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唐伯虎和文徵明,軍事學院竣工

字數:7897   加入書籤

A+A-


    “你二人平定南洋有功,賞黃金千兩,白銀萬兩.....”
    嘉靖說了一連串的賞賜。
    “你二人的軍功,暫且記著,等你二人入仕之後一起封賞,倘若你們想直接入朝為官,朕可以特許你二人不經科舉,直接入翰林院。”
    嘉靖看著兩人說道。
    即便嘉靖是皇帝,這種事還是要征求兩人的意見的,入朝為官,出身很重要,朝中有些是秀才被舉薦入仕的,如文徵明。
    一般這種官員,在朝中都是低人一等的,別人說起來,就會說你一個秀才出身的,自然就矮人一頭。
    當然,文徵明是個例外,文徵明在大明文壇本身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便沒入朝為官的時候,這些官員見了文徵明,也都會笑臉相迎,更不用說現如今的文徵明,無論是身份地位,都非同一般了。
    自然沒人敢和文徵明如此說話。
    但倘若胡宗憲兩人以秀才入仕的話,將來別人提起他們的出身,就會說他們行伍出身,要麽就是秀才出身,自然就低人一頭。
    對於這一點,嘉靖自然是清楚的,所以要征求兩人的意見。
    胡宗憲和趙貞吉聽到這話,對視了一眼。
    “多謝陛下恩賜,不過我們還是想通過科舉,正式入仕。”
    胡宗憲兩人恭敬道。
    無論是胡宗憲還是趙貞吉,都還很年輕,有的是時間,他們現在累積了無數軍功,可謂厚積薄發,一旦正式入仕,肯定會青雲直上。
    一旁的周楚聽到這話,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原本曆史上的胡宗憲,四十多歲在宦海浮沉了近二十年之後,自覺蹉跎歲月,有種時不我待的感覺,最終加入了嚴黨,選擇同流合汙,這才被嘉靖委以重任。
    雖說後來胡宗憲帶領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剿倭有功,卻也毀譽參半。
    周楚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胡宗憲的命運。
    “如此也好,你們還都年輕,有的是時間。”
    嘉靖看著胡宗憲兩人,點了點頭道。
    如今的胡宗憲也才十七歲,趙貞吉比胡宗憲大四歲,兩人如今都是秀才,兩人本身就很有才華,論行軍打仗,胡宗憲稍微比趙貞吉強一些。
    但要論科舉,趙貞吉就比胡宗憲強的不止一點半點。
    趙貞吉自幼早慧,倘若不是這幾年大多數時間都在跟著周楚南征北戰,趙貞吉如今恐怕已經是個舉人了。
    科舉於趙貞吉而言,毫無難度。
    嘉靖說完這話,帶領百官迎接文徵明等人進京。
    這次來的官員極多,翰林院坐館的那些官員也都來了,周楚甚至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徐階。
    徐階在五年前高中,次年徐階的父親去世,徐階回鄉丁憂,去年才返京,重入翰林院。
    如今的徐階,內心再也沒了之前的傲氣,原本在江南的時候,麵對周楚,徐階內心還是有些傲氣的,畢竟他自負才華,覺得周楚這個錦衣衛指揮使不過是靠著皇帝的關係才能到如此高位。
    但真正入仕之後,徐階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這麽多年,周楚做的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哪怕單拿出一件來,都夠一般的官員奮鬥終生了,但這位定國公做了不知道多少件。
    別說周楚了,單單以前跟在周楚手下的,如鎮北大將軍,如撫遠大將軍,又比如眼前的胡汝貞和趙孟靜。
    單單是這些人,徐階麵對他們的時候,都有一種深深地挫敗感。
    如今的胡宗憲和趙貞吉雖然還未入仕,但所有人都清楚,這兩人一旦入仕,就會一飛衝天。
    原本徐階是驕傲的,他自認在同齡人之中,一直都是佼佼者,但無論是胡宗憲還是趙貞吉,都比他年輕很多,胡宗憲甚至比他小了近十歲。
    這讓如今才二十六的徐階生出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挫敗感,關鍵是他這個前浪甚至還沒做出什麽事,如今還在翰林院坐館。
    現在的徐階,麵對周楚,早已不敢像原本那般,淡定從容,甚至都不敢直視周楚。
    沒入仕之前,徐階覺得這位錦衣衛指揮使也就那樣,入仕之後,徐階才發現,自己和周楚之間的差距,比底層百姓和他之間的差距還大。
    回到京城之後,嘉靖和文武百官對文徵明又是一頓吹捧,隨後各自散去。
    文徵明入仕之後沒多久,周楚就在京城給他置辦了一處三進的宅子。
    周楚很清楚,三進的最合適,不張揚,符和文徵明的氣質,更何況再大一些的宅子送出去,對文徵明就是一種負擔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很難說得清,倘若一個人欠另一個人太多,兩人的關係並不會太好。
    反而是那種什麽都不欠的關係,最為輕鬆自在。
    所以後來文徵明領了俸祿,堅持要還給周楚買宅子的錢的時候,周楚並沒有拒絕。
    如今文徵明這三進的宅子,可不像以往那般冷清,皇帝的賞賜的財物一箱箱被抬了進來,還有無數來送拜帖的,都快踏破文府的門檻了。
    唐伯虎連拜帖都懶得遞,直接來到了文府,看到文徵明一臉春風得意的模樣,滿臉酸意。
    “你小子還有封侯的命?”
    唐伯虎有些陰陽怪氣道。
    不怪唐伯虎如此,他這一生,實在是命途多舛,和自己一比,文徵明這老小子雖然在科舉上麵一直受挫,但人生方麵可謂是一帆風順。
    倘若隻是如此的話,唐伯虎倒也不會嫉妒,哪怕是文徵明被舉薦入仕,唐伯虎最多是羨慕。
    但現在自己這個多年的兄弟,突然被封侯了,這讓唐伯虎心中很不是滋味,很是嫉妒,說話自然陰陽怪氣了些。
    “多虧了衡器謀劃,還有胡汝貞和趙貞吉,我不過是運氣好罷了。”
    文徵明看著唐伯虎,凡爾賽道。
    文徵明不這麽說還好,這麽一說,唐伯虎頓時有些咬牙切齒了。
    “也不知道你個老小子走了什麽狗屎運。”
    唐伯虎鼻子都氣歪了。
    如果是其他人,此時恐怕已經開始嘲諷起了唐伯虎,但文徵明不同,他太清楚唐伯虎一生有多坎坷了,所以他從不拿唐伯虎的過往說事。
    “你若想的話,現在入仕還來得及,如今大明正在擴張,以後有的是立功的機會。”
    文徵明認真道。
    他是真的希望自己的這個老夥計能圓了夢。
    唐伯虎聽到這話,想了想,隨即歎了口氣。
    “罷了,我的心氣早已磨沒了,不如將這個機會留給水生吧,我老了,衡器說過,水生不止丹青上的造詣是頂尖的,軍事天賦更是非同一般,這點倒是和雲瑾那丫頭有點像。”
    水生是徐渭的乳名,唐伯虎找人給徐渭算過命,算出他命中缺水,這才給他取了這麽一個乳名。
    如今徐渭已經八歲了,丹青上的天賦可謂是頂尖中的頂尖,即便是唐伯虎都自愧不如,軍事上的天賦更不必多說,原本曆史上的徐渭就是胡宗憲的幕僚,胡宗憲就是靠他出謀劃策才能蕩平東南沿海的倭寇。
    “陛下弄的那個軍事學院,已經建好了,衡器說了,回頭讓水生進軍事學院,好好學一學兵法。”
    一提到徐渭,唐伯虎言語之間就忍不住有些驕傲。
    “你的命真好啊,有衡器這個學生,又有水生這個兒子。”
    文徵明一臉羨慕道。
    “說的什麽屁話?衡器不是你的學生了?”
    唐伯虎瞪了文徵明一眼道。
    文徵明聽到這話,悻悻一笑。
    此時的周楚則和雲瑾還有林瑤溫存,正所謂小別勝新婚,周楚這次離京近一個月的時間,雲瑾和林瑤可謂是望眼欲穿。
    不過也隻是溫存罷了,周楚倒也不敢胡來,雲瑾在三個月之前有了身孕,林瑤兩個月之前也有了。
    “軍事學院半個月之前已經竣工了,隻是我這大著肚子,也不好去上課。”
    雲瑾有些遺憾道。
    “不著急,等你把孩子生下來再去,以後學院每年都會招收新的學生,有的是時間。”
    周楚笑道。
    “老爺,我突然感覺自己好沒用啊。”
    林瑤歎了口氣道。
    林瑤為何說這話,周楚自然清楚,和周楚雲瑾在一起久了,林瑤愈發覺得自己沒什麽本事,似乎什麽都不會,什麽都做不好。
    “什麽叫有用?”
    周楚看著林瑤,調侃道。
    “像雲瑾妹妹,武能帶兵打仗,文有一手登峰造極的丹青。”
    林瑤想了想,說道。
    周楚卻是搖了搖頭。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路要走,你看自己喜歡什麽就做什麽,喜歡執掌中饋,以後家裏就給你打理,喜歡其他的,也都可以去學,不用想著有用沒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周楚摸了摸林瑤的頭,說道。
    “是啊姐姐,當初我跟著老師學畫畫,也沒想著將來有什麽用,隻是因為喜歡罷了。”
    雲瑾附和道。
    她們倆都是正室,不分大小,不過林瑤比雲瑾大不少,所以以姐姐自居。
    三人正說著話,聽到了敲門聲。
    “老爺,黃公公來了。”
    說話的正是春蘭,她口中的黃公公,自然沒有他人,正是黃錦。
    雲瑾和林瑤聽到這話,紛紛幫周楚整理了一下有些淩亂的衣服,周楚起身離開了廂房,來到了後院的大廳之中,見到了黃錦。
    “黃公公,你來的正好,這次本官去南洋,帶回來不少頂級的翡翠,這件翡翠的金蟬,無論是做工還是材質,都是頂尖的,是本官專門為黃公公帶回來的。”
    周楚說著拿出一件翡翠的金蟬。
    如今翡翠和玉相比,並沒有那麽值錢,一般的翡翠根本沒什麽人要,周楚去安南和占城的時候,發現那裏的人甚至會用普通的翡翠鋪路。
    不過最頂級的帝王綠,特別是玻璃種帝王綠,更是帝王綠之中最頂級的存在,即便是在現如今,價值也非同一般。
    周楚拿出的這個金蟬,正是玻璃種帝王綠,那通透的色澤,讓黃錦眼睛都挪不開了。
    “周大人能記掛著咱家,咱家真是三生有幸。”
    黃錦很是感動道。
    說完這話,黃錦正了正神色。
    “陛下讓周大人進宮一趟,商議一下軍事學院第一批學員的事,這一個月,那些達官貴人一聽說陛下要開軍事學院,還是大人您在裏麵執教,全都瘋了,都恨不得把自家的送到軍事學院之中,一個個想盡了辦法往陛下麵前遞折子。”
    黃錦說道。
    周楚聽到這話,將金蟬遞給了黃錦。
    “本官這就隨公公進宮。”
    黃錦倒也沒推辭,他本就是個實誠人,明白周楚不缺錢,也不缺物件,自己以後多幫周大人辦點事說說話,比什麽都強。
    很快,周楚跟著黃錦來到了禦書房之中。
    “衡器,你快看看,這些天朕頭都大了,這麽多折子,都是想把自家的子孫送進軍事學院的,朕也不知道如何篩選。”
    嘉靖有些頭疼道。
    “陛下,可曾統計出名單?”
    周楚問道。
    嘉靖聽到這話,拿出一個冊子,遞給了周楚。
    “這是朕讓黃錦統計出來的名單。”
    周楚接過冊子,打開看了看,發現上麵寫的很詳盡,誰叫什麽名字,是誰家的,排行第幾。
    不得不說,黃錦的工作做得很細致。
    看了一眼冊子,周楚發現了其中的問題,這上麵大多是都是一些嫡次子,或者幹脆是庶子,嫡長子也有,但隻是少數。
    這也不難理解,自從宋朝之後,都是文強武弱,能通過科舉入仕的,基本不會想著走武將的路線,這些想著將嫡長子送進來的,恐怕也是因為他們的嫡長子不堪大用,科舉無望,才會想著走一走其他的路子。
    至於那些嫡次子或者庶子,就更好理解了,很多家族之中,不想讓他們和嫡長子競爭資源,或者不想讓他們超過嫡長子,但又想讓他們有所成就,好反哺家族,走武將路線是個不錯的選擇。
    軍事學院可是周楚執教的,周楚是誰?文武百官哪個不知道?周楚的學生,有一個簡單的角色嗎?哪怕是歸有光等人,如今在京城之中也小有名氣了,將來入仕完全不成問題。
    隻要能進軍事學院,跟著周楚學行軍打仗的本事,將來恐怕最低也是個千總。
    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周楚看了看名單,光看名單也看不出什麽,畢竟對這些人都不怎麽了解。
    “陛下可以讓人貼出布告,廣而告之,大明所有百姓,凡是八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都有資格去參加學院的入門考核,臣準備在這個名單之中錄取總數的三到五成,具體還要看他們有沒有這個資格。”
    周楚說道。
    嘉靖聽到這話,點了點頭。
    “朕這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