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俞大猷,周楚的考校
字數:7196 加入書籤
俞大猷是這一批前來軍事學院求學的學子之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俞大猷今年已經二十有七了。
俞大猷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府的一個村子之中,俞大猷的父親俞原瓚是泉州府衛所的一個百戶,前兩年俞原瓚離世之後,俞大猷繼承了他父親百戶的職務。
不過俞大猷卻從未因此自滿,他的目標從來都不是當一個世襲的百戶混吃等死,而是要為大明建功立業。
成為百戶之前,俞大猷就遍尋名師,一方麵學習武學,另外一方麵學習兵法,俞大猷先後師從王宣、林福,王宣和林福兩人都是年間的國子監祭酒蔡清的弟子,蔡清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離世。
俞大猷從王宣和林福那裏得到了蔡清的真傳,成為百戶之後,更是勤學不輟,一邊學習騎射,將騎射練到百發百中,又跟隨福建守將李良欽學習劍法,將劍法練到大成之後,李良欽都不是俞大猷的對手。
“你有這一手劍法,當今天下幾乎無人是你的對手。”
李良欽對於自己的這個弟子很滿意,也不吝誇讚。
原本俞大猷的計劃,再過些年,就進京參加武科,隻要能在武科取得一個好的成績,最起碼能成為千戶,而且是京城之中的千戶,距離皇帝更近,也更容易被委以重任。
這麽多年以來,俞大猷一邊習武,一邊學習兵法,俞大猷對兵法的領悟更是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地步,對如今的俞大猷而言,即便是隻會百萬大軍,也如同指揮自己的身體一般協調如一。
原本俞大猷的目標,是為大明建功立業,最主要的是為大明蕩平倭寇,俞大猷出生在福建,年幼之時常年受到倭寇侵襲,俞大猷的父親俞原瓚就是因為十幾年前參與剿倭,受了重傷,這些年一直都沒好利索。
前些年就上複發,這才一命嗚呼。
可這些年,俞大猷武功也學成了,兵法也到了化境了,倭寇卻已經不見了蹤影,多方打聽之下,俞大猷才知道朝廷出了個錦衣衛指揮使,如今的定國公,周衡器。
周大人帶著自己練出來的幾千兵馬,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將東南沿海的倭寇徹底蕩平,所有倭寇徹底消失,不複存在。
海上的那些海盜以及倭寇,則被陸雲瑾陸將軍蕩平了。
這位陸將軍,自小就跟著周大人,據說兵法都是周大人教的。
俞大猷一直都清楚,倭寇的問題,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剿匪問題,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太多,水太深,從洪武一朝到正德一朝,這麽多年,也沒人能解決倭寇的問題。
原本在俞大猷想來,剿倭將是一個十分艱巨的過程,甚至自己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完成。
俞大猷對自己的武力和兵法很有自信,但對江南的那些士紳,以及朝中袞袞諸公,沒有任何信心。
這位周大人卻像是庖丁解牛一般,先是在江南,將那些官員士紳解決了,解決了這些人,倭寇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隨著對周楚的了解越深,俞大猷對這位定國公愈發敬佩,恨不得一睹周大人的風采。
得知皇家軍事學院建立,任教的是周楚之後,俞大猷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啟程來到了京城,哪怕以一個學子的身份進入軍事學院,能跟在周大人身邊學習兵法,對俞大猷而言,也比在泉州府混吃等死強得多。
真正見到周楚的時候,俞大猷還是被周大人的風采折服了,這位周大人要比俞大猷料想的要年輕,雖然年輕,但言行舉止之間,透露著威嚴。
這種威嚴是俞大猷未曾見過的,和俞大猷曾經見過的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員的裝腔拿調不同,眼前的周大人的威嚴,似乎是無意之間散發出來的,似乎是多年身居高位養成的。
對於周楚的選拔方式,俞大猷十分讚同,軍事學院選拔學員,和選兵其實差不多,當然,也有些差距,選兵隻要看個人素質就行了,但軍事學院看的更多,還要看對兵法的認知和這方麵的天賦。
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能看清楚的。
一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也足夠了解一個人了。
對於那兩個質疑周楚的學子,俞大猷冷笑不已,心想周大人沒有殺了他們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俞大猷很清楚,領兵打仗,最忌諱的便是婦人之仁,正所謂軍令如山,令行禁止,軍隊的執行力很重要。
周楚聽著那兩個被打板子的學子淒慘的叫聲,看向了一旁的管事太監。
太監頓時會意,急忙將手中的冊子遞給了周楚。
“周大人,這是這些學子的名單。”
周楚接過冊子,打開看了看,很快就盯著其中一個名字挪不開眼睛了。
俞大猷。
作為和戚繼光齊名的抗倭名將,俞大猷和戚繼光各有千秋。
戚繼光強在練兵和特種作戰,以極其誇張的戰損比聞名於世,俞大猷則是另一個極端,俞大猷對於兵法軍陣的領悟,到達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特別是對常山蛇陣的領悟和運用,簡直能用出花來。
俞大猷最強的地方在於他的大兵團作戰能力,如果給戚繼光和俞大猷各數千兵馬,俞大猷絕不是戚繼光的對手。
倘若給兩人各自五萬兵馬,或許兩人能打的有來有回,戚繼光會從五萬人之中選擇最優秀的幾千人,來打俞大猷的五萬兵馬。
如果各自給兩人十萬,甚至二十萬以上的兵馬,戚繼光絕不是俞大猷的對手。
據周楚所知,俞大猷領兵的數量似乎沒有上限,或者說原本曆史上的明朝,沒有那麽多兵馬,來達到俞大猷的上限。
這是一個和兵仙韓信有些相似的將領,不同的是,韓信真的有五六十萬大軍指揮,俞大猷卻沒有這個機會。
一般的將領看下限,像俞大猷和韓信這樣的將領則是看上限,或者說很難看到上限。
一直以來,周楚行軍打仗,走的都是戚繼光的路子,畢竟周楚學的是戚繼光的練兵之法和用兵之法。
所以周楚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大兵團作戰,這麽多年,無論是周楚自己,亦或是林鹿和雲瑾,基本都是走的特種作戰路線,除了在西藏的兩年之外,幾乎打的都是閃電戰,以快打慢,攻敵所未料。
這一點和唐朝的軍神李靖的用兵之法不謀而合,這種打仗方法,沒有驚心動魄,也沒有一波三折,甚至很無聊,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在敵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打到了他們麵前。
俞大猷的出現,剛好能彌補周楚的這個短板,軍事學院的學生那麽多,不能都學閃電戰和特種作戰吧,大明的大部分軍隊是遠遠達不到玄武軍和虎賁軍的素質的。
“誰是俞誌輔?”
周楚看著下方的一眾學子,高聲道。
“正是學生。”
俞大猷的聲音極為嘹亮,如同龍吟一般,周圍的學子聽到這話,紛紛看向俞大猷。
原本他們還都在腹誹,俞大猷都這麽大的年紀了,還和他們一樣來這裏求學,也不怕丟人,不過他們也隻敢腹誹,俞大猷人高馬大,龍行虎步,一舉一動都帶著不同尋常的氣勢,這些學子大多是都是十三四歲,大一些的也不過十八九歲,自然不敢招惹俞大猷。
“上前說話。”
周楚招了招手道。
俞大猷聽到這話,很是驚喜,他沒想到自己第一天就被周大人注意到了。
俞大猷很快就來到了周楚麵前。
如今的周楚,身高有一米八五以上,但俞大猷站在周楚麵前,居然比周楚還高了半頭,和沈煉的體格不相上下。
周楚身後的沈煉,看著俞大猷的體格,明顯能感受到俞大猷體內的氣血極其旺盛,沈煉很清楚,眼前之人是個高手,而且不是一般的高手,這讓沈煉頓時緊張了起來,將手放在繡春刀的刀柄上,一旦俞大猷有異動,他會毫不猶豫的拔刀。
“不必這麽緊張。”
周楚看了一眼沈煉道。
沈煉聽到這話,這才放鬆了一些。
“據本官所知,你應該是泉州府的一個百戶,好好的官不做,為何來這裏?”
周楚看著俞大猷,問道。
俞大猷聽到這話,並不意外,他覺得周大人對於前來報名的學子應該是都調查過,畢竟作為錦衣衛指揮使,想查一個人還是很簡單的。
一旁的太監的想法也差不多,他心想周大人應該是早就知道這些報名的學子都有誰了,恐怕早就讓手下的錦衣衛對他們展開調查了。
“學生學得一身本領,隻想為大明,為朝廷建功立業,不想在泉州府混吃等死。”
俞大猷恭敬行禮道。
周楚聽到這話,點了點頭。
“好誌向,本官是知道你的,你的劍法很強,我身後的沈煉,自幼跟隨陽明先生習武,一身武功罕有人能及,你二人要不要比個高下?”
周楚看著俞大猷道。
周楚的話,讓俞大猷感覺受寵若驚,他怎麽都沒想到,周大人居然早就注意到了自己,對於周楚的話,他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他很清楚,這是周大人對自己的考校。
“學生謹遵周大人的指令。”
俞大猷行禮道。
一旁的沈煉聽到這話,瞬間興奮了起來,這些年隨著他的武功愈發精進,幾乎沒遇到過什麽像樣的對手,現在出現這麽一個高手,他自然是手癢難耐。
下方的學子聽到這話,一個個也都異常興奮,畢竟誰都喜歡看戲,特別是這麽兩個人高馬大的高手比武,沒有誰不愛看。
很快,眾人給兩人讓出了一塊很大的空地,沈煉拔出繡春刀,俞大猷拔出佩劍,兩人都盯著對方的眼睛,高手對決,從來都是盯著對方的眼睛的,從對方的眼神就能預料到對方接下來的變招。
雙方周身混元如一,幾乎都沒什麽破綻,即便有,也是稍縱即逝,很難抓住。
沈煉清楚,破綻不是等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直接執刀殺向了俞大猷,俞大猷一個側身加上寮劍,讓沈煉急忙收力躲避。
兩人對決,都是用了七分力,如此一來,才能進退自如,倘若用十分力,一旦招式用盡,根本收不回力,彼時就會破綻百出。
兩人你來我往,打的極為凶險,周圍觀戰的學子一個個看的大氣都不敢喘。
高手過招,招招致命,很難像畫本裏的江湖高手那般,你來我往過上上百招。
僅僅十幾招,雙方基本摸清了對方的底細之後,開始動起了殺招,沈煉和俞大猷的武功在伯仲之間,沈煉賣了一個破綻,俞大猷抓住這個破綻將劍遞了過去,等劍尖架在沈煉脖子上的時候,俞大猷發現沈煉的刀不知何時,距離他的咽喉隻有不到一寸的距離了。
“沈大人功力深厚,學生自愧不如。”
俞大猷收劍行禮道。
“你這劍法太厲害了,我取了個巧,也隻能和你打個平手。”
沈煉滿臉無奈道。
“行了,別互相吹捧了。”
周楚笑道。
兩人聽到這話,頓時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沒想到你的劍法這麽厲害,恐怕這天下很少有人是你的對手,隻是不知你的兵法如何?”
周楚看著俞大猷,說道。
“學生對兵法頗有心得,不過和大人相比,那就差遠了。”
俞大猷認真道。
這並非是俞大猷對周楚的吹捧,而是俞大猷的真實想法。
此時的周楚覺得俞大猷單論兵法和大兵團作戰,要比自己強很多,俞大猷卻覺得眼前的周大人,行軍打仗不知道比自己厲害多少。
雙方都高估了對方,低估了自己。
“純甫,去調五千兵馬過來,讓誌輔演練一下他的兵法和軍陣。”
周楚看向沈煉,說道。
沈煉聽到這話,轉身去學院外調兵去了。
其他學子聽到這話,瞬間炸鍋了,他們這才明白,眼前的這個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絕非一般人,否則也不會被周大人如此特殊對待。
“誌輔,你最擅長什麽軍陣?”
周楚看著俞大猷,問道。
“學生最擅長的是常山蛇陣。”
俞大猷不敢隱瞞,如實回答道。
“好,那你就將常山蛇陣演練一番,讓本官開開眼界。”
周楚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