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臨時大朝會,暗爽的嘉靖
字數:7438 加入書籤
當莽瑞體被捆著來到東籲王朝大軍麵前的時候,東籲王朝的士兵頓時軍心大亂,胡宗憲等人和占城軍隊前後夾擊,將已經沒了軍心的東籲王朝軍隊直接打的潰逃,在胡宗憲和趙貞吉騎兵的追擊之下,擊殺了大半,東籲王朝的統帥更是被胡宗憲帶人直接擊殺。
在城牆上目睹這一切的波劫,心有餘悸,暗自慶幸幸虧自己沒有一時昏了頭,不借兵給大明,僅僅是大明使團之中兩個不怎麽起眼的年輕人,就如此生猛,僅僅用了一天多的時間,活捉莽瑞體,徹底擊潰東籲王朝的大軍。
不愧是來自大明的將領,對於大明最近這兩年發生的事,波劫都是知道的,大明徹底收複烏思藏,蕩平草原,甚至距離大明無比遙遠的葉爾羌汗國都被大明不費吹灰之力蕩平了。
自己這小小一個占城,在大明這龐然大物麵前,簡直不堪一擊,如今東籲王朝眼看就要覆滅了,占城以北的黎朝,也早已被大明收複,占城周圍盡數都是大明的領土了。
波劫很清楚,倘若自己不識時務,那麽接下來恐怕會有明使來自己這裏了。
一想到這裏,波劫就感覺脊背發寒。
“兩位將軍真是用兵如神,上使,小王願意攜占城徹底歸複大明,以前有黎朝橫在占城和大明之間,小王即使有這個心,黎朝也不會同意,如今黎朝和東籲王朝都被大明收複了,小王自當盡早歸複。”
波劫先是恭維了一番胡宗憲二人,隨後神情恭敬地看著文徵明道。
文徵明聽到這話,點了點頭。
“大王歸複大明之前,可以先替大明做一件事,畢竟占城的領土太小了些,大王封國公有些勉強,倘若占城不斷擴張,再歸複大明的話,國公基本上是板上釘釘了。”
文徵明笑道。
文徵明雖然不會打仗,但卻懂得如何謀劃,如何讓大明徹底收複整個東南亞的同時,還不用承擔興無名之師的惡名。
波劫也是人精,一聽這話,瞬間明白了文徵明的意思。
“我占城的士兵任由兩位將軍調遣,小王會帶兵禦駕親征,征服周圍的小國,然後大明就可以以為他們主持公道的理由,討伐小王。”
波劫腦子轉的很快,瞬間就把整件事想的無比圓滿,甚至比文徵明想的還要圓滿一些。
原本文徵明想的不過是以波劫和占城的名義將周邊的小國全部打下來,然後再讓波劫率領他們一起歸複大明。
但波劫的想法,對大明而言顯然更完美,也更容易讓其他國家的百姓接受,甚至從心底裏認同大明。
“這麽做,是否太過委屈大王了?”
文徵明問道。
“為了大明,小王受這點委屈算什麽,小王對大明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
波劫急忙表忠心道。
有了波劫的表態,胡宗憲和趙貞吉再也沒了顧慮,他們讓之前從安南調過來的軍隊全都換上了占城軍隊的盔甲,然後對這數千士兵進行了為期十天左右的特訓。
主要訓練的是軍紀,令行禁止,以及一些軍陣的初步運用。
有了這些,這支軍隊的作戰能力就能碾壓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軍隊。
東南亞國家大多數時候對大明而言都是不堪一擊的,即便之前大明的軍隊很多時候也很爛。
除非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出一個相對強盛的王朝,比如朱祁鎮時期的麓川,就是仁宣兩朝遺留下的問題所導致的。
即便如此,朱祁鎮三征麓川,還是把麓川蕩平了。
現在的東南亞,除了黎朝和東籲王朝之外,其他小國的國力都是要比東籲王朝弱一些的。
周楚是知道的,東籲王朝真正的強勢期,是在莽瑞體登基之後,莽紀歲隻是初步建立了東籲王朝。
之後的兩個月時間,胡宗憲和趙貞吉帶著這數千兵馬不斷往西征伐,這兩個月的時間,胡宗憲兩人一邊打仗,一邊練兵,這支部隊的戰鬥力越打越強。
東南亞的這些小國,能生存到現在自然是有原因的,東南亞的地形複雜,很多國家的士兵打不過,往閃迪雨林之中一鑽,一般的明軍很難找到他們的蹤跡。
但胡宗憲他們帶領的這支軍隊,是占城的軍隊,這支部隊之中的千總,甚至百戶,對這裏的地形不說了如指掌,卻也是十分了解的,在他們的帶領之下,胡宗憲和趙貞吉可謂是勢如破竹。
胡宗憲和趙貞吉為了追求效率,甚至兵分兩路,為此,胡宗憲再次向安南布政使要了兩千兵馬,編入這支部隊之中。
僅僅用了三個月,胡宗憲兩人基本蕩平了整個東南亞,要說徹底蕩平,那不太可能,東南亞地形太複雜,很多人往某個角落一鑽,真要一點點去弄,不知道要消耗多長時間。
東南亞的基本麵被蕩平之後,胡宗憲和趙貞吉並沒有把占城的兵權還給波劫,如今這支軍隊之中,大概一半是明軍,而且跟隨兩人打了三個月的勝仗,這支軍隊眼裏也隻有胡宗憲和趙貞吉了。
文徵明很清楚,如今東南亞被胡宗憲兩人一統,倘若貿然交回兵權,波劫看著如此大的領土和如此強盛的軍隊,難免心中會有其他想法,人心是最易變的。
別看波劫之前說的多麽情真意切,文徵明明白,那隻是因為波劫眼看著東籲王朝被胡宗憲兩人輕易覆滅,心中怕了而已,否則他波劫真要有這個心思,早在大明收複安南的時候就歸複了。
胡宗憲和趙貞吉徹底將東南亞徹底犁了一遍之後,文徵明就寫了一封奏疏,讓人送回了京城,他們現在需要駐紮在占城,以免在大明軍隊抵達之前產生其他變故。
胡宗憲更是讓人盯著波劫,以免波劫起了其他心思。
京城之中,嘉靖收到文徵明的奏疏之後,連說了三聲好,隨後讓黃錦將周楚叫到宮中。
“拜見陛下。”
周楚來到禦書房之中,恭敬行禮道。
“衡器啊,你又為我大明立下了潑天的功勞啊。”
嘉靖說著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了周楚。
周楚接過奏疏,看了看。
“這都是老師和汝貞他們的功勞,臣不敢貪功。”
周楚看完之後,說道。
“文愛卿和胡汝貞他們自然是有功勞的,但朕覺得真正的大功勞還是衡器你的,倘若沒有你未雨綢繆,為胡汝貞他們製定了如此詳盡的戰略規劃,胡汝貞他們又怎麽能這般輕而易舉蕩平東籲王朝?”
嘉靖看著周楚,不吝誇讚道。
“衡器你可謂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陛下謬讚了,戰場的局勢瞬息萬變,臣不過是為汝貞他們指明了一個大致方向,真正的功勞還是老師和汝貞他們的。”
周楚推脫道。
“好了,不必推脫了,之前稚心覆滅葉爾羌汗國,本來功勞應該有你一多半的,可你不願意領,如今又是這般,朕明白你的心思,可如果一點功勞不領,朕覺得愧對於你啊。”
嘉靖歎了口氣道。
“那陛下就多賞給臣一些丹藥,這些丹藥可都是好東西,也隻有飛霞子道長煉的出來,再多錢財也買不來。”
周楚看著嘉靖,說道。
“這還不好辦嗎?黃錦,去道長那裏將所有丹藥都取來。”
嘉靖一聽這話,頓時來了精神,嘉靖也清楚,周楚從來都不缺錢財,周楚到底有多少錢,嘉靖都不清楚。
黃錦不敢怠慢,轉身離開了禦書房。
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的時間,黃錦帶著一個很大的木盒回來了。
“陛下,這是道長剛煉製出來的一批丹藥,一共九顆。”
黃錦說著將盒子放在了嘉靖麵前的書案上。
“暫時就這麽多了,這一盒你先拿去,以後道長煉製的丹藥,朕每次會多給你兩顆。”
嘉靖有些肉疼道。
嘉靖自小就體弱多病,當初剛登基的時候,身子骨不算多好,但經過飛霞子這麽多年的調理,如今的嘉靖可謂是氣血旺盛,說體壯如牛有些過分,卻也比一般人健康得多。
這些丹藥占了絕大部分的功勞,嘉靖自然是不舍得,不過既然周楚開口了,他自然也不能吝嗇。
不過很快嘉靖就想明白了,煉製這些丹藥的很多名貴藥材都來自東南沿海亦或是東南亞,比如龍涎香,比如犀角。
現在眼看著東南亞就要被納入大明的版圖之中,以後這些藥材恐怕是不會缺了,嘉靖打定主意,以後讓飛霞子每次多煉製一些。
“衡器,明日你帶兵去接管占城,在占城設立爪哇布政使司。”
嘉靖看著周楚,認真道。
“臣領旨。”
拿了好處,周楚自然是要幹活的,帶兵接管占城,不過是一道手續的事罷了,功勞主要還是文徵明的,其次是胡宗憲和趙貞吉的,自己該拿的賞賜也都拿了。
“黃錦,讓人去通知文武百官,明日臨時增加一個大朝會,所有人都要到。”
嘉靖看向黃錦,有條不紊道。
“奴婢這就去辦。”
黃錦恭敬道。
第二天一早,文武百官在上朝的路上交頭接耳。
“首輔大人,你可知陛下為何突然開大朝會?”
張璁來到楊一清麵前,問道。
賈詠早在兩個月之前就告老還鄉了,張璁順勢入閣,嚴嵩被調回京城,補了戶部尚書的缺,如今的戶部,剛有好轉,嘉靖可不希望張璁離開之後失控,所以特地將嚴嵩調了回來。
嚴嵩能回到京城,自然是極為高興的,雖說之前在江南省他可謂是說一不二,權勢無二,但嚴嵩明白,他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回京是必須的。
一旁的嚴嵩等人聽到張璁這麽問,也都看向了楊一清。
“老夫估計和占城那邊的事有關,這幾個月,那邊就沒消停過,文大人帶領胡汝貞和趙孟靜都快蕩平整個南洋了。”
楊一清人老成精,再加上這三個月,文徵明經常往京城送奏疏,楊一清作為內閣首輔,對東南亞的形勢還是了解一些的。
現在皇帝突然臨時增加大朝會,多半是大事,現在大明算得上大事的,也就南越那邊了。
眾人聽到這話,頓時露出了一副恍然的神情。
“難道說文大人徹底收複了南洋之地?”
一旁的韓玠說道。
對於張璁能入閣,韓玠很是羨慕,卻也不嫉妒,很多年前,飛霞子給自己家的這個晚輩算過命,算出他沒有入閣之命。
飛霞子看得出來,韓玠的才能有限,真要是入了閣,是禍非福。
韓玠聽到這話之後,也明白自己的本事,所以張璁如何,他也隻是羨慕,他很清楚,自己即便是入閣了,頂多也就像賈詠那般,在內閣沒什麽存在感。
倒不如做個吏部尚書。
如今的內閣,首輔楊一清,下麵的閣員分別是楊慎、夏言、張璁。
哪一個是易與之輩?一個個都是極致的人精,不單是人精,做事方麵更是旁人無法企及的,很多事在他們手上總是被舉重若輕的解決了。
這一點韓玠自認為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相比較於韓玠,嚴嵩則更羨慕張璁,甚至有一絲嫉妒,要論跟周楚,他比張璁更早,不過嚴嵩也很清楚,之前在江南的時候,自己犯過兩三次錯,特別是周大人被刺殺的那一次,如今能被調回京城,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嚴嵩短時間內倒也不奢求其他的。
很快,文武百官都來到了朝堂之上。
“文徵明文大人送來奏疏,文大人以占城的名義,以占城國君波劫的名義,已經一統了除了安南以外的南洋其他地區,文大人請求陛下派兵,以為其他國家主持公道的名義,接管占城。”
黃錦在嘉靖的示意下,直接說明了此次朝會的主題。
雖然早有預料,但真的聽到的時候,韓玠等人仍然大感震驚。
文徵明出使占城才不過三個多月,就徹底蕩平了南洋?這是多麽大的功勞啊。
特別是之前想出使占城的那些官員,一個個都嫉妒的紅了眼,想著若是他們出使占城,這潑天的功勞或許就是他們的了。
“想什麽呢?文大人能做成這件事,是因為出使的隊伍之中有胡汝貞和趙孟靜,你們出使,可有他們跟隨。”
一旁的一個官員看到這些人的表情,忍不住嘲諷道。
這話瞬間讓這些人清醒了過來。
胡宗憲和趙貞吉雖然沒有入朝為官,但他們的大名文武百官卻很少有不知道的。
“朕已經派出周衡器去接管占城了,準備設立爪哇布政使司,諸位覺得如何?”
嘉靖看著百官震驚的反應,內心感覺無比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