他想在試一試。
    張遼不知道就是因為這個試一試他成就了自己的名聲,現在他正一件事感到頭疼。袁譚跑得非常幹脆,除了人什麽也沒帶走。不僅將自家的財寶撒了一地惹得百姓瘋搶,出城時還將下邳的東門給一把火燒了,等張遼發現的時候大門已經被燒幹淨了……
    袁譚帶著人一路向徐縣進發,沒守住下邳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麽,畢竟那裏是父親袁紹的地盤。家中三子奪嫡愈發激烈,袁譚早就開始布局了,徐縣才是他的地頭。
    在那裏他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班底,文臣武將都不缺,而且質量相當不錯,甚至可以說是豪華。
    上一代袁氏三兄弟聯手到底有多強大袁譚是看在眼裏的,所以在張紘離開袁氏之後他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拜張紘為師。張紘給他帶來了同鄉秦鬆,而他自己又發掘出了徐宣。
    武將方麵他比自己老子來得都要強!單說兩個名字就足以證明其中的含金量——周泰、陳武。這還不算周泰身邊那兩個尚未出名的小兄弟。
    周泰是江賊出身,十分看重義氣,袁譚單人匹馬帶著一車酒去勸降,和一幫江賊喝了個酩酊大醉,在水寨睡了一晚,自此便將周泰收於麾下。
    陳武則是聽說了這件事,覺得袁譚豪氣不凡,特意從廬江前往下邳下了拜貼,投到麾下。
    袁譚本人不愧為大世家的公子,人事任免具有與生俱來的天賦。他先是向袁紹舉薦了徐宣為徐縣縣令,接著讓張紘舉薦了秦鬆為主簿。又讓徐宣任命學識不高的周泰為縣尉,給足了周泰麵子。最後讓陳武做了周泰的副手,並且暗示陳武不要看現在,未來才是可期的。他本人則帶著絕對忠誠的管統在下邳混日子,希望博取一些來自父親的關愛。
    這一手讓張紘對其刮目相看,婉拒了袁紹的邀請,搬到徐縣以讀書的名義為袁譚主持大局,將徐縣經營的滴水不漏。
    一路上袁譚也沒閑著,他將母親和兩個弟弟打發到了淮陰,那裏有著劉氏相當信任的一個人——鄭泰坐鎮。
    袁譚的理由也很簡單,接下來他要反攻下邳,戰場上刀劍無眼顧不上他們,還是讓他們找個安全的地方待著為好。事實上他是擔心等去了徐縣劉氏會為自己的小兒子搞事情。他的擔心不無道理,畢竟就連親媽都懷疑他是不是親生的,等到了徐縣為那個漂亮弟弟謀劃自己的基業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袁譚也有自己的打算,說實話五百守五千其實不困難,下邳不是沒有將領也不是沒有能人,陳登就在下邳城內,他的能力整個下邳無人能及。
    況且下邳是個依山傍水的城池,不僅挨著葛嶧山,旁邊就是泗水,袁尚手下有一個非常擅長水戰叫高蕃的人,水路聯合想要收拾一支孤軍並不困難。
    可誰讓張遼不是最大的敵人呢?在袁譚眼中張遼遠算不上是大威脅,他最大的威脅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親袁紹。
    當然,袁譚不可能表演呂布那樣父慈子孝的名場麵,反而要愈加孝順才行,否則那娘仨他都不想帶出來。
    他必須削弱袁紹的力量表現自己的實力,不然袁紹永遠也不會注意到他的能力,隻會懊惱他的相貌。
    聽起來似乎很扯,但是這便是政治,便是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