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佤族和諸葛亮的千年之約

字數:5316   加入書籤

A+A-


    第0章 佤族和諸葛亮的千年之約
    鹹豐眼中的殺意毫不掩飾。
    “來人,拿刀!”
    年輕的慈禧一下子癱軟在地,一臉驚恐的看著鹹豐。
    她現在感覺自己的生命像是一盞即將熄滅的燭火,微弱而搖曳。
    “陛下!”
    “未知真假啊!”
    “陛下不能為了這不作數的消息就要殺了臣妾啊!”
    鹹豐冷冷一笑。
    “休要狡辯!”
    “你喜好奢靡!割地賠款!賣國求榮!”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掉腦袋的事!”
    “你讓朕被祖宗唾罵,讓大清被後人唾棄!”
    “你覺得這世上還容得下你?”
    “不殺你不足以平民憤!”
    鹹豐掂了掂手中的刀。
    “你千刀萬剮死不足惜!”
    “萬剮朕不會,千刀朕還是勉強能行。”
    “念在夫妻一場,朕親自送你上路!”
    “來人,抓住懿妃!”
    慈禧的慘叫在宮殿中回蕩。
    過了許久,鹹豐氣喘籲籲的宣人將慈禧的屍體拖下去。
    休息一會便在群聊中回話。
    “鹹豐:慈禧已死,我砍了她刀,已經看不出人樣了。”
    清朝皇帝先前在群聊中被@時羞愧得不敢說話,現在看見鹹豐說話,默默噓了口氣。
    “康熙:諸位消消氣,我已下令滅掉整個葉赫那拉氏。”
    “十全老人: 。”
    眾人還沒來得及反應,隻見天幕彈幕又亮起。
    “慈禧真是該死啊,死了還帶著無數珍寶陪葬。為了固定身體的位置,棺材內所有的空隙都被珠寶填滿,陪葬品據估計價值一億兩。”
    慈禧聽到這不禁掩嘴輕笑。
    “天幕即便曝光哀家又如何!”
    “大清還不是在我的鼓掌之下!”
    “哀家死後依舊奢侈,和珠寶長眠!”
    “後世之人也隻能罵罵哀家了,又能奈我何!”
    她沒得意多久,又一條彈幕亮起。
    “二十年之後,慈禧的墓就被盜了。衣服啥的都被扒光了,珠寶也沒了,連遺體都被隨地扔了!哈哈哈,盜墓的人真的民族英雄!”
    慈禧臉色慘白。
    “!!!”
    “什麽!”
    “哀家的衣服都被扒光了!”
    “遺體還被侮辱了!”
    “珠寶也沒了!”
    她看著天幕上自己黑黢黢的遺體,還有被洗劫一空的棺木。
    再也沒了之前的淡定,整個人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李蓮英一陣驚慌,連忙上前喊道。
    “老佛爺!”
    慈禧卻是沒有一點反應。
    李蓮英大著膽子伸手,探了一下慈禧的鼻息。
    還有氣。
    他坐著不知道在思考什麽,過了許久終於下定決心。
    起身拿起慈禧床上的錦被,覆在慈禧臉上。
    片刻之後,他關上儲秀宮的門,趁著夜色匆匆逃走。
    ......
    此時聊天室裏又是一陣騷動。
    “大秦祖龍:賠款十幾億兩銀子,陪葬一億兩銀子,卻拿不出六百萬兩軍費。清朝真的爛的不成樣子了,活該清朝要完!雖說挖墳實屬缺德,但是,我還是想說。哈哈哈......活該!盜的好!”
    “劉老三:我政哥說的好。此等妖婦,不配有人祭奠!”
    朱元璋看到這一幕心中鬱結都散了不少。
    “開局破碗:報應不爽!”
    “曹阿瞞:這個盜墓人,我很欣賞!”
    清朝皇帝臉色均是有點難看,卻又不敢多說什麽。
    雖說慈禧是華夏罪人,但始終是愛新覺羅家的太後。
    太後皇陵被盜,皇家臉麵焉在?
    已經有皇帝開始擔心自己的皇陵會不會也被盜了。
    ......
    新的視頻出現。
    【因為一個約定,佤族人民在西南邊疆駐守了上千年。】
    【當年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將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種植技術引入當地。】
    【為了感恩,佤族先民便與諸葛亮約定世代看守邊疆,看守了整整00年。】
    【年,鷹軍侵占雲南地區,以班洪王為首的各部,聯合發出了《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國同胞書》。】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做鷹殖之辱。】
    【還以“阿祖阿公”的名義組建佤族聯軍奮起反抗,最後擊退鷹軍,保全了華夏領土。】
    【而時至今日,佤族人民依然尊敬的諸葛亮,還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諸葛山、孔明山等諸多地名。】
    “誰懂華夏通史一百篇,三國一共兩篇,丞相獨占一篇的含金量嗎?”
    “佤族的兄弟姐妹真的是一諾千年,一口唾沫一個釘的鐵君子啊。”
    “諸葛亮當初讓蠻族用饅頭代替活祭,傳授耕種文化之類的生產教化,自然世代被人尊重。”
    “丞相000年後又守護了我們華夏一次。”
    “最難得的是一千多年了還能靠諸葛的名字統一十七個部落。”
    “淚目了,時至今日雲貴川仍有人纏白頭,謂之戴天孝。”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責,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敝王等早夜思籌,廢寢忘餐,剽牛同集,含淚麵議,砍指自決,吾地雖地脊民弱,亦有數千方裏之廣,百數十萬之眾,據天然之險,恃性之勇。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作英殖之奴。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自今而後,本自決自衛之精神,置死後生之決誓,何懼強敵野心之侵略。——《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國同胞書》”
    ......
    劉徹不禁心生敬佩。
    佤族早在先秦時期的《山海經》中有過記載。
    如今佤族雖已歸為中原管轄,但也隻是聽宣不聽調。
    這個諸葛亮竟如此厲害。
    將中原的生產技術和種植技術引入佤族,佤族心生感恩便定下盟約守千年國土。
    其品**跡竟然可以直接影響後世千年。
    千年啊!
    縱使滄海桑田,鬥轉星移,仍誓言不變!
    諸葛亮之人格魅力,佤族之堅守誓言,均讓他心生佩服之意。
    他已知曉諸葛亮是東漢末年之人。
    是他的後人。
    他亦與有榮焉。
    他突然生出一個想法。
    如果他效仿諸葛亮,將生產技術和種植技術傳授給匈奴。
    匈奴有了耕地,能吃飽,便不會因為搶糧食入侵中原。
    他還要遣人去與匈奴談判,等千年之後國土淪喪之際,一齊抗擊鷹軍,抗擊倭寇!
    如此,豈不是一舉兩得。
    既可解漢朝匈奴之患,又可為後世抗戰助力。
    劉徹將這個想法告知給堂下大臣,大臣們便開始嘰嘰喳喳討論起來。
    “陛下,如果匈奴不同意怎麽辦?”
    劉徹揮揮衣袖,霸氣道:
    “那就打,打到他們同意為止!”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