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發薪

字數:3646   加入書籤

A+A-


    在下班之前,唐植桐就顛兒了。
    今兒有正事要幹,得去找一趟徐卉。
    劉張氏啊,還真是讓桉子牽腸掛肚呢,呸!
    等唐植桐來到街道辦的時候,徐卉正收拾東西準備下班。
    “你再晚來兩分鍾,我就下班了。”徐卉一看是唐植桐,笑眯眯的將包放下,指指前麵的凳子說道:“來,坐下說。”
    “嘿嘿,我不耽誤徐阿姨下班,就兩句話。”唐植桐知好歹,站著把劉張氏的事情說了一遍。
    “嗯,謝謝你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派出所的同誌昨天跟我說過,他們也有這種懷疑,隻是沒有證據。等月底吧,月底要統一換糧本,到時候一看斤兩就知道了。”按理來講,隻要不跟街道鬧著補糧票,街道是不用管這些的,但派出所不一樣,對破案率、治安案件數量都有要求,肯定不樂意看見有人故意搗亂。
    “好嘞,那我就放心了。哦,對了,我們當時都是借給她的粗糧。”唐植桐臨走前又補充了一句。
    屁顛顛的回到家,唐植桐先把廂房裏的爐子升起來。
    這年頭天氣預報略等於無,老百姓家也沒溫度計啥的,氣溫隻能靠觀察及自身感受來估摸。
    這陣子的最低溫度肯定都在零度以下,因為唐植桐見天早上能在窗戶上看到冰花。
    冰花猶如大自然的小精靈所畫,即便是同一塊玻璃,每天的圖案也不一樣。
    盡管冰花很漂亮,但依舊擋不住小孩子進行加工再創作的玩樂心,一般會通過哈氣或用手指頭暖化的方式進行。
    比如鳳芝,一大早起來臉都不洗,站在窗台邊哈氣練功,沒少因為這個挨張桂芳的巴掌。
    爐子升起來,唐植桐又下了一趟地窖,今天烤白薯,加個餐。
    按照定量吃的日子不好受,尤其是他還年輕、精力旺盛、新陳代謝快。
    洗把手,唐植桐回到正屋炒菜,今兒依舊是白菜。
    “媽,你說咱蒸米飯或者蒸窩頭的時候,往裏麵多加些水會怎麽樣?”唐植桐一邊炒一邊跟張桂芳搭話。
    “那能好吃嗎?水唧唧的。”張桂芳想象一下,搖了搖頭,補了道:“糟蹋糧食。”
    “您老說的對,我也這麽覺得。要是有人說往裏麵加水,您可別學,咱不費那個事,有那個工夫還不如躺著歇一會呢。”唐植桐提前給張桂芳打預防針。
    唐植桐不想吃水尿巴湯的主食,如果不提前打招呼,估計等市麵上宣傳開來,張桂芳肯定會被帶偏。
    現下報紙、及街道上麵,說話還是很管用的,老百姓信這。
    “我有那麽傻嗎?人家說啥我信啥?”張桂芳從碗櫃裏拿出兩個盤子,預備著讓兒子盛菜。
    碗櫃年齡比鳳珍年齡稍微小一點,表麵已經斑駁,但勝在結實,再服務個二三十年也沒問題。
    對於親媽的表態,唐植桐笑笑,沒吱聲。
    雙蒸法一旦推廣起來,會成為一種潮流,跟風的不在少數。
    唐植桐不讚成這種做法,因為除了增加暫時的飽腹感以外,對身體並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會增加肝腎負擔。
    本就沒有多少脂肪打底的身子,會在跟風雙蒸法、增量法以後,加速水腫的蔓延。
    當然,雙蒸法、增量法並不是水腫的根本原因,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碳水、蛋白質補充才是。
    “哇,好香啊!哥哥,你炒菜了?媽,你買到棗了嗎?”鳳芝放學回家,一進門,一句話問了兩個人。
    唐植桐沒回妹妹,炒沒炒菜,看不到嗎?
    “買了,一天到晚就知道吃。”盡管張桂芳嘴上這麽說,還是將棗拿出來放在八仙桌上,拿出一個塞給女兒:“今天隻能吃一個。”
    “嗯,嗯。”鳳芝急不可耐的把棗填進嘴裏,然後跑去放書包,寫作業了。
    唐植桐拿起爐蓋蓋在爐口上,然後將炒鍋蹲在上麵,小王同學和鳳珍還沒回來,這樣做能有效的保溫。
    “媽,多少錢一斤?”唐植桐走過去扒拉了幾下,張桂芳買到的伊拉克棗是用報紙包的,裏麵還有麻線絲、草棒之類的東西,比葉誌娟第一次買到的賣相差不少。
    “一毛四。”
    “還行,不貴。沒有去核的嗎?”唐植桐點點頭,價格跟小王同學上次說的差不多,還便宜了一分錢。
    “沒有,就這個還搶破頭呢。”
    唐植桐點點頭,捏了一個,棗有三指長,咬了一口,依舊是得慌。
    別看伊拉克棗長得跟阿膠棗似的,但味道相差挺大。
    伊拉克棗肉質軟,嚼起來起沙,但棗核與棗肉很容易分離,棗核是長圓的。
    去核伊拉克棗的含糖量有80%的樣子,並且是實打實的糖,一半是果糖和葡萄糖,另一半是蔗糖,是不可多得的能量來源。
    “太甜了,媽,您吃了吧。”唐植桐眉頭一皺,將剩下的大半個棗遞給了張桂芳。
    “嬌氣的你,好東西都吃不下。”張桂芳吐槽一句,接過棗,也不嫌兒子髒,一口填在了嘴裏。
    “就是,就是,嬌氣。多甜呀,跟蜜似的。”鳳芝對這種甜食非常中意,跟在後麵附和道。
    “嘿,你這倒黴孩子,本來還想給你烤白薯來著,就憑這句話,沒了!”唐植桐走到臉盆邊,洗了個手,伊拉克棗表麵看著像打了一層蠟,其實是糖,有點粘手。
    “哥,我錯了,你不嬌氣,是我嬌氣,我想吃烤白薯。”食物就是鳳芝的天,認錯那叫一個痛快。
    “這還差不多,吃完飯給你。”對於鳳芝的識時務,唐植桐還是很欣慰的,再配上一定的“武德”,以後不容易吃虧。
    說到武德,這陣子由於吃不飽,大家非常默契,沒人提防身術這茬,仿佛院子裏的掛著的沙袋不存在一般。
    等小王同學和鳳珍回來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依舊是按照每人的定量來分配。
    飯後,除了唐植桐以外,一人來個伊拉克棗,吃的是鳳珍昨天從椿樹胡同帶回來的。
    看著大妹,唐植桐不禁感慨,太實在了,跟自己一樣,走上社會很容易吃虧啊!
    “哥,烤白薯。”鳳芝三下五除二將伊拉克棗吃幹淨,迫不及待的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