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登基大典

字數:4120   加入書籤

A+A-




    江左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一晃即過,到了吳國複立的日子來臨。
    杭州城郊外,建立了祭天地的高台,在錢塘江邊,要舉行登基大典。
    城內許多的權貴、豪門、百姓聞訊,都趕往城外。
    道上絡繹不絕,卻是井然有序。
    在呂崢、荊泓、林居裔三人指揮下,三萬兵馬出動,沿途維持秩序。
    蘇宸派出了青影衛,也暗中行動,混在人群之中,監視群眾內可疑的人物。
    所有可偷襲路上車隊的製高點,均有人把守,戒備森嚴。
    若有刺客,隻有利用道旁的林木掩護來進行刺殺行動。
    楊靈兒坐上插著王旗的華麗馬車,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出城後直奔祭天大殿的江邊。
    蘇宸策騎在王車之後,對禁衛軍的行動做了部署,把二十一世紀學來的一套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大隊禁衛軍開路下,王輿領先而行,所到處群眾紛紛讓路,跪地叩拜。
    車隊兩旁護者兩行禁衛隊,外一排手持高盾,內一排備有弩箭,在防守上可說無懈可擊。
    這一路,很順利抵達了大典位置,倒是沒有發生什麽意外。
    很快,吳國立國的大典正式開始。
    楊靈兒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領銜走到了高台之上。
    這時,韓熙載在宣讀了立國檄文,然後給楊靈兒加持了皇冠。
    皇冠上一般有珠簾,這種皇冠叫做冕旒,是禮冠的一種,這種頭飾最開始來源於黃帝。
    旒是用五彩的絲繩,一共有12根,每根都有12塊五彩玉,製作的時候很講究,每一塊玉之間的間距是一寸,每旒的長度是12寸,都是固定好的尺寸。
    在秦漢時代都是帝王專用,漢朝以及隋朝時期,他們用的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冕冠,平天冠。不過到了唐朝時期皇帝的禮冠開始有所改變,不再是平天冠,而是翼善冠。隻有重大儀式,才會使用這種冕旒。
    楊靈兒帶上皇冠,正式即位為吳王。
    這一次,經過大臣相商,暫時沒有直接稱帝,先稱為吳王,等兼並了南唐,橫掃了南方諸侯,統一了長江以南,在稱帝不遲。
    這樣也可以在前期,避免跟大宋直接開戰。
    接下來的步驟,便是加封文武百官,按著提前準備的冊封名單宣讀出來。
    呂超群、蘇宸、齊英、韋東強等人全部封了侯,而昔日的吳越王錢俶,現在封為了越國公。
    其餘的百官都有冊封,甚至吳越的舊臣也得到了封官。
    在俸祿方麵都有所增加,這個是蘇宸給朝廷的勇氣,因為他的對外貿易已經初見效果,可以從內庫收入轉化為一部分朝廷官員俸祿。
    另一部分,等版圖擴大,也能有更多的賦稅,財力不會縮水。
    這個祭天立國大典,吸引了超過十萬民眾來觀摩,當許多人吳越官員和百姓聽到蘇宸的名字的時候,全部露出了驚訝之色。
    “這個蘇宸難道就是南唐的蘇宸嗎?那個江左蘇郎?”
    “不錯,好像是江左蘇郎,因為他和韓熙載等人關係密切,而且又是新吳王的長兄,地位特殊,所以才被封侯。”
    “原來,這蘇宸並沒有死啊。”
    這個消息忽然傳開,不少人震驚。
    曾有人不大服氣黑雲都和這個新吳政權的人,現在也都露出恍然之色。
    如果有蘇宸在幕後出謀劃策,江左第一才子,精通謀略,有驚天緯地之才,所以才會如此破了吳越大軍,這樣來看,吳越輸的並不冤。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此時,錢俶也已經明白過來,他吳越國之所以如此快的滅亡,很有可能就跟蘇宸在幕後出謀劃策,有直接的關係。
    否則,光憑這些有勇無謀的黑雲都將領,率領著已經今非昔比的雜牌軍,能夠如此迅猛擊敗吳越大軍,占據了杭州城,簡直不可思議。
    若是有蘇宸在幕後出謀劃策,那一切都不好說,至少從結果上看,似乎奏效了。
    現在沒有人,敢再小看這個吳國了。
    蘇宸此時沒有再隱藏身份了,因為吳國新立,需要聚集民心,需要德才兼備者站出來,安撫百姓。
    他有江左第一才子之稱,粉絲遍布江南,連吳越國都有許多聽白蛇傳,看射掉三部曲的話本迷,所以,能夠在吳越之地迅速聚攏民心和人氣,讓吳越人接受他們這個政權。
    而且,蘇宸也要以真實身份,活躍在政壇和軍中,為自己的權臣之路做鋪墊,日後,時機成熟,楊靈兒禪位,他就可以真正的成為吳國之主了。
    那時候,才是開國之君,真正的帝王。
    這也是韓熙載、楊靈兒最後商議,不直接稱帝的原因之一,打算留給日後蘇宸,消滅大宋,統一天下,到時候再稱帝,就成為吳國高祖了。
    大典舉行了兩個時辰,各種繁雜的程序全部按著禮儀執行完畢,然後隊伍浩浩蕩蕩回城。
    進入杭州城皇宮的金鑾寶殿,楊靈兒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之上,她成為了新的吳王。而吳國正式成立正規軍和文武班子,一切百廢待興,蒸蒸日上。
    朝會上,討論了大軍北上,征討蘇州、湖州、秀州、潤州之時。
    吳越降臣張質提議,由他修書一封,對三州的刺史和將領勸降,歸順大吳,這樣可以兵不血刃了。
    楊靈兒準許了,勸降之事,交給了禮部侍郎、兼鴻臚寺少卿的張質去做了。
    這時候,韓熙載提議,向南唐境內發去吳國新立的消息,可以著急唐國的人才和將領,趕來這裏效力。
    楊靈兒也點頭準許,向吳越和南唐、江北發出求賢令,招募人才,曾經科舉考試通過之人,或是曾經為官,沒有劣跡的,都可以經過考察,重新任命官職。
    而且,吳國第一屆科舉,會在今年秋季召開,預計擴大中舉人數,為吳國開恩納士,多選拔人才。
    這時候,呂超群站出來稟道:“啟奏官家,接下來要出兵南唐舊地了,那裏宋軍和唐軍正在焦灼著,我們隻要派出兵馬去征討,便能夠收複過來,成為吳國疆土。”
    此問題,楊靈兒從軍跟蘇宸、韓熙載等人商量過,的確要盡快對南唐舊地用兵了,把宋軍趕出去。
    不過,不能派出所有兵馬,因為會使得吳越空虛,被這些吳越兵馬反控製了,丟失吳國的根基。
    所以,這次出征,打算征調許多吳越兵馬,改編成幾路大軍出征,這樣可以消耗原有兵力,而且又派出去作戰,可以降低在附近屯守的威脅。
    楊靈兒開口道:“出兵之事,勞煩樞密院、尚書令、兵部、幾位大將軍一切商議,分兵三路,對金陵城、洪州城、荊襄之地發兵,驅逐宋軍,趕回長江以北。”
    “遵旨。”樞密院呂超群、蘇宸,尚書令韓熙載,兵部尚書等人,都一起站出來接下旨意,然後討論出兵具體事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