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雨落八月頭,冬天凍死牛

字數:5529   加入書籤

A+A-


    第251章 雨落八月頭,冬天凍死牛
    第251章 雨落八月頭,冬天凍死牛
    鄧世蘭幫大兒子在縣城買了房後,又和丈夫一起幫忙收拾了一番,把房子裏裏外外都清理幹淨了,才回老家。
    老家那邊,二兒子已經向信用社申請了貸款,隻等信用社放款了,就可以買車開始他那刺激的貨運生涯了。
    至於小兒子和小女兒,則在家裏老老實實的幫忙開荒,鄧世蘭聽從老弟的建議,把村裏的公共山嶺和坡地都承包了下來,一家人閑著沒事就去開荒,把這些山嶺和坡地都開墾出來,準備大規模的種植甘蔗。
    跟他們一起回去的,還有鄧世榮和張秀萍母女。
    張秀萍這次帶孩子和公公一起回去,主要是回去喝小姐妹歐國芳兒子的滿月酒,再加上離開老家也有兩個半月了,也是時候回去住幾天了。
    至於卜大石,他沒有跟著一起回,而是遲兩天到看家門的時候再回。
    盡管卜大石是在縣城工作,來回一次不容易,但婚姻中看家門這個重要的步驟,還是不能省的。
    回到家,下麵條吃了之後,張秀萍就第一時間抱著孩子找她的小姐妹去了。
    鄧世榮則皺著眉頭坐在龍眼樹下燒煙,他回來的路上已經看到村裏有人在種紅薯了。
    在雙旺境域,一年是種兩季紅薯的,分別是農曆四月和八月種,也被稱為四月薯和八月薯。
    現在是八月初,村裏不少人都開始種八月薯了,這個發現讓鄧世榮不知道該怎麽提醒他們才好,因為隻有他知道今年的天氣跟往年都不一樣,不僅霜凍天氣出現得早,而且低溫持續的時間也非常長,一直到明年春才結束。
    這種天氣出現在北方,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出現在廣西博白這南方中的南方,那就一點都不正常了。
    根據前世的記憶,鄧世榮知道今年村裏不僅被凍死了好幾頭耕牛,紅薯更是全軍覆沒,全部被凍死,所以現在村裏人種八月薯完全就是在做無用功。
    可是,該怎麽提醒他們呢?
    鄧世榮搜腸刮肚,總算讓他想出了一句民間諺語:“雨落八月頭,冬天凍死牛。”
    正好,八月初一那天,還真下雨了。
    有這句諺語在,他就可以合理的提醒一下村民了。
    至於村民們聽不聽,那就不關他的事了,反正他是提醒了的。
    其實,紅薯的損失倒不算什麽,頂多就是浪費勞力而已。
    畢竟紅薯種的是紅薯苗,這玩意村裏多得是,可以說是一割一大把,誰家都不會缺這玩意,不過今年紅薯全部被凍死後,明年就得重新用紅薯來催苗才有得種了。
    最主要的,還是那幾頭被凍死的耕牛,這才是真正的大損失。
    想到這裏,鄧世榮便把煙筒放到旁邊,起身朝生產隊隊長鄧允軍家走去,雖然以他在村裏的輩分與威望,召集村民們來說這事完全沒問題,但現在這個時間生產隊還沒有解散,那讓隊長來召集比較名正言順。
    鄧允軍正在廳堂裏修鏟柄,看到鄧世榮過來,便率先打招呼道:“九叔,你什麽時候回來了?”
    “剛回來一會。”鄧世榮隨便在一張凳子上坐下。
    “九叔,你飯店的生意怎麽樣?”鄧允軍把鏟柄放下,隨手拿起旁邊的煙筒遞過去,問道。
    “剛在家燒了幾筒煙過來。”
    鄧世榮擺了擺手,然後回答道:“飯店的生意還可以,你什麽時候到縣城開會了,記得去我那裏吃飯。”
    作為生產隊隊長,鄧允軍自然不像其他村民一樣沒出過門,他是有機會去縣城開過會的,對於縣城不說有多熟悉,但主要的幾個路段還是認識的。
    “九叔,伱的飯店開在哪裏呢?”
    “人民電影院,你知道不?”
    這算是縣城比較有名的地標了,鄧允軍當然是知道的,他點頭道:“這地方我知道,離縣政府很近,我們去開會的時候,都要從人民電影院經過。”
    鄧世榮道:“我的飯店,就開在人民電影院的斜對麵。”
    鄧允軍笑道:“那就太好找了,飯店名字叫什麽?”
    鄧世榮道:“穗豐飯店。”
    鄧允軍點頭道:“嗯,我記下了,等明年去開人民代表大會的時候,我就去你的飯店看看。”
    兩人聊了一會飯店的話題,鄧世榮才提起正事道:“我回來的路上,看到我們村已經有不少人開始種紅薯了。”
    鄧允軍道:“現在已經八月了,確實該種八月薯了。”
    鄧世榮說道:“隊長,依我看,今年的天氣,恐怕不太適合種紅薯啊!”
    鄧允軍驚訝道:“九叔,這話怎麽說?”
    鄧世榮道:“初一那天下雨了,你應該還記得吧?”
    鄧允軍點頭道:“記得啊,那天的雨下得還挺大的,這跟適不適合種紅薯有什麽關係?”
    鄧世榮問道:“俗話說雨落八月頭,冬天凍死牛,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話,我想應該是有道理的,今年的天氣恐怕會比往年都要冷,甚至冷的時間還比較長,現在種紅薯恐怕會被凍死啊!”
    鄧允軍聞言神色瞬間就嚴肅起來,現在村裏雖然已經分田單幹,但生產隊一天不解散,他這個生產隊的隊長身上扛著責任,事關糧食的問題那都是大問題,必須要引起重視才行。
    “九叔,你這個說法,有事實根據嗎?”
    “哪有什麽事實根據啊!”
    鄧世榮搖了搖頭,說道:“老話說六月初一看當年,八月初一看來年,根據咱們老祖宗總結出來的經驗,農曆六月初一這天就有“雨打半年頭,寡婦也發愁”、“雨打半年節,秋糧必定結”、“六月初一晴,牛草搭涼棚”、“六月初一曬破臉,田裏幹起鍋巴片等說法。
    而八月初一又有“雨落八月頭,冬天凍死牛”、“八月初一晴,穀米白如銀”、“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八月初一熱烘烘,六十餘日都無霜”等說法。
    這些諺語能夠流傳下來,肯定是有它的道理,我們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一點都不把它當回事。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不管是不是真的,提前做準備總是沒錯的。”
    鄧允軍聽得連連點頭,說道:“九叔你說得有道理,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那我晚上召集大家說說這事?”
    鄧世榮道:“這就是我過來找你的目的,反正提醒一下,也算是盡一份心意,聽不聽那是他們的事。”
    談妥這個事後,兩人又隨便閑聊了幾句,鄧世榮就回去了。
    ……
    下午六點。
    那耶村的村民基本都吃過晚飯了,一個個或坐在自家門口抽煙,或到鄰居家串門閑聊。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傳來了一陣有節奏的鍾聲,這是那耶生產隊隊長召集社員們的鍾聲。
    這個年代,每個生產隊都掛著一個鍾說是鍾,其實就是掛著一塊鐵),以前還沒有分田到戶的時候,都是以鍾聲來指揮社員們參與集體勞動的,畢竟讓人挨家挨戶喊的話太浪費時間了。
    如今分田到戶了,生產隊這鍾聲就好久沒有響起過了。
    現在忽然響起,一眾社員都有些奇怪,不知道隊長有什麽事情要召集大家。
    反正現在也閑著沒事,聽到鍾聲的社員們,就都好奇的朝生產隊隊長家走去。
    那耶村隻有幾十戶人家,按國家的劃分其實不是行政村而是自然村,用通俗易懂的詞來形容那就是屯,隻不過本地人一般都喜歡用村來代替屯,所以原名那耶屯才被稱為那耶村。
    隻有幾十戶人家的村自然不算大,因此鍾聲一響基本全村都能聽到,不到五分鍾家家戶戶都有人來到了隊長家。
    “隊長,你把大家召集過來,有什麽事啊?”
    “隊長,你召集我們過來,是不是為了商量咱們村通電的事啊?”
    “隊長,……”
    社員們聚集過來後,就開始詢問鄧允軍這個隊長。
    鄧允軍看到九叔也到了,便清了清嗓子,說道:“大家靜一靜,聽我講兩句。”
    等社員們都安靜下來了,鄧允軍才繼續說道:“今天把大家喊過來,主要是九叔今天跟我說了一件事,我們商量了一下,覺得有必要把這事跟你們說一聲,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就當是給你們提個醒。”
    說到這裏,鄧允軍就看向鄧世榮道:“九叔,這事還是由你來跟大家說吧!”
    鄧世榮點了點頭,說道:“初一那天下了大雨,這個大家都記得吧?”
    “這個當然記得,那天雨下得是挺大的。”
    “那天早上還好好的,不像要下雨的樣子,我去果園幹了一會活,結果那雨說來就來,我跑回家都來不及,被淋得全身都濕透了,幸好沒感冒,要不然就要受罪了。”
    “九公,那天下雨跟現在要說的事有關嗎?”
    “九公……”
    在場有近百人,鄧世榮這一問,直接有十幾個人回答。
    鄧世榮說道:“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老話:雨落八月頭,冬天凍死牛。”
    各位大佬,因為分章跳訂的人多,均訂漲得比較慢,所以明天開始二蛇想試試大章更新,每天早上八點那章就取消了,晚上七點準時更一章不會少於6000字的章節,感謝大佬們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