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玩具

字數:3740   加入書籤

A+A-


    給同學們做了提醒,唐植桐下午課後又直奔押運處,這種日子確實忙碌了些,但很充實。
    不過來到押運處後,還沒開始整理最新的整理數據,就被喊去開會了。
    說開會也不太準確,正確的叫法是過組織生活。
    雖然唐植桐目前隻是預備梯隊,但這種生活還是要參加的,每個月有2-4次不等,內容每次都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都是一塊學習一下最新文件,然後各人談談感想、表表態度,匯報一下個人思想,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等。
    這次的內容跟之前不太一樣,說到了市麵上出現的一些牢騷,更是談到了憶苦思甜和節約。
    太違心的話,唐植桐說不出來,所以他自我批評的是對煙頭的不珍惜,糧食粒粒皆辛苦,煙草也是辛苦種出來的,以後自己一定要加強自我管理,堅決不浪費,讓大家監督雲雲。
    押運處的人際關係沒有那麽複雜,所以不少人都針對自己一段時間以來的缺點進行了非常深刻的批評、檢討。
    在唐植桐看來,目前大家說的大部分都貼近實際,真實感很強,就是不知道以後會怎麽發展。
    批評這種事情,溫和來說是幫助個人進步,但也有人認為是挑刺。
    不知從何時起,尖銳的批評會慢慢消失,溫和的批評也會變得刺耳。
    再往後麵,溫和的批評也會消失,沉默則成了居心叵測。
    沉默如果不再允許,那就隻剩讚揚了。
    唐植桐是懂一步到位的,批評隻針對自己,對別人一概是讚揚,當然,都是比較含蓄的那種讚揚,不是賣力過了火,讓人一聽就很假的那種。
    畢竟唐植桐早就給自己定下目標了,隻追求有限的進步。
    目前已經進步了,得罪人的事就盡量別幹。
    會上提及的牢騷,唐植桐這段時間以來是略有耳聞的,無非就是各種順口溜,嫌吃不飽肚子罷了。
    對於牢騷,不過無論唐植桐個人內心怎麽想,他都沒表現出來。
    說理解牢騷,那是屁股歪了,思想不端正,這鍋不好背。
    說反對牢騷,又有些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的意味。
    來到這邊已經將近一年半,在唐植桐接觸的普通人中,很少有人關注什麽左了、右了的,大部分都是在為養家糊口而賣力幹活。
    至於那些上街浩浩蕩蕩、舉個牌子喊口號的嘛,大多是學校、或者工廠的職工,普通百姓極少參與。
    其實自古以來,百姓的訴求挺簡單的,能有口飯吃,甭管是自己種田,還是給地主扛活,隻要一家老小別餓著就行了,特別容易滿足。
    很多人都喜歡明朝,覺得是漢家天下,但當時的老百姓不一定這麽認為。
    明太祖的時候好啊,給百姓分田,殺起貪官來一點都不手軟,但他子孫有點多,人人有封地,再加上吏治崩壞、土地兼並等種種原因,再來個天災啥的,老百姓就有點吃不消了。
    明朝被韃子推翻,不少史家都說是官員貪汙、吏治**、朝廷沒錢的緣故,但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當時老百姓的看法、想法。
    朝廷沒錢了,官員說“再苦一苦百姓”。
    一有點什麽事,就苦一苦百姓,一有點什麽事,就再苦一苦百姓。
    鵝城的稅都收到九十年以後了,老百姓能沒想法?就這種朝廷,這種官員,明朝的老百姓能沒有意見?
    苦吃多了,明朝的百姓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吃得苦中苦成不了人上人,於是這苦不吃也罷!
    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韃子真來了,誰又會真心去抵抗?不他麽給帶路就算對得起祖宗,無非是換一個皇帝罷了,難道會對自己土裏刨食造成負麵加成?
    所以,明朝翻車了。
    說一千道一萬,百姓不怎麽關心皇帝是誰。
    唐太宗李二說過,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前人的珠玉在前,現在各部門也有所借鑒,並非一點動作都沒有,興修水利、救災搶收,另外不少地方都安排了救濟糧,下調征收,壓縮商品糧戶口shulian,壓縮商品糧戶口定量,同時也往下分配了伊拉克棗等等。
    去年的時候二子他爹主演過一部電影,名叫《三年早知道》。
    去年排片還挺多,今年下半年就少了。
    開完會,唐植桐和馬薇繼續回財務科工作。
    除了幫著整理一下推廣數據,唐植桐還對財務工作做了簡單分工,馬薇管賬,自己管錢,有點會計和出納的意思。
    下了班,唐植桐先去了一趟木材廠找張波。
    盡管唐植桐嘴上跟小王同學說的簡單,但他身體很誠實,幹不了就是幹不了。
    “吆,這不是唐科長嘛,稀客啊。”一見到唐植桐,張波就打趣道。
    “謔,張工笑我呢?”唐植桐笑著掏出煙來散煙,雖說都在一個街道,但兩人的單位並不挨著,平時也沒什麽交集,張波之所以能知道的這麽清楚,唐植桐猜測是張波跟徐卉走的比較近的緣故。
    “哪能是笑你?我這是祝賀你進步。”張波接過煙,給唐植桐點上。
    “得嘞,謝謝。我今兒來是想麻煩張工點事,我想做兩個雪橇,不知道有沒有合適的木料?”唐植桐從另一個兜裏掏出一盒大前門,放在桌子上。
    “那必須得有,木材廠什麽時候能缺了木料?走,我帶你去看看。”張工沒管那盒煙,而是猛吸一口煙,將煙頭懟進了煙灰缸。
    唐植桐有樣學樣,跟在張工身後,出了辦公室,直接來到了倉庫。
    進倉庫門的時候,唐植桐聽到庫管朝張工喊了一聲“廠長”。
    “張工這是產房傳喜訊,升了呀。”這回該唐植桐打趣張波了。
    “,都是光榮的勞動者,隻是分工不同罷了。”張波謙虛的揮手。
    “高,張廠長這覺悟杠杠的。”唐植桐恭維道。
    “別誇我了,看看木材吧,選個差不多的,我讓人幫你打磨一下。”張波指著地上的一堆長短不一的方形木棍說道。
    “不用,我自己回去慢慢收拾就成。”木材都是解好並且粗刨了的,有點毛刺,但不多,讓別人打磨也無非是細刨一下,這活唐植桐還是能幹的。
    最終唐植桐選了四根80公分、四根60公分的木頭,能把框架釘起來就行,木板自己空間還有點,做雪橇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