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滴血陰山(五)

字數:5349   加入書籤

A+A-


    《三國:征戰漢末》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張合算得上是王弋陣營中的夏侯惇了,基本上遵從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
    兗州之戰表現十分拉垮,原本應該被問罪砍了的張合被王弋一擼到底,結果傷還沒養好,擋了一波刺客便又回來統軍了。
    這一次突襲龍城是天大的功勞,王弋的人選是有特殊含義的。沒人能夠做到絕對理智,從小跟著王弋的合將軍就是沒有理由的受優待。
    王弋做得一點兒毛病沒有,卻讓張合十分尷尬。
    王弋做到了讓他成為合將軍,他卻沒有做到一個將軍該做的事。
    張合心裏是窩火的,他憋著一股勁兒想要做出來些讓人驚豔的戰績。
    奈何在王弋的挑頭之下,盡量照顧張合成為了河北一眾人等的官場潛規則,有些功勞就是擺明了特意分潤給他。
    就像這一次,這次的任務是個人帶兵去就可以完成,徐榮偏偏直接點了張合,其中的意思自不必說。
    若說張合因為這個會生氣倒也談不上,隻是有些落寂罷了。
    畢竟張合是個有理想的青年,希望自己能夠拚搏出來一份名聲。看看同時代的張飛,鎮守濮陽西據曹操,南抗袁紹。張遼名揚長江兩岸,時常獨領一軍。
    張合在心中哀歎,自己還是有了機會卻把握不住啊……
    這次他要去的是受降城,受降城外陰山下有一小段長城,是用來阻塞一條山穀的。
    多年以前那裏曾是胡人入侵的主要道路之一,後來因為地動塌陷了。
    受降城都幾乎處於廢棄狀態,那條長城更是沒人維護,早就成了一些不太規則的小土丘。
    不過土丘也是掩體,那個位置還是十分重要的。這麽多年也沒人進山穀中探索過,誰也不知道有沒有小路能進入並州。
    張合這次雖然是去那裏駐紮,卻不是為了防有胡人通過小路攻擊並州的。
    按照徐榮的計劃,張合這些人隻是個擺設,唯一的目的就是裝出他們是另一支軍隊先鋒的架勢迷惑胡人,增加胡人的壓力,讓他們分兵或者舍棄原有的營盤。
    其實徐榮可以直接讓張遼帶人前來形成前後包夾,由於擔心胡人學烏龜待在原地互動,最終還是選擇了誘敵與逼迫。
    兩種計策各有好壞,前者更簡單,後者更有效。
    想要實現後者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計算必須精密。好在現在看來是沒什麽問題了,至少主要的環節沒有出現問題。
    張合用了三天便趕到了受降城,並且開始建造營盤。
    一千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徐榮估計步度根對於這個數字可以接受,不會感覺到受到威脅,也不會過於重視。
    而且不出所料步度根中計了,他不在乎張合這一千人,卻瘋狂派遣斥候向張合來的方向探索,尋找張合的後續部隊。
    徐榮的計劃成功了,步度根陷入了猜忌,正在考慮要不要調整營盤的位置。
    荀攸卻不滿足,他給步度根緊繃的神經上又狠狠的來了一錘。
    張合大營修建完成三天後,傳令兵深入陰山,將那五千幹苦力的士卒全部都叫了回來,直接和張合合兵一處。
    荀攸根本就不想在山口修什麽防禦建築,這些人就是去做做樣子,吸引胡人的注意力,騙托羅轉移營地的。
    如今托羅已經向西城搬了一半了,聽說五千兵馬從山中出來,頓時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他忽然就摸不準陰山到底是不是漢軍的命脈,到底能不能突入陰山。
    忽如其來局勢變換讓步度根也很恐慌,看著漢軍這種趨勢完全是一副想要將他們包圍全殲的架勢。
    問題是他現在手下有十幾萬兵馬,漢軍憑什麽全殲?哪來的那麽多人包圍他們?
    他步度根懼怕的是受降城中那些層出不窮的器械,又不是守城的軍人。
    步度根都要恨死那些打亂他計劃的器械了,對其簡直說是恨之入骨。
    步度根願意在這裏和徐榮僵持原因有三。
    其一,受降城的位置很重要,跳過去對自己後方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其二,托羅的計劃確實不錯,成功了可以讓他們輕鬆很多。
    其三,步度根需要一個消耗生命的地方,受降城是個很好的選擇。
    按照步度根的計劃,丁零、烏孫、堅昆將以炮灰的身份對受降城發起進攻,雙方傷亡到一定程度後他就會出手接管這三方的實力,進而將大漠中三族所有的實力都納入麾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成為盟友關係。
    將己方整合完畢後步度根就會集中主力一舉拿下受降城,無論托羅成功與否,他都會率軍攻打高柳。
    然而受降城的強大出乎了他的意料,與其說他是在圍城對峙,不如說他是被逼得哪也去不了,隻能等托羅給他帶來好消息。
    步度根根本不明白像他這等地位的人,求己永遠要好於求人,將自己的勝利寄托在別人的身上,對於人主來說是極其愚蠢的。
    荀攸就明白這個道理,他從不指望勝利來自於胡人的失誤,隻會將胡人騙到他編織好的陷阱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於是在匈奴人快要將營地全部搬完的那天夜裏,太史慈帶著兩千兵馬悄悄的出城了。
    受降城中不是沒有騎兵,而且還不少,隻是徐榮一直都沒有使用,將這些人藏得死死的。
    這次也是一樣,太史慈率領的依舊是步卒。
    遼東步卒的特點是長槍多過刀盾,而且這些東北人喜歡血拚多於遠距離擊殺,弓手也不多。
    太史慈很不喜歡這一點,單一兵種的能力過於有限,需要他這個主將操心很多事情。
    不過太史慈對荀攸的判斷卻很是驚駭,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可是選擇的目標往往沒有那麽合理,因為他們看不清更深層次的局勢。
    按照太史慈自己的判斷,他會選擇還沒有完全站穩的匈奴人攻擊,一來匈奴人符合出其不意的效果,二來匈奴人是主力,重創主力對戰局非常有幫助。
    可是荀攸沒有選擇匈奴人,如果攻擊力夠強,以點破麵確實是重創敵軍的好方法,卻達不到荀攸想要的效果。
    荀攸選擇的是烏孫人的營地,也就是北城敵營。
    如果將匈奴和鮮卑主力當作一個麵的話,其他幾個部族的軍營就是連接這兩個麵的關結,而且這個關結裏還有烏孫這個極為鋒利的尖刺,彈射出去瞬間讓兩個麵受到損傷!
    咻咻咻!
    黑夜中兩支羽箭幾乎在同一時間命中了再望樓上放哨的兩名烏孫士卒,第三支羽箭竟然穿過了半空中即將落地的長刀,將長刀釘在了望樓的柱子上。
    不多時,太史慈緩緩走出黑暗,來到火光照耀的範圍,仔細打量著四周。
    見確實沒有引發什麽騷亂,太史慈迅速下達命令:“搬開拒馬,打開營門,所有人隨我殺向馬廄!”
    後麵的士卒紛紛開始行動,見營門打開,太史慈大踏步衝了進去,身後還跟著兩千如狼似虎的槍兵。
    真的是如狼似虎,太史慈已經盡力要求迅速跟上他的步伐了,這些瘋狂的幽州人依舊會盡力殺死路過帳篷中的每一個敵人。
    對於這種情況太史慈沒法製止,哪怕這些人跟烏孫沒什麽仇恨,但是不論是哪一個民族,隻要他們擁有胡人這個共同的名字,遼東人就不會放過。
    過多殺戮的結果就是可以自由行動的時間大大降低,烏孫人很快反應過來,並且開始組織反擊。
    太史慈將隊伍拆分成三個部分,五百人負責阻擋背後的敵軍,五百人負責點火燒毀帳篷,他率領一千兵馬直奔烏孫馬廄。
    這樣的分配並不合理,太史慈這次算是一個潛入的任務,入營後並沒有給烏孫人造成恐慌,讓他們能夠有效的組織起反擊,阻敵的非常之大。
    “殺啊!刺!刺!”
    喊殺聲由小轉大,領兵的校尉根本組織不起來合適的防線,槍兵的弱勢在這一刻徹底暴露,隻要對方頂著盾牌過來,他們的殺傷力就非常有限。
    不過這個校尉倒是激靈,看到對方將盾牌頂在胸前,靈機一動,立即喊道:“刺其股!刺其足!”
    大腿和腳是很難防護的部位,如此一來非常有效,片刻之間眼前便躺了一地抱著大腿哀嚎的烏孫人。
    校尉也不讓人補刀,就等著看對方怎麽處理,他將士卒們排列成了一個圓陣,下令如果敵人敢上來救人,就幾個人合力將他們全都刺倒。
    烏孫在付出了血的代價後,傷員反而越來越多,幾個首領急的抓耳撓腮。
    不過很快他們便陰狠的笑了出來,因為烏孫的弓箭手來了。
    弓箭手對付沒有盾牌防禦的圓陣簡直就是大殺器,一輪箭雨過後,漢軍隻剩下了不到一半人還能站著。
    校尉的運氣不錯,沒有被流逝射死。
    他等著猩紅的雙眼,咬著牙喝道:“殺死這幫狗賊!”
    僅存的漢軍舉著長槍發瘋了一般衝向敵陣,不管不顧連戳帶捅,誓要和對方拚個你死我活。
    可惜,烏孫死不了,他們也活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