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太子天生就是給皇帝擦屁股的命

字數:5575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話落。
    一個身著紅色官袍的中年男子出列。
    禦史中丞塗節走到朱元璋跟前,跪地磕頭。
    朱元璋目光凜冽看著塗節,麵色不善問道:
    “塗節,你有何事要奏?”
    塗節抬頭仰望朱元璋,慷慨陳詞:
    “臣塗節,身為禦史,有諫言之責。”
    “陛下,太子剛才宣讀之詔書,實在有違國體,請陛下收回此詔。”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精神一振。
    終於有人站出來說話了。
    朱元璋臉色陰沉,冷冷道:
    “塗節,朕的詔書怎麽就有違國體?你給朕說清楚。”
    “不要以為你身為諫官,朕就不敢殺你,你要是不給朕講清楚,朕讓你嚐嚐廷杖的滋味。”
    朱元璋氣急,卻也隻能說些狠話。
    不殺諫官,自唐以來,成為曆朝曆代一項不成文規定。
    這項規定還得從唐朝貞觀年間的魏征說起。
    曆史上最出名的諫官,當屬唐朝魏征。
    他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寬仁治天下’等對唐太宗施政產生積極影響。
    並輔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
    貞觀年間,魏征擔任諫議大夫。
    魏征敢於直諫,即使在太宗生氣,沒有人敢忤逆的時候,魏征也敢於當麵爭辯,太宗做的不對的地方。
    從不會因為外界因素而退讓。
    有時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讓太宗下不了台。
    即使這樣,唐太宗也沒有殺了魏征。
    唐代這對君明臣直,就此成為後世的典範。
    至此之後,不殺諫官的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
    這也是塗節在老朱極度氣憤時,依然敢於提出廢除詔書的底氣。
    隻是朱元璋何許人也?
    一代梟雄,千古一帝!
    縱觀中國曆史出身最低微的皇帝,從乞丐做起,硬生生的打走了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開創了近三百年的大明風華。
    沒有超強謀略和手段,如何能夠做到。
    塗節這樣的小把戲,豈能動搖他的決心。
    朱元璋目光如刀,渾身帶著一股肅殺之氣。
    奉天殿頓時一陣冷意侵襲。
    塗節也被朱元璋的氣勢嚇到了。
    身子伏在地上,不敢抬頭。
    “臣以為‘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不合祖製。”
    “自漢唐以來,官紳不當差,不納糧,其製已傳承千年。”
    “官紳立於朝堂為天子服務,豈能與賤民一起納糧,服徭役?”
    “想我朝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尊儒重孝,人政和睦。”
    “臣擔心,一旦破壞了祖製,實行新政,必遭百官反對,恐天下亂矣。”
    朝堂一片寂靜。
    百官的目光都看著朱元璋。
    朱元璋臉色鐵青,虎目死死盯著塗節。
    “塗節,這就是你的諫言?”
    “你讓朕收回詔書,理由就是朕的政策有違祖製?”
    說到這,朱元璋目光收回,看向滿朝文武。
    “塗節說朕的政策有違祖製,祖製是什麽?難道就像你們這樣拿著朝廷俸祿,享受著朝廷賜予的良田。”
    “卻不用納糧,不用服徭役?”
    “朕說你們就是一群寄生在百姓身上的蛆。”
    “咱農民出身,現在咱奪了天下,就得為天下百姓做主。”
    朱元璋目光掃了眼,淮西那些勳貴們。
    “這裏不少是和我一起,從淮西打出來的老夥計。”
    “你們不要忘了,你們曾經也是農民!”
    “不要以為坐了江山,你們從此就脫離了土地,不是農民了。”
    “我告訴你們,無論你們做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權,你們的根還是農民。”
    “大明江山的根基是農民,是百姓,而不是你們這些勳貴官紳。”
    朱元璋的話鏗鏘有力,感染力十足。
    奉天殿。
    百官們都被感染了。
    呼聲四起,山呼萬歲。
    “陛下聖明!”
    “吾皇萬歲!”
    朱元璋見狀,微微頷首。
    今天的目的達到了。
    等到群臣的叫好聲消散。
    “今日議事結束,後麵的事由太子決斷。”
    說罷,朱元璋抬腿就走了。
    經過還跪在地上的胡惟庸和塗節身邊時,看都不看一眼。
    眼看著朱元璋的身影消失在大殿屏風後。
    太子朱標臉上肌肉抽了抽。
    自己爹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任務給交代了,拔腿走人,剩下的攤子交給他這個做兒子的處理。
    唉!
    想他這個太子,也不知道給他爹擦過多少次屁股。
    這就是命啊!
    ……
    朱標將朝堂事處理完畢,回宮複命的時候,儼然已過正午時分。
    此刻。
    朱元璋正坐在馬皇後的坤寧宮吃著飯。
    午膳很簡單,一葷一素,一小盤鹹菜,外加三個饅頭。
    朱元璋穿著簡樸的布衣,一隻腳架在椅子上,手裏端著瓷碗,呼哧呼哧喝著稀粥。
    絲毫不顧及皇尊的身份。
    一旁,馬皇後看著直皺眉頭。
    “重八,你現在已經是大明的皇帝,吃飯怎麽還像從前軍營裏一個樣?這形象傳出去豈不讓人家笑話?”
    “唉,妹子還是在你這裏吃飯舒坦。”
    “咱是皇上,想怎麽吃就怎麽吃,咱看哪個敢出去亂傳話。”
    “話說回來,還是妹子你最了解咱,知道咱喜歡喝稀粥,吃白麵饅頭。”
    說著朱元璋抓起一個白饅頭,一大口咬下去。
    緊接著就了口鹹菜,呼哧呼哧喝著稀飯,津津有味。
    “你慢點吃,沒人跟你搶,怎麽跟個孩子似的!”
    馬皇後白了他一眼,拿筷子夾了塊肉,放進老朱碗裏,貌似不經意的說道:
    “對了重八,老二還在跟你慪氣呢?你打算什麽時候放他出來?”
    “聽說他在裏麵遇到了個先生,天天在裏麵學習,既然他認準了這個先生,幹脆連先生一起放了。”
    “正好給老二當師傅,反正他要去就藩了,就讓先生隨他去吧。”
    朱元璋三口兩口將稀飯喝完,抬頭看著馬皇後。
    “咋,這些都是老大跟你說的?”
    馬皇後沒有回避,邊收拾碗筷,邊說道:
    “老大也是關心弟弟,告訴他娘難道有錯?”
    “重八,咱知道你一直厭惡後宮幹政,但是咱兒子被關進詔獄,在裏麵受罪,咱這個做娘的總不能不管不問吧!”
    “你說那個兔崽子,在裏麵受罪?”
    聽到這話,朱元璋哈哈大笑起來:
    “他在裏麵比誰活的都瀟灑。”
    “對了,那筐新鮮荔枝是你讓人送進去的吧,那可是嶺南今年新上市的荔枝。”
    “朕都舍不得吃,讓劉和送給妹子,你卻送進詔獄,讓那兔崽子在裏麵享受。”
    馬皇後衝朱元璋白了一眼:
    “是啊,荔枝是我讓老大送進去的,我兒子在詔獄遭罪,我關心一下不行嗎?”
    朱元璋有些無奈:
    “你說他遭罪?你太小看他了,這兔崽子在詔獄裏居然安排小廝按蹺。”
    “他真把詔獄當作皇宮,想怎麽的就怎麽的。”
    “你就慣著吧,總有一天他非得給咱捅出大簍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