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選秀進程

字數:3955   加入書籤

A+A-


    儂歲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穿後她成了四爺的掌心嬌
    不知因何緣故,雍正私下瞧著她依然如從前般美麗,麵上仿佛並無歲月的侵蝕。
    性子也還是那般嬌氣,隻多了些成熟的韻味,愈發令他移不開眼。
    他對她的欲望竟也絲毫不曾減少,委實令他納罕。
    起初他並未覺得會對她有多麽上心,隻當做一個略有些嬌氣弱小的格格,像隻小奶貓惹人憐。
    誰知那心思竟再也丟不下了。
    剛除服,皇帝便獨寵貴妃,絲毫不給旁人希望,時日一久,朝堂後宮難免怨聲載道。
    不僅朝臣不滿皇帝獨寵一人,太後亦不滿此現狀。
    但皇帝一向執拗,隻有幾個禦史言官上了幾回奏折,勸諫皇帝雨露均沾,皇帝壓根不理,就更沒幾個人敢惹怒這位素來雷霆手段的新帝。
    太後再不好插手,也隻得請了皇帝到壽康宮,委婉地提出建議。
    “既除了服,為天家子嗣考慮,明年可舉行選秀,添幾個新人進來,皇帝後宮的嬪妃著實少了些,又都年紀大了,是不大妥當。”
    太後不樂意再為了貴妃與皇帝鬧僵,既然皇帝不喜這些嬪妃,那就多進些新人,男人嘛,女人一旦多了,總會眼花,哪裏還記得舊人?
    不過是貴妃懂伺候人,才惹得皇帝留戀,年輕些的總有幾個比貴妃強的。
    雍正並未像以往般逆著太後,反而答應了,“皇額娘說的是,朕也有此意,該給戶部派些事了。”
    沒想到皇帝如此痛快答應,太後先是訝異,旋即鬆了口氣。
    選秀是皇後提出的,她沒指望皇帝會痛快答應,做好了拿祖製逼迫皇帝的打算,這般結果倒是免了她的為難。
    其實雍正不是那糊塗的,後宮早晚要選秀,這是祖製,沒道理在此事上多生事端。
    不過是多幾個女人,於他並無大礙。
    何況,選秀不僅僅是為了充實後宮,也是為了給皇子和宗室們拴婚。
    他登基未久,正是給宗室們施恩的時候,自個兒拖得,幾個皇子和宗室們卻拖不得。
    他擔心貴妃多心,特地叫她到養心殿伴駕,順勢說起了此事。
    “選秀是祖製,朕不得不按著規矩,便是進再多人,也無人越過你,朕始終隻將你放在心上。”
    武靜蕊對此很平靜,進不進新人,都沒什麽,她壓根不在意。
    “臣妾不是那小氣的,隻是有一點,皇上要答應。”
    雍正舒了口氣,“說吧,能應的朕都答應。”
    武靜蕊的請要求很簡單,“新來的嬪妃不許安排到臣妾的宮裏,臣妾清靜慣了,不喜歡旁人打攪。”
    尤其是嬪妃多了是非多,要是別人整天來自己眼前晃來晃去,囉嗦來囉嗦去的,她忍不得。
    的確簡單了些,雍正也沒打算叫旁人擾了她,害她天天吃醋,難受,因此快速地應了。
    “不僅是朕的後宮,弘時的嫡福晉也要從此次秀女當中選,還有弘旻,也該給他挑個嫡福晉或是側福晉了。”
    “弘旻還小,不著急,遲些無妨。”十三歲的年紀,還不到娶妻的時候。
    雍正卻道:“朕十歲便大婚,弘旻不小了,先賜了婚,明年成親,也好穩重些。你也給他選兩個性子好些的格格,大婚前送過去。”
    想到接下來的戰事,下次大概不會選了,武靜蕊便同意了。
    雍正二年的除夕很快過去了。
    正月,戶部就開始著手準備選秀的事宜,各地八旗衙門呈上此次適齡的八旗女子的花名冊,由戶部遞交給皇帝,定下選秀的日期。
    接著各處的秀女根據距離的遠近,先後坐著螺車往京城趕。
    秀女們有遠有近,等到了京城,差不多就到了三月份春暖花開的時節。
    初選在三月初十,秀女們到了京城,先住在各自在京城的住所,在規定的日期到神武門外等候。
    夕陽落山,神武門大開,隨著主持的太監喊花名冊上的秀女的名字,秀女們按出身門第的高低及八旗的順序排列。
    出身滿軍旗的在前,第二是蒙古旗的,最後才是漢軍旗的,依次入內,過順貞門。
    初選是在禦花園舉行,主事的太監根據各類要求挑選出一部分秀女,沒被選中的秀女離宮歸家,任其自行婚嫁,留下的秀女則要擇期參加複選。
    十日後便是複選。
    複選是由太後和皇後主持挑選,皇帝忙著,不會到場,但選了貴妃協助太後和皇後挑選。
    因為還要給兒子選,武靜蕊自然要出現的。
    武靜蕊先看過此次選秀的名單,由戶部謄抄的,太後、皇後與她各有一份,知曉此次都有哪些人,現場不過是看看真人。
    滿洲八旗,高門貴女就那幾位,佟佳氏的,赫舍裏氏的,鈕祜祿氏的,伊爾根覺羅氏的,都有。
    但武靜蕊不欲為兒子選門第太高的,門第太高者眼高於頂,且母族太複雜,應選個家世簡單點,出身尚可的。
    而盯著她兒子的則不少。
    隻因皇後無子,端親王已有嫡福晉,貴妃最得盛寵,若能嫁給貴妃的兒子,於家族於自己自當有利。
    雖然貴妃的長子嘉親王已有嫡福晉,但還有三貝勒呢。
    將來若嘉親王繼位,三貝勒身為新帝的同胞兄弟,那前程自不會差。
    便是出身尋常的秀女也打著給嘉親王或三貝勒做側福晉或格格的主意。
    所以多數人都打聽好了貴妃的喜好,打算在貴妃麵前好好露露臉。
    複選中留下的要麽是入宮為嬪妃的,要麽是給皇子和宗室們拴婚的。
    先帝的十七皇子允禮尚無嫡福晉,雍正又素來器重這位十七弟,必是要賜婚的。
    武靜蕊的三個年長些的兒子也要選。
    最後太後選了個模樣出眾,個子高挑的秀女,姓伊爾根覺羅氏的,是給十四阿哥的。
    武靜蕊不禁琢磨,太後果真處處想著小兒子,十四阿哥都那麽大年紀了,還不忘給他選人,挑了個如此貌美的,是真體恤小兒子近來的遭遇啊。
    相反,給大兒子雍正就是粗略地看了一遍,選了兩三個模樣好的漢軍旗秀女,都是模樣好,出身卻不顯的。
    連皇後都看不過去了,為顯示自己的賢良,留了兩個滿軍旗的秀女,另選了兩個給端親王,皆賜了香囊。
    撂牌子的都賜了花,各自哭著出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