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這不是傻麽?

字數:4819   加入書籤

A+A-




    inf

 經過方才一番對話。
    長樂公主在一旁,始終沒有說話。
    說明駙馬爺蘇譽的意思,便是她的意思。
    而蘇譽這個人,陳縣令如今算是初步了解了。
    這人絕不是他從前認識的任何一種人。
    就看他坐在那裏,穩穩安排著一切,本來有些慌亂無主的陳縣令便覺得什麽都不用擔心了。
    隻需要用心做好他交代的東西便行。
    “走吧,回去安排賑災的事情。”
    “現在就派人騎馬出城,通知附近盤踞在城鎮附近的災民過來。”
    “明日一早便開鍋煮粥!”
    ……
    回到縣衙,各家送來的米糧已經到了。
    陳縣令趕緊安排人手去收集柴火,又派人出城去通知附近鎮子村裏的流民。
    隻要他們這裏施粥,那些盤踞在鎮上的流民,都會往這裏來。
    屆時城外的百姓也能重新出門,恢複正常生活。
    不多時。
    縣衙裏唯一的一匹馬從城門口走出。
    見到城門口附近密密麻麻的災民,馬上的人並不停留,直接朝著最近的鎮子而去。
    到了鎮子附近,他拿出銅鑼,一邊放慢速度,一邊敲響。
    “奉縣尊大人命,明日卯時後,縣衙在城門口西邊施粥賑災!”
    “奉縣尊大人命,明日卯時後,縣衙在城門口西邊施粥賑災!”
    一陣陣聲音,宛如天籟一般,傳進災民的耳中。
    一些本來已經失去希望,躺在草叢中等死的人,也強撐著一口氣爬起來,朝著縣城的方向開始慢吞吞地過去。
    隻要到了城外,就能活下去。
    腦裏存著這麽一個念頭,不少快被餓死的人都迸發出了強烈的求生意誌。
    鎮上離城裏距離不算太遠,可對於這群餓得全身無力,行走都困難的人來說,陳縣令這提前一晚上通知的命令就顯得很是必要了。
    等這群城外得到通知的流民們慢吞吞到達城門外,卯時都快到了。
    大家對著還沒打開的城門翹首以盼,城裏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卯時還沒到。
    城門就已經被打開了。
    昨日臨時征來的夥夫們到達指定的位置,開始搭建灶台,鍋具也陸續運到。
    王師爺先出來,指揮眾人搭建粥棚。
    初初預算,先搭四個粥棚,後麵再增加。
    大米都不用淘,直接倒進鍋裏加水,便開始熬粥。
    很快,就有一股股米香飄過來,在人群中引起一陣騷動。
    “有救了”
    有些人熱淚盈眶,對著城門口的方向跪了下來。
    一陣銅鑼聲響起,一個官差拿著銅鑼開始高聲喊道“都排好隊了!每個人都有份!”
    “不許爭搶,不許喧鬧!”
    “若有發現鬧事者,即刻趕走!”
    這一番話下來,眾人都趕緊在粥棚麵前排好隊,不敢說話。
    粥水雖然很稀,但對這些久未吃過糧食的災民來說,無異於人間美味。
    有些人領到後,也顧不得燙,囫圇吞棗般就三兩口喝完了。
    陳縣令在城樓上看到底下井然有序地賑災,臉上終於露出了一個笑容。
    看了一陣,太陽已經爬到頭頂了,他才從城樓上下來。
    今日縣衙的人都派出去施粥了,陳縣令身邊就隻有一個自己的近侍,兩人一同走回衙門。
    走到一半,經過縣城中間廣場時,他突然停下了腳步。
    因為他看到蘇譽正坐在廣場中間,身旁帶著幾個隨從,旁邊架著一張又大又長的白紙。
    上麵寫著“收一千石糧食賑災,今日收購價格鬥米八十文。”
    其中“八十”兩字,下麵都劃了橫線。
    昨天陳縣令聽蘇譽說他想到辦法能降低糧價了,這就是他的辦法?
    可鬥米八十文錢收購,這是比城中糧行的價格還高一點點嗎?
    陳縣令一頭霧水地看著氣定神閑坐在廣場中的蘇譽。
    周圍也有不少圍觀的群眾,他們對蘇譽這一舉動都議論紛紛。
    “這是什麽人,居然這般大手筆要在糧價這般高時買這麽多糧食去賑災?”
    “這不是拿銀子去灑嗎?”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這是我們大周的駙馬爺!那是皇親國戚!就這麽點銀子對他來說算什麽?”
    “哎,不對啊,他這般高的價格要是把城中的大部分糧食都收走了,那我們豈不是更買不著糧食了?”
    這話一出,在場的不少人都紛紛變了臉色。
    八十文一鬥的米,他們咬咬牙,估計還能買上一些。
    可若是城中的餘糧都被這個駙馬爺買走拿去賑災了,那剩下的糧食肯定會更貴。
    他們原本城中的居民怎麽辦?
    人群中,除了圍觀的普通群眾外,也有糧行的夥計掌櫃等。
    有些人聽了這話,趕緊離開,小跑去告訴東家這消息。
    “駙馬爺在城中廣場以八十文一鬥的價格收糧?”
    城中最大的糧行,正是李叔公家的。
    他得知這消息後,笑了一聲“這駙馬爺是個好人啊。”
    “居然這般大手筆,就為了買糧去賑災。”
    身旁同行的人也是在昨日集會上出現過的人,他問道“那我們可要賣糧給他?”
    “鬥米八十文,比我們如今糧行的價格還高一些。”
    “如今城中正在賑災,後續若是恢複了正常,估計糧價要回落。”
    李叔公搖搖頭“這點糧食賑災,不過小打小鬧,怎麽能這麽容易恢複正常?”
    “你可知道蘇南運河決堤,受災百姓有多少?”
    “朝廷就算要賑災,也沒那麽容易,更何況是我們這邊根本沒有受災的地方,朝廷又如何顧得上理會?”
    “咱們如今捐了一筆糧食出去,城中糧食就更少了。”
    “鬥米八十文,那是現在的價格,說不定都不用到明日,就會繼續漲!”
    “讓他先收著吧,等到價格再高些,我們再說賣糧食的事情。”
    答應捐糧賑災,其實也抱著這麽一個目的。
    他們捐的糧食不管多少,都會導致城中的糧價再漲上一波。
    所以就算他們捐了糧食,也絕不會虧。
    後續都會從買糧的百姓身上賺回來。
    美名他們賺了,銀錢也會賺得更多。
    李叔公說完,身旁的人笑嘻嘻地說“還是叔公看得遠。”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跟著你來做便是。”
    “等叔公的糧行什麽時候放糧賣了,我們也什麽時候放糧。”
    正如李叔公所言。
    到了下午時分,雖然駙馬爺蘇譽沒有親自過去。
    但那張白紙,上麵所寫的內容已經變成了“收一千石糧食賑災,今日收購價格鬥米九十文。”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