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喜得一良將!”田義笑著拱手拜道。
朱翊鈞緩緩搖頭“是賢是良,還得觀望一二。”
“若是此人得誌便猖狂,那不用也罷。”
就看經過這一遭後,是初心不改,還是拜倒在權勢之下。
田義有些不理解,作為內書堂打小培養的文官。
忠君體國的思想鋼印,幾乎已經銘刻到骨血裏。
效忠皇帝,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皇帝為什麽會有如此奇怪的想法。
田義忍不住說道“作為明人臣服於陛下,此乃天理。這九州萬方,自西向東,自南向北,無思不服,皇王蒸哉。”
朱翊鈞笑道“即使是海外之國的番人、夷丁,也能納頭便拜嗎?”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田義頓時不能言語。
“準備明日接見眾國使臣的禮服吧。”朱翊鈞輕輕一笑,不再追問。
這種愚忠或許並不是一件好事。
但相比較於全麵反對皇帝,追求所謂的自由。
那麽朱翊鈞寧願將這個位置坐的更安穩些。
大部分普通百姓心中隻有耕作之事。
衣食尚不能果腹取暖防寒。
所以將思想的權力拱手讓人。
那麽朱翊鈞隻能代替他們思考。
避免他們在混亂的思想潮流中,互相敵對。
將真正的救贖置之門外。
而就在文華殿對麵,身處內閣的三人正在為明日的大朝會做準備。
世風日下。
好容易新皇即位,一場盛大的慶典,足以將這幾年的浮躁氣象安定下來。
大明需要一場體麵的儀式。
為這個暮氣沉沉的世界獻上一點祝福。
哪怕是自欺欺人呢。
翌日的晨鍾聲喚醒了沉睡的世界。
“太陽升兮照萬方,開閶闔兮臨玉堂,儼冕旒兮垂衣裳,金天淨兮麗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禮神遍,靈芝生兮慶雲見”市井之間,眾人放聲而歌。
乾清宮內。
朱翊鈞身著皮弁服,佩玉圭,身著絳紗袍。
紅裳如冕服內裳製,中單以素紗為之。
蔽膝隨裳色,玉佩、大帶、大綬、襪俱如冕服內製。
馮保舉著銅鏡,朱翊鈞整肅冠帽後,按著腰間的玉帶說道“起駕吧,去見一見朕的臣民。”
“皇爺乃聖人降世,仙人之姿,先生們想必期待多時了。”馮保笑的十分和善。
古人重儀態。
他們相信。
相貌不凡者,往往能做出非凡之事。
“起!”田義侍奉在朱翊鈞身側,一甩佛塵,吆喝道。
朱翊鈞搭乘六十四抬龍攆,跨過金水河,登朝坐殿。
數次修繕而愈發宏大的皇極殿內。
每一寸牆壁都浸透著大魔的骨血。
上麵高懸著混一宇內的匾額。
畫閣朱樓,明窗淨幾。
蟠龍大柱,琳琅滿目。
壁畫上則用金沙翠玉描繪著大明的表裏山河。
飄揚的錦緞仿佛照映著鮮血,因為大明沒有一天停止過戰爭。
高大的金甲武士手持長戈,肅立玉階兩側。
“宣各蕃國使節覲見!”
“宣蕃國使節覲見”
朝班兩側的大漢將軍們逐一傳唱。
左右兩側的文武百官和紅盔將軍神情肅穆。
殿下旌旗飄展,鼓聲號角聲黃鍾聲齊鳴。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使節。
皆身著大明衣冠,拾級而上。
走在最前麵的就是朝鮮使臣,作為來往最為親密熱切的蕃國,這已經是輕車熟路。
此人啪的一聲趴在金磚上,行大禮參拜。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拜三叩首,俯首帖耳,盡顯恭順。
第二位是身著蟒袍的順義王,周圍的人不禁紛紛遠離這個怪物。
來自暹羅、安南、滿刺加、錫蘭的使臣紛紛登堂入室。
朱翊鈞在龍椅上不動如山,接受眾人的崇拜。
這是理所應當之事。
因為追隨於他的人,也在追隨著宿命。
他身上擁有大明周遭蕃國的帝冠,故各國使臣皆稱他為天子。
各蕃國隻有王,受大明金印冊封的王。
“眾卿平身。”朱翊鈞緩緩揮袖,在身前一掃。
仿若清風拂麵,一股無形的力道將眾人拉起。
“謝陛下!”眾人這才齊刷刷的起身。
朝鮮使節一臉傲然的離開朝貢隊伍。
又毫無違和感的融入到大明的朝班之中。
看到這種景象,朱翊鈞就覺得實在有趣。
這些小國。
用大明的衣冠利益,風俗文化。
甚至還深入的學習大明官話,模仿大明的體製。
幾乎和大明沒什麽區別了。
而順義王上次將自己的怯薛禁衛交給皇帝之後,獲得了大明地區的通行權。
朱翊鈞麵無表情的問道“順義王,朕聽說你打算在河套鑄城?可有此事?”
還想著模仿元大都,建設八座城樓和琉璃金銀的雄偉城池。
其誌不在小啊。
順義王雙蹄一軟,當即就跪了下來“陛下明鑒,若無陛下應允,臣豈敢大興土木?”
小王就是想一想,你別較真啊。
朱翊鈞也不著急讓他平身“莫怕,朕亦有此想。河套乃塞上江南,大好土地怎可任其荒蕪?”
“屆時自會有人協理此事。土默特部的子民,和大明的百姓,朕皆一視同仁。”
朕不僅僅要幫你,還要加大力度。
用你的人,造大明的城。
順義王當即感動不已,他還隻是稍微發動禁衛,就被皇帝察覺。
敢動嗎?
不敢動啊。
順義王腳下的金磚已經被崩裂。
工部的官員看的咬牙切齒。
這玩意多貴,你不知道嗎?
“陛下天恩浩蕩!微臣感激涕零無以言表,願為陛下再獻怯薛禁衛千人,以壯聲勢!”順義王隻能迎著皇帝的注視說道。
沒辦法,不拿出點東西,怎麽證明忠心?
而怯薛禁衛,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朱翊鈞微微點頭,順義王這才鬆了口氣。
其餘諸國一一見禮,毫無新意。
主要是見一見新皇帝。
眾人則將精力匯聚於錫蘭和暹羅。
錫蘭的使節,是個姿容豔麗的魅魔。
身上的布料遮擋的嚴嚴實實。
但反倒更加引得其他人浮想聯翩。
她掏出來的東西同樣讓人驚訝。
“聖天子萬萬年,大明萬萬年!”
“此物我國祭祀所得,上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四夷服、單於降、於天無極、萬壽無疆。”
“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願獻於陛下,以做慶賀!”
眾人嘩然。
張居正也不禁看向那薄薄的玉片。
預言?
但這種預言實在是令人振奮。
高拱、楊博、葛守禮、海瑞一同望去。
這種預言非常有即視感。
“卿所為何來?”朱翊鈞當即讓人收下,這份禮物他很喜歡。
隻聽那魅魔一臉委屈的跪倒在地“佛郎機人屢次侵犯我國邊境。”
“求陛下為錫蘭做主,出兵伐之,錫蘭願尊奉陛下為主!”
眾人當場側目。
王崇古也實在想要吐槽。
一個祥瑞而已,就想要大明出兵?
“大明將會在必要之時提供支持。”朱翊鈞麵不改色。
這一定是奸奇的陰謀!
這個祥瑞很好,但是你們的請求未免太過離譜。
你讓朕跨越幾千裏,去攻打一個國家?
路費都比軍費貴!
隻得一個名頭?
當然了大明將提供支持以外的一切支持。
比如說——觀望。
錫蘭的使者當即退下,第一次嘛,總是會失敗的。
但是皇帝既然收下了禮物,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反正到時候就是扯大明的虎皮,為自己張目。
隻有暹羅的使節,最為格格不入,其身著素服,在隊伍的末尾苦苦等待。
“求陛下做主!東籲無故宣戰,侵我國土,掠我子民,我王戰死!”
“東籲王妄用天子鸞輿,供奉邪神淫祀。”
“混沌大魔已鳩占鵲巢,化為魔窟,一場大禍,就在眼前。”
“天下蒼生危在旦夕,請天子憐憫!”
本來那東籲王朝本無所謂,不過一兩個小國互相攻伐。
暹羅這個小老弟,實在是沒什麽分寸感。
但是當此事牽涉到混沌時。
眾人再也忍不住了。
沸騰的朝堂讓空曠的皇極殿也顯得有幾分擁擠。
暹羅或許居心不良,但是混沌絕對不是好東西。
王業不偏安。
哪裏有混沌,哪裏就有大明天兵!
“大明與混沌勢不兩立!”
“臣有奏,東籲不臣,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請發六師移之!”
“請發六師移之!”
甚至於還有人比皇帝還要積極。
內閣諸位則沒有動作。
這次東籲肯定有事。
暹羅的王也確實有可能死了。
但是情況不可能像暹羅說的那般緊急。
朱翊鈞頭頂著冠冕緩緩起身,右手緩緩一揚。
眾人的視線隨之轉移。
朝堂上被按下了靜音。
朱翊鈞看向暹羅使臣“我泱泱大國,萬萬之眾,自有體統,豈能因怒而興師。”
張居正原本已經跨出的步子又收了回來。
“欽天監何在。”朱翊鈞再發令。
朝班中特立獨行的一隊白袍修士越眾而出。
一入欽天監,便無定品,隻因事領職,用畢即罷。
故特用白袍。
“臣在!”欽天監監正朗聲說道。
朱翊鈞按劍而立,緩緩說道“點起星炬,勾連九鼎。”
inf。inf
朱翊鈞緩緩搖頭“是賢是良,還得觀望一二。”
“若是此人得誌便猖狂,那不用也罷。”
就看經過這一遭後,是初心不改,還是拜倒在權勢之下。
田義有些不理解,作為內書堂打小培養的文官。
忠君體國的思想鋼印,幾乎已經銘刻到骨血裏。
效忠皇帝,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皇帝為什麽會有如此奇怪的想法。
田義忍不住說道“作為明人臣服於陛下,此乃天理。這九州萬方,自西向東,自南向北,無思不服,皇王蒸哉。”
朱翊鈞笑道“即使是海外之國的番人、夷丁,也能納頭便拜嗎?”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田義頓時不能言語。
“準備明日接見眾國使臣的禮服吧。”朱翊鈞輕輕一笑,不再追問。
這種愚忠或許並不是一件好事。
但相比較於全麵反對皇帝,追求所謂的自由。
那麽朱翊鈞寧願將這個位置坐的更安穩些。
大部分普通百姓心中隻有耕作之事。
衣食尚不能果腹取暖防寒。
所以將思想的權力拱手讓人。
那麽朱翊鈞隻能代替他們思考。
避免他們在混亂的思想潮流中,互相敵對。
將真正的救贖置之門外。
而就在文華殿對麵,身處內閣的三人正在為明日的大朝會做準備。
世風日下。
好容易新皇即位,一場盛大的慶典,足以將這幾年的浮躁氣象安定下來。
大明需要一場體麵的儀式。
為這個暮氣沉沉的世界獻上一點祝福。
哪怕是自欺欺人呢。
翌日的晨鍾聲喚醒了沉睡的世界。
“太陽升兮照萬方,開閶闔兮臨玉堂,儼冕旒兮垂衣裳,金天淨兮麗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禮神遍,靈芝生兮慶雲見”市井之間,眾人放聲而歌。
乾清宮內。
朱翊鈞身著皮弁服,佩玉圭,身著絳紗袍。
紅裳如冕服內裳製,中單以素紗為之。
蔽膝隨裳色,玉佩、大帶、大綬、襪俱如冕服內製。
馮保舉著銅鏡,朱翊鈞整肅冠帽後,按著腰間的玉帶說道“起駕吧,去見一見朕的臣民。”
“皇爺乃聖人降世,仙人之姿,先生們想必期待多時了。”馮保笑的十分和善。
古人重儀態。
他們相信。
相貌不凡者,往往能做出非凡之事。
“起!”田義侍奉在朱翊鈞身側,一甩佛塵,吆喝道。
朱翊鈞搭乘六十四抬龍攆,跨過金水河,登朝坐殿。
數次修繕而愈發宏大的皇極殿內。
每一寸牆壁都浸透著大魔的骨血。
上麵高懸著混一宇內的匾額。
畫閣朱樓,明窗淨幾。
蟠龍大柱,琳琅滿目。
壁畫上則用金沙翠玉描繪著大明的表裏山河。
飄揚的錦緞仿佛照映著鮮血,因為大明沒有一天停止過戰爭。
高大的金甲武士手持長戈,肅立玉階兩側。
“宣各蕃國使節覲見!”
“宣蕃國使節覲見”
朝班兩側的大漢將軍們逐一傳唱。
左右兩側的文武百官和紅盔將軍神情肅穆。
殿下旌旗飄展,鼓聲號角聲黃鍾聲齊鳴。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使節。
皆身著大明衣冠,拾級而上。
走在最前麵的就是朝鮮使臣,作為來往最為親密熱切的蕃國,這已經是輕車熟路。
此人啪的一聲趴在金磚上,行大禮參拜。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拜三叩首,俯首帖耳,盡顯恭順。
第二位是身著蟒袍的順義王,周圍的人不禁紛紛遠離這個怪物。
來自暹羅、安南、滿刺加、錫蘭的使臣紛紛登堂入室。
朱翊鈞在龍椅上不動如山,接受眾人的崇拜。
這是理所應當之事。
因為追隨於他的人,也在追隨著宿命。
他身上擁有大明周遭蕃國的帝冠,故各國使臣皆稱他為天子。
各蕃國隻有王,受大明金印冊封的王。
“眾卿平身。”朱翊鈞緩緩揮袖,在身前一掃。
仿若清風拂麵,一股無形的力道將眾人拉起。
“謝陛下!”眾人這才齊刷刷的起身。
朝鮮使節一臉傲然的離開朝貢隊伍。
又毫無違和感的融入到大明的朝班之中。
看到這種景象,朱翊鈞就覺得實在有趣。
這些小國。
用大明的衣冠利益,風俗文化。
甚至還深入的學習大明官話,模仿大明的體製。
幾乎和大明沒什麽區別了。
而順義王上次將自己的怯薛禁衛交給皇帝之後,獲得了大明地區的通行權。
朱翊鈞麵無表情的問道“順義王,朕聽說你打算在河套鑄城?可有此事?”
還想著模仿元大都,建設八座城樓和琉璃金銀的雄偉城池。
其誌不在小啊。
順義王雙蹄一軟,當即就跪了下來“陛下明鑒,若無陛下應允,臣豈敢大興土木?”
小王就是想一想,你別較真啊。
朱翊鈞也不著急讓他平身“莫怕,朕亦有此想。河套乃塞上江南,大好土地怎可任其荒蕪?”
“屆時自會有人協理此事。土默特部的子民,和大明的百姓,朕皆一視同仁。”
朕不僅僅要幫你,還要加大力度。
用你的人,造大明的城。
順義王當即感動不已,他還隻是稍微發動禁衛,就被皇帝察覺。
敢動嗎?
不敢動啊。
順義王腳下的金磚已經被崩裂。
工部的官員看的咬牙切齒。
這玩意多貴,你不知道嗎?
“陛下天恩浩蕩!微臣感激涕零無以言表,願為陛下再獻怯薛禁衛千人,以壯聲勢!”順義王隻能迎著皇帝的注視說道。
沒辦法,不拿出點東西,怎麽證明忠心?
而怯薛禁衛,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朱翊鈞微微點頭,順義王這才鬆了口氣。
其餘諸國一一見禮,毫無新意。
主要是見一見新皇帝。
眾人則將精力匯聚於錫蘭和暹羅。
錫蘭的使節,是個姿容豔麗的魅魔。
身上的布料遮擋的嚴嚴實實。
但反倒更加引得其他人浮想聯翩。
她掏出來的東西同樣讓人驚訝。
“聖天子萬萬年,大明萬萬年!”
“此物我國祭祀所得,上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四夷服、單於降、於天無極、萬壽無疆。”
“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願獻於陛下,以做慶賀!”
眾人嘩然。
張居正也不禁看向那薄薄的玉片。
預言?
但這種預言實在是令人振奮。
高拱、楊博、葛守禮、海瑞一同望去。
這種預言非常有即視感。
“卿所為何來?”朱翊鈞當即讓人收下,這份禮物他很喜歡。
隻聽那魅魔一臉委屈的跪倒在地“佛郎機人屢次侵犯我國邊境。”
“求陛下為錫蘭做主,出兵伐之,錫蘭願尊奉陛下為主!”
眾人當場側目。
王崇古也實在想要吐槽。
一個祥瑞而已,就想要大明出兵?
“大明將會在必要之時提供支持。”朱翊鈞麵不改色。
這一定是奸奇的陰謀!
這個祥瑞很好,但是你們的請求未免太過離譜。
你讓朕跨越幾千裏,去攻打一個國家?
路費都比軍費貴!
隻得一個名頭?
當然了大明將提供支持以外的一切支持。
比如說——觀望。
錫蘭的使者當即退下,第一次嘛,總是會失敗的。
但是皇帝既然收下了禮物,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反正到時候就是扯大明的虎皮,為自己張目。
隻有暹羅的使節,最為格格不入,其身著素服,在隊伍的末尾苦苦等待。
“求陛下做主!東籲無故宣戰,侵我國土,掠我子民,我王戰死!”
“東籲王妄用天子鸞輿,供奉邪神淫祀。”
“混沌大魔已鳩占鵲巢,化為魔窟,一場大禍,就在眼前。”
“天下蒼生危在旦夕,請天子憐憫!”
本來那東籲王朝本無所謂,不過一兩個小國互相攻伐。
暹羅這個小老弟,實在是沒什麽分寸感。
但是當此事牽涉到混沌時。
眾人再也忍不住了。
沸騰的朝堂讓空曠的皇極殿也顯得有幾分擁擠。
暹羅或許居心不良,但是混沌絕對不是好東西。
王業不偏安。
哪裏有混沌,哪裏就有大明天兵!
“大明與混沌勢不兩立!”
“臣有奏,東籲不臣,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請發六師移之!”
“請發六師移之!”
甚至於還有人比皇帝還要積極。
內閣諸位則沒有動作。
這次東籲肯定有事。
暹羅的王也確實有可能死了。
但是情況不可能像暹羅說的那般緊急。
朱翊鈞頭頂著冠冕緩緩起身,右手緩緩一揚。
眾人的視線隨之轉移。
朝堂上被按下了靜音。
朱翊鈞看向暹羅使臣“我泱泱大國,萬萬之眾,自有體統,豈能因怒而興師。”
張居正原本已經跨出的步子又收了回來。
“欽天監何在。”朱翊鈞再發令。
朝班中特立獨行的一隊白袍修士越眾而出。
一入欽天監,便無定品,隻因事領職,用畢即罷。
故特用白袍。
“臣在!”欽天監監正朗聲說道。
朱翊鈞按劍而立,緩緩說道“點起星炬,勾連九鼎。”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