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出幸開封府(1)

字數:7165   加入書籤

A+A-




    inf

 元祐元年二月庚申(十二)。
    詔集英殿侍讀、侍講,皆給職錢三十千,說書、講書各給十千。
    詔昨冬大旱,恐有歉收,命各路提舉常平官,體量本路災情,以常平錢為‘便民低息貸款’,布告百姓,以年息二分為明!
    令禦史台遣禦史,分巡各路常平有司,有強貸者,令具奏以聞。
    以左相韓絳,提舉神宗實錄,右相呂公著副之,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張璪為神宗實錄修撰官,左司郎中兼著作郎林希、右司郎中兼著作郎曾肇並為檢討官。
    以端明殿學士範鎮上書所議,追複英宗皇帝祧遷禧祖之議。
    賜範鎮對衣、鞍馬,以鎮子百揆為宣德郎、監西京嵩山中嶽廟。
    於是,這一場朝野爭論的舊事,終於算是塵埃落定。
    太祖派大獲全勝!
    但也僅止於此!
    不過,司馬光很興奮。
    哪怕還在病床上,聽說了這個事情後,也振奮不已“實乃是明君在朝,聖主之決也!”
    很多人也都這樣覺得。
    畢竟,傻子都知道,沒有福寧殿的同意,不可能有這個決定。
    遷禧祖,使太祖得享正位!
    委屈的是誰?太宗啊!
    而先帝孜孜以求,甚至不顧朝野反對,複禧祖,遷順祖為的就是讓太宗得享正位。
    而失敗方呢?
    也就沮喪了一會而已。
    然後就當無事發生。
    畢竟,這種事情,充其量隻能算觀念之爭。
    輸了贏了,也就這樣!
    二月辛酉(十四)。
    趙煦在集英殿,召見經筵官,並賜給茶酒,並命諸經筵官,以仁廟、英廟和先帝寶訓,整理修撰成三朝寶訓,還說要將這部《三朝寶訓》,列為經筵必讀,而且是——子孫後世,皆奉圭臬。
    經筵官們,自然是很振奮的。
    不僅僅,因為這種事情是天上掉的功勞。
    也因為天子的表態,對這些士大夫們來說,實在是無法抗拒的東西。
    隔日,二月丙寅(十五)。
    集英殿經筵,從這一天重開。
    同時,也意味著,趙煦從這天以後,每五天都將出宮,前往開封府府衙視政。
    所以,趙煦一早起來的時候,向太後就已經在帷幕中坐著了。
    她給趙煦帶來了一件新衣服。
    “六哥穿上看看……”向太後滿臉慈祥的說道。
    趙煦見著那件新織的衣服,頓時就欣喜起來,立刻從床上爬起來,在女官的服侍下穿上新衣。
    很合體!
    趙煦這幾個月又長高了大概十厘米左右,身高已經接近了大概140,折宋尺四尺七寸上下。
    這是自然的。
    他營養好,休息充足,還會自我鍛煉。
    現在每天早上起來後,都會在禦花園裏晨跑、做做舒展運動。
    所以,他的體重也增加了不少。
    前些天,錢乙入宮診脈和記錄呼吸、體重的時候,似乎已經有差不多五十斤(約合現在30公斤)。
    所以,近來趙煦開始注意飲食了。
    老趙家的心腦血管疾病,可是遺傳的。
    他可不想年紀輕輕,就高血壓、高血糖。
    當然,綜合營養還是要跟上的。
    葷素搭配,才能健康長大嘛。
    向太後卻看著已經長到了自己下巴處的孩子,滿心欣慰。
    “我兒再過兩年,當可大婚了!”
    “待六哥大婚,母後就可以在宮中享福了!”
    趙煦微笑著說道“大婚不急!”
    兩年後,他才十一歲。
    按照官方說法,也就十三歲、十四歲。
    太急了!
    生理上,根本沒有發育完全!
    再說了,喪期還在!
    怎麽著,也得出了喪期。
    向太後卻隻是笑笑,然後就看著趙煦穿戴整齊,站到她麵前。
    “母後,兒這裝扮如何?”
    向太後莫名的想起了先帝當年即位之初,穿著甲胄,到慈聖光獻麵前,詢問慈聖光獻的事情。
    她微笑著摸了摸這個已經長大了許多的孩子的頭。
    “我兒是天子!”
    “天子自然威嚴!”
    今天是這個孩子,第一次離開大內皇宮,去開封府視政的日子。
    也是他開始漸漸長羽毛,漸漸長鱗片的日子。
    向太後很清楚,今天之後,這個孩子就將正式從幕後走向台前了。
    很多人,都在盯著!
    不止是大宋上下,遼國人甚至西北的西賊,吐蕃,乃至於高麗、日本、交趾。
    恐怕都會關注此事。
    不過,向太後對自己的兒子,有著足夠的信心。
    她細心的替這個孩子,整理好衣襟。
    “我兒!”她深情的說道“今日之後,將成為天下聖君!”
    ……
    開封府府衙。
    一大早,天還沒有亮的時候。
    蔡京就已經帶著人,將整個府衙上下,都已經打掃的幹幹淨淨,一塵不染。
    特別是公堂上,已經是從裏到外都已經打掃過一遍。
    但他依舊有些緊張。
    開封府上下,更是忐忑不安。
    這不能怪他。
    開封府上一次,有太子坐鎮的時候,還是太宗時代——真廟為開封尹的時候。
    自那以後,大宋就沒有了開封府府尹,隻有權知開封府。
    如今,開封府再次迎來他真正的主人。
    而且,還是在位天子親臨!
    這是開封府的榮耀——上下官佐,有一個算一個,隻要不出錯,那麽,就能有一個‘從龍之臣’的名頭。
    就算是胥吏,有了這麽一個背景,以後轉官也很方便。
    但,這也可能是禍患之源!
    萬一做差了,出了錯,讓天顏失色。
    那整個開封府上下,恐怕都沒有好果子吃!
    而今天,更是尤為特殊!
    天子第一次駕臨開封府府衙。
    哪怕是短暫的禮儀性的出場,可能停留時間就那麽一個時辰。
    但,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點瑕疵,都可能釀成將來的禍患!
    所以,蔡京的緊張和小心,完全在情理之中。
    就這樣一直忙碌到辰時,蔡京最後一次檢查了開封府府衙內外的一切。
    便將所有人都召集到公堂,問道“爾等都準備好了?”
    “李判官,司錄司的所有卷宗,都確認好了嗎?”
    李士良當即出列,奏報道“明府,司錄司一切卷宗,都已經整理好了,下官更是已經背下了相關文字……”
    “善!”
    蔡京又看向開封府推官胡及“胡推官,開封府三獄的卷宗呢?”
    “啟稟明府,開封府各獄卷宗,都已選好,下官也已經相關卷宗,爛熟於心!”
    “善!”蔡京放下心來。
    “那就準備好,等到聖駕駕臨吧!”
    ……
    趙煦洗漱之後,就在向太後的陪同下,到了慶壽宮,給太皇太後請安。
    太皇太後看著趙煦今天的模樣,心情多少有些複雜,但還是慈祥的說道“官家今日出幸,駕臨開封府,此真我朝喜事也!必可流芳千古,垂於萬世!”
    假若拋卻,這個孩子即位不到一年,就開始接掌權力,甚至隱隱約約有著隨時親政的可能的話。
    那麽剩下的一切,都是好事!
    天子年幼,兩宮保佑、擁護,教育有成。
    於是聖君年少,初涉政務,以祖宗故事,降臨開封府,兩宮樂見其成。
    僅僅是這個事實,對高家、向家就都相當於鍍了一層金身。
    可以與國同休,富貴百年、千年。
    成為後世的典範、楷模。
    甚至可能成為曆史上,可與周公輔政七年,然後歸政成王一樣的史詩。
    太皇太後當然知道這一點。
    所以,她心裏麵哪一點小小的不舒服,很快就被更大的喜悅所掩蓋。
    她站起身來,走到趙煦麵前。
    “看到官家如此英武,生的如此俊俏……老身日後到了永厚陵,麵見英廟神靈,我趙氏列祖列宗,也能無愧無心!”
    “都是太母、母後,保佑擁護,不辭辛苦,為孫臣羽翼……”趙煦當然知道自己該說什麽,他當即拜道“假使孫臣將來能有一點微末的成績,告祭列祖列宗時,功勞也當歸於太母、母後!”
    太皇太後頓時就被感動的掉下眼淚,她抱住這個孩子,說道“好孩子!真是太母的好孩子!”
    揚王趙顥,這些時日來,屢次請求入宮拜謁,都被她無情的駁回,甚至嚴厲訓斥汝今待罪之身,當在親賢宅仔細反省,認真悔過!
    非忠臣之事不可為,非忠臣之語不可說,非忠臣之行不可做!
    於是,趙顥迄今,還被禁足親賢宅中。
    甚至禁止和外界交流,一個指揮的剩軍,將親賢宅的南宅看的密不透風。
    隻有每五天一次,允許寫一封拜表,向福寧殿說明自己生病了,不能親自拜見。
    而官家善良,還多次問她“皇叔揚王,為何生病了?可要緊嗎?”
    每個月,賜給揚王的用度和賞賜,遠超了揚王能得到的限度。
    荊王那邊,得到的賞賜,也同樣超過了規定的額度。
    至於高家、向家兩位太夫人,每個月雷打不動的遣使問好、賜藥、賜錢。
    有這樣一個孝順懂事聰明的孫子,確實是該知足了。
    那點權力,本來就是他的,自己隻是暫時替他掌管、保管而已。
    他長大了,拿回去也正常。
    這樣想著,太皇太後就抱住這個孫子,輕聲說道“官家去吧!”
    “去告訴天下人,我趙氏有聖君在朝!”
    “孫臣恭遵娘娘聖旨!”趙煦恭身再拜。
    這是補昨天的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