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五胡亂華,始作俑者就是此賊!給你個任務,給我把司馬氏滅族!

字數:6441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劉備俯視著袁譚,雖看不清袁譚眼神變化,卻也猜得出來,袁譚是有多麽不情願歸降自己。
    這一跪,同樣是有多不情願。
    不過這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袁紹嫡長子,確確實實的跪在了自己麵前,當著天下人的麵,表明了臣服歸降之意。
    這就夠了。
    “顯思免禮,快快請起吧。”
    劉備便是笑著一拂手,示意袁譚平身。
    袁譚即刻膝蓋離地,當他站起身來,抬頭看向劉備時,即刻將心中那份憤恨收的一幹二淨,以近乎諂媚的笑容麵對劉備。
    劉備則是平易近人,拿出禮賢下士的態度,給了袁譚一通安撫。
    至於其他等郭圖部將,劉備也都一一安撫,並設下了酒宴。
    幾巡酒過後。
    劉備酒杯放下,好奇問道:
    “顯思,你們以魏軍偽裝秦軍,襲我弘農郡,妄圖誘使孤先行伐秦。”
    “這一計,不得不說是一出妙計。”
    “若不是孤的國相蕭景略識破,孤早已中了你們的計策,以舉國之兵前去伐秦了。”
    聽得劉備這番話,袁譚和郭圖心頭一震,不約而同的望向了劉備階下左首處,那位一言不發,閑品美酒的文士。
    袁譚自然認得,那就是大楚國相蕭方。
    如劉備所說,袁尚的挑撥之計,果然是為這位傳說中的謀聖所識破。
    “蕭國相神機妙算,果然名不虛傳!”
    袁譚諂媚的向蕭方一拱手,一臉欽佩的拍起了馬屁。
    蕭方隻淡淡一笑。
    劉備卻接著問道:“隻是孤很好奇,這一條計策,是誰為袁尚所出?”
    聽到這裏,袁譚明白了劉備的意思。
    當下酒杯放下,拱手答道:
    “回奏大王,這條計策並非是譚等所為,乃是出自於袁尚之手。”
    “據譚在鄴城的耳目回稟,此計也並非沮授等人所獻,好像是一個叫司馬懿之人為袁尚所獻。”
    “此人當是河內司馬氏子弟,乃是司馬防之子,是半年多前為袁尚賞識,引為了心腹。”
    司馬懿!
    一個對蕭方來說,再熟悉無比,但對老劉來說,卻頗為陌生的名字,終於第一次響起在了耳邊。
    劉備思緒了半天後,狐疑的目光轉向蕭方:
    “那司馬防孤倒是知曉,隻是此人膝下,竟然還有這麽個足智多謀的兒子?”
    “這個司馬懿,孤倒是少有聽聞。”
    蕭方卻嘴角微微上揚。
    當今之世,沒有誰比他是更了解這個司馬懿了。
    曾經曆史上,魏國唯一能抗衡他的小舅子諸葛亮之人。
    統帥著最強大的魏國雍涼軍團,卻采取烏龜戰術,硬生生熬到諸葛亮油盡燈枯,鞠躬盡瘁。
    你要說這廝智謀有多深吧,那也未必。
    其智與賈詡,郭嘉之流相比,還是要遜色三分。
    關鍵這個司馬懿,他有兩大特長。
    一個是能藏,一個是能熬。
    藏自不必說了,將自己的野心藏到無人能知,高平陵之變騙過了眾多曹魏老臣,以為他隻為扳倒曹爽,匡正朝綱,故而才贏得眾老臣支持。
    結果騙得曹爽束手就擒後,轉頭背信棄義,誅了曹爽三族不說,還一舉獨攬軍政大權,從忠臣搖身一變成了權臣。
    熬就更不用說了,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
    熬死了曹魏三代君王,熬死了宿敵諸葛亮,熬死了曹真陳群這批托孤同僚,熬到了內外再無敵手,熬到了再無人能製衡他,可為所欲為的那一天。
    “大王,河內郡向南與洛陽隔河相望,向東可沿黃河北岸直抵黎陽,可謂重地。”
    “臣請大王分一支兵馬,向西收取河內郡,以解除我洛陽與黎陽側翼的威脅。”
    蕭方忽而放下酒杯,向劉備進言。
    他這個攻取河內郡的理由,自然也是合情合理,叫劉備無從拒絕。
    “景略言之有理,這河內郡確實當先一步收取。”
    劉備深以為然,當即傳下詔令,命淩統率五千精兵,沿黎陽西進,收取河內郡。
    淩統欣然領命,當即拜別劉備,領命而去。
    就在他領了詔令,剛剛踏出府堂未久,蕭方便借口如廁離席,從府堂裏追了出來。
    “公績且慢!”
    淩統聽到聲音,回頭見是蕭方,忙是躬身行禮:
    “國相還有何吩咐?”
    蕭方將淩統拉到一邊,環掃一眼左右,壓低聲音交待道:
    “公績,大王是令你收複河內郡,我再額外給你安排一個差事。”
    “司馬氏一族就聚居於河內溫縣,你收取溫縣時,順手給我把司馬氏一族滅掉。”
    “記住,我要將司馬氏一族,滿門誅滅,一個不留!”
    淩統吃了一驚,顯然沒料到,蕭方竟會給他安排這麽個血腥的任務。
    愣怔後過,淩統忙低聲道:
    “國相要收拾司馬氏一族,莫非與那司馬懿為袁尚效力,出謀劃策對付我大楚有關?”
    “此人與我大楚為敵,倒也確實該殺,隻是這滅族的懲罰會否重了些,臣隻怕大王會……”
    淩統言下之意,則是以劉備的寬仁與氣度,未必會對司馬氏一族,下滅族的狠手。
    他自己也不太明白,蕭方為什麽會對這司馬懿及其一族,有如此大的恨意。
    要知道,方今天下,世家豪族們兩頭下注者,可謂比比皆是。
    就算荀氏一族時,就有荀彧效力於曹操,荀諶則效力於袁紹父子。
    畢竟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嘛。
    各路諸侯們對於這種潛規則,多也采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予以默認。
    你這因司馬懿一人,就要滅司馬氏全族,似乎是有點不合規矩呀…
    蕭方承認,他滅司馬氏一族,確實有泄憤成份在內。
    主要是這一族人,實在是太惡心,太可恨了。
    司馬懿忠臣變權臣,為其子孫奠定了篡魏的基礎就不說了。
    可你孫子司馬炎開創的晉王朝,卻是古今幾千年來,統一天下王朝中,最最腐朽不堪,最最惡貫滿盈的王朝。
    你司馬炎做為開國皇帝,剛統一天下便馬放南山,揮霍無度,沉溺於享樂也就罷了。
    關鍵你還立了一個傻兒子做太子,選了一個惡毒的女人賈南風做太子妃。
    為了製衡賈氏外戚,你又大肆封王,令你的兄弟子侄封王裂土,手握雄兵,美其名曰拱衛天子。
    結果你這一手製衡,在你死後沒多久便玩脫,司馬氏八王為爭奪最高權力,殺得天昏地暗,硬生生打光了華夏精銳之士,給了胡人可趁之機。
    最終胡夷趁虛而入,你司馬氏逃到了南方苟安,卻將整個北方拱手送給了北胡。
    五胡亂華,山河破碎,神州陸沉,北方漢人經曆了人不如狗,三百年最殘酷的黑暗歲月。
    始作俑者,便是那司馬懿,推波助瀾者,便是司馬懿子孫。
    司馬氏一族,就是華夏的罪人,雖百死而不足惜。
    這樣一個罪大惡極的族姓,蕭方豈能不是深惡痛絕,豈能不將其滅族,為華夏除一大隱患。
    當然了,曆史已經改變,司馬懿和他的子孫,應該是沒有機會來禍亂華夏,犯下那些滔天大罪。
    蕭方對司馬氏一族的裁決,可能是存在有罪推論之嫌。
    那又如何,就憑你司馬氏一族,在曆史上做出的那些惡心事,我就算是給你們有罪推論那又如何?
    隻是這些事,自然是不能與老劉明說,也不可能跟淩統說了。
    如淩統所說,以老劉的仁義和氣量,殺司馬懿可以,但要說滅司馬氏一族就未必會答應了。
    所以,他才要瞞著老劉,私下給淩統交待這任務了。
    “天下人皆知,大王乃天命之主,收複河北,再造漢室,一統天下乃是人心所向。”
    “司馬懿此賊卻要逆天而行,竟為袁尚出謀獻策,意圖算計大王,挽救偽魏覆滅的命運。”
    “此頑逆不化的漢賊,焉能不殺?”
    “我滅司馬氏一族,便是要借司馬氏的鮮血,來正告那些還在擁護袁氏的河北世家豪強!”
    “我要讓他們知道,繼續忠於袁氏,負隅頑抗我大楚王師者,將是如何下場!”
    “當年大王滅蒯蔡兩族,與今日滅司馬氏一族,目的皆是相同。”
    “殺雞儆猴爾!”
    蕭方聲色肅厲,殺意如鐵,給了淩統一個再合理不過的解釋。
    淩統的眼中的猶豫漸漸消散,仿佛悟了蕭方深意。
    說白了,就是以殺立威嘛。
    照蕭方所提,當年劉備取荊州之時,確實曾族滅蔡蒯兩族,一者為立威,二者也為贏取那些為蔡蒯兩族壓製的荊襄豪傑之心。
    既然當年能滅蔡蒯兩族,那麽今日為何就不能滅了司馬氏一族呢?
    這很合理呀。
    “國相言之有理,照國相所說,這司馬氏一族確實當滅不可!”
    淩統眼神篤定,卻又道:
    “隻是,末將不得大王明示,就這麽發兵滅了司馬氏一族,總覺得是有些不妥。”
    蕭方眼中卻透出一絲詭色,冷笑道:
    “河內是你淩公績收服的,司馬氏是你滅的,至於怎麽滅,還不是你說了算。”
    “比如你可以說,你攻取溫縣的時候,司馬氏率私兵抵死對抗不降,所以你才會率軍攻入司馬家後,將他司馬氏一族盡數…你懂的吧。”
    蕭方點到為止。
    淩統眼珠轉了幾轉,驀然會意,欣然一拱手:
    “末將懂了,知道該怎麽做了。”
    “請國相放心,五日之內,末將定讓司馬氏一族從河內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