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半夜傳衣:大唐的賞識(二)
字數:6250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 二、托缽小僧
蔡京幼年曾為僧,令狐楚鎮天平時,於道場中見之,觀其眉目疏秀,乃勸其還俗從學。開成元年836年)進士及第,曆任京畿縣尉、禦史、撫州刺史、嶺南西道節度使等職。有“借問吳溪人,誰家有山賣。”等詩傳世。
——《唐語林》《新唐書》等
洛陽到鄆州一千裏路程,時逢大旱,道路幹燥宜行,令狐殼士一行在路上不曾耽擱,十多天就到了治所。李義山作為天平節度府新任巡官,陪同令狐父子一起交接了印信文書、接管了官署公物、清點了兵馬錢糧。
清點完畢後,錢糧守官說,令狐公,依據各州的常例,新任節度使到任,一次從府庫中取出二百萬錢,作為節帥的私藏,還請令狐公隨時安排。
令狐殼士說,本帥知道有如此的做法,隻是朝廷沒有這般的典章,本帥就不從府庫中取錢了。
錢糧守官說,節度府迎來送往,用錢之處甚多,令狐公一次取出,自行支用,於公倒也方便。
李義山說,守官不要再勸,令狐公不隻是鄆州不取,敬宗年間,令狐公出任宣武節度使824年至828年),對府庫例錢也是分文不取,你身為錢糧守官,應該有所耳聞。
錢糧守官長揖說,李巡官訓的是,下官唐突了,令狐公莫怪。鄆州官民早有傳聞,說是令狐公出鎮汴州,不拿一文例錢私藏,都用作了加蓋寢室、維修官署。令狐公為政清廉,果然名不虛傳。
令狐殼士沉思半晌,忽然說,天平卻不能蓋房子,今年大旱,這筆錢要用來買粟米和種子。
令狐殼士當即命李義山召集人員議事。李義山召集了節度府僚屬、天平下轄鄆、曹、濮三州刺史及司馬與會,還請了鄆州父老、居天平的致仕朝官和有進士功名者旁聽,眾人一連議了三日,定下了“二百萬錢購糧賑濟”之策,由李義山撰寫議事記錄。
賑濟之策為:天平節度府支出庫錢二百萬,按在籍戶數之比,分配予鄆、曹、濮三州。三州向本州豪族富戶、寺廟道觀及有餘糧者采買,米價定為豐年平價,有藏米拒售者,節度府派軍士勸諫。三州買得粟米後,在州郡統一分發,由各裏正領取,再由裏正分發到戶。節度使直管鄆州賑濟事宜;判官韋正貫與令狐子直赴曹州督辦;巡官李商隱與錢糧守官赴濮州山東鄄城)督辦。
令狐子直擬辦完差事之後,直接去長安應試,不再返回鄆州,眾人便先行送別了令狐子直。令狐殼士對令狐子直說,子直,那日在曹州,父老有“風不鳴條”之譏,你不辭而別,失了禮數。這次去賑荒,一定要“鳴條破塊”,粟米要買到,數量要分好,百姓要吃到。
令狐子直說,父親教訓的是,兒子此去,一定帶上過冬的粟米和明年的種子,找到那位父老,當麵告訴他,州官和朝廷是聽得見百姓的呼號的。
李義山說,子直兄,饑荒如火,無心作詩,兄長此去長安,愚弟無詩相送,就此相揖而別吧。
令狐子直說,義山弟,愚兄本不善作詩,愚兄竊以為,能讓天平的百姓有飯吃,便是吾等最好的詩。——父親就拜托義山弟了。
告別了令狐子直、韋正貫一行,錢糧守官急走來報,令狐公,出事了,鄆州觀音禪寺稱,存糧隻夠僧人自食,不願賣出,買糧軍士與寺中僧人言語冒犯,當下正持械對峙。
令狐殼士、李義山等人隨錢糧守官趕到觀音禪寺,隻見軍士捉刀、僧人持棍相向而立,有不忿的軍士,幾欲近身相搏。
李義山喝了一聲,檢校右仆射、天平節度使令狐公到此,還不棄械來拜?
軍士們收了刀兵,僧人放下棍棒,先後拜了令狐殼士。
令狐殼士說,請觀音禪寺住持出來說話。
眾僧人麵露難色,小聲議了幾句,推舉一名身寬體胖、臉上油光粼粼的僧人上前答話。
油光僧人雙手合十說,貧僧善推,是觀音禪寺首座……他轉頭吩咐眾僧道,既然節帥有令,那就去方丈室,抬住持出來見客。
四名僧人走向方丈室,不一會兒,抬出一張坐床,坐床上躺臥著一位老僧,老僧骨架高大,形容消瘦,坐床之後跟著一位豐神俊朗、雙目如箭的小僧,小僧手中還端著半缽粟米粥。
善推和尚說,稟報節帥,坐床之上的這位老僧,便是本寺的住持,已經中風三年了,節帥有事可以問他,隻是住持言語不甚清楚。
令狐殼士上前問道,住持,天平大旱,州人大饑,正是佛陀普救眾生之時,觀音禪寺可有餘糧啊?
住持蠕動了半天身體,卷來全部氣力,卻隻是搖了搖頭,嘴中發出“啊啊”兩聲。
令狐殼士問道,住持這是何意啊?
善推和尚說,住持說,本寺沒有餘糧。
令狐殼士又問住持說,住持,可是留糧自保,不願救饑啊?
住持又是蠕動了半天身體,卷來全部氣力,卻隻是搖了搖頭,嘴中發出“啊啊”兩聲。
李義山說,節帥,莫非住持隻能搖頭?
令狐殼士看向眾僧,眾僧眼光躲向虛空,善推和尚也不作言語,隻有坐床之後的托缽小僧點了點頭。
令狐殼士說,托缽小僧,上前答話。
托缽小僧越眾上前道,小僧見過節帥。
令狐殼士問,請問小僧法名?
托缽小僧說,小僧俗名蔡京,還沒有正式出家,未有法名。
令狐殼士問,你侍奉住持多久了?日常起居何處?可識字否?
蔡京答道,小僧侍奉主持三年了,日常起居方丈室,入寺前讀過孔孟和五經,識得文字。
令狐殼士問,方丈室中隨侍三年,寺中情形必是了然的。你是少年,讀過孔孟,也受過戒,定不會打誑語,你來說說,觀音禪寺可有餘糧啊?
蔡京答道,觀音禪寺應有餘糧。
善推和尚斥責道,你一個喂飯小僧,不曾寺田收種,如何曉得寺中有無存糧?
令狐殼士微慍道,且讓他說來。
蔡京說,誠如首座師兄所說,小僧的確不曾寺田勞作,也不曾去得糧倉地窖,但是小僧除了給住持喂飯,還幫住持用印,三年來,寺中往來文書,小僧在用印之時,都看了一眼,小僧不才,恰能過目不忘,因此得知:本寺自有及代管寺田約一千五百畝,本寺與佃農分成之比為“佃三業七”,寺田產糧七成歸本寺所有;本寺寺田均為一等良田,正常年份寺田畝產二石,今年是荒年,暫且不計收成;本寺存糧滿五年,視作陳米,要賣與糧商,其餘概不外售;本寺供僧眾一百八十人夥食,另有初一、十五施粥於市,折合約二百人食用,每人年食三石,本寺鹽鹵、時蔬、瓜果均以粟米易貨而得,每人年耗二石,合計每人年食五石。四年寺田分成減去五年僧眾食用,便是本寺如今存糧。
李義山道,如此說來,觀音禪寺年產粟米三千石,分成二千一百石,四年可得八千四百石;又二百僧眾自食及布施,年耗一千石,五年共計五千石;減去碩鼠偷盜,寺中存糧應該還有三千石。
觀音禪寺眾僧聽到“三千石”,互相看了看,都心虛地低下頭,善推和尚還想抵賴,支吾了半天,說不出一句整話。
李義山又說,節帥,如蔡京所說,觀音禪寺有寺田記錄,寺內是否有三千石存糧,可查庫,也可查賬。
令狐殼士說,查賬就不必了,要是賬實不符,一眾出家人,如何向佛陀交代。——留僧眾一年口糧,收儲二千石。諸位大德,可有異議?
善推和尚退讓說,既然節帥開了口,那就二千石,如若不夠,觀音禪寺想想辦法,找大戶居士拚湊一下。——我佛慈悲。
住持再一次蠕動起了身體,卷來全部氣力,搖了搖頭,嘴中發出“啊啊”兩聲,臉上顯露出欣然的神色。
令狐殼士上前緊握住持的手說道,住持,二千石可以救濟一萬黎民,你和徒弟們要積大德。
住持什麽話都講不出來,隻是發力回拖令狐殼士的手,像是抓住救命的稻草。
李義山感覺有異,建言道,節帥,住持抱恙三年了,如今眼見動彈不得,卑職聽說節度府醫師善治風病,不如請他為住持切脈?
令狐殼士聽罷,對善推和尚說,巡官的提議,首座不反對吧?
善推和尚立時愁容滿麵,嘴上卻忙說,不敢,不敢,佛陀本人也要看病的,祂曾說過,“從今聽若有風病,以酥油塗身暖水中臥。”節度府大醫能為住持診治,是本寺修行的福報。
令狐殼士對蔡京說,蔡京,你把住持照看好了,明天醫師到寺裏來。
蔡京叉手行禮說,節帥放心,小僧一定照看好住持。
住持最後一次蠕動起了身體,卷來全部氣力,搖了搖頭,嘴中發出“啊啊”兩聲,臉上流下兩行熱淚。
次日一早,李義山帶著節度府醫師來到觀音禪寺,隻見眾僧無頭蒼蠅一樣奔忙,方丈室外站滿了僧人,似有似無地議論著什麽,李義山擠進方丈室一看,幾名僧人正在床前大聲念誦《金剛經》,住持疊為坐相,低垂著頭,已經圓寂了,蔡京盤坐在角落裏,一副魂魄去之的樣子。
李義山向住持法身鞠了一躬,然後請出蔡京,一起走到寺院僻靜之處,李義山問,蔡京,昨夜發生了何事,主持為何突然圓寂?
蔡京說,昨夜,小僧照例服侍主持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之後就有師兄來喚,說寺內要清點存糧,糧倉人手不足。小僧就從裏麵抵了方丈室大門,隨師兄們去了糧倉,小僧搬了一夜糧袋,忙得汗流浹背,全然不知昨夜氣溫驟降,滴水成冰。清晨,小僧十分疲憊,回到方丈室,隻見方丈室門戶大開,進屋一看,抵門的短棍倒在一側,住持的身子蜷縮成一團,棉被掉在了地上,小僧試了一下鼻息,主持已經圓寂了。刹那間,小僧氣力全無,癱坐在地,不知過了多久,小僧聽到有僧人清掃庭院,這才如夢方醒,撿了地上的被子,蓋到方丈身上,關上了方丈室的大門,過了片刻,小僧便開門大喊,快來人啊,住持圓寂了……首座聞訊趕來,試了一下鼻息,什麽也沒有說,叫來幾位師兄大聲念誦《金剛經》,念到第十四分“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時,巡官你就來了……
李義山頓時疑惑起來,問道,蔡京,你是說,你先是被人支走,然後有人敞開了方丈室的門戶,揭掉了住持的棉被,住持因此受凍而死?
蔡京一把拉住李義山說,李巡官,小僧不曾如此說,抵門的短棍因何脫落,也許是人,也許是貓,也許是半夜風生……如果小僧鬧將起來,則定是小僧的過失——離室前不曾抵好門。
李義山深吸了一口冷氣,說道,你危險了,觀音禪寺不可久留,待某速去回報節帥。
李義山和醫師回到節度府。李義山向令狐殼士報告了觀音禪寺的事,並說道,令狐公,如今蔡京不能自證清白,恐怕有性命之憂。
令狐殼士說,住持圓寂一事,佛家自有因果報應,若無人報官,便不須理會,饑荒在即,節度府收糧為先。至於小僧蔡京,本帥昨日見他眉目疏秀,有膽有識,是位難得的人才,你代本帥向觀音禪寺修書一封,延請蔡京到節度府陪同令狐綸讀書,觀音禪寺定會放人,以後他還俗讀書、應試取仕,不回寺裏就是了。
李義山當即代擬書信,令狐殼士看了一遍,就蓋了印。李義山回到觀音禪寺,找到善推和尚,遞上書信,善推和尚閱信後說,住持已經圓寂,蔡京沒了差事,既然帥府相請,那就讓他隨你去吧。
李義山謝過善推和尚,守著蔡京收拾好行裝,帶他離開觀音禪寺。從此,托缽小僧蔡京便在節度府陪同令狐綸讀書,也與李義山交遊。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httpap..,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