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高薪階層

字數:2778   加入書籤

A+A-




    劇本過了,陳奇仍然可以住招待所。
    他的工作從寫劇本,變成了配合拍攝,每天還是兩塊錢補貼。
    北影廠會選定一位導演,導演再選演員,再前期準備,時間長著呢。因為不用趕進度,沒有資方壓力,也沒有狗屁倒灶的流量,一切以拍出好作品為核心。
    最簡單的,比如演個農民,演員必須去農村體驗生活;演個工人,演員必須下工廠;演個漁民,演員必須去海上漂著,體驗打魚是什麽滋味……
    沒人會把這些當成榮耀來說,是無比正常的事情。
    後世的一些好演員還堅持著這種傳統,偶像派就不行了,人家演的都是霸總、嬌妻,這玩意還用體驗?
    除非演個窮人,給我們體驗體驗,然後我們就看到了“在上海月入三千,租黃浦江邊的房子,天天吃湯達人”的窮人。
    說回來,這年頭演員是沒有片酬的。
    演員隸屬各個文藝單位,每月拿工資,拍戲是分內工作,往大了說叫國家任務,怎麽可能有片酬?但每天也有補貼,大概是5毛-1塊。
    劉曉慶、潘虹、唐國強……甭管多大的腕,就這個價。
    不過80年代就有酬勞了。
    與之相比,甚至在整個電影行業,編劇是絕對的高薪階層,有多高?三四層樓那麽高!
    比如50年代的時候,國家規定:歌曲的詞曲作者按首算,每首拿10一20元,像傳唱大江南北的《十五的月亮》,作者就拿了15塊錢,後來還打官司來著。
    詩歌,每20行算1000字,每千字10一20元。
    所以
    你知道
    為什麽詩人寫的詩
    都是
    一行行的了。
    類似白嫖的還有古龍,他稿費也是按行算的,所以就有了這種文風:
    夜
    寒夜
    一盞孤燈如豆。
    小說、曲藝類的稿酬也差不多,唯獨電影劇本例外,當時標準是每部3000一8000元,天價!
    到了60年代,有所降低,但也是常人無法想象。
    長故事片的劇本,每部2000-6000元,短故事片1000-3000元。導演的酬勞,長故事片500-1500元,短故事片300-700元。
    最有意思的是音樂,你單獨寫一首歌,就給你十幾塊錢。
    但你如果給電影配樂,或者寫歌,作曲能拿300-800元,作詞能拿50-100元。
    可以說,隻要跟電影搭上邊,那就是妥妥的高薪階層。
    國家對電影也是一直重視,教員都親自批判過《武訓傳》,究其原因,無外乎它還有另一項職能: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
    …………
    “咚咚咚!”
    江淮延敲開了廠長辦公室的門,遞過一份申請報告,道:“這是《廬山戀》劇本稿酬的意見,我們文學部一致同意。”
    “我看看!”
    汪洋拿起文件一瞧,笑道:“可以,不高不低,還能鼓勵年輕人。”
    “那就準了?”
    “準了,你去找財務對接。”
    江淮延應了聲,又道:“您打算讓誰來拍《廬山戀》?”
    “哎呀,這個不好說!”
    汪洋正發愁,道:“你們給它定位是風景抒情片,這個類型以前沒有,也沒人有經驗。找老導演,我怕拍的太嚴肅,它基調還是青春活潑的。”
    “對對,我們也是這個意思,俊男靚女,秀麗風光,美好的愛情和濃烈的愛國主義交相輝映。”
    “我們再研究研究吧,不著急。”
    汪洋頓了頓,忽然頗感興趣的問:“小江,你覺得那個寫劇本的小夥子怎麽樣?”
    “有才華,形象佳,性格謙遜,成分也不錯,沒有黑背景。”
    “那天放《醉拳》,我聽他和人閑聊,好像對娛樂片一道有些見解。我一直想讓廠裏多拍不同類型的作品,不能總苦大仇深的,怎奈懂此道的人不多。”
    “您又惜才了?”江淮延笑道。
    “我當然惜才了,不過那個小夥子年輕的過分,讓我心裏也沒底,再觀察觀察。”
    聊了幾句,江淮延回了文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