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梁祝走向世界

字數:6496   加入書籤

A+A-




    第772章 梁祝走向世界
    第772章 梁祝走向世界
    休息回來之後,林晚晴接開了問題的答案——《梁祝》。
    《廣寒宮破陣曲》為了調動氣氛,《雲宮迅音》是給老外們見識一下交響樂還能這麽做,後麵兩首屬於飛龍騎臉的文化霸淩,《二泉映月》是把二胡再一次推向世界。
    這裏麵《雲宮迅音》的的文化輸出色彩相對較強,這支曲子能夠促使老外們加深對孫悟空的了解。
    而《梁祝》就是這次文化輸出的主角。
    華夏曆史上有很多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有四個,分別是《牛郎織女》《孟薑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
    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描述的愛情故事,更加符合老外對愛情的理解。
    自由,浪漫,至死不渝,殉情,這個故事有關於愛情的一切美好因素。
    文化有區別,但愛情卻是共通的,每個人都向往著美好的愛情故事。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全稱為《梁山伯與祝英台》,由何占豪、陳鋼於1958年創作。
    這是華夏交響樂民族化的裏程碑之作,西方交響樂和東方民間音樂,以及越劇曲調完美結合,這是一個新的嚐試。
    這首《梁祝》頻繁在國內外各種大型場合進行演出,是中華文化對外宣傳交流的名片之一。
    這支曲子在全世界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演出開始之前,林晚晴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華夏的觀眾們自然是熟悉的,但老外們不知道啊,所以林晚晴是用英語在講故事。
    “一千七百多年前,祝家有女祝英台,喜好讀書,一心想要外出求學,但當時女子不能拋頭露麵,於是她帶著丫鬟女扮男裝。”
    “途中遇到也是前去求學的梁山伯,二人一見如故結為好友,共同前往求學。”
    “同窗三年,兩人感情日益深厚,然而祝家是名門大戶,他們看不上梁山伯,而是把祝英台許給了馬文才。”
    “悲劇開始發生了。”
    “祝家打破了這美好的一切,梁山伯憂鬱成疾,病重去世,祝英台在他墳前自盡,兩人化成了一對蝴蝶。”
    林晚晴講得很簡單,這個故事隻是一個引子,讓觀眾們知道有這麽一個故事,具體的內容,需要觀眾們自己從音樂中獲取。
    觀眾們聽得很認真,雖然林晚晴講的很簡單,但是故事結構體現出來了,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許諾雙手抬起,現場安靜下來。
    《梁祝》分為三個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每個部分又分為幾個小的部分,每個小部分又有不同的主題。
    音樂響起,這是引子部分。
    豎琴輕柔的震音,加上長笛和雙簧管的聲音,營造出一種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江南風景。
    這一部分就叫鳥語花香。
    春天,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大家向往的季節,觀眾們仿佛真的看到了春天的風景。
    音樂的畫麵感,有時候比真正的畫麵傳遞的東西更多。
    觀眾們聽見了鳥叫的聲音,看見蝴蝶在飛舞,甚至還聞到了花的香氣。
    春暖花開,景色迷人,這時候小提琴介入音樂當中。
    小提琴的高音,就像是兩個人第一次相遇的心跳,是愛情也好,友情也好,總而言之,是心動的聲音。
    小提琴和大提琴相映成趣,梁山伯和祝英台結拜。
    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把兩人結拜的場景清晰地表現出來。
    小提琴是祝英台,溫柔細膩,大提琴就像梁山伯,從容灑脫,大小提琴相互交融,情意綿綿。
    交響樂歡快活潑,像極了愛情裏最開始的美好模樣。
    接下來的華彩樂段和同窗共讀,節奏也加快了很多。
    音樂的情緒,就是通過來控製的越快的節奏,聽上去就越歡快,節奏越快則越悲傷。
    《梁祝》同窗共讀階段,節奏歡快明朗,小提琴獨奏和樂隊合奏交替進行,快樂,就是這個階段的主題。
    然而快樂總是短暫的,三年同窗一晃而過。
    終於到了要分別的時候了。
    許諾右手的指揮棒輕輕挑動,左手抬起。
    十八相送。
    交響樂由快轉慢,小提琴大提琴的聲音消失。
    “噔噔~噔噔噔~”
    音樂很慢很慢,就像是分別的人挪不動的腳步,移不開的眼睛。
    這種一步三回頭的難舍難分,一點點沁入觀眾們心裏。
    小提琴再次響起,杜濤的小提琴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
    如泣如訴,依依不舍的小提琴,抵死纏綿,聲音婉轉低沉,
    大提琴和小提琴情意綿綿,難舍難分。
    十八相送,祝英台和梁山伯更是難舍難分。
    斷斷續續的小提琴,像極了祝英台欲言又止的模樣。
    音樂裏的感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第一個部分呈示部結束,梁山伯和祝英台短暫分別。
    第二部分展開部開始,銅管的奏樂嚴肅而莊重,就像等級森嚴的封建體製。
    銅管鋪天蓋地得襲來,而小提琴的聲音也絲毫不弱。
    祝英台在積極反抗,反抗父母,反抗封建專製,反抗命運的安排。
    斷斷續續的小提琴在拚命地抗爭父母的安排,小提琴聲音越來越激烈,銅管聲音越來越磅礴,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以一個女子之身,在封建時代,跟父母抗爭,需要巨大的勇氣。
    許諾左手抬起,小提琴和銅管衝突達到頂峰,然後是激烈的架子鼓。
    許諾雙手抬起,輕輕下壓。
    激烈的衝突消失不見,小提琴悠揚婉轉。
    祝英台終於又一次見到了梁山伯。
    大小提琴似乎在傾訴者自己感情,思念、喜悅、哀怨、悲傷、痛苦、憤懣……
    樓台相會,梁山伯與祝英台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小提琴大提琴纏綿悱惻,讓人心都揪了起來。
    梁山伯走後,祝英台依然在抗爭,在掙紮。
    然而祝英台等來的卻是梁山伯的死訊。
    這一刻,祝英台心如死灰。
    小提琴的和散板獨奏,簡直要滴出血來。
    獨奏和齊奏交替進行,這是祝英台的血淚控訴。
    她控訴封建的專製,控訴父母的古板,控訴命運的不公。
    交響樂達到了最高潮部分,祝英台投墳自盡。
    音樂急轉直下,祝英台要化蝶了。
    化蝶,是華夏特有的浪漫。
    《羅密歐與朱麗葉》,作為西方的愛情故事,同樣是悲劇,但兩人最後的結局也不過是一人服毒自盡,一人拔劍自刎,缺少了一種最後的浪漫。
    化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後的歸宿。
    雙宿雙飛,是他們生前的願望,卻在死後得到了實現。
    《梁祝》最後的部分叫做化蝶。
    激烈的衝突消失了,樂曲又回到了春暖花開的模樣。
    觀眾們仿佛看到了兩隻蝴蝶在花叢中快樂地追逐打鬧。
    風景依舊,春光明媚,鳥語花香。
    悲劇的故事,卻有一個陽光明媚的結尾。
    這或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唯一能擁有的一抹光。
    正是這縷光,指引著他們從陰暗的地獄飛向了人間。
    這對苦命鴛鴦太苦了,他們人生中僅有的陽光都是彼此帶來的,如果最後一起陷入無邊的黑暗,所有人都於心不忍。
    如果最後還是黑暗和悲傷,對於這對情侶來說未免太過淒慘了一些。
    這是絕望中最後的希望。
    許諾雙手抬起,左手慢慢慢慢下壓,右手的指揮棒輕輕地挑動著最後的音符。
    《梁祝》到此結束。
    長達二十六分多鍾的樂曲,觀眾們居然完整地聽完了。
    或者說“看”完了,他們看到了笑靨如花的祝英台,看到了英俊瀟灑的梁山伯,看到了他們唯美又淒涼的一生。
    有人覺得臉上有些連,伸手一摸才發現不知什麽時候竟然淚水從眼角滑落。
    現場停頓了一下,然後有掌聲響起。
    熱烈的掌聲迅速蔓延了全場。
    觀眾們隻覺得好聽,這首曲子給他們講了一個絕美的故事。
    而坐在前排的大師們看到的是另外的東西。
    “杜濤的實力比上一次見到他提高了一個台階。”
    “或許假以時日,他能夠成為真正的小提琴大師。”
    弗朗西斯科搖了搖頭,“或許他再也沒機會了。”
    威爾斯若有所思,“是的,如果他接手指揮家,可能再也無法更進一步了。”
    “許才是最值得重視的,這個人更可怕。”
    弗朗西斯科盯著許諾,感慨道,“他才二十五歲,我不敢想象他還有多少潛力沒有發揮出來。”
    “我聽過他的《黃河大合唱》,這是一首完美的交響樂。”
    “華夏的音樂,終於要走上世界舞台了。”威爾斯扭頭看著弗朗西斯科,“那是一個偉大的國度,有著偉大的文化底蘊,現在他們有了一個偉大的天才。”
    “月底,他會參加演出嗎?”
    “我想他應該不會拒絕。”
    大師們議論著許諾,觀眾們也在瘋狂歡呼鼓掌。
    一首《梁祝》讓華夏觀眾們心底酸澀,國外的觀眾們兩眼泛紅。
    演出進入最後的尾聲,接下來是林晚晴的表演時刻。
    一首《雲宮迅音》當然不夠,許諾還準備了一首吟唱歌曲。
    他要用整個魔都交響樂團來給她伴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