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朝廷需要一個標杆
字數:2631 加入書籤
相比朱標、朱棣這些人被喊了七八年的朱大郎、朱四郎才有自己的名字,朱雄英很幸運,出生三個月之後禮部便找欽天監起了名字。
之所以朱雄英的名字裏麵沒有“五行”元素,並不是因為《祖訓錄》沒修成,這本書在洪武二年就開始寫了,洪武六年已經完本。
隻不過,老朱還活著,訓兒子的話時不時增加,雖然洪武八年時這本書出版幾次了,但並不是最終版本,起名字加五行偏旁,是洪武九年修訂之後才加進去的。
看著眼前的朱雄英,顧正臣笑得很開心,說幾句像朱標的話引得朱標、太子妃笑意連連。
太子妃畢竟不能久在外麵,說了一番話便帶走了朱雄英。
亭外,桃花正燦。
朱標背負雙手,看著桃花,輕聲道:“你提出要建設新軍隊,打造軍隊信仰。魏國公等人已摸索出了一套辦法,雖然還很粗糙,需要你來完善。但在年初時,朝廷已有所動作。正月辛末時,父皇帶文武百官到了雞籠山廟,對犧牲的大明軍士以作憑吊。”
雞籠山廟!
顧正臣知道那裏,其實那裏真正的名字叫功臣廟,隻不過因建在雞籠山下,故此名為雞籠山廟。
老朱以功臣配享太廟,特此下旨建造。死者塑像,生者虛其位。功臣廟有正殿、西序、東序,兩廡各設牌一,總書“已故指揮千百戶衛所鎮撫之靈”。
朱標繼續說:“父皇為了表示對衛所將官的重視,今年將淮安侯華雲龍、平章李思齊等一百零八人加入祭祀牌位。”
顧正臣微微皺眉。
華雲龍暴斃死得不清不楚,但綜合看,應該與老朱無關。但李思齊可算是老朱“害”死的。
李思齊是元將,駐守關中,當年占據潼關等地,原本是能擋一擋明軍的,也不知道是實力真不行,還是不想打,亦或是追著他的馮勝太難招惹,一退再退的李思齊最終投降大明。
老朱也很大方,讓李思齊當了廣西行省右丞。
嗯,不上班,隻領錢的那一種。
洪武七年八月,老朱還想與拉攏王保保,勸這小夥子投降大明算了,而拉攏遊說需要人跑過去說,總不能隔著幾千裏來獅子吼。
這個遊說的人就是李思齊,結果是王保保要了李思齊一條胳膊。沒了胳膊,李思齊失血過多,回去之後就掛了。
顧正臣很不理解老朱的行為,談判也好,遊說也好,你至少先占了上風,這才好說話,嗓門大,也安全。
可王保保兩年前打敗了徐達,挽大元於將亡,這個時候王保保的傲氣還沒退,找人去招降,不是送人去死是幹嘛……
李思齊對大明最大的功勞,那就是沒怎麽抵抗明軍就讓明軍進入了陝西,除此之外,就是和徐達在洪武三年的時候揍過一頓王保保,其他的功勞就沒了,這樣的人進入功臣廟,不知道是不是夾雜著老朱的愧疚。
“顧先生在想什麽?”
朱標看著顧正臣,自己問了兩句話了他還沒回應。
顧正臣恍然,連忙說:“殿下方才提到雞籠山廟,臣想到一個問題。”
“講。”
“殿下,百姓能不能去雞籠山廟?”
“自然不能。”
朱標說完,看著嚴肅的顧正臣,終於明白了問題所在。
顧正臣認真地說:“雞籠山廟是朝廷祭祀功臣之重地,有朝廷吏員專門打掃看守,並不準百姓隨意進出,以免擾了功臣清眠。隻是,朝廷要表現得重視軍士將官,百姓卻不知這些犧牲將官的英雄事跡,不知他們因哪一場戰鬥而犧牲,不知他們姓名籍貫,不知他們曾奮勇殺敵!”
“所有軍都來自於民,民看不到朝廷重視軍士將官,那在金陵的衛所軍士能看到嗎?地方上衛所的軍士能看到嗎?若誰都看不到,隻是聽聞陛下去憑吊了,那這件事對他們而言,過耳便忘,激不起半點熱情。”
朱標凝重地點頭,認可了顧正臣話,問道:“你的意思是放開雞籠山廟,讓金陵百姓自由出入其中?這樣一來會不會太過喧嘩吵鬧,將原本肅穆之地改成了息壤之地?”
顧正臣反問道:“殿下,那些將領哪個不是為大明流血而犧牲,百姓瞻仰不是對他們的不敬,恰恰相反,是他們的渴望。當然,若朝廷顧忌百姓可能會失禮,那也簡單,在金陵選址,打造一個任何百姓都可以自由前往瞻仰、祭奠的大明英烈館或英烈碑。”
“讓天下人都看到朝廷是真正重視軍士,引導萬民瞻仰、敬重犧牲的將領與軍士,才不會出現百姓害怕軍士,不希望自家孩子當軍士的局麵。微臣相信,若朝廷亮明態度,不遺忘那些犧牲的將士,而是引導士人、百姓積極紀念、憑吊,不出十年,百姓願親自將孩子交給衛所,成為一名真正的軍士,衛所將再無逃兵、更無勾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