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出口創匯‘先進個人’?(3k)

字數:5364   加入書籤

A+A-


    inf

 運氣很不錯,或者說廠裏的定製件質量很好,一束紅光從激光器的前端亮起,偶爾有空氣中的灰塵從光束中穿過,反射出光芒,星星點點。
    高振東拳掌相擊“哈哈,有了!”
    如此一來就看晶體的了,其實隻要晶體合格,調整調整其他零配件,也能把激光給發出來。
    這應該算是半原創吧?高振東心想。
    ——
    就在高振東為激光器和de等項目費神的時候,京城,上次討論他的論文是否許可出國發表的地方,一場與他相關的討論再次展開。
    幾個人麵前,放的是高振東的新作《程序設計》以及配套習題集的複製件,還有一封信以及翻譯件。
    《程序設計》不用多說,可是那封信卻值得說道說道。
    那封信,來自於aiee某期刊的副總編克拉默,對,就是高振東語言論文的初審編輯。
    信件不長,意思也比較簡單。
    除了對於歸國的老朋友的問候之外,主要集中在三點。
    語言是好東西,我們這裏很多人都喜歡!
    語言太特麽難了,這讓我們很難受。
    你們那兒語言發明人難道就沒有寫一份略微簡單易懂的教材?
    一位參會同誌看著這封信的翻譯件,笑道“同誌們,你們看,巧了不是,我們還真有教材了。高振東同誌很高產啊,教材和習題集都出來了。”
    另一位參會的同誌道“我粗略看過了,也和運算所的同誌交流過,這本教材比那個語言標準,可就好懂多了,而且還補充了圖形方麵的東西。”
    “那現在的問題就是,要不要給他們提供這個教材?”
    “這個事情是不是有些敏感?”
    “哈哈,要是不敏感,我們幾個在這裏開什麽會?”
    一個現實問題是,現在的國內,能在國際有點兒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的成果,鳳毛麟角。
    一個原因是技術基礎的確薄弱,沒貨啊。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剛才提到的,敏感。國內能算得上在國際上說得過去的技術,大多都是和國家戰略安全有關,比如大漠裏的那些。那玩意拿去發表?怕不是有什麽大病。
    而從技術角度和對外形象出發,不論哪個層麵,在有可能的前提下,還是希望能有盡可能多的成果展現出去的。
    你手裏沒貨,別人就看不起你,不會和你交流,而搞技術,固步自封,或者在自己的圈子裏自我陶醉,是非常不利的一個事情。
    一位同誌感歎道“還是要走出去啊,特別是我看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感覺,這是會為整個工業體係帶來顛覆性發展的東西,雖然我們總體很薄弱,但是我們也需要在這裏麵拿到屬於自己的話語權。”
    另一位點頭稱是“我們本來在這方麵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就不多,或者說,現階段,所有範圍內,我們能拿得出手的成果就非常少。”
    “這都是大方向上的事情,現在我們要確定的,是這個東西是不是要拿出去,如果能拿出去,怎麽拿?”
    一位對這方麵比較熟悉的同誌道“計算機語言這種東西,上次我們就討論過了,能拿出去,現在拿不準的點,無非就是是不是要把這個教材也放出去而已。”
    “我覺得可以放出去,計算機語言不止一種,你給別人造成學習障礙了,人家可以換一種語言,其實對於他們的總體上並不造成什麽決定性的影響。”
    “有道理,而且這是一本教材,教材這種東西想捂住,本來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嗯,還有一個關鍵是,人家拿著語言的標準,慢慢啃也能啃出結果來,我們捂著不放,反而自己放棄了一個宣傳自己、占領高地的機會,實話說,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東西裏麵,還真沒有什麽比這東西更適合放出去的了。”
    “對頭對頭,宣傳陣地,我們不去主動占領,別人就要占領嘍。”
    “我感覺,在計算機技術這種成體係化的技術產業裏麵關起門來自己搞,對於技術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這個技術的方向太廣、應用手段太多,還是要走出去,要盡可能的拿回一點話語權回來啊。”
    大家就這麽各抒己見,討論了很久,總體來說都傾向於放行。
    最終,全票通過,放行此教材。
    接下來,就是怎麽出去的問題了。
    “還是以個人名義吧,但是法律和規定方麵的東西,我們要替作者同誌管起來,不能讓他在這方麵分心。”
    “國外是有比較完善的著作權方麵的規定和保護的,這一塊,我們要請負責外事的同誌協助解決一下。”
    這個年頭,可沒有日後那麽完善的第三方服務體係,隻要你提出意見,當然,最重要的是給錢,人家就能把著作權、法律、經濟方麵的事情都給你管起來,隻是收費也比較燙手。
    這時候,大家都是兩眼一抹黑,對外麵的不少規定和要求,是不清楚的。
    要讓高振東自己去搞這個事情,那就有點難為他了。
    “嗯,有道理,這樣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護我方的利益。”
    “在國外出版,也還可以賺點外匯嘛,哈哈。”
    外匯這東西,一直到幾十年後,都是緊缺的,雖然我們這個時間點,也快要到達“既無外債,也無內債”的那個時候了,不過這麽大個百業待興、到處都嗷嗷待哺亟待先進技術和產品引進的地方,外匯總是缺的。
    到了80年代,曾經有人在國外出版了一本書,收了了幾萬花旗幣的外匯,就上了報紙,還被當地作為經濟發展的成績之一,寫入工作總結的。
    不過這些外匯,個人是收不到的,他們收到的是“外匯券”,外匯券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商店買到平常買不到的東西。而外匯本身,是被金融機構統一管理的。
    而在更早的現在,甚至連外匯券這個東西都沒有,按照記賬的匯率折成本國貨幣交給個人。
    “說不定這位高振東同誌,在出口創匯方麵,也算是一位先進個人了,哈哈。”
    要是外商部的領導在這裏,肯定就笑了,就這?這算啥,伱們是沒看見人家別的東西。
    大家說說笑笑,這個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這樣一來,在高振東自己並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的一本書,就已經快要在國外出版了。
    ——
    這個時候,高振東也正在處理和語言有關的事情。
    運算所的池總工親自過來了,送來他委托運算所製作的設備電路板。
    收起電路板,高振東對池總工笑道“池總,這麽個小事兒,怎麽還麻煩您親自跑一趟?”
    池總工笑嗬嗬的道“有好事兒,這事兒重要,我還是親自來跑一趟。”
    什麽好事兒?一般都是自己給運算所找好事兒,運算所給自己找好事兒?這還是破天荒頭一遭啊。
    看著高振東疑惑的眼神兒,池總工從包裏掏出了一包東西。
    ——兩本aiee期刊以及副刊的樣刊。
    嗨,這不還是自己給運算所帶來的好事兒嘛。
    期刊登載的是語言的論文,副刊隻有一個內容語言的標準。
    看著樣刊,高振東還是有點激動的,上輩子作為普通的大四學生,類似aiee期刊這種水平的期刊,他是想都沒想過,這麽說吧,他就沒發過論文。
    這輩子?嗬嗬,這個問題就有點兒開玩笑了。
    這些樣刊,是隨aiee副總編克拉默的信一起送過來的,速度有點慢,沒辦法,這年頭,就是這麽個情況。
    作為作者,高振東應該是最晚收到aiee的這個期刊的,不要說花旗國的讀者了,就連運算所的人,都比他先收到。
    樣刊不止兩本,不過池總工和厲所長作為論文的二作三作,他們自然也是要收藏一份的,加上運算所作為一個機構,也是要豐富自己的收藏的,所以一來二去,五本樣刊,到高振東手上就隻有兩本了。
    還好還好,自己和婁曉娥還能一人一本,高振東想道。
    見高振東收起了書,池總工又說了一個事情“高主任,語言的培訓,我們已經在準備了,我們這次幹脆聯係了出版社,直接出版你的教材,估計三月上旬第一批書就能印出來。你看你這邊的時間,什麽時候開始比較合適?”
    高振東想了想“如果可以的話,三月二十一號吧,二十號我結婚,那前麵還有一兩個項目要處理。”
    聽見這個事情,池總工把培訓的事情先扔到一邊去了“啊?高主任要結婚了?恭喜恭喜了,二十號是吧?地方定了沒有?一定要給我和老厲發張帖子過來,你的喜酒,我們是一定要喝的!哈哈。”
    這個事情並不意外,以高振東的年紀,在這個年代,算是結婚比較晚的了。
    都不用問厲所長,池總工就代替他一起表了態。
    高振東笑道“地方還沒定,我對象家在張羅,我家就我一個人,這些東西沒有她們家操持來得方便。”
    池總工幾個事情辦完,還意外得了個喜訊,也替高振東欣喜不已,帶著培訓的確切消息,轉回運算所那邊去了。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