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2章 樊城做天爐
字數:3931 加入書籤
第(1/3)頁
> 各位看官,別以為掃清外圍據點很輕鬆,襄陽周圍的那幾道敵人防線都在山上,每走一步全是陣地,部隊需要登高作戰,全是仰攻,難度可想而知。
他放下茶碗問道:“諸位手裏的火箭筒都是燒火棍嗎?本王再給各旅配齊三門一零七,十門八二無後坐力跑。”
將士們大喜,連聲謝過漢王,保證半天拿下分配的目標。
他說還沒抽出打樊城的人馬呢,王寶去吧,再給他兩個常備團打掃戰場。
王寶說用不著那麽多兵,就他們旅包了。
張琦瞪了王寶一眼說別托大,樊城可是襄陽之屏障,塔察兒沒有少花心思布防。
趙炳炎頷首說他明日給第二旅充當助力,進攻時別給本王丟臉。
嶽婷十分羨慕的看著王寶說漢王哥哥偏心啦,當真張大哥、王大哥是和漢王一起從崖山走出來的。
趙炳炎一時語噻,旋即說沒有,第八旅主攻襄陽,到時候本王會親自指揮炮兵破城。
嶽挺歡喜了,一個是他們第八旅獲得了進攻襄陽的主攻任務,二是漢王要親自指揮炮兵攻城。那丫馬上拱手施禮,高聲謝過漢王厚愛。
他叫別高興太早,各旅把接受武器的士兵都調過來。
趙炳炎放出一零七和八二無以及炮彈無數,現場教授士兵操作,試炮,一直忙到黎明。
王寶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強迫他去休息片刻。
這段時間裏,大西南昆明的大宋朝廷獲悉了宋軍大勝,連破房州、鄧州和新野,基本完成對襄陽的包圍之勢。
文天祥找到國主楊淑妃報喜。
襄陽這個地方,大宋朝統治時期曆朝皇帝深知其作為穩固江山的重要性,調集精兵在此征戰,丟了又奪回來,毀又重建起來,直到一二七六年呂文煥終於熬不住了,農丟啦。
從此,宋軍的潰敗一瀉千裏,以至於臨安淪陷亡國,她這個太後帶著流亡朝廷一路逃命到崖山,幾近覆滅。
如今,襄陽又要回到大宋的懷抱啦。
第(1/3)頁
第(2/3)頁
女人興奮得整夜睡不著,緊急召見禮部代理主使溫同書,要他主持撰文給全天下百姓報喜:襄陽大捷。
襄陽東北的大元帝都也接到到肅政廉訪司傳回的襄陽敗報:房州淪陷,鄧州淪陷、新野淪陷、棗陽淪陷,宋軍攻破萬山堡,逼近襄陽主城。
呼皇帝雖已不理朝政,如此重要的戰報太子兒還是親自送了過去。
老皇帝正在稚嫩小妃身上吸取|精華呢,聽聞敗報立馬痿了。
他腰背一晃,猛的吐出一口鮮血說天要亡我大元嗎?為何周邊軍將都不主動應援?
殿前的太監、侍女和侍衛見狀,驚慌的忙碌起來。
太子兒安置了老皇帝後立馬趕回上書房。那裏,一眾肱骨大臣已經候著。
監國太子問計臣工。
老皇帝的親衛董宰輔首先發言,他認為戰事瞬息萬變,朝廷的消息傳遞速度遠不如宋庭皇城司,恐怕此時的戰況較情報上更糟。因此應避其鋒芒,退守江淮。
幾個老王爺不幹了。
他們認為元軍一退再退,從江南退過大江到了江北,再放棄襄陽,那就有可能失去整個江淮地區,被宋軍越過黃河,兵臨帝都城下。
這是懦弱懼戰的表現,大元應當大力征兵,廣積糧草迎戰。
董宰輔讓他們看看前方發來的戰報,宋軍的漢王那賊子手裏有諸葛神炮,堅固的房州城被他們兩炷香的時間攻破,萬山堡建在一座山頭上,五千精兵被趙賊一通炮轟後幾乎全部挫骨揚灰,連屍體都找不到一個是完整的。
那些草原上進京享福的王爺整日抱著嬌小小娘子花天酒地,如何曉得戰場上的事兒?
他們還沉浸在草原鐵蹄無堅不摧的榮耀裏,雖然早就聽說小南蠻的漢王趙炳炎有神仙功夫,能搬動一種重達萬斤的諸葛神炮,可就是不信。
要知道,這些王爺大將軍的可是跟著呼皇帝南征北戰,彎刀不曉得砍斷了幾百把,人頭不曉得割下幾大千。
都是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啥沒見過。
哪裏蹦出個孫猴子竟然能搬動上萬斤的怪物大炮,分明就是前方的兵將膽怯怕死,打了敗仗編故事日哄人。
第(2/3)頁
第(3/3)頁
但是,剛從西域回來的伯顏相信。
這廝和宋軍作過戰,吃過趙炳炎的虧,他相信宋軍的火炮厲害。像房州這樣堅固城池,萬山堡這樣的純軍事堡壘被宋軍分分鍾攻破,沒有超級神跑轟炸根本就不可能。
這家夥帶兵征戰過南方,說話的分量就大多了。
他同意董宰輔收縮防線固守的策略。認為此時不宜調兵前往救援,宋軍最擅長在運動中打擊敵人,而他們的隊伍裝備沉重,行動緩慢,一旦被宋軍抓住戰機,就是待宰羔羊。
但是,他也不讚同啥事兒都不幹,坐視襄陽淪陷。
那廝認為宋軍大舉用兵襄陽會戰,那祁山、漢中的守軍必然不多,他們應當出兵天水打擊宋軍的屁股,占據關外五州,或者直接出兵漢中抄宋軍後路。
董宰輔心裏連這一點都不認同。
宋軍既然長驅直入襄陽,自然會想到祁山和漢中的危險。不過這丫沒有說出口,反而讚同伯顏的提議,請太子兒決斷。
這裏,他還不明白伯顏站在哪邊,擔心否定伯顏的提議後帶來眾人的反對,要求朝廷發兵救援襄陽。
那就得不償失啦。
廷議結束,太子兒留下董宰輔和伯顏秘密敘話,長歎一聲說孤難呀,外麵強敵環伺,朝中吵鬧不休、還有人和他不一條心。
伯顏馬上說剛才他提議鞏昌府打一下,並非不明太子意圖,而是看到朝中反對聲音太大。這些人整日在府上歌舞升平,根本就不知道宋軍的情況變化。太子不妨下詔,讓他們都去前線做點事兒。
此計妙啊,可謂一石二鳥。
董宰輔後悔自己咋就沒有想到呢。
太子兒秒懂,他親自去請聖上下旨,把這些能人都調去前方督戰,既堵住了這些不同政見者的嘴巴,又可借機打擊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