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蔡京:我想當個好官!

字數:9293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福寧殿偏殿中,趙煦慢條斯理的吃著自己的午餐。
    殿中一側,蔡京也在低著頭,吃著賜給他的那一份膳食。
    君臣兩人,都保持著沉默,隻是靜靜吃著東西。
    食不言,寢不語。
    這是基本的禮儀。
    好在如今大內的禦廚,經過馮景的調理和改革後,做出來的膳食在口感上,已經能趕上汴京城裏的孫家燒朱鋪裏的外賣了。
    你問趙煦怎麽知道的?
    因為他吃過孫家燒朱鋪的外賣!
    今天的午餐,和往常一樣,照例是三菜一湯,此外,根據趙煦的要求,葷素搭配,有肉有蔬菜還有河鮮,湯則是大宋特色的肉粥湯。
    這種湯算是現代胡辣湯的祖宗。
    用肉糜加入胡椒,去腥提味,然後混合生薑、肉桂等香料。
    如此熬煮出來的肉湯,可以提神醒腦,消食醒酒,太醫局的太醫們說,甚至還有舒肝醒脾的養生功效。
    它在口感上,與趙煦在現代吃過的胡辣湯,區別不大,甚至口感可能更好,也更健康。
    畢竟,無論是肉還是香料,都是純天然,完全沒有任何汙染與科技狠活的。
    將麵前的食物,完全的消滅幹淨。
    趙煦拿起手帕,擦了擦嘴唇,然後看向蔡京。
    他賜給蔡京的膳食,也是三菜一湯,隻是標準降了一格。
    譬如趙煦喝的肉粥湯,放的是牛肉,蔡京放的就是羊肉了。
    看似很別扭,卻是政治正確。
    臣子和皇帝同餐,當然要降低標準。
    蔡京已不是第一次陪趙煦用餐了,所以規矩他都懂。
    當趙煦看向他時,他麵前的所有食物,也都被吃光了。
    非常棒的光盤行動!
    趙煦見著,問道:“卿可吃好了?”
    “回陛下,臣已吃好了!”蔡京擦了擦嘴唇起身答道。
    “可飽了?”
    “謝陛下關愛,臣已吃飽了!”
    “善!”趙煦頷首:“那蔡卿且與朕去禦花園走走,順便談談開封府的事情。”
    “諾!”
    於是,趙煦起身,在馮景帶領的帶禦器械的簇擁下,領著蔡京,回到禦花園中,沿著翠綠的樹蔭形成的回廊小道,慢慢的走著。
    蔡京則緊緊跟在趙煦身後,低著頭,適應著趙煦的散步速度。
    等走到禦花園的中段回廊的一處用著藤條編織起來的秋千時,趙煦擺擺手,馮景心領神會,帶著人主動撤到了秋千四周。
    趙煦走到秋千前,坐了上去,扶著藤條,對蔡京招招手:“卿且近前來說話。”
    “諾!”
    蔡京向前兩步,在來到趙煦身前三步時停了下來。
    趙煦看著他,輕聲道:“朕聽說,前些時日,卿在蒲相公麵前立了軍令狀?”
    “回稟陛下,確有此事!”
    “三個月要將開封府的過稅廢除,還有整頓好府界諸縣、鎮的胥吏……”趙煦看著他,慢悠悠的說道:“愛卿的壓力有些大啊!”
    “臣當誓死使陛下德政,盡播於開封府,使府界黎庶,盡染皇恩!”蔡京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選擇了長身而拜。
    趙煦看著匍匐在自己麵前的蔡京,也沒有再說什麽,隻是點頭道:“既如此,卿便放手大膽的去做吧!”
    “朕會全力支持卿!使卿無後顧之憂!”
    蔡京聽著,感動的頓首拜道:“陛下隆恩,臣感激不盡,定鞠躬盡瘁,以報陛下信任之恩!”
    托趙煦的祖宗們的福。
    到得如今,這大宋朝的臣子們,隻要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就已是感激涕零。
    若能和趙煦這般,對任用的大臣,推心置腹,乃至於幫其遮風擋雨。
    那麽,這個大臣就會感動到流淚了!
    可不要覺得這是誇張!
    恰恰相反,這是現實!
    而現實,往往比一切、戲劇更加誇張!
    因為現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尤其是在大宋!
    不說其他的,單單一個慶曆新政,仁廟就賣了多少忠心耿耿的大臣?
    不過,事物都有兩麵性!
    因為趙煦的祖宗們,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賣大臣。
    這大宋的臣子們,都已被PUA到了,隻要皇帝給與一定的信任,他們就會自動自覺的去和那些被賣了的前輩比較。
    然後得出——‘我真的是太幸福了’這個結論!
    即使是蔡京這樣純粹的政治生物,也不能免俗。
    趙煦心安理得的享受著祖宗們的餘蔭,看著在自己麵前感恩戴德的蔡京,輕聲問道:“朕觀蔡卿,想來對府界內的吏治,已是心有成算了?”
    蔡京頓首再拜:“聖明無過陛下!”
    “嗯!”趙煦頷首:“那就放手去做吧!”
    “諾!”蔡京再拜:“臣謹遵德音!”
    君臣兩人,根本沒有談細節。
    彼此都已經知道了對方的秉性。
    趙煦知道,蔡京是個純粹的政治生物,完全沒有道德、立場可言。
    隻要能向上爬,隻要可以進步,他就可以成為任何形狀!
    自然,他完全可以因為趙煦的喜好,搖身一變,成為大宋第一個倡導重商主義的大臣!
    最起碼,可以成為商賈這個群體在朝中的代言人。
    而蔡京知道,趙煦從不在乎過程,他隻要結果!
    結果對了,過程再怎麽樣,都是好的。
    結果錯了,過程再對,也是無用!
    而在同時,趙煦這個皇帝的信譽,在蔡京這裏極好!
    自即位以來,隻要是給他辦事的人,哪怕是辦砸了,也不會受到處罰。
    哪怕禦史台的烏鴉們咬著不放,他也會態度的堅決庇護到底!
    甚至,還拿出過過去趙官家們,保護自己的親戚們的架勢。
    典型的就是錢勰與範百祿了。
    這兩個人,如今都被士林輿論認為——王八蛋!你背叛了士大夫!
    可趙煦卻一路護著他們,讓他們高升。
    錢勰拜了翰林學士,範百祿則成為了給事中,貼職升到了龍圖閣待製。
    這就和過去的趙官家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如今,蔡京在趙煦這裏,得到了保證。
    他自然無所畏懼!
    ……
    送走蔡京,趙煦坐在秋千,閉著眼睛,慢悠悠的晃著,夏日正午的風,有些炎熱。
    過了一會,馮景小心翼翼的上前請示著:“大家,天氣熱了,可要回宮?”
    趙煦搖搖頭:“朕再玩一會!”
    馮景立刻閉上嘴巴,侍立在一旁。
    過了許久,趙煦從秋千上下來,與他吩咐道:“回宮吧!”
    “諾!”
    回到福寧殿的書房,趙煦命人將門窗打開,然後他坐到書案前,拿起石得一報告的探事司邏卒們在開封府各縣、鎮所探查、走訪、打聽到的這些縣、鎮的情況。
    自趙煦下詔,開封府府界內免除過稅,已過去了將近十日。
    開封府,將官府的官告以及趙煦的旨意內容,張貼到了其轄區的所有縣衙、鎮市之中。
    根據邏卒們的報告,在起初,官府命令和旨意下達的那幾天,各地胥吏們確實安分了許多。
    甚至還有人真的執行了官府的命令。
    但是……很快的,事情就開始了變化。
    先是一些不太關鍵的縣、鎮裏的胥吏,開始找借口和理由,向往來行商伸手,吃拿卡要。
    當他們發現,這些商賈敢怒不敢言,而官府方麵似乎也不在乎的時候。
    這些人的膽子開始變大!
    他們的行為,也漸漸的變得放肆起來。
    到得如今,探事司報告,開封府府界內,已經有地方上的胥吏們,重新設卡了。
    這很好理解!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鎮的胥吏們,自然是靠著本地的稅卡過日子。
    勒索、敲詐往來行商,就是他們最大的收入來源。
    靠著這個進項,這些人一直都吃的腦滿肥腸。
    如今,朝廷一道命令就想要他們收手?
    怎麽可能!?
    他們必定會想方設法的,用盡手段的和朝廷唱反調!
    所以,這些都在趙煦的想象中。
    但探事司的報告中,最有趣的卻非是這些內容。
    而是蔡京統領的開封府方麵的反應。
    竟然是沒有反應!
    這幾日來,已經有商賈,上告到了官府。
    地方官府接到訴狀,也都不敢怠慢,紛紛上報開封府請求批示。
    而蔡京,就像沒有看到那些報告一樣。
    這就太有趣了!
    趙煦舔了舔舌頭。
    “蔡京看來是根本不想給這些胥吏們活路了!”趙煦輕聲說道。
    現代有諺語: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叫其瘋狂。
    兵法雲: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趙煦回憶著方才蔡京在他麵前的行為,他知道的,蔡京大抵,就是在做著這樣的事情。
    放下手中的報告,趙煦扭頭對馮景吩咐:“馮景啊,去問問石得一,讓石得一去查查,近來開封府是否有在大量舉行公考招募……”
    隨著元祐三年的龍飛榜科舉臨近,來自天下州郡的貢生以及那些沒有卷過本路學子,隻能冒險進京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得到大人物賞識的士子們,從天下州郡紛紛入京。
    汴京城內的學子日漸泛濫。
    與之相對的,自然是房租大漲!
    店宅務賺錢賺到手軟!
    而大部分士子,其實都不是什麽有錢人。
    何況千裏迢迢入京,就算有錢,他們也帶不了多少。
    於是,這些提前入京備考的人,在入京後首先就要想,怎麽養活自己的事情。
    為了能有個住的地方,為了一日三餐溫飽。
    這些人將別無選擇。
    為了在汴京城待下去,他們什麽事情都肯做的。
    別說參加公考了。
    在過去,甚至有士子是在汴京城,靠著給人當隨從、仆人生存下來的。
    而這些人,就是現在蔡京最好用的牌!
    “諾!”馮景領命而去。
    ……
    蔡京騎著馬,在元隨們簇擁下,回到開封府府衙。
    他的親信心腹周邦彥,已帶著人在府衙內,專屬於權知開封府退衙後議事的令廳等著了。
    周邦彥是太學生,而且是太學生的首領,如今在太學為太學正。
    但從今年開始,他在太學中待的時間就越來越少。
    因為他攀上了蔡京的大腿!
    準確的說,他不是今年才抱上的蔡京大腿。
    早在元豐六年的時候,他就已經得到了蔡京的賞識——彼時,周邦彥寫出了著名的《汴京賦》。
    先帝見之大喜,親自召見於他,還命人在都堂朗誦其所寫的《汴京賦》。
    在這個過程中,周邦彥認識了許多人,其中就包括了蔡京。
    等到元豐八年,先帝駕崩,新君即位後,因為蔡京進入了新君的核心小圈子,得到了重用。
    周邦彥便開始刻意的接近蔡京,蔡京也很喜歡他,經常的接見他,與他聊天。
    周邦彥大喜,於是他便經常性的往來開封府。
    從去年,天子親臨太學後,執掌太學的陸佃,開始提倡太學生應該多多參與政治,鼓勵太學生中的上舍生,積極到有司官衙觀政。
    周邦彥便在今年年初,趁機以觀政的名義,來到了蔡京身邊。
    “明府入宮麵聖如何?”進了令廳,周邦彥將門窗關起來,然後拱手問道。
    蔡京坐下來,喝了口茶,便道:“主上聖哲,已是金口玉言,降下德音指揮,許我便宜行事!”
    回想著在宮中的種種,蔡京也是忍不住在內心感慨不已。
    少主雖然年紀小,但城府和心思,卻不遜成年的君主,甚至在某些方麵,比成年君主更加莫測。
    好在,他素來言出必行。
    周邦彥聽了,卻是喜道:“恭賀明府!”
    “有少主德音為旨,明府便再無後患矣!”
    蔡京頷首:“善!”
    “美成可依先前部署,緩緩發動!”
    蔡京昂起頭,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此番,吾與美成,當盡掃開封府府界沉珂!”
    “還開封百姓一個郎朗乾坤!”
    “更還千萬良善守法商賈一個公道!”
    這樣說著,蔡京豪情萬丈!
    他甚至已經在暢想著,此事成功後,萬民稱頌,開封府內外,皆將他比作包孝肅公一般的清官、父母官的場景了!
    這讓他飄飄欲仙!
    也叫他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他回憶著當年,他全力促成了木蘭坡工程後,天下輿論和百姓們對他的讚美、歌頌。
    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也是他迄今依然在回味著的美好歲月!
    周邦彥看著蔡京的模樣,毫不猶豫的納頭就拜:“學生謹遵明府之命!”
    他知道的,這個事情隻要成了,對他來說,等於保送太學生出官名額,而且可以拿到狀元才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