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縣尊,你有點虛偽啊

字數:6047   加入書籤

A+A-




     典史宅。
    陳忠筆墨流轉之間,勾勒出山景夜色。
    月低山高。
    孤鬆生於懸崖一側,樹冠繁茂,傲世群峰。
    獄頭周洪匆匆走來,擦著頭上的汗,著急地說“陳典史,縣尊他……”
    陳忠收筆,看向周洪,平靜地說“孫婆娘這一份禮物,夠他嚇破膽了吧。這是一次警告,希望他能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
    周洪一跺腳,哀歎不已“孫婆娘沒嚇著縣尊,她,她掐錯人了!”
    陳忠臉色頓時陰沉下來,擱下毛筆“怎麽回事?”
    周洪將事情說了一遍。
    陳忠鼻子拱動了下,惡狠狠地看著周洪“蠢貨,這點事都辦不好!回去問清楚顧知縣與孫婆娘說了什麽,告訴她若是胡說,沒人能保她活!”
    周洪連連點頭“她不會說,畢竟案情明朗,她又無錢財贖刑,一百杖下去,能將她打死。為了活下去,她也會好好配合,日後行刑之人都是咱們的人。”
    陳忠平複了下情緒,擺了擺手“讓刑房把卷宗給縣尊送過去吧,他是知縣,想要卷宗我們不能捂著不給。”
    確實,無論吏員再猖獗,也隻能在暗處使絆子,不可能在明麵上公然對抗知縣。
    知縣畢竟是一縣之主,手握處置吏員的權限。
    歸根到底,吏員並非朝廷官製之內的人物,說開就能開了。
    當然,沒有幾個知縣願意得罪所有吏員,每一個吏員背後,都有著一定的關係網,對地方上十分熟悉,有話語權。
    沒吏員這群人幫襯著,知縣想要治理一個縣,就兩條腿,想都別想。
    周洪答應,轉身去安排。
    顧正臣坐在二堂,抽出女監卷宗。
    共兩份
    一份卷宗是孫娘的,一份卷宗是郭梁的。
    展開孫娘卷宗,仔細看去。
    案發時間:
    七月十六日。
    案情
    亡夫孫八托夢孫娘,孫娘三更掘墳,挖到了郭梁爺爺的墳上。趕夜路的行商發現,嚇壞之後報給裏長,當場逮捕。
    卷宗中的供詞倒也是清晰,畢竟現場抓到的人,想狡辯都沒有辦法。
    另一份郭梁的卷宗,主要是證詞,哭訴自家爺爺的墳被人挖了,當孫子的大不孝,家門口的墳都沒守好,對不起老人家。
    翻來覆去看著卷宗,審視著孫娘的供詞,其中一句“隻要給我丈夫換個墳,我兒子就能回來”的話引起了顧正臣的注意。
    周洪也提到過這句話,孫娘的兒子失蹤了。
    但奇怪的是,沒有人在乎這一點,也沒有人詢問一句,問了刑房中人,縣衙也沒有為此立案留有文書,更沒有派人找尋。
    一個大活人失蹤了,縣衙不聞不問,全然裝聾作啞,隻盯著掘墳一事不放,這就有些令人費解了。
    案中案,必須兩個都查清楚,否則這些卷宗送到應天府,送到刑部,也會被打回來重新審理。
    代審此案的是縣丞劉伯欽,他在句容兩年半了,不會不清楚這點關節。
    顧正臣拿出一枚銅錢,在手中之間翻動著,陷入沉思。
    這件案子說大不大,隻是掘墳。
    可關係到案中案,人口失蹤之事,還需要仔細盤問與調查。
    還有一個問題。
    顧正臣看向卷宗。
    孫娘的丈夫死了兩年多了,孫娘會在每年的清明、中元節、重陽上墳,此外,還有其死去的日期,也會去上墳。
    明代上墳不像後世,很多人以工作忙碌,路程遠,說不去就不去了。
    在明代,墓祭之俗深入民,一次都不可能缺席。
    哪怕是遊子在外,也得找塊木頭寫出牌位,該祭奠的祭奠下。
    也就是說,孫娘一年至少去四次,就這樣還摸錯了墳。雖說有天色昏暗的緣故,可也不能這麽粗心大意吧?
    最詭異的是,孫娘是移風鄉智水人氏,在句容東北三十裏外。而郭梁是孝義鄉賀莊人氏,在句容正北三十裏外。
    兩地有河為界。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孫娘的丈夫墳或郭梁的爺爺墳,確實有一個埋到了另一個鄉裏。
    郭梁供詞是“家門口的墳都沒守好”,意味著郭梁爺爺的墳就在孝義鄉賀莊。這也就是說,孫娘的丈夫死了,並沒有不安葬在移風鄉智水,而是安葬在了孝義鄉賀莊!
    蹊蹺的地點。
    這背後,似乎也有問題。
    顧正臣收回目光,這些事還需要詢問才能做出決斷,或許真是孫娘鬼迷心竅,跑錯了十多裏,挖錯了墳。
    “縣尊。”
    吏房周茂急匆匆走來,打斷了顧正臣的思緒。
    顧正臣合起卷宗,將指間的銅錢擱在桌案上,問“何事?”
    周茂拿出一份文書,遞上前“朝廷發來文書。”
    顧正臣接過文書,看了看烤漆,見沒有拆封痕跡,便拿起桌案上的小刀,挑開文書封袋,取出裏麵的文書,掃眼看去,不由地瞪大眼,喊了聲“還真是會來事啊……”
    周茂不知何事,也不便於打聽,隻好幹等著。
    顧正臣放下文書,揉了揉眉頭“去把縣丞、主簿、典史,還有工房的李鶴,一並傳來。”
    周茂答應一聲退了出去。
    顧正臣看著文書,鬱悶得要吐血。
    朝廷竟然打算在句容安置韃靼俘虜,還一次安置一千二百三十六人!
    這到底是誰的主意?
    老朱?
    朱大郎?
    這種事估計也就隻有老朱能幹得出來了,你怎麽想的,俘虜你好歹安排遠一點,弄句容來這不是開玩笑,一百來裏路,當天就能殺到金陵城外搞非法集資建房了……
    自己在句容還沒立足,你就給我出難題,這是想把我弄死在句容嗎?
    沒多久,劉伯欽、趙鬥北、陳忠、李鶴都到了。
    顧正臣拿出朝廷文書,讓幾人傳閱,然後說“朝廷隻給了我們一個月的準備時間,一個月後,俘虜就會送來。如何安置,安置在何處,分田在何處,在哪裏營造居所,時間緊迫,現在就商定下來。”
    劉伯欽麵露難色“朝廷給一個月太短了,一千二百餘人,即便是三人一房,尚需四百房。”
    顧正臣敲了敲桌子“莫要說難處,朝廷交代了,咱們就必須接下李鶴,往日裏朝廷類似之事,如何應對?”
    李鶴挺了挺胸膛“征百姓服力役,營造居所。”
    顧正臣微微點了點頭“據量征役,先行準備,爭取二十日內完工。”
    “二十日?縣尊,這工期太緊張了吧……”
    李鶴有些驚訝。
    顧正臣擺了擺手“就二十日,再晚,秋收就要耽誤了,下去先準備吧,擬好文書送來。”
    李鶴無奈,隻好領命離開。
    顧正臣看向主簿趙鬥北“戶籍一事你需與戶房負責,這一千多俘虜,莫要安置太遠,就在句容城郊四周吧,分散出去,一方位大致四百餘人,選擇適合墾荒之地,讓其墾荒,享受墾荒之地三年免稅之策,你看如何?”
    趙鬥北沒想到顧正臣如此雷厲風行,行使職權幹淨利索,安排妥當,隻好應下“縣尊英明。”
    顧正臣拿起銅錢,握在掌心之中“英明就免了,依據朝廷政策,需給耕牛、農具。現在朝廷隻說安置之策,卻沒給耕牛,你擬一份文書,找應天府府尹討要。”
    “啊?”
    趙鬥北驚訝不已。
    找府尹要?
    縣尊,你這怕是開玩笑吧。
    應天府府尹要給的話,早就給了,不說就是不給,這點默契應該有吧。
    顧正臣凝眸看向趙鬥北“連文書都不會寫了?”
    趙鬥北臉色有些難看,奉勸道“縣尊,這是白費力氣啊。朝廷往鳳陽移民多少,為了湊齊給百姓的耕牛,連牛犢子都算了進去。咱們想找應天府討要耕牛,恐怕難啊……”
    顧正臣堅持“莫要多說,文書你寫,落我之名。”
    趙鬥北不再多說,既然縣尊願意去惹應天府府尹不高興,那自己還能說啥。
    顧正臣不介意,這種文書送上去,應天府要給就給,不給就拒絕,談不上得罪。
    最主要的是他們不給,自己才好動用庫藏裏的銀錢,為安置“移民”落戶句容墾荒,依朝廷策送給耕牛,光明正大的理由。
    顧正臣看向縣丞劉伯欽“俘虜初至,荒地未墾,生計全無,還需縣衙發放糧食接濟。待俘虜抵至句容時,由你負責統算所需糧食,與戶房對接,從儲糧之中調撥。”
    劉伯欽麵色凜然。
    這是顧正臣第一次辦理真正的公務,麵對的還是安置俘虜這種少見的大事,他竟處理的井井有條,絲毫不亂!
    這個年輕人展露出來的政務能力,有些恐怖!
    需要重新衡量此人能力。
    顧正臣將目光投向典史陳忠“他們是韃靼俘虜,如今歸順了朝廷,也算是大明子民。話雖如此,但該有的防備不可沒有,待俘虜抵達句容之後,你需帶人加強巡視,以保治安。巡視時,需要有韃靼人加入。”
    陳忠皺眉“為何要有韃靼人?”
    顧正臣嗬嗬笑了笑“總不能說,巡視與防備的就是他們吧?如此不信任自己人,他們如何歸心?當然,巡視更多的是安撫句容民心,避免百姓慌亂。”
    陳忠咧嘴。
    縣尊,你有點虛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