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變坑為寶,發展魚塘!

字數:4521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好,宋大哥,那我就拿掉你家裏的低保名額了。”
    老楊頭,就是剛才他們幾個去的第一個家,那個在土房子住的老兩口。
    “楊縣長呐,我們家還是窮啊,我還有兩個老人要養,這低保給不出去。”
    又有人開口了,還是個中年婦女,朝著楊東著急的說道。
    楊東看了眼周大兵,周大兵秒懂立馬開口:“縣長,她家的確困難,現在也困難。”
    “嫂子,你放心,你家的低保三年之內不會有問題。”
    “但是嫂子,我也跟你保證,隻要你們家有勞動能力,有刻苦精神,三年內一定能賺錢,而且絕對能夠脫離需要低保的程度。”
    楊東開口,朝著這個中年婦女做保證。
    如果三年內自己解決不了慶和縣經濟落後的局麵,自己也不需要做幹部了,沒臉了。
    “好,楊縣長,要是三年後我們家脫貧了,不需要您提,我自己把低保讓出去。”
    嫂子也很痛快幹脆的開口保證著。
    要是能賺大錢,誰還會看上這點小錢啊?
    “其他人還有問題嗎?”
    楊東繼續看向周圍,問道。
    但是大家夥互相看了看,都沒在開口。
    大概是沒問題了。
    “時間都不早了,大家夥都回家做晚飯吧。”
    楊東看了眼時間,已經是下午四點半,快五點了。
    農村晚飯做的早,五點左右就吃飯了。
    “那啥縣長,你去母木家吃點飯唄?”
    “楊縣長,去我家吃,我晚上燉魚。”
    “別的別的,縣長,去我家吃,我包餃子。”
    村民們從地上起來之後,拍了拍屁股上的土,立馬朝著楊東發出邀請,而且邀請楊東吃飯的都還是婦女同誌。
    男人要說請客吃飯不好使,但是家裏的婦女要說去吃飯,那絕對是真心的。
    “不了不了,等什麽時候我們這些縣領導努力讓你們錢包變鼓,家家蓋大瓦房,不用你們說,我自己挨家挨戶蹭飯。”
    第(1/3)頁
    第(2/3)頁
    “到時候別趕人就行啊。”
    楊東笑著擺了擺手,婉拒了婦女同誌們的邀請。
    “那可說好了啊,別到時候縣長您不來。”
    “放心,不會忘的。”
    楊東笑著點頭,然後微笑著目視著村民們七七八八的成群結隊的離開。
    周思勇在楊東的示意下,也把幾位行動不便的老人代表送回去,開車。
    “縣長,常務,現在天也快黑了,去鄉裏吃吧。”
    鄉長毛立果朝著楊東和劉與中問道。
    “別啊,縣長,各位領導,還是在我家吃吧。”
    宋迎春連忙開口,朝著楊東幾個領導發出邀請。
    這幾位領導就在自己家,怎麽能讓他們就這麽離開?
    在自己家不請吃頓飯,說出去都不好聽啊。
    “宋大哥啊,你家雖然錢包鼓了,但跟我們沒啥關係,都是你自己的努力。”
    “在你家吃飯,我們心有愧,也不好意思。”
    “再說,我們還要去村委會聊別的事情。”
    “對了,你也可以去,沒準你這個大雁村首富,還能借此機會發筆小財。”
    楊東笑著朝著宋迎春開口道。
    宋迎春聞言來了興趣,一提到錢,他眼睛就瞪圓了。
    “行啊,我去,我也去。”
    宋迎春一點都沒不好意思,隻要能賺錢,他就去。
    “哈哈哈,好,那就一起去吧。”
    楊東點了點頭,然後帶著幾個人,在村書記周大兵的帶領下,朝著村委會走去。
    為什麽步行,因為楊東的公務車被周思勇開著,送幾位年紀大的老人。
    “思勇,回來時候直接去村委會。”
    楊東給周思勇打了個電話,避免這小子回到宋迎春家,找不到大隊伍。
    第(2/3)頁
    第(3/3)頁
    村委會距離宋迎春家也不是很遠,步行五分鍾就到了。
    說句實話,這村委會,都不如宋迎春家好,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八間連脊平房,門口掛著白板黑字,大雁村村委會字樣。
    “縣長,常務,鄉長,局長,你們快坐,我泡茶。”
    周大兵忙前忙後,給幾位領導泡茶。
    楊東幾個人挨個坐下,這裏的這張長桌子,就是村委會開會時候所用,相當於會議桌,挺簡單。
    “立果同誌,剛才提到的村裏的土坑,深坑,我有一個想法。”
    “這個坑有幾米深,幾十米長,說明是一個非常大的深坑。”
    “即便你圍上圍欄,但是經年累月的下雨,水土會流失,時間長了圍欄也不會結實。”
    “而且這麽大的土坑擺在村裏,挺犯膈應,還破壞風水。”
    “上麵以後肯定會注重環保,一旦下來環保督察組,你們鄉還是得整改,那個時候就得填土,無非是挖東邊補西邊而已,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倒不如變坑為寶,發揮一下經濟作用,無論是對老百姓還是對你們鄉裏,都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縣裏招商引資,招商來了兩個美食企業,一個是盼旺集團,一個是東達食品。”
    “我了解他們兩家公司,都有幾款魚幹類的美食零食,是用小白魚做成魚幹,做成甜辣,香辣,鮮香等口味。”
    “你們鄉裏把這個坑變成魚塘,把坑處理一下,避免底部水土流失和魚苗流失,掌握好養殖技術,必要時候可以請一個養魚專家現場指導。”
    “然後你們就可以專門養育小白魚,這樣每年由縣裏和兩家美食企業對接,由他們收購小白魚。”
    “做成小魚幹所用的魚不會太大,也就一兩左右,所以魚的生長周期比較短,大概兩個月就可以出水一批,這樣刨除冬季和初春,也有七個月時間具備養殖條件。”
    “至少能賣三到四批成魚,以這麽大的水體積,至少能養上萬條小白魚,是不成問題的。”
    “如此一來,大雁村就多了一個收入,你們毛屯鄉也多了一個稅源地,兩全其美。”
    楊東把自己之前想的一些規劃想法說了出來,拿出來跟大家探討一下。
    如果縣裏沒有美食企業,那麽自己不會出這種辦法,毫無意義。
    但已經有美食企業的情況下,這麽做是有市場的,而且就近原則,也可以節省兩家美食企業的一些額外開支。
    不能拍腦袋做決策,一定要因地製宜,一定要按需來做事。
    有需求,有市場,就不擔心銷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