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老朱自省,龍威暫斂
字數:3627 加入書籤
十二稅一?張培、姚鎮瞪大眼,這已經算是苛稅了,為零買賣,沒必要對自己下手這麽重吧?還有,給我們兩本書是何意?十二稅一,這個稅算重嗎?顧正臣不以為然。對比後世六稅一的增值稅,十二稅一已經算是寬鬆一半了。一個戰術背包,定價五十文,十二稅一,不過上四文錢的稅,這個稅算不得重,若是按照朝廷施行的三十稅一商稅,一個戰術背包上稅還不到兩文錢。當然,商業不可能隻單純看商稅,還有關津稅,倉儲成本,運輸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不過關津稅對這筆買賣是不存在的,反正是送到金陵,貨到城外,有人自己來提貨,總不可能送到軍營去吧。至於關津稅,別找句容要,找戶部、大都督府要。倉儲也沒啥壓力,句容找幾個破房子,隻要不漏雨就能放進去,貨到金陵就會被提走,不需要囤在秦淮河外的塌房裏。拋開布料、人工、運輸等花銷,一個背包所得利大致十文,算不得多,但至少可以養活了一批人。翌日不亮,姚鎮單騎出了句容,直奔金陵而去。而顧正臣則帶著張培、班頭楊亮、戶房駱韶,前往賀莊。雖句容縣城到賀莊三十裏,到金陵百裏,可當顧正臣一行戎達賀莊時,姚鎮已奔馬進入了金陵城。沐英見姚鎮回來,問明情況之後,帶姚鎮至東宮,不久後,朱元璋看到了滿頭大汗的朱標。朱標擦了擦汗,將兩本書遞放在桌案上:“父皇,這就是顧先生出的難題。”朱元璋低眼看去,隻見兩本書交合在一起,看封麵兩冊《資治通鑒》,平和地:“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書是好書,可還難不住所有人吧,吧,難題是何典故、事跡”朱標揉了揉酸澀的手腕,有些鬱悶地:“父皇,顧先生出的題,不是哪個典故事跡,而是完好無損地將這兩本書抽離開來。”“這算何難題?朕呼吸之間就能破這題!”朱元璋一臉不屑,拿起兩本書,左右手抓住書的兩側。朱標見狀,連忙進言:“父皇可要心點,這書有點——古怪……”朱元璋才不信什麽古怪之言,著就用起力來,臉色一凝,哼了一聲,再用力,又嗯了一聲,不信邪地活動了下身子,再次抓起兩本書,雙臂一發力,兩本書被拉直,卻沒有半點被抽出的跡象,而朱元璋的臉上已有些紅潤,額頭也開始冒汗。“這是怎麽回事?”朱元璋不敢相信,怎麽自己也是戰場上殺出來的,金戈鐵馬的日子才過去幾年,渾身的力道並沒有散去,一石弓在手毫不費力,如此大的力道,緣何連區區二斤不到的兩本不過書都抽離不出來?朱標無奈,自己剛剛在東宮,也是這麽憋屈……朱元璋喘著粗氣,看向姚鎮:“,顧正臣在這書上用了什麽術法,緣何拉不開?”姚鎮苦著臉,跪下保證:“陛下,顧先生隻是隨手拿起兩本書,兩本書每一頁相連,然後便交給了標下,並無任何術法。”“果真?”朱元璋不信。姚鎮連忙:“顧先生還,若陛下不信,可以隨意找兩本書,如法炮製便可。”朱元璋命內侍找來兩本書,如法操作,再次嚐試,依舊無法拉開,不由得有些奇怪,喊道:“讓張煥、鄭泊進來。”親軍張煥、鄭泊入殿行禮,朱元璋命內侍將兩本書拿過去:“你們二人,將這兩本書拉開。”張煥與鄭泊對視了一眼,滿是茫然。鄭泊請旨:“陛下,分開兩本書,不用兩人,標下一人便可。”朱元璋嗬嗬笑了笑:“準了。”鄭泊作為朱元璋的親衛,臂力過人,接過兩本書,抓好之後,試了試,發現自己竟拉不動,臉色才開始變得凝重起來,紮馬步,肌肉隆起衣襟,脖子上開始浮起青筋,書被拉得發出零聲響,可兩本書就是嚴絲合縫,沒半點動靜。朱元璋看了一眼張煥,張煥與鄭泊分別抓住一側,發力拉扯,可即使兩人在拉扯之中,抓破了書的側麵,也沒有將書分開!看到這一幕,朱元璋不得不相信,這玩意就是用兩匹馬也拉不開,隻是令人不解的是,兩本書簡單疊頁之後,為何會拉不開?“看來這位顧先生,還真出了一道難題啊,罷了,戰術背包的買賣,交給他去做吧。”朱元璋並沒有因此而惱怒,而是笑著接受。沐英敬佩眼前的義父,他有著英雄的一麵,如一個久經戰場的統帥,贏了就是贏了,不驕傲,輸了就是輸了,不氣餒,幹脆利索,坦然麵對。朱標上前,拿出一份書信,遞了上去:“父皇,顧先生了,句容做戰術背包,每年製五萬,以十二稅一課稅。”朱元璋擺了擺手,並沒有接過信,問:“信中可,這兩本書為何無法打開?”朱標微微點頭:“顧先生並未明。”朱元璋目光盯著兩本書,伸手取來,一頁頁翻開,將兩本書分開來,沉默了會,開口道:“這件事告訴朕,並非所有問題都可以依靠蠻力可破,要解決問題,還需耐下性子,找到合適的法子才可破局。欲速則不達,欲力則不破,凡事,還得多用點心思啊。”朱標肅然:“兒臣謹遵父皇教導。”朱元璋將兩本書交給內侍:“疊起來,放在朕的床榻之上,讓它日日警醒朕,凡事不可操之過急。”內侍領命。朱標心頭一喜。最近這兩年,父皇的行事手段越發有些急躁,在處理官吏時,多以重懲為主,且朝廷堂官調換頻繁,今日還是尚書,明日可能就已成了知縣,今日還是戶部坐班,明日可能去了刑部大牢。若通過這件事能讓父皇自省,收斂龍威,未嚐不是大明之幸!朱元璋是一個善於學習、自省的人,隻不過性格裏的剛愎自用與絕對的權力結合在一起時,自省的結果,就決定了他的行為準則。若自省時認為殺能解決問題,那這個思想就開始紮根,每次遇到問題時,就會順手拿起“殺”的刀來解決問題。若自省時認為打能解決問題,那在處理問題時,就會傾向於用“打”的棍子來解決問題。洪武六年九月,朱元璋的自省與治國工具並沒有固化,尚且在刀、棍子、俸祿、嗬斥等裏麵來回選擇,隻不過已經開始傾向於使用棍子與刀。隻是,這種原本無人可以阻擋的、逆轉的傾向,被兩本書帶來的自省給擋了一下,讓朱元璋開始認識到,蠻力與殺戮,似乎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問題,過於急躁的手段,也未必是最佳的選擇。顧正臣想不到,這一次的難題,成為了改變朱元璋治國理念,行為方式的第一顆石頭,石頭沒有被水流衝走,而是沉入底部,減少了一絲暗湧。石頭是顧正臣丟的,但決定留下石頭的人是朱元璋自己。朱元璋看著朱標、沐英,輕鬆地:“顧先生是有本事的,代朕轉告他,隻要他為民做事,不害百姓,不貪腐墮落,句容的事他了算,無需束手束腳。另外,姚鎮,你與張培,暫時跟在顧先生身邊做事吧,如此人才,配得上你們二人保護。”姚鎮心頭一驚,雖有些不甘,還是幹脆地答應下來:“標下領旨,代張培謝恩。”朱元璋微微點頭,看向沐英:“奪了你兩名護衛,可舍得?”沐英走出來,笑道:“陛下,臣早有此意,顧先生有大才,又是一文弱書生,身邊沒兩個順手的人總不合適,隻是礙於張培、姚鎮是軍士出身,臣無權調給。”沐府的護衛,也是大明的軍士。所有軍士,調動之權歸於一人,那就是皇帝。這是沐英的覺悟。朱元璋很是欣賞沐英,此人知進退,做事極有分寸,從不壞規矩,不像是大都督府裏的一些勳貴,身邊不僅有護衛,還有不少義子,調動軍士也不經請示。“下去吧,朕還要處理政務。”朱元璋抬了抬手,拿過一份奏折。朱標、沐英等人行禮走出華蓋殿,走至東宮,朱標轉身看向姚鎮:“你和張培,日後跟在顧先生身旁,務必保其安全。顧先生要翻案,恐怕會得罪很多人,生活起居,你們都需照料好,外出時必隨身護衛。”姚鎮自是連連答應。沐英嚴肅地:“你與張培的家人留在金陵,由沐府照應,無需掛憂。你們的任務隻有一個,那就是將顧先生當做我,該盡什麽職責,不需我多言吧?”姚鎮暗暗心驚,為了一個顧正臣,皇帝、太子、沐英都發話了,可見此人重要,若真出了問題,折在句容,不得自己和張培都將陪葬。“太子放心,老爺放心,我們定護顧先生周全!”姚鎮肅然保證。朱標伸手,對沐英:“聽聞你讓五戎教導沐晟習武了,是不是早了些,他畢竟不到六歲。”沐英頗是嚴肅地回道:“太子,六歲已是不,若非馮氏心疼護著,去年就應教導。身為武將,就應從習武。”朱標暗暗歎息。沐春、沐晟與自己是何等像,隻不過他們是習武兼文,自己是習文兼武,少有空暇、輕鬆的日子。沐英見朱標有些失落,連忙換了話題:“聽聞陛下打算派太子與諸王去中都看看,不知何時啟程?”朱標抬起頭,轉身看向北麵,輕聲:“興許是冬日吧,父皇打算磨礪我們的意誌,總不會是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