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真正的子岡牌?

字數:4070   加入書籤

A+A-


    望著徐老殷切的目光,沈愈連忙推辭,“徐老,您這就是見外了,作為小輩我幫您解一塊毛料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怎麽能要您這麽貴重的古董呢?不行,絕對不行。”
    對於自己的老夥計拿出隨身佩戴二十幾年的羊脂白玉子岡牌,蕭仲英與吳老都非常的驚訝。
    要知道徐老平時對這枚玉牌視若珍寶,也將其視為自己撿漏生涯的得意之作,就是徐多福想拿去戴幾天也不行,隻有在某些鑒寶會上才偶爾拿出來讓人一觀,哪知道今天竟然把它送給了沈愈。
    “有什麽不行的?東西是我的,我說行就行!”
    徐老走到沈愈身前,笑容滿麵的把玉牌放到沈愈手裏,“沈愈啊,我問你一件事,你一定要如實的說。”
    沈愈有點發懵,不過他還是正了正身體,“徐老,您想問什麽盡管開口,晚輩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多福被你救的這件事,咱們楚州古玩圈子裏的人應該都知道吧?遠的不說,就說舊貨市場三大名店的店東,比如翰林閣的老李,博古堂的老柳,還有萬寶樓的老董他們肯定知道吧?”
    沈愈一時間沒明白徐老的意思,心說這事知道就知道吧?也不是什麽怕人的事。
    但是徐老問了,沈愈覺得自己也不能當沒聽見,他點點頭的同時也想解釋一下在江岸別墅那次並不存在誰救了誰。
    但是徐老擺擺手示意沈愈先不要說話,所以他這句話隻能憋回去。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姑且算是你們是在危難時互相幫助,但是外人不這樣看的,今天喊你來,第一是讓你加入咱們楚州的收藏協會,第二點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感謝你一下。”
    沈愈笑著錘了旁邊傻站著的徐多福一拳,“徐老,我跟多福很是投緣,這份友情其實跟錢不錢的沒什麽關係,很多人我就算救了對方可能也不會如多福這般真誠待我。
    “本來我兄弟倆的感情很好,您這非得給我點什麽謝禮,這不是見外了嗎?”
    徐老再次擺擺手,“小沈啊,不是你這樣想的,有恩不報,楚州的同行會怎麽看我?”
    徐老說完又指了指蕭仲英與吳老,“我的這些老朋友會怎麽看我?況且你今天又給我切出一塊無限接近玻璃種的正陽綠翡翠來,還是這麽大的一塊鐲子料,我若再不表示一下,那是會被人戳脊梁骨的。”
    見沈愈一副為難的樣子,吳老笑嗬嗬的拍了拍沈愈肩膀,“沈愈啊,長者賜不能辭,既然是老徐給你的就拿著吧,反正他也不缺這點錢。
    “並且這也是你應該得的,這塊玉料以徐家養的老師傅來掏鐲子的話應該可以掏出三幅來,這種無棉無裂的翡翠,一副算它一千兩百萬,三幅就是三千六百萬,剩下的料子還能做三四個子岡牌以及二十多個戒麵,這樣算起來的話,這塊翡翠利用好了,差不多能產生接萬的價值。
    “剛才老徐的話你應該也聽明白了,他現在要是不感謝你一下,那他的名聲可就壞了,你收了這塊玉牌其實也算是在間接的幫他。”
    沈愈低頭看向手裏的玉牌,這確實是一枚羊脂白玉子岡牌,手感溫潤細膩,握住這枚玉牌就好似握住一塊羊油一般。
    仔細觀察,此玉牌牌頭雕祥雲紋,樣式為典型的四六牌,玉質潔白,包漿自然,打磨精致,雕琢細膩。@*~~
    整體來說,材質沒得挑,雕工也沒得挑,屬於典型的良材遇精工。
    正麵一半是幽美至極的山水圖案,一半為古代書生趕考送別情景。
    翻開背麵,果然如沈愈所料有一首陽刻篆體古詩,為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送別名詩: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明月何曾是兩鄉?”
    在詩詞旁有“陸子剛”三字楷體作者名款。
    很多人。
    會問子岡牌怎麽會是陸子剛這個落款?他不是叫作陸子岡嗎?
    其實這個落款沒什麽問題,因為很多清宮舊藏的子岡玉落款就是陸子岡與陸子剛皆有。
    看到玉牌上的字,沈愈馬上給這枚子岡牌的玉雕師點了個讚,這字筆意高古,縱橫飄逸,比在紙上寫出來的都好。
    雕刻技藝巧奪天工可說已達玉匠之巔峰。
    “這塊牌子從紋飾到工藝屬於典型的明代雕工,是明代的子岡牌基本上沒跑了,至於是不是陸子岡親手所雕,那就不好說了。”沈愈在心裏暗暗提醒了自己一句。
    琢玉史上,明清兩代值得大書特書。
    無它,雕刻的好看。
    玉器造型與雕工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讓人看了後賞心悅目。
    很多人感覺明代清代離得這麽近,那明代的玉器與清代的是不是很難分辨?
    不是!
    實際上明代的牌形佩與清代的很好區分。
    因為傳世的清代子岡牌尺寸普遍較明代要大一些,邊框也寬一些。
    換句話說,清代的子岡牌用料足要比明代的寬厚敦實一些。
    究其原因是因為清代,尤其是清代乾隆朝以及之後獲得玉料更容易一些,而明代獲得和田玉比較困難。@·無錯首發~~
    所以清代的琢玉匠人的料子足,更能在玉器上發揮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點就是清代子岡牌的造型與紋飾更加的複雜,雕工相比明代也更是精益求精。
    相較於明代,清代牌型配的圖案要多得多,除了明代傳統詩書畫的內容外還出現了戲劇、古代傳奇故事上的人物,比如三顧茅廬,西廂記,風塵三俠等等。
    那是不是可以說,清代的玉匠的總體技藝已經超越明代了呢?
    並不是!
    因為明代的玉匠琢玉講究一個古樸大氣,不太講究複雜的紋飾,幾刀下去人物就栩栩如生那幹嘛還要費心費力?
    而清代玉匠之所以講一個刀工精細,主要是因為競爭大。
    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江南的玉匠在明代時競爭還不算太激烈,到了清代時競爭就非常的激烈了。
    這主要是因為清代的玉器生產銷售比明代更繁榮。
    市場需求大,從業的人就多,從業的人多,競爭肯定就大。
    在清代,玉器上紋飾越複雜就代表這個玉匠的手藝越精湛,那雕琢出來的玉器賣的價格就高。
    所以現在的一些古玩市場上,有些擺地攤的就拿一些雕工不是那麽精美的牌型佩冒充明代的子岡牌,還真就有人上當。
    這也是古董鑒藏中,很多藏家必須要經曆的打眼過程,因為說起古董,很多人就會覺得越老才越精巧,其實不是這樣的。
    “這塊玉牌是徐老的珍愛之物,那我說什麽也不能要啊,可是又該如何婉拒徐老呢?”
    既不能讓徐老在老友以及這些徐家小輩麵前折損麵子,也不能讓徐老以及其他兩位大佬感覺自己嫌棄這枚子岡牌的價值不夠。
    這事可有些難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