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1章:戰場建築,種族基建!
字數:6539 加入書籤
第(1/3)頁
> 今日第一更:2061章!1/3!
……
先遣斥候進行具體情報的探查,接下來的部署就由楊瑤代替許坤安排。
第一階梯戰,前半段的主旋律都是各族挖掘源礦,這一點,哪怕對於三聖七王也是一樣的。
一族的礦石積分是保底,就跟上班的人一個月的基本工資一樣,那是對生活的基礎保障。
如果連萬族戰場根據每一族的方方麵麵衍生出的源礦數量都無法盡數挖掘出來的話,那該族如何在第一階梯戰結束之後,保住自家種族的序列排名?
總不能光是在基礎積分上,就落後同序列種族一大截吧?
而隻有先挖掘出足數的源礦,將之投入戰略點轉化之後,才方便向外擴張。
擴張,隻能靠種族軍隊去征討、去挑戰,也就是所謂的侵略。
能用到的,唯有種族相應的實力,比如陣法、合擊戰術、種族特性……
但擴張要用人,則必然麵臨自家種族戰場防守空缺的情況。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比如猴族征討岩犀族,那一旦影狼一族確定猴族防禦空缺,也能相應地派遣軍隊來征討。
這樣的話,就會形成層層掠奪,上位打下位,下位打下下位,到最後,怕是誰都沒占到便宜。
而想杜絕這種自家出征,其他種族偷家的情況,通過積分從戰略點中兌換相應的戰場建築,是不可或缺的。
每一屆的萬族戰爭開啟,各族進入各族的種族戰場,那都是一次重新開始。
就像現在的猴族戰場一樣,除了一望無際的山嶺,埋藏著海量的源礦石之外,可以說是光禿禿的,什麽都沒有。
一次萬族戰爭,對於某些種族而言,就是一次從無到有的建設。
按照戰場的規矩,新建起一個種族棲息地。
想建造起來,那除了人員調度之外,關鍵的就是各種渠道獲取的種族積分了。
各族刷新出的戰略點之中,依據此次戰場判定的戰爭規模,會給出相應的建築實體兌換或某些建築圖紙。
戰略點之中的建築主要分以下幾類:
第一種——資源建築
這是代替種族成員進行挖掘源礦的建築,類似於油井這種。
對於類似影狼一族這種不善挖礦的,在戰略點刷新,可以進行建築兌換的第一時間,兌換各類的挖礦建築,可以大大提高該族的挖礦效率。
還有就是包括其他的用以儲存的礦池等等,哪怕麵對有敵人來偷礦、搶礦,也可憑借這類儲物裝置,將損失減少到最低。
總體歸納為就是挖掘機啊、破碎機啊、鑽井啊、勘測機器、運輸機器、儲礦倉庫這些。
第二種——防禦建築
顧名思義,就是以戰略點/種族中樞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各類防禦裝置。
包括但不限於:各品階的炮、箭塔、弩機、電塔、戰車乃至地雷、炸彈、火箭之類的。
這類東西,在藍星上也有,但藍星上的那些科技手段,無法作用於萬族戰場之中,所以各族都得靠著戰略點中,用積分進行兌換。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各類建築,基於種族序列的高低、基於此屆萬族戰爭的規模,提供的建築及圖紙品階和種類,是不一樣的。
簡單來說,種族序列越高的種族,戰略點之中可供兌換的建築選項更多、品階更高。
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消耗的積分也就更多。
但像是那些頂尖種族,隨隨便便就可以兌換出能對六境存在造成傷害的戰略武器,這些,是中下序列種族望塵莫及的,相應的,這些種族麵對的對手也更強。
而大部分同一個建築的兌換上,也分實體兌換和圖紙兌換。
第(1/3)頁
第(2/3)頁
兩者有什麽差別呢?
簡單來說,實體兌換貴,但可以直接投入使用,尤其是防禦建築,將直接憑空出現。
圖紙兌換便宜,但建造起來需要工匠,以及無法很快投入使用。
對於具備足數工匠的種族,比如曾經的泰坦族,那除了一開始花費部分積分兌換實體建築之後,接下來都是進行建造的。
所以對於泰坦族而言,靠著泰坦本族和以前奴役的矮人族,可先保證種族戰場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泰坦族能在七王族之中排名前列的關鍵。
第三種:軍隊建築
除了種族軍隊之外,戰略點之中,還有各類軍營兌換,同樣是對應種族序列提供選擇,可以批量製造出的,是跟種族序列同品階及以下的各類補充兵種。
比如說影狼一族,是擅長暗殺、潛伏的b級種族,該族的戰略點中的軍營品階,就在b級及以下,通過軍營可以訓練出像是什麽法師、戰士、肉盾乃至挖礦、煉藥的各類兵種。
算是對於各個種族兵種存在單一和不完善性的一種補充。
但這種兵種,隻適用於防禦工作,進攻的話,還得靠各族自家的種族成員。
守衛種族戰場的重任,就可以交給這些哪怕死亡也不提供種族積分的戰場兵種。
各類軍營種類多且用途廣泛,就看各族需要什麽就兌換什麽。
第四種:特殊建築
包括但不限於煉藥工廠、城池、城牆、黑科技設施這些。
同樣也是按照種族特色,各取所需。
一般到了萬族戰爭後期,大部分未出現大問題的種族戰場,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全新的家園。
基於種族序列的高低,各自的種族戰場被建設得也是五花八門。
但大體上都有一個趨勢。
像是那些中下位種族,基於種族積分的不足,和種族序列排名靠後,可兌換的建築品類少,所以哪怕建設起來,也類似於那種原始部落形式。
當然,靠近序列的種族,也都是大差不差。
如果有人能從序列排名最低的種族,一路往上瀏覽,就會感覺自己是在觀摩一次文明的演變過程。
中遊種族的種族戰場,建設完整之後,就類似於藍星人族那種現代科技文明了。
而到了那些頂尖種族的種族戰場,那已經可以說是超文明社會了。
隨便拿出一件戰場建築,都是能讓中下位種族眼紅到發狂的存在。
但說一千道一萬,想更快更好地建設種族戰場,人和積分缺一不可。
人就是指的能在全麵建設的情況下的工匠,沒有哪一個種族,可以承受一直兌換實體建築的積分消耗。
實體建築的兌換,永遠隻是一開始補足短板的。
之後的全麵基建,隻有靠工匠或者戰場兵種來進行,這兩者的差別,就像是商品房和自建房的區別。
同樣百十來平的房子,商品房隨隨便便能賣幾十上百萬,而自建房的話,即使是三四層的房子,價格也便宜數倍不止!
這方麵,就算是頂尖種族也是保持相應的默契的。
因為要記住一點,各族之間進行直接比較的,肯定是相近的種族。
你花了一半種族積分兌換實體建築,而同序列的其他種族隻花了20%,你會作何感想?
畢竟戰場建築,大多是用於防禦,除了可以挖掘剩餘源礦之外,幾乎不存在產值的。
某些種族有先天優勢,但其他沒有工匠職業的種族,也可以通過軍營培養相應兵種補充。
所以隻要度過前期,中後期各族的建設速度都是相仿的。
第(2/3)頁
第(3/3)頁
擁有工匠的種族,你雖然節省的兌換建築兵種的積分,可同樣的,你對外用兵的人數也少了不是~
積分,是一切是根源。
一個建造完善的種族,不管是被比鄰的上位種族征討,還是被下位種族挑戰,單憑戰場建築,就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嗯~就像是在沒小兵的情況下,英雄1v1防禦塔,有幾個能扛得住傷害的?
但這裏麵,也麵臨著一個選擇。
那就是積分來之不易,你兌換了實體建築或者建築圖紙之後,積分就會降低。
所以,每個種族消耗多少積分完善種族戰場,都是一門學問。
不同規模的萬族戰爭,因為戰爭周期的不同,建設周期也不同。
有些建築建的快,有些建的慢,搭配建設周期,選擇哪些建築進行建造,裏麵的水深著呢!
每一族那是積分用多了心疼,用少了心虛。
而在每次鍾聲響起,各族戰場界壁短暫關閉時,萬族戰場會根據各族挖礦進度進行萬族通告和排名投影。
各族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家種族當前的挖礦速度——源礦總數的挖掘比例。
以及當前種族積分排名——階段性,隻有當階梯戰結束時的排名才能作數。
基礎工作要做好,否則後麵的一切都免談。
那有人可能就會好奇了,按照這個說法,各族第一時間隻要投入大量人員,先把源礦挖出來,不就搶占先機了?
說是這麽說沒錯的,但既然萬族戰爭期間,第一階梯戰會每一個月打開出入口一次,就已經讓各族形成了習慣。
階段性投入。
分批次進入。
各族的挖礦效率,保持在一個均衡點就行了。
為何如此呢?
要記住,萬族戰爭雖然涉及種族序列,影響各族氣運傾斜,相應的種族序列代表了一族的底蘊。
但萬族之根,還在藍星。
曾經就有種族在早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入萬族戰場,在萬族戰場前期的備戰階段嘎嘎亂殺,可當一個月後,天塌了。
因為藍星上的種族腹地,已經被其他各族聯合圍剿滅亡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萬族之爭,向來是殘酷的,且會隨時隨地爆發。
恪守一個原則,那就是要進一起進,要留藍星大家一起留。
所以每一族在每一階梯,具體到每一次鍾聲響起,戰場出入口開啟之時,都會按照既定策略投入人馬。
以及前期的話,以輔助職業為主。
就比如目前分兩批進入,人數達到上億的猴族成員,其中有八成,都是具備定穴、挖礦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