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林澈的問題:打仗的目的是什麽?

字數:5521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來不及多想。
    朱標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悸動,快步上前拱手道:
    “父皇聖明!”
    “先生走一步望百步,不僅有神鬼莫測之能,更有看穿時間長河的神通…”
    “腳踏實地穩固發展,堅持行於正路之上,雄圖霸業可期,大明要做的就是不犯錯!”
    “兒臣以為,先生所言非虛!”
    朱元璋用手搭上朱標的肩膀,微微一笑:
    “這話不用你說…咱也知道。”
    “可難就難在,這個‘不犯錯’上麵啊!”
    “這三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難啊!試問誰想犯錯,誰願意犯錯?奈何總是事與願違…”
    “大秦鯨吞六國,曆經六世七君,一百四十餘年,而咱大明想要吞並‘大地圖’要花費的時間,隻會多不會少啊!”
    說著朱元璋眉宇間充滿了憂愁:
    “一代出錯,滿盤皆輸,談何容易啊!”
    “林先生最多能幫你鋪路百年,可是百年之後…大明又該當如何?”
    “還能否堅持在正確的路上,不犯錯?”
    “咱…放心不下啊!”
    朱標扶起老父親重新坐下,寬慰道:
    “父皇,您瞧您?”
    “您之前還說,娘是天生操心的命,您這不也是一樣嗎?”
    “兒孫自有兒孫福!”
    “您就放心吧!”
    “咱們朱家的後世子孫,不說代代都是虎狼之君,但一定不會是孬種!”
    “按照林先生的教育方式,起碼大方向不會出錯的!”
    “父皇覺得呢?”
    朱標這一番帶調侃的寬慰話,朱元璋聽在心裏頓時心情寬慰了不少。
    他笑罵道:
    “你個臭小子!”
    “現在能耐了,居然知道調侃起伱爹來。”
    “真是翅膀硬了,別以為把林先生搬出來,咱就不敢收拾你!”
    “你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還嫩了點!”
    朱標見狀鬆了口氣。
    頷首低眉,應了聲。
    當老子的擔憂,當兒子的都看在眼裏。
    在乎的越多,顧慮就越多。
    皇帝也沒法免俗。
    可憐天下父母心!
    隻可惜,這不是百姓家,而是帝王家!
    念及至此。
    朱標忍不住微微搖頭,轉而道:
    “父皇認為…”
    “林先生提出的‘遠交近攻’有多大可行性?
    朱元璋若有所思,經過再三猶豫之下,還是沒有表明看法,模棱兩可道:
    “別急。”
    “先聽林先生講完。”
    ……
    另一邊。
    朱樉望向林澈眼神充滿了興奮,迫不及待的表現道:
    “遠交近攻,我知道。”
    “孫子的《三十六計》裏麵有!”
    “我有印象!”
    “林先生,您是要咱大明拿旁邊的番邦小國開刀。”
    林澈靠在椅子上,抿了口酒,點頭道:
    “讓你說對了。”
    “既然聊到這了,那我就要問問你…”
    “大明周邊的番邦小國,例如東邊海上的倭奴,頻頻騷擾咱大明沿海邊境,當今皇上明明恨之入骨,但卻為何沒有討伐的意願?”
    麵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朱樉陷入了沉思。
    在林澈提問之前,他還真沒朝這方麵想過。
    按理說…以老頭子的火爆脾氣,早就該有所行動了,而不是一味的被動防守。
    如今一想,是不太對。
    朱樉仔細琢磨了一番,小心翼翼道:
    “或許,海外的敵人太多了?”
    “方國珍的殘部,還有張士誠、陳友諒的後代,全都在海外紮堆,容易引來圍攻?”
    林澈豎起筷子,左右晃了晃:
    “錯了!”
    “當今皇上會怕這點殘兵敗將?放任與倭寇勾結,也湊不出多少人馬,根本不夠大明水師打的。”
    朱樉聞言更是不解,又道:
    “擔心腹背受敵?”
    “畢竟北元的威脅還沒有鏟除,大明人口又是捉襟見肘,南北分兵的話,恐生變數?”
    林澈搖頭:
    “錯了!”
    “大明的寶船,幹碎敵人的片甲,有如喝水一樣輕鬆,唯一的缺點就是機動性略差,敵人逃跑時追不上,不用分兵太多,也構不成變數。”
    朱樉麵顯苦澀,又是連說了幾個他能想到的可能性。
    然而林澈接二連三的否認,讓他不免有些懷疑人生。
    “那是因為啥呀?”
    朱樉徹底放棄,不再為難自己了,鬱悶道:
    “我又不是皇上肚子裏的蛔蟲…也不能像先生一樣能掐會算,上哪猜他老人家咋想的?”
    林澈瞄了對方一樣,搖頭笑道:
    “說你笨,你就不聰明,這與能掐會算,有何幹係?”
    “隻不過是,最基本的戰略思維…”
    “啥也不懂,就知道瞎莽!”
    朱樉臉色漲紅,難為情的撓了撓頭,終於學乖了,沒再開言強嘴。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林澈沒有再為難他,欣然解釋道:
    “大明剿滅倭寇,不費吹灰之力,之所以置之不理,無非就一個原因。”
    “打不回來錢!”
    聽聞此言。
    朱樉倒吸一口涼氣,這才如夢初醒,打開了閉塞的思路:
    “對啊!打仗需要耗費軍餉開支,若是打仗什麽好處都撈不到,還打個啥仗?”
    “嗯,還行,不傻。”
    林澈見狀,笑了笑:
    “打仗就離不開花錢,沒錢就打不了仗,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發動戰事,更像是投資,拿錢生錢,以錢換錢,不是腦子一熱,想打就打,這些事你該比我清楚。”
    朱樉屏息凝神,聽的十分認真。
    “然而,覆滅倭奴…卻沒有實質性的戰略意義,除了能解恨以外,沒其他東西了。”
    “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啥沒啥,又是一座孤島,管理極其不便,更談不上發展了。”
    林澈雙手一攤,歎道:
    “不管橫看豎看,都是一樁賠本的買賣,不僅勞民傷財,更是給大明徒增負擔。”
    “簡而言之…但凡倭島有一丁點用處,早都劃入華夏版圖了。”
    “就因為沒用,誰見了都嫌棄…這才讓倭奴人活到現在…”
    聽了林澈的耐心解釋,卻見朱樉劍眉緊蹙,重重歎了口氣。
    明白是明白了,但也更糊塗了!
    如此一來,遠交近攻的戰略,豈不是又自相矛盾了?
    無利可圖的話,打仗就沒意思了,不能以戰養戰,早晚得透支國力…
    朱樉憂心忡忡道:
    “林先生!”
    “我不太明白…”
    “既然您早就考慮到了這些,為何還堅持‘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
    “大明現如今百廢待興,國庫空虛寸步難行,經不起任何的消耗!”
    朱樉豁然起身,作揖道:
    “學生愚鈍!”
    “請先生明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