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風起和平關

字數:4440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就在這種風平浪靜中。
    流放隊伍曆經小兩個月時間,過臨洮府抵達了金州關。
    金州關與臨洮府府城金州隔河相望。
    經過多次重修,使得金州關成為一座結構複雜,防禦齊全,氣勢恢宏的津關。
    東西關城與中間關城並稱為金州三關。
    三關城內街道縱橫交錯。
    衙署、兵營、店鋪、寺觀、書院、民居分布有序。
    街道上店鋪林立,百業薈萃!
    吆喝聲、叫賣聲不絕於耳,熱鬧不凡。
    胡商沿街擺攤,爭相向來往的路人推銷著從西域帶來的各種土特產。
    各險要之處,皆有築墩建堡。
    才從臨洮府府城過來,眾人一時間卻被三關城的繁華迷了眼。
    情不自禁的讚歎:“東西京城也就這般了吧!”
    金州關驛站的驛丞,很是自豪的給眾官差介紹道:
    “我們金州關,是西域各國進入隴西的第一個關口,素有西北咽喉之稱。
    出西關城,可以經略整個西域。守住東關城的濁河渡口,就能夠確保臨洮府,甚至整個關中平原的安全。
    太祖建國之後,就在濁河渡上,用二十四艘大船架起了浮橋供百姓通行。
    西域各國的胡商由和平關進入中原,很大一部分就在咱們金州三關就近完成交易後就返回了。
    隻有少部分胡商經過東城關渡河後,由關隴深入內地直至西京城。
    故而,我們金城三關不僅是軍事重鎮還是一個邊貿市場,從西域來的胡商很多,來此采購貨物的關中商人也不少......”
    土生土長的金州人驛丞,因常年接待各路官員以及西域胡商很有一番見識,介紹起來金州關自信且周到。
    眾官差都聽得津津有味。
    各種讚歎金州關的獨特地理位置帶來的便利與富足。
    也趁機與驛站打聽明白了。
    金州關就是一個十字路口,西可走河西,北則連通河套一帶。
    邊城,就在金州關以東北方向八百裏外。
    以他們如今的腳速,至多二十日就能到達終點!
    打聽到了邊城的確切位置,押解官差們最為激動:
    “這可真是一個好消息!咱們離開大名府半年多了,頭一次如此清楚的知曉離目的地的距離!”
    “頭兒,反正給我們的抵達日期還有一個多月,咱也不急著趕這八百來裏路了!不若就在金州關停留幾日歇歇腳,再一鼓作氣到邊城吧?”
    黃姓頭目從鼻子裏重重的哼了幾聲,笑罵道:
    “我還不知曉你們幾個,一個個都轉錢眼裏去了,不就是對那些胡商販賣的商品入了心麽!”
    “嘻嘻!頭兒,剩下的公款真不夠回程用!帶些西域特色回大名府賺點差價也多少能補貼一些呢。”
    “咱也不著急下手,先在市場上多轉轉打聽明白哪些東西在西京城最暢銷,等回程的時候直接拿貨走人。”
    “......”
    九成九的押解官差,幾乎都起了掙錢的心思。
    也因離目的地比較近,兩個頭目最近心態比較放鬆。
    兩人商議後索性就給眾人放了三日假,讓大家痛快的逛起來了金州關來。
    金州驛站,作為通往西域絲綢之路的一個大型驛站,它的位置在西關城,也在河東通往河西的糧道和兵員道上。
    該驛站除了驛丞,還配有75匹馬,馬夫(負責驛站馬匹管理和運輸的專業人員)45人。
    也算是他們這一路走來,住過前三規模的驛站了。
    金州關的衛所就在驛站隔壁......
    一個月前。
    邶國在西域最強的敵人喀什噶爾汗國,因其商人帶回了一個關於邶國內亂重要的消息,正在準備一場聖戰。
    在此之前。
    喀什噶爾汗國以及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吞並了關西七衛。
    失去了對河西走廊轄製權後,邶國隻能退回了漢長城最西的起點——和平關。
    這也直接促進了喀什噶爾汗國,在河西走廊實力的日趨壯大。
    關西七衛舊地的畏兀爾人大部分被迫放棄了佛教,融入了喀什噶爾汗國,改信伊斯蘭。
    而不願意改教的畏兀爾人,選擇了東遷到了和平關附近的邶國境內。
    但野心勃勃的喀什噶爾汗國,一直沒有放棄對邶國中原的覬覦。
    連續吞並關西七衛也給了他們寇邊的信心。
    這一回,邶國國內的流民起義於喀什噶爾汗國而言,無疑就是天賜良機了!
    十日之內,他們的汗王以西域各區共主的名義,征了八萬騎兵,並帶著輜重直撲和平關而來......
    這一日,午後的陽光非一般的炙熱。
    和平關守將例行巡視。
    他在城牆上隻了望了不過一刻鍾,就看到了,戈壁灘上突然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喀什噶爾汗國騎兵。
    從發現他們到他們靠近邶國境內,不過轉瞬間。
    這些穆斯林化的喀什噶爾汗國騎兵以弓騎兵為主,他們的裝備有弓箭、長矛、火繩槍、馬刀等武器。
    和平關守將頓覺手腳發麻。
    勁敵當前!
    他迅速傳令點燃了和平關的烽火台,並吹響了敵襲的號角聲。
    和平關即刻進入到了戰備狀。
    但那些搬到邶國境內,卻又住在和平關外的畏兀爾人可就沒有這麽好運了。
    對上身著精良的鎧甲與馬匹的喀什噶爾汗國騎兵,跑是來不及的。
    這些騎兵直接焚燒了畏兀爾人的民宅。
    此外,他們還縱馬毀壞大量的田地,搶劫財物。
    對於手無寸鐵的畏兀爾平民,或直接砍殺,或將其當成箭靶虐殺。
    不多時,八萬敵軍兵臨和平關關口。
    和平關不是一道簡單的關口。
    它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裏。
    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
    五裏一燧,十裏一墩,三十裏一堡,百裏一城。
    邶國建國兩百七十多年來,和平關從未被攻破過。
    有著天下第一雄關的美譽。
    此時此景,和平關的守將隨即下令,朝著這些喀什噶爾汗國騎兵直接開炮。
    “轟隆隆......”
    “轟隆隆......”
    騎兵頓時被炸得人仰馬翻,鮮血淋漓。
    和平關關隘的大炮發出了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