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常夫子一身正氣,梁山伯初露手段
字數:2197 加入書籤
《魂穿祝英台之戲馬虐梁》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他能從窮苦的周陽教覦,調任到樂同縣本身就是的一個圖謀。
萬鬆書院的常夫子,也覺得州府這一紙調令值得玩味。
若是真心想將梁山伯調出去,大可當初直接調去,亦或自己找他說項第一次時就有回求州府。
何必樂同縣境內沒有任何大事發生,
突然調個在窮苦縣城當教覦的晚生進去,他雖不在官場,但也能猜出其中用意。
天上不會突然掉餡餅,能掉下來的隻有秤砣。
這本是州府的調令,溫縣令在梁山伯還沒收到文書時,已經登門給常夫子道喜了。
幾杯溫酒下肚,剛開始還說起臨川子弟多才俊,自是要相互幫襯,心在一處。
喝到最後,溫縣令話鋒一轉說起兩教寺金佛進寺後的香火錢豐豐厚。又說書院幾個書生在樂同縣差點被殺一事。
無論從情理還是從利益,兩教寺的香火錢都要收在臨川縣囊中。
昏燈把盞醉酒處,溫縣斜眉歪眼貪婪一笑,看得常夫子心生作嘔,嗤之以鼻。
常夫子年齡雖高,可是眼明心亮。
嘴上是是答應溫縣令,等見了梁山伯的麵,將溫縣令的話去偽留實又說了一通。
常夫子一生自詡清流,怎瞧得起溫縣令這般盤剝之舉。
在常夫子看來,迎金佛進江州是自己馬文才的善舉。修繕兩教寺是自己學生祝英台用了自己家的家資。
二人這樣不過是想收些盜匪流民開荒而已,自己門生的善舉在溫縣令那裏竟然成了要挾換那些賊人的籌碼。
他溫縣令有本事就自己將那安平寨的賊寇蕩平,莫去拾他人牙慧。
自己沒本事抓不住,自己門生有本事讓他們臣服,他又跑來薅雞毛,算什麽本事。
常夫子鄙視完溫縣令枉做讀書人,又和梁山伯道“你去樂同縣上任,一隨曆法,二隨本心,三隨權宜。
雖然這官職是溫縣令從州府裏要的,可既然要來了,就由不得他了。
你在外若做了那叫人痛罵的事情,連累這書院的名聲也跟著臭了。
外人再說起我萬鬆書院隻會罵我們書院養出些庸才祿蠹。你守好自己的名節治理好一方百姓就好。”
梁山伯聽得夫子一番肺腑直言,心內知道利害,隻想在樂同縣好好當好父母官,多為百姓做好事。
他本就不是一個墨守陳規,聽之任之的人。
到了樂同縣先將所有的賬冊府庫都查了一遍,又將樂同縣所管轄地區也走訪了一遍。
黃猴山就在他衙門不遠他又怎會不知。
錢書吏知道梁山伯也是萬鬆書院出來的,自己也在萬鬆書院讀過書,關係自是親近一層,整日梁兄長梁兄短的陪伴左右。
直到大舅餘氏上山梁山伯才知道軍衣出事了。梁母來信也讓這個當縣令的兒子一定要幫忙。
他急中生智,先一步就將樂同縣周邊的所有軍衣布料全都收購了回來,雇傭錢家莊的一千莊戶人來替薑家做工。
因為這軍衣要得急,薑家隻求保命不為賺錢。馬文才不問讓任何人,便將這軍衣的所有利潤全部讓給了錢家莊。
錢占魁見軍衣利潤頗豐,讓自家錢莊墊資給縣令大人做私活。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