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孟繼身死,嘉靖震怒,出兵葉爾羌

字數:7428   加入書籤

A+A-


    孟繼出使葉爾羌汗國的第七個月,使團的其他人逃回了大明,將孟繼被殺的消息回報給朝廷,回報給嘉靖。

    “陛下,葉爾羌汗國簡直不把我大明放在眼裏,我大明天朝上國,煌煌天威,他們居然把孟大人殺了,此舉無疑是在對大明宣戰啊。”

    朝堂之上,王憲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個出列,慷慨陳詞道。

    大家都很清楚,孟繼肯定是會死在葉爾羌汗國的,至於為何被殺,那你別管,也不會有人不識趣去問這個問題。

    問就是葉爾羌汗國不識好歹,殺我大明使臣,意欲對我大明宣戰。

    實際上孟繼在葉爾羌汗國的這半年時間,還真沒做什麽太過分的事,平日裏孟繼就是謙謙君子,很多事做不出來,為了達到目的,孟繼每日都向葉爾羌汗國的大汗要美酒美人,喝醉之後就開始大放厥詞,逮著誰罵誰。

    本來隻是這樣的話,葉爾羌汗國的大汗也就忍了,但孟繼眼看達不到目的,開始給葉爾羌汗國編排起了故事,甚至編排起了王太後,反正說的很難聽,這話傳進了大汗的耳中,他如何能容忍?

    如果葉爾羌汗國此時能正確認知大明的國力,他們不忍也得忍,但問題在於,大明的國力飆升的太突然,滿打滿算也才幾年時間,葉爾羌汗國倒是知道大明將他們東邊的蒙古人一部分趕到了他們這裏,一部分征服了。

    但葉爾羌汗國的大汗覺得那些蒙古人和他們國家的蒙古人戰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更何況他覺得自己的國家離大明這麽遠,大明不可能空耗國力攻打自己。

    要知道大明光是陳兵到烏海,那麽長的補給線就足以將大明耗空。

    最起碼葉爾羌汗國的大汗是這麽認為的。

    所以對於孟繼的不斷挑釁,他隻是認為這個大明的使臣得了失心瘋,在自己的地盤還敢如此囂張。

    朝堂之上,眾人看著王憲,對於王憲第一個站出來,沒人感到意外,王憲等這一天等太久了,草原上的鐵路都完工近兩個月了,火車早已通行,就等著孟繼被殺的消息傳回大明。

    實際上不隻是王憲,很多人都等不及了,畢竟身居高位之人,大多都六十左右了,楊一清如今都七十有四了。

    倘若不是一年半以前,火車的消息出來,讓楊一清認識到大明正要經曆巨大的變革,恐怕那時候楊一清就向嘉靖申請致仕了,畢竟他年紀太大了,雖然身子骨還算硬朗,但七十多還賴著不退,好說不好聽。

    但當楊一清知道火車的事之後,就改變了主意,原本想著的是準備等火車運行之後,看看情況再做決定,火車正式運行之後,激動的不隻是王憲等兵部官員,還有楊一清這種身居高位,但年齡很大的朝中大佬。

    他們很高興,很高興自己活的夠久,不然根本等不到這等局麵。

    當初火車正式運行的時候,他們有種活久見的感覺,那火車給他們帶來的震撼太大了,同時讓他們意識到,大明將來的領土擴張,再無糧草和補給線的限製,將會大幅度提升,遠遠超過大漢和盛唐。

    再加上如今大明國庫充足,錢多到都不知道該怎麽花,民間百姓富足,大明即將步入整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們算是乘上了末班車,會因為參與到這巨大的變革之中,因為幫助大明開疆拓土而被載入史冊。

    就像唐朝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一般,其實杜如晦死的很早,貞觀四年就死了,但杜如晦的大名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大唐的繁盛。

    楊一清一想到自己可能和房玄齡杜如晦一般名留青史,就激動的夜不能寐,七十四歲的年齡,這一年多以來硬是幹勁十足,完全沒了以往擺爛的心態。

    內閣的事務,楊一清處理的那叫一個條理清晰,朝會之上,楊一清也經常提出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這些意見完全不是從他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大明,從天下百姓的角度出發。

    楊一清的追求徹底變了,從追求獨斷朝綱,追求個人利益,變成了成為名留青史的名臣。

    人一旦有了更高的**和追求,就可以為了這個**而壓製其他的**。

    “陛下,王大人說的對,這葉爾羌汗國簡直不把我大明放在眼裏,請陛下下令出兵,老臣雖然年歲大了,卻也願意領兵出戰,為大明效死。”

    楊一清這話倒是說的真心實意,楊一清倘若能帶兵攻打葉爾羌汗國,成了將來能位列真武殿,即便是兵敗身死,也會因此名留青史,他已經七十多歲了,雖說人越老越怕死,但要看麵對的是什麽事了。

    不過這話楊一清很清楚,自己也就是說說罷了,沒人會同意,也不會有人讓自己這個一大把年紀的內閣首輔領兵出征,太過荒唐了些。

    “陛下,臣聽聞孟大人在那葉爾羌汗國處處謹小慎微,從未有過僭越之舉,沒想到那葉爾羌汗國居然把他殺了,孟大人可是我大明的忠臣啊,葉爾羌汗國此舉,無疑是不把我大明放在眼裏。”

    韓玠出列,神情激動道。

    “是啊陛下,出兵吧。”

    楊慎出列道。

    “陛下,出兵吧。”

    有了這幾個大佬的帶領,其他人紛紛出列,肯定嘉靖發兵。

    嘉靖聽到這話,歎了口氣,一臉的為難。

    “朕本欲與葉爾羌汗國共修秦晉之好,這才派出了孟愛卿出使,沒想到都是朕害了孟愛卿啊,孟愛卿忠心為國,卻這麽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異國他鄉,朕一定要替孟愛卿報仇,讓那狼子野心的葉爾羌汗國見識一下大明的煌煌天威。”

    嘉靖高聲道。

    “陛下英明!”

    周楚出列,高聲道。

    “陛下英明!”

    百官紛紛附和道。

    “著林稚心領兵五萬,陳兵烏海,為孟愛卿報仇。”

    嘉靖說道。

    沒了漫長的補給線,也就不需要那動輒十幾二十萬的後勤兵了,五萬大軍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了,足以碾壓葉爾羌汗國。

    要知道葉爾羌汗國之所以沒有往東擴張,就是被草原上的那些蒙古人擋住了,論戰力,他們或許比草原上的蒙古人強一些,但也有限。

    嘉靖讓林鹿率領的五萬大軍,其中有三萬會從大同的衛所兵之中出,如今的大同已經不算是大明的前線了,不過那三萬衛所兵這幾年一直在勤加訓練,單論個體戰力或許不及玄武軍或者虎賁軍,但整體加起來,打陣地戰的話,玄武軍和虎賁軍還未必是對手。

    當然,如果打突擊戰或者閃電戰,玄武軍和虎賁軍就會有很大的優勢,畢竟這兩支周楚訓練出來的騎兵,優點在於機動性,而非陣地戰。

    除了這三萬衛所軍之外,嘉靖還準備讓虎賁軍跟著,正奇相合,再加上大明的火器,嘉靖覺得這仗隻要不是讓一個蠢的不可救藥的人來打,都不知道怎麽輸。

    很明顯,林鹿非但不蠢,領兵打仗的本事在大明也能排在前五,甚至前三。

    之所以不讓周楚領兵,一來是因為周楚一年多以前剛從西藏回來,在西藏征戰兩年,嘉靖也不希望周楚太過勞累,二來嘉靖眼看著和周楚約定的兩年還差不到半年了,他想看著周楚和林瑤大婚。

    更何況以如今周楚為大明立下的功勞,如今周楚的權勢,嘉靖不讓他領兵,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周楚再立了功,嘉靖或許還有辦法封賞,但周楚如今才多大?二十出頭。

    這個年紀,位極人臣,以後周楚封無可封的,賞無可賞的時候呢?

    細水長流的道理,嘉靖明白,周楚也明白,所以周楚倒也樂得看到這種場麵。

    “臣領旨!”

    林鹿出列道。

    “林將軍,回頭需要哪裏的兵馬隻管說,我兵部一定竭盡所能為將軍調兵。”

    王憲看著林鹿,說道。

    “多謝王大人,以後少不得要麻煩王大人。”

    林鹿笑道。

    “這些都是兵部應該做的,林將軍這麽客氣,我可要不高興了。”

    王憲故意板著個臉說道。

    “行了,退朝吧。”

    嘉靖眼看著這倆人還聊上了,有些無奈地擺了擺手道。

    眾人聽到這話,紛紛離開了朝堂。

    “大人,屬下怕打不好這場仗,還望大人指點一二。”

    林鹿來到周楚麵前,有些忐忑道。

    林鹿這麽做,首先是向周楚表明心意,他永遠是周楚的屬下,其次是想說即便皇帝欽點了他領兵出征,他也需要周楚指點,說白了就是不著痕跡的向周楚表明自己的態度。

    “怕什麽?你隻要帶上大同的衛所兵,再帶上虎賁軍,其他隨便配一些兵馬都行,大同的那些兵馬打陣地戰無人能及,虎賁軍可以作為先鋒部隊,提前出發,以虎賁軍的行軍速度,到時候葉爾羌汗國都反應不過來,虎賁軍就打到了他們都城了,說白了,大軍隻是個幌子,給他們看的,閃電戰才是最快解決戰鬥的方式。”

    周楚笑道。

    林鹿聽到這話,眼睛頓時亮了,他原本隻是想向周楚表明自己的態度,沒想到周大人給出的戰略居然如此厲害,這等戰略,林鹿設身處地的想了想,倘若自己是葉爾羌汗國的大汗,想想就頭皮發麻。

    這個戰略厲害就厲害在進可攻退可守,倘若虎賁軍奇襲不成,完全可以退回來和大部隊會合,屆時加上火器,就算是硬橋硬馬的打,葉爾羌汗國拿什麽守?

    更何況現在的大明可不是以前的大明了,以往這種長途遠征,最怕的就是不能快速打下來,一旦形成拉鋸態勢,對進攻方極為不利,因為光是補給就能把大明耗死。

    現在有了火車,補給線再也不是問題,就算打持久戰,林鹿也耗得起。

    有了這三重保險,林鹿心中頓時有了底氣,這要是還能輸,他幹脆拔劍自刎得了。

    “大人一席話真是醍醐灌頂,屬下知道該怎麽做了。”

    林鹿說著恭敬地對著周楚行了個禮,周楚也沒推辭,心安理得地受了。

    “周大人帶兵真是神鬼莫測,這等用兵之道,我要是你的敵人,恐怕睡覺都睡不踏實。”

    一旁的王憲恭維道。

    周楚方才說話也隻說一半,剩下的一半周楚相信林鹿肯定是可以領會的,畢竟這裏人多眼雜,保不齊被誰聽到了,就被泄露出去了。

    不過周楚敢這麽說,完全是因為有底氣,再加上自己和林鹿旁邊沒其他人,一個王憲,還有楊一清和楊慎,這幾人基本是不可能泄密的。

    “還望諸位替稚心保密,不然這份戰略一旦泄露,就不靈了。”

    周楚看著幾人說道,

    “這是自然,周大人真乃文武全才,大明論領兵打仗,恐怕無人能出其右,當初倭寇在大明沿海肆虐了多少年,周大人僅僅用了大半年就徹底蕩平了,能平定倭患者,非周大人莫屬。”

    楊一清忍不住誇讚道。

    這裏的所有人都清楚,倭寇的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倘若隻是剿倭,那麽永遠都不可能徹底蕩平倭寇,想要剿倭,就得先解決江南走私集團,這才是根本。

    這件事能如此高效做成的,楊一清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人,咱縱觀有明一朝,唯周衡器一人而已。

    “是啊衡器,按理來說陛下應該讓你領兵的,不過這京城離不開你,陛下也離不開你,你能為大明做的太多了,倘若隻是被領兵打仗空耗了時間,那是大明的損失,也是陛下的損失。”

    楊慎感慨道。

    楊慎這話倒也是說的真心實意,雖說有替嘉靖找補的嫌疑。

    “是啊,要是大人肯領兵,哪還有屬下的份。”

    林鹿急忙附和道。

    周楚聽到這話,笑了笑。

    “都是為大明效力,這葉爾羌汗國攻打的難度原本隻在於補給線,現在這個問題被解決了,葉爾羌汗國不過是我大明的囊中之物,誰去都是一樣的,王大人,除了大同的三萬衛所兵,還差兩萬兵馬,還望王大人替稚心調一些精兵強將,不要拖了他的後腿才是。”

    周楚看向王憲,說道。

    “周大人放心吧,這兩萬兵馬本官親自去選,絕對是個頂個的好兵,本官可以立軍令狀,他們絕不會拖林將軍的後腿。”

    王憲保證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