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張居正:獨裁,非得是皇帝嗎?

字數:4693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裕王朱載坖登基之後,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順利進入內閣,成為了整個大明帝國的主要決策者。】
    【此時已經42歲的張居正,正如他17年前一樣,再次給隆慶帝呈上了《陳六事疏》。】
    【《陳六事疏》基本上就是《論時政疏》的翻版。】
    【有所不同的是,除了之前的改革大計之外,張居正又強調了一個新的觀點。】
    【獨裁。】
    ......
    嘉靖帝看著獨“獨裁”這兩個字,露出一絲苦笑。
    獨裁的意思他懂,就是要改革,要將皇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上。
    想當年,他初登大寶,也是一片雄心壯誌。
    他清除弊政、澄清吏治、減輕賦役,力求國庫充盈,百姓安居,一切欣欣向榮。
    直到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他差點就命喪幾個宮女之手。
    他本就身體不好,從那以後,他的心態就發生了些變化。
    他更加謹小慎微,甚至直接躲到西苑開始修道,不再麵見朝臣。
    雖然他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他放手了權力。
    內閣官員爭權奪利,鬥得不可開交,他則是在幕後維持微妙的平衡。
    他也知道,如今的大明有些死氣沉沉。
    任何政令的下達推行,都難以實現其初衷。
    他也想改變,但是並不是事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雖然可以平衡如今朝堂上的局麵,但國家卻日漸衰敗,國庫空虛依舊無法解決。
    邊防問題更是如鯁在喉,北方邊境防線岌岌可危。
    此時,嘉靖帝已經看到了張居正之前呈上的《論時政疏》。
    年輕的張居正提出,大明一共存在著六大弊病。
    一是宗室驕橫貪腐,占用資源過多,大明不堪重負。
    二是官吏任用失當,人才錯位,大量官位被不適合的人占據。
    三是官員貪腐,屍位素餐。
    四是國防空虛,北境防備不足。
    五是奢靡之風盛行,朝廷財政入不敷出。
    六是言路閉塞,弊病難除。
    嘉靖帝看完這些有些沉默。
    這確實是大明當前麵臨的嚴峻問題。
    或許真的如張居正所說,不改製、大明危矣。
    第(1/3)頁
    第(2/3)頁
    ......
    【張居正認為,此時的明朝已經徹底失去了對基層的掌控權。】
    【想要重新從地方官僚以及富商的手中,拿回整個王朝的控製權,就必須要實現獨裁。】
    【就必須要出現一位如同朱元璋、朱棣一樣的鐵腕獨裁者。】
    【因為隻要涉及到改製,那就要做好和天下人為敵的準備。】
    ......
    洪武年間。
    朱元璋此刻對大明中後期皇帝的感受,就隻有怒其不爭!
    他身為大明的開國皇帝,首先做的便是中央集權。
    隨後,他又推行了一係列的措施,製定好了大明的基本框架。
    可以說,他所有的一切做法,目的都是確保皇權的至高無上。
    所以,他真的有些費解。
    為何,後來的皇帝居然對基層失去了掌控權?!
    是皇帝昏庸無道、毫無能力?
    還是官員一手遮天,欺上瞞下?
    又或者是是鄉紳勢力坐大,挑戰皇權?
    亦或是百姓心生不滿,不服管教?
    這些種種猜測,都讓朱元璋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感覺大明朝已經開始慢慢失控。
    ......
    永樂年間。
    朱棣同樣想到了這些。
    他默默的歎了口氣。
    隻希望張居正有能力將大明拉回正軌吧。
    ......
    【但是,很可惜,隆慶帝顯然沒有做好這個準備。】
    【他既沒有改製的魄力,也沒有足夠的時間。】
    【他隻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張居正的改製進行試點。】
    【正是這次試點,讓張居正看到了改製的曙光,同時也在心底醞釀起了一個驚人的計劃。】
    【公元1572年,隆慶皇帝病逝,年僅10歲的神宗繼位。】
    ......
    第(2/3)頁
    第(3/3)頁
    永樂年間。
    朱棣的麵容略顯緊繃,眼中閃過一抹憂慮。
    “十歲的幼帝?”
    “小皇帝如何才能處理政事,掌控朝堂?”
    朱棣在心中默默念叨。
    “張居正,你可別做出什麽僭越之舉。”
    “可千萬別讓朕失望!”
    ......
    【老皇帝已經病逝,新皇帝尚且年幼。】
    【此時的張居已年近半百,他知道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再等到萬曆皇帝親政的那一天。】
    【而且萬曆皇帝也不一定會有改製的魄力。】
    【於是,他趕走了高洪。】
    【此時,明朝內閣的決策權幾乎完全掌握在他和呂調陽手中。】
    【呂調陽是張居正的親信,李太後對張居正極為信任,司禮監掌印馮保是他的同盟,而萬曆皇帝又是他的學生。】
    【改製確實需要獨裁,但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獨裁。】
    ......
    永樂年間。
    朱棣腦袋冒出來一個大大的問號。
    什麽叫,改製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獨裁!
    他感到自己有被冒犯到。
    張居正已經成功排除了政敵,又有內閣、太後、太監的同盟,更是皇帝的老師。
    此時的張居正,地位顯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甚至可以說,張居正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年幼的皇帝!
    朱棣不禁生出了一絲冷汗。
    張居正,你可別瞎改革啊!
    ......
    【於是從這一年開始,手握君權和相權的張居正,就獨自一人開始了他的改革大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