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王珪的心思

字數:5979   加入書籤

A+A-




    

 身為宰相,王珪之宅,位於整個汴京都算得上奢遮的利仁坊。
    利仁坊,雖然比不得宣化坊。
    但是,宣化坊旁邊就是禦史台。
    王珪可不想每天晚上,都聽到烏鴉們嘰嘰喳喳的聲音。
    他年紀大了,聽不得這呱噪之聲。
    夜色已隆,王珪後宅中,一個個妙齡舞女,翩翩起舞。
    在絲竹管樂之聲中,王珪眯著眼睛,靠在軟塌上。
    兩個侍女,跪在塌前,為他輕輕錘著腰腿。
    今夜有些冷。
    但在王珪的這後宅裏,卻溫暖的如同三月暖春的正午。
    房中,放著一個個火盆。火盆中,木炭被燒得通紅。
    有著仆人隨時觀察、添減著火盆木炭,好將溫度維持在一個讓王珪舒服的區間。
    這就是宰相家的氣度。
    僅僅是這一個房間這一個晚上取暖,可能就要耗費十千。
    但王家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因為,所有開銷,包括仆人、婢女的雇錢,都不需要王家自己掏一文錢。
    全部都是朝廷負擔。
    皇宋優遇士大夫!
    一個官員,在其從吏部官告院取得寫有他三代過往、籍貫和年齡以及所授差遣、勳、爵的告身的那一天開始。
    他就已經超拔於天下人之上!
    屬於士大夫一員!
    與官家共治天下也!
    哪怕隻是一個剛剛釋褐獲官的進士,也依製享有包括俸祿、添支、職田、公使錢在內的一整個的官員俸祿福利。
    足可保證一個正經出身的官員,不需要貪汙,也能讓一家衣食無憂。
    而王珪,已是人臣之巔。
    為官家拜為尚書左仆射、門下侍郎,進封郇國公,勳轉上柱國。
    是真正與天子共天下者!
    僅僅是每年,可以隨意支取,無須任何文字報告的正賜公使錢,就已經達到了一萬貫!
    而這,僅僅是身為宰相的無數福利之中的一條。
    是故,大宋宰相家的奢靡,是外人無法想象的。
    亦是天下士子,孜孜於功名的動力。
    王珪躺在軟塌上,聽著歌女的淺唱低吟。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卻拂僧床褰素,千岩萬壑春風滿。一弄鬆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軟糯的低吟中,王珪仿佛看到了那位江寧半山園中,一身蓑衣,行走山林之中,悠悠而歌的王安石。
    “王介甫老邁矣!”王珪悠悠歎息著。
    然後他拿起一麵放在自己身旁的皎境,看著鏡子裏已經兩鬢衰白的頭發和開始長起皺紋,不複青春的自己,不免感懷“吾亦老朽也!”
    正感懷著,嘎吱一聲,門被推開。
    王珪抬頭一看,就看到了他的長子王仲修,手裏拿著一個什麽東西,向他走來。
    “大人!”王仲修今年已將近四十,但在王珪麵前,依舊恭恭敬敬,猶如稚子一樣。
    “何事?”王珪看了一眼自己長子問道。
    王仲修湊到王珪麵前,低聲說道“大人,兒方在馬行街與職方員外郎刑恕同遊,聽說了一個事情,是故匆匆回來,上稟大人!”
    “刑和叔?”聽到刑恕的名字,王珪坐了起來。
    因為刑恕這個人啊,很了不得!
    他在這個汴京城裏,屬於那種極少數極少數的異類。
    他既可以在新法大臣麵前,大談變法除舊,也可以在洛陽的舊黨大臣家裏,被奉為上賓。
    新法大臣認為他是知事任事之人。
    而舊黨則覺得他是忍辱負重,打入新黨內部的君子。
    但其實,新黨舊黨都是心知肚明。
    刑恕就是個掮客!
    用來連接新黨、舊黨,互相妥協的一個梯子。
    畢竟,舊黨大臣們,皆是嘉佑、治平、熙寧重臣。
    已經功成名就,大多數都已經致仕。
    當政諸公,再怎麽不爽他們,也對他們無可奈何。
    可,這些人的子孫還在官場上呢!
    黨爭歸黨爭,連累子孫仕途,那豈不是傻子了?
    富彥國、文寬夫、司馬君實,他們像是傻子嗎?
    所以,就有了刑恕這樣的人的生存空間。
    他們就像戰國時的縱橫家一樣,在新黨和舊黨之間反複橫跳,也在新法和舊法的變幻中,左右橫移。
    “刑和叔與汝說了何事?”王珪揮退那兩個服侍他的侍女後問道。
    “刑恕和兒子說的是王棫的事情……”
    “王棫?”王珪先是一楞,旋即想了起來“當年在高遵裕賬下用事的王棫嗎?”
    高遵裕乃是高太後伯父,亦曾是國朝大將,一度也曾在西北建立了軍功,升任橫班。
    其一度是天子調和與高太後之間關係的橋梁。
    而王棫正是昔年高遵裕賬下最受其信任的幕僚。
    王仲修點點頭“正是此人!”
    “刑恕與兒說,此人目前似乎正在謀求複出……”
    “複出?”王珪摩挲了一下手掌。
    元豐四年,五路伐夏,大宋官軍雖然因為指揮混亂、統屬不一,陷入了嚴重內耗和互相扯皮之中。
    但依然是一路凱歌高奏。
    在絕對的力量碾壓麵前,西賊眼看著就要敗亡。
    尤其是高遵裕統帥的環慶路和節製的涇原路劉昌祚兵馬以及從秦鳳路、熙河路出發的李憲所部,一路勢如破竹。
    兩路大軍,就像兩隻鐵鉗,從左右兩個方向,直接砸向了西賊的命門。
    李憲部奪蘭州、下天都山,燒夏賊行宮。
    高遵裕這一路,更是不得了。
    先鋒劉昌祚統帥的涇原路兵馬,一路橫掃,連破西賊名將,迅速兵臨了靈州城下。
    因為進軍神速,靈州城來不及關門,大軍前鋒騎兵都已經衝進了城裏。
    眼看著,靈州就要被大宋拿下,高遵裕卻嚴令劉昌祚停止攻城——要等他來了以後再攻。
    就是這道命令,葬送了全局。
    西賊利用官軍停止進攻的時間,掘開黃河,水淹七軍。
    五路伐夏,至此功虧一簣。
    除了李憲部之外,其他四路不是損失慘重,就是在互相扯皮之中,退回了境內。
    事後天子震怒,高遵裕被撤去全部官職,就地貶為郢州團練副使。
    其賬下幕僚,也全部收到牽連,不是被勒停,就是被編管。
    現在,王棫居然在謀求複出?
    他既然在謀求複出了,那高遵裕是不是也在謀求複出了?
    而刑恕特意將這個事情,告知王仲修,就是在借王仲修的口來告訴自己?
    王珪陷入了沉思。
    王仲修在旁邊,一邊觀察著自己父親的神色,一邊小心翼翼的說道“大人,這是大好機會啊!”
    王珪下意識的點頭。
    盡管,五路伐夏大敗之後,宮裏麵傳出的消息,保慈宮的太後似乎對高遵裕失望至極,震怒非常。
    但一筆還能寫出兩個高字?
    何況是,高老太夫人還在,高太後就算再生氣,看在太夫人麵子上,也該寬恕自己的伯父了。
    王珪思來想去,最後對王仲修道“如此,你明日再約刑恕,讓刑恕為汝引薦王棫……”
    “若有可能,便在王棫引薦下,去見一見高遵裕!”
    王仲修點頭“兒子正是這樣想的!”
    高家是外戚!
    如今,天子中風,眼看著一日不如一日,一旦宮車晏駕,這大宋的天下,就掌握在高太後手中了。
    屆時,高太後的決定,至關重要!
    王珪當然想搭上這條線,借著高遵裕,接近高太後,向高太後表明他的心跡——臣王珪啊,願為太後娘娘之王曾王孝先啊!
    這是很關鍵的事情。
    也是王珪如今日思夜想,想要做,但卻沒有途徑和渠道表達自己心意的事情。
    “對了!”王珪叫住自己的兒子,與他囑咐道“切記謹慎,不可外泄消息,不然你我父子,無葬身之地!”
    ……
    注利仁坊在舊城右軍第一廂,此廂有八坊,利仁坊靠汴河北岸。坊中有孟昶舊宅,根據記載,太平興國中,太宗移尚書都省於孟昶舊宅,而此時,元豐改製,尚書省回到了它忠誠的皇城。利仁坊正北對直皇城宣德樓右掖門,東與禦街相連,很多北宋宰輔都會在此安家。
    注2正賜公使錢,是朝廷賜給官員的公用錢,理論上需要使用在公務招待上,實際上是自由支配,因為沒有人監督你到底怎麽用這些錢。在正賜公使錢外還有公使錢,公使錢由有司自籌,然後……有司就打著公使錢的名義,開藥店、當鋪、買撲、回易貿易,想法設法的搞錢,將公使錢變成了北宋官府有司的小金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