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問政

字數:7018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元祐二年六月乙未(15)。
    趙煦看著被送到他麵前的那本已經裝裱起來的新一卷的《元祐字典》。
    他翻動著字典的書頁。
    目錄、索引頁,映入眼簾。
    而在目錄頁的第一行和第二行,赫然寫著:標點與數字。
    趙煦翻到第一頁,果然,出現了對標點符號和數字的解釋。
    誰說元老們矜持來的?
    這不是很會的嘛!
    趙煦露出笑容,看向坐在自己麵前的兩位元老。
    “張節度……”
    “馮節度……”
    張方平與馮京立刻起身:“臣在……”
    “朕能得兩位元老輔政、指導,實乃我宋室之幸也!”
    “不敢!”
    張方平和馮京連忙躬身再拜,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實則心中都已笑開了花。
    因為他們都知道,此刻就在這殿上,就在那屏風後,坐著起居郎黃寔。
    趙煦輕笑著說道:“兩位元老快快請起罷!”
    張方平和馮京再拜謝恩後,重新坐下來,就聽上首的少年官家說道:“今日兩位元老入宮,正好……朕也有些事情,想請兩位元老賜教……”
    張方平和馮京的心髒在這一刻,都是撲通的劇烈跳動起來。
    他們這次入宮,獻書是假,借機在政治上發聲才是真!刷各自的聲望才是真!立人設才是真!
    而如今最大的熱點是什麽?
    毋庸置疑,就是現在被整個汴京關注和聚焦的‘稅吏盤剝良善案’。
    而如今,此事已經被徹底炒起來了。
    就在昨天,有太學生在開封府府衙外,吟誦白居易的《賣炭翁》一詩,以諷刺開封府坐視良善被奸邪欺壓!
    政治嗅覺敏銳的張方平和馮京,立刻就知道了,是他們出來的時候了。
    隻是他們沒想到,官家會如此配合他們!
    要知道,由他們開口詢問與官家親自請教他們國政,這在政治上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他們多少有些強行參與的成分,太刻意了!
    而後者……
    卻是官家親自搭台,請他們表演!
    名正言順!
    足可留名青史!
    張方平和馮京,勉強壓抑住內心的激動,紛紛持芴拜道:“臣等愚鈍,乞聽陛下德音……”
    “是這樣的……”趙煦看著這兩個老狐狸。
    其實在趙煦的預計中,這兩個老狐狸早該入宮了。
    但,趙煦卻在宮中足足等了他們好幾天!
    直到現在,他們才總算出現在趙煦麵前。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趙煦在心中搖頭歎息著。
    他當然知道,張方平和馮京這些天都幹嘛去了?
    他們都在都堂,忙著和宰執們為了抵當所撕逼。
    撕的有些難看!
    直到前天,雙方才各退一步,達成了妥協。
    好在,趙煦在現代留學十年,已經見慣了類似的事情。
    不足為奇!
    雖然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但,他不會放在心上。
    趙煦微笑著,將這幾日來,汴京新報上的報道,與兩位元老介紹了一番。
    同時,還讓馮景,把剪下來的報道,送到了兩位元老手中。
    雖然,趙煦知道他們知道,他們也知道趙煦知道他們知道。
    但政治嘛,就是這樣,難得糊塗!難得糊塗!
    所以,趙煦介紹完後,就對兩位元老道:“兩位元老,皆是我宋室股肱,飽讀詩書,才德兼備……”
    “朕年少,實不知,該如何處置這等事情……還望兩位元老教朕?”
    說著趙煦就對著張方平和馮京微微拱手。
    張方平和馮京裝模作樣的聽完了趙煦的介紹,然後又仔細看了一遍馮景送到他們手中的汴京新報的報道。
    再看到趙煦起身、微微拱手,一副孺子請教長輩,少主問政於元老的標準姿態。
    他們兩人內心受用無比,臉上神色更是無比精彩。
    什麽影帝?什麽老戲骨?
    這一刻,在這兩個老狐狸麵前都要黯然失色!
    “竟有這般事!”張方平首先向前一步,一臉沉痛的拜道:“老臣曾仕仁祖、英廟與先帝……”
    “三代祖宗,皆是愛民如子,以民為本!”
    “尤其是先帝……”張方平抬起頭,仿佛在緬懷著一位偉大帝王的豐功偉績一般:“先帝在朝凡一十九年,無日不以天下萬民之福祉為念,無日不以輕徭薄賦,寬省民力為政!”
    “念茲在茲者,不過是百姓,萬民、蒼生而已!”
    “先帝雖奄棄天下,升暇於宗廟……然幸有陛下,登臨大寶,承繼先帝之德,光大國家,福澤萬民……”
    這馬屁就拍的很爽!
    趙煦聽著,都是有些飄飄然,非常舒服!
    因為,張方平以四朝元老的身份,背書了先帝的神聖與偉大,也背書了‘熙、豐’的政治是‘以民為本’的,也是‘寬省民力’的。
    先帝如此神聖偉大,作為繼承者的趙煦,自然也是神聖偉大的。
    同時,還將沿著先帝開辟的道路,繼續向前,中興國家!
    這很關鍵!
    就聽著張方平繼續奏道:“今老臣驟聞開封府府界內,稅吏抗旨,胥吏戕害良善之事……”
    “老臣不由想起了當年先帝親召老臣,問老臣漢唐之事……老臣對曰:民猶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
    “先帝聞之,大善!乃命老臣上言國事經濟之策,老臣於是上書,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策,乞辟閼伯廟、微子廟為市集之地,以利百姓交易……”
    “先帝見之以為大善,德音教誨曰:閼伯、微子,我趙氏之先,祖宗之神靈也!”
    “其福佑萬民,蔭庇社稷!”
    “以其為市,利百姓國家,神靈必歡欣!”
    “後因朝中小人攻訐,以為微子、閼伯,乃祖宗社稷神靈之廟,方才罷廢……”
    “然……先帝之聖德,可見一斑!”
    在一旁的馮京,整個人都傻了。
    他看著張方平那張老臉,滿眼都是震驚和不可思議。
    “老匹夫!”
    “真是厚顏無恥!”
    因為他知道,張方平舉的那個‘閼伯、微子’廟的例子的真相。
    真相是——當年變法的時候,王安石想要錢想瘋了。
    於是,把閼伯廟和微子廟開辟成市場,派稅吏去收稅!
    這個事情被人逮住後,大做文章,用來攻擊新法和新黨禍國殃民。
    而拿這個事情做文章的人,就是如今在這少主麵前,侃侃而談的張方平!
    正是在張方平的攻擊下,王安石的政策被徹底廢止。
    “貪天之功啊!”馮京咬著牙齒,在心中腹誹不已。
    但是……
    王安石已經不問世事了。
    自從當年韓絳,拿著王安石的免役法,非說是他的首倡。
    王安石對此默認後,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薅王安石羊毛。
    王安石保留下來的許多法令、政策,都被人竊據、分享了功勞。
    但,那些人薅羊毛歸薅羊毛。
    卻還沒有到張方平這種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地步!
    隻是……
    馮京小心翼翼的觀察了一下,端坐在上首的少年官家。
    發現,對方滿臉笑容,一副‘真的嗎?’、‘朕的父皇如此偉大?’、‘多虧了節度,朕才知道,皇考的聖德,已到了這般’的神色。
    馮京立刻將肚子的所有腹誹,全部丟掉。
    然後……
    他搶走張方平開口前,一個健步,以敏捷到不像話的速度,就持著玉芴,用一個誇張的表情拜道:“臣乞陛下聖聰……”
    於是,學著張方平,將幾個當年他參與攻擊過王安石的事情,直接吹成了先帝當年如何如何愛民,又是如何如何的關心百姓疾苦的例子。
    沒辦法!
    此一時,彼一時!
    當年,王安石變法,是要他們這些人讓利、割肉。
    這誰肯啊?
    當然要和王安石鬥到底!
    更何況,王安石搞的那些法令和政策,隻是一開始還好,越到後麵吃相就越難看!
    這使得他們可以站在道德製高點,指手畫腳,抹黑攻擊!
    特別是在工商業上,他們有太多借口和理由可以借題發揮。
    但現在不同了!
    現在的官家,重視工商,鼓勵行商。
    但他選擇的卻是去監管,去官營壟斷。
    以聖人之名,將這些暴利的產業,歸還於‘民’。
    譬如抵當所這樣的一隻下金蛋的母雞,這位官家就選擇了將之撲買與民!
    不止如此,在撲買之前,他還體貼的幫大家,把大和尚們的質庫給並到抵當所。
    若是在其他朝代,可能這些措施,所產生的效果,還不會這麽快出現。
    但大宋不一樣!
    大宋的士大夫外戚勳貴們,本來就都有經商的基因。
    幾乎所有的士大夫家族,都有著經商的族人。
    學而優則仕,學不成則商。
    官商一體,在很多地方都是蔚然成風。
    這也很正常——在大宋社會,生意想要做大,就必須有官府背景和後台。
    不然,分分鍾就要被胥吏們吃幹抹淨!
    在過去,他們反對變法,是因為變法要割他們的肉。
    所以,就會想方設法的攻擊和尋找新法的漏洞和問題。
    而現在……
    隨著新君即位,朝廷的經濟政策,越來越的向著開放、自由和去官營壟斷傾斜。
    官家越來越表現出扶持工商的態度。
    雖然,道學先生們,還在嘴巴上說著什麽‘以農為本’之類的話。
    但聰明人,卻都開始下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