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庚戌之變,大明第二大恥辱

字數:3919   加入書籤

A+A-


    嘉靖年間。
    朱厚熜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無比。
    這說的是發生在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
    對他而言,對整個大明王朝而言,這場戰役的屈辱程度絲毫不亞於當年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於謙力挽狂瀾,力戰瓦剌大軍,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明朝這才沒有重蹈靖康之恥的覆轍。
    而這次庚戌之變,朝廷沒有了於謙這樣的忠臣良將。
    這一次,大明以一種極為屈辱的方式,才勉強保住了京城的安全。
    六月,俺答因為大明拒絕開放朝貢貿易,率領數萬鐵騎長驅直入,進犯大同。
    明軍全軍潰敗,大同總兵張達更是戰死沙場。
    於是,嚴嵩推薦仇鸞前去接替指揮。
    接著,俺答從大同開始,沿途劫掠屠殺明朝百姓,攻破冀州,直奔昌平。
    恐怕就連俺答自己都未曾料到,大明朝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俺答的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居然沒有遭到任何明軍的抵抗,密雲、懷柔、通州,皆是俺答的囊中之物。
    朱厚熜心急如焚,然而京城兵力空虛,隻有五萬的老弱病殘。
    他隻好一麵招募城中百姓守城,一麵急令各路軍馬速來京師勤王。
    仇鸞在第一時間率軍進京救援。
    他見其忠勇可嘉,便拜其為大將軍,總督天下勤王援軍,全麵負責抵禦俺答。
    隻是,他當時不知道仇鸞其人,膽小如鼠,甚至對俺答大軍瘋狂劫掠百姓的行徑熟視無睹。
    為了向皇帝交差,他甚至縱兵屠殺百姓,搶劫民眾,致使民苦之甚於虜。
    仇鸞甚至又在京師和俺答談判。
    俺答表示,隻要大明同意其入貢,便不再攻城。
    朱厚熜得知此事後,猶豫不決,於是召集嚴嵩、李本、張治、徐階等人召開內閣會議。
    會上嚴嵩說,這隻不過是一幫餓賊,搶完東西自然會走,皇上無需擔憂。
    聽到這個回答,禮部尚書徐階格外憤怒。
    徐階怒斥其言,敵人已經打到了京城下,無惡不作,怎麽能說隻是餓賊呢?
    最後徐階想出了一招緩兵之計,假借讓俺答用漢文和蒙文抄寫入貢書,終於等來了勤王部隊。
    俺答見進攻良機已失,便匆匆撤軍。
    他當時很是開心,立即下令出兵追擊,讓丁汝夔趁機收拾俺答一頓,給大明朝找回一點麵子。
    下令完,他就繼續去修道了。
    他本以為反擊俺答已是萬無一失,沒想到京城卻是一片亂象。
    丁汝夔接到命令後並未出兵追擊,而是任由俺答在京郊附近搶掠了八天之久。
    直到在俺答搶掠得盆滿缽滿,且得到了明朝同意邊境貿易的許可後,方才從古北口撤軍而去。
    庚戌之變後,朱厚熜震怒不已。
    他質問丁汝夔,為何不反擊?
    丁汝夔沉默不語。
    等不到回答的朱厚熜,怒火中燒,將丁汝夔打入大牢,幾天後便將其斬首示眾。
    而丁汝夔卻在臨死時高呼,奸臣嚴嵩誤我。
    此時,朱厚熜看著天幕中的寥寥數語,感覺他好像沒有觸及到庚戌之變的真相。
    為何京城無兵?
    仇鸞本是大同總兵,大同有戰事,為何仇鸞來京師的速度甚至比俺答還快?
    嚴嵩究竟有沒有如後人所說,秘密策劃起了遷都事宜?
    俺答撤退後,自己明明下令出兵,丁汝夔為何不攻,甚至放任俺答劫掠?
    為什麽丁汝夔臨死時喊,嚴嵩誤我?
    朱厚熜臉色一沉,瞬間想到了什麽。
    每個問題,都繞不開一個人。
    嚴嵩!
    永樂年間。
    朱棣的臉陡然就垮了下來,瞪向朱瞻基。
    為什麽大明兵力越來越少!
    還不是因為大明戰神!
    朱棣隻要一想到自己費盡心血培養起來的明軍精銳,被不孝重孫一戰盡毀,就就感到痛心疾首,憤怒難平。
    此刻,朱棣邁著大步,氣勢洶洶地走向朱瞻基。
    朱瞻基亦是心有所感,馬上跳了起來,躲在朱高熾身後,連忙說道:
    “爺爺,大明兵力日漸減少,這其中的原因必定複雜,不能全怪朱祁鎮。”
    然而,朱棣卻毫不理會,嘴裏罵罵咧咧地繞到朱高熾身後,直接踹了朱瞻基一腳:
    “你還為他開脫,還往老大身後躲!”
    “每次天幕一提到大明戰神,朕就來氣!”
    “朕當然知道不止你兒子的原因,但是不踹你兩腳,真是難消心頭之恨!”
    朱瞻基感覺十分委屈且無助。
    但是他也明白,還是得讓爺爺消消氣。
    不然以後他定是沒啥好日子過了。
    於是,他麻溜的從地上爬起來,一臉討好:
    “爺爺,咱們再仔細看看天幕吧!”
    【這裏麵當然有朱祁鎮的功勞,但更多的是財政上的問題。】
    【想要強國,就先要強兵。】
    【想要強大的軍隊,財政上的支持不可或缺。】
    【但問題就是,明朝的財政情況令人堪憂,就連皇帝的日常生活都難以維係。】
    【公元1569年,隆慶帝曾計劃向戶部索要三十萬兩白銀,以保障皇室的日常開支。】
    【結果戶部非但沒有拿出銀子,反倒是直接拒絕了明穆宗的要求。】
    【原因很簡單,這一年明朝的財政收入是250萬兩白銀,但支出已經超過400萬兩白銀。】
    【這種入不敷出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那銀子都花在了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