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虛假繁榮的背後,埋葬的是萬千百姓屍骨

字數:4866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百官也好,朝廷也罷,都不能直接製造經濟,而養活朝廷這麽多人,錢糧從哪裏來?”
    “還不是老百姓?從老百姓勞動創造的價值中,收取財稅來養活整個官僚體係,供養皇家宗親。”
    “說白了,是老百姓創造了經濟價值。”
    “雖然老百姓是經濟的創造者,卻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朝廷的那些官員們,老百姓作為生產者,需要繳納賦稅,自古以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
    朱樉聽著這些帶有新鮮名詞的經濟術語,完全雲裏霧裏。
    林澈喝了口酒,繼續說道:
    “然而,隨著國家步入正軌,官僚體係隨著王朝的發展,職權越來越大,機構越來越繁雜,官員人數相應的也變得越來越多。”
    “在田地沒有增加,經濟產出沒有變多的情況下,老百姓越來越供養不起,朝廷的開銷和官員的俸祿。”
    “咱就以當前大明舉例,大明建立時間不久,百廢待興,朝廷現有官員足夠。”
    “老百姓繳納的賦稅,供養目前這些官員,生活尚能有所保證。”
    “可一旦朝廷開始擴招官員,百姓從供養一萬人,變成供養十萬人,負擔一下增加十倍。”
    “你覺得百姓還能負擔的起嗎?大明的經濟收入,還能支撐的住嗎?”
    “歸根結底,朝廷隻有老百姓種地征收賦稅這一條生財途徑,經濟來源過於單一,實在支撐不起開銷巨大的大明帝國。”
    “可是越往後,朝廷機構越臃腫,拿朝廷俸祿的官員會越來越多,朝廷開銷越來越大。”
    “朝廷迫不得已隻能增加賦稅。”
    “如此必然造成惡性循環,朝廷開銷越大,賦稅必然越多,老百姓將變得越來越窮。”
    “最終,大明必將走上前元亡國的老路…”
    話音落下,全場駭然。
    密室內。
    朱元璋父子麵麵相覷,兩人都被林澈的這番分析震撼住了。
    朝廷開銷越大,賦稅越多,老百姓越窮。
    最終大明必將走前元亡國的老路。
    林澈這一番話,讓朱元璋震撼之餘,又有些無奈。
    朝廷要開銷,百官要俸祿,軍隊要糧餉,這些都是省不了的,必須要解決。
    而這些負擔都壓在老百姓的身上。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但是有什麽辦法呢。
    正如林澈所言,朝廷征收的賦稅太單一,就隻有農民種地的賦稅。
    這些負擔不可避免都落在老百姓的身上。
    朱元璋也想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可是朝廷上的開支又避免不了。
    隻能在賦稅上做文章,增加賦稅。
    唉,一切都是沒錢鬧的!
    朱元璋深深歎了口氣:
    沒錢就要亡國,沒錢就要滅種!
    這一瞬。
    朱元璋深刻領會到了林澈所說的:單靠老百姓種地征收的賦稅,支撐不起開銷巨大的大明帝國。
    國家虛假繁榮的背後,埋葬的是千千萬萬百姓的屍骨。
    想到這裏。
    “撲通!”
    朱元璋跌坐在椅子上,嘴裏喃喃念著:
    “咱明白了!”
    “咱終於明白了!”
    “難怪之前林先生一再強調要解除海禁,擴大商業貿易,咱確實不能一味在老百姓種地上做文章。”
    “中原故有的土地,沒辦法帶來更多的收益,當一個王朝發展到巔峰時,便是由盛轉衰的開始…”
    “沒有百姓,何談國家!”
    眼見朱元璋神魂落魄坐在那裏,朱標上前安慰道:
    “父皇所言極是!”
    “林先生高瞻遠矚,令兒臣無比歎服!”
    “兒臣以為林先生之所以將大明單獨拿出來講,必定有破解之法!”
    朱標安慰完朱元璋,隨即眼神堅定說道:
    “眼下大明財政存在困難,正如先生所說的這般。”
    “別的不說,單說我應天府,天子腳下,首善之地,雖然物價低廉,但老百姓生活同樣不容易。”
    “繳完稅,納完糧,一年到頭剩下的錢糧,僅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表麵看沒什麽問題,老百姓還能吃飽飯,可是…把目光放長遠一些,無疑是極大的隱患。”
    聽了這些,原本恢複點氣色的朱元璋,臉色再次變得難看起來。
    太子旁敲側擊的一番話,朱元璋自然明白。
    老百姓繳完稅,剩餘的僅能吃飽飯而已,根本沒有餘糧。
    一旦遇上什麽天災**,物價飛漲,這些對於老百姓,將是致命打擊。
    沉默少頃。
    朱元璋微微搖頭,歎道:
    “咱過去想問題,太簡單了!”
    “不怪林先生數落咱,咱把國家當成了自己的家來治理,這哪能治理的好!”
    “咱大明不主動求變,也得像前元一樣的亡國…”
    ……
    另一邊。
    林澈的一番話,聽得朱樉汗毛直豎。
    林先生這講課動不動就大明亡國、大明危矣的,這誰受的了啊!
    就在他琢磨這些話時,林澈提問了:
    “換做是你,你有沒有破局的良策?”
    朱樉:“…”
    聽了這個提問,朱樉腦子裏嗡嗡的。
    別說有什麽破局的良策了,就是這個問題,他都還沒搞懂,雲裏霧裏的。
    朱樉無奈抬起頭,茫然的看著林澈,腦門上就差可這‘我不會’這三個字了。
    這一次。
    林澈並沒有放過朱樉,而是目光炯炯的盯著他。
    朱樉對視了一會,悻悻的收回目光,硬著頭皮道:
    “林先生…”
    “咱們事先可說好,咱哪裏說錯了,您不能生氣啊!”
    “這都是伱讓我說的…”
    林澈瞥了眼對方,滋了口酒說道:
    “別廢話!”
    “讓你說,就是讓你能獨自思考,總不能什麽都我說吧!”
    “你要就我的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說錯了,沒人怪你!”
    有了林澈的保證,朱樉也沒有了顧慮。
    他將手中杯子放下,閉目沉思了一會,將林澈所講的東西,在腦子裏過了一遍。
    這才說道:
    “百姓供養官員困難,官員人數越來越多,百姓壓力越來越大…”
    “那…朝廷不再錄用官員,緊著現有的官員用,到時候缺一個補一個,一直保持現在的基數。”
    “或者用林先生說的方法,對朝廷官員采用考核製,優秀、合格者留,不合格者淘汰。”
    “這樣一來,朝廷官員基數小了,老百姓的壓力不也小了?”
    “林先生以為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