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想太多!朕沒這個意思!

字數:4413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隻問甘薯嗎?】
    所有人的思緒也不過在片刻之間就過去。
    此時,麵對始皇帝的問題,顧綾雪的腦海中隻有一個念頭。
    那就是……
    【隻問土豆嗎?難不成老祖宗也覺得如果將辣椒、西瓜、紅薯、花生、黃米這些,一次性全都運送過來的話,太過高調了嗎?】
    【這是在敲打我?想要我低調一點?】
    顧綾雪眼珠子轉了一下,覺得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
    【最近好像確實有點太放飛自我了,發明出來的一個一個往外冒倒沒什麽,像農作物這些東西,憑空出現,運輸方麵就算是有飛機,從哪來的,為什麽有這麽多種子,都不好解釋啊!】
    【畢竟其他大洲也是真的沒有,等到時候大軍打過去了,啥也沒找到,那豈不是全露餡了?】
    聽著顧綾雪的心聲,嬴政一時間有些無言。
    尤其是看某人眼珠子滴溜溜轉動的樣子,嬴政更是心累。
    想太多!
    朕沒這個意思!
    你拿再多出來,即便再離譜,朕也絕不深究!
    你小子上次拿出的那什麽智能手環,你看朕有曾問過一句嗎?
    【要不然……就先把一袋子土豆先運送過來。】
    【剩餘的農作物,還是像南瓜一樣,就先悄悄的分散種到其他地方,最後隻拿出來一少部分到鹹陽?】
    【是這個意思嗎?】
    顧綾雪一邊想著,一邊回到道:“稟陛下,經農耕民生學院的學者們的日夜鑽研,複合肥的研製已到關鍵階段,料想不久之後便能批量生產。”
    “至於甘薯……”
    【嘿,有了!我真是個大聰明!】
    顧綾雪瞬間又想到了一個主意,不由勾起了嘴角,說道:“臣已修書呈遞師門,但尚未收到回複,不過……”
    “當下十一月正值甘薯成熟之季,此刻師門上下想必正忙於收獲事宜,待收獲完備,便會即刻安排將其全數運送過來。”
    說著,也不等其他大臣們詢問,繼續說道:“這甘薯原產於南荒洲及某些群島,初始之時畝產量頗為低下,可能僅有數百斤。”
    第(1/3)頁
    第(2/3)頁
    “然於種花家長期的種植過程中,已然培育出了高產甘薯品種。”
    “如今,即便是在一些較為貧瘠的土地上,其畝產量亦可達三千斤上下。”
    “若於土壤肥力優渥、灌溉順遂等優良種植環境,其畝產量更是能夠飆升至六千乃至一萬斤之多。”
    說著,顧綾雪一副自豪無比的樣子,憨厚的笑道:“陛下,種花家別的方麵不敢說,但於農耕種地之域,技藝精湛、經驗豐富,實有諸多精妙之處可為大秦所用。”
    嘶!
    又是畝產數千斤,甚至上萬斤之多的農作物!?
    甘薯?
    而此前他們竟未曾聽聞聽到任何消息……
    文武百官們麵麵相覷。
    而且,聽武定侯這話的意思,莫非,此前運送至大秦的大薯、玉米、西紅柿、土豆、棉花這些,全都是種花家自己培育種植,然後收割完畢後,才跨越了千山萬水,輾轉送至大秦的?
    這一刻,馮去疾、李斯、尉繚、王翦等人看向顧綾雪的眼神更加的怪異了。
    好吧,他們承認,種花家於農耕之道上造詣非凡!
    但你這句“別的方麵不敢說”,是不是未免太過謙虛了?
    數十上百石的糧種啊!
    種花家能有多少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但種花家一向低調無比,估計也就……千人左右吧?
    便是再深諳天時地利與作物習性,也是需要人手去種植的!
    所以!
    種花家恐怕早就用上了如蒸汽犁這樣的農耕工具吧!
    那他們於科技器物的製造商,必然也有著非凡的智慧,以及高超的技藝!
    “哈哈哈……”
    這時,一聲豪邁爽朗的笑聲自嬴政口中而出,“此乃天佑大秦,亦是愛卿與種花家之功,待甘薯運來,定要全力推廣種植,使我大秦國力因之更盛!”
    嬴政心情極好。
    文武百官們紛紛附和,心中也一樣雙倍高興。
    第(2/3)頁
    第(3/3)頁
    剛剛才親眼目睹這蒸汽機於車上的用途,心情還沒完全平複下來呢,就又聽到大秦即將再得一種畝產成千上萬斤的農作物,這確確實實是天佑大秦啊!
    馮去疾笑著看向顧綾雪,問道:“莫非此前那些玉米、西紅柿亦都是種花家親自種植?種植之時,用的可是如蒸汽犁這般農具?”
    所有人都看了過來,顯然,大家心裏麵也都是這樣想的。
    顧綾雪嘴角噙著一抹淡淡的笑意,點頭道:“馮相大人所言不差!”
    “據下官所知,這天下七大洲,各有其獨立的農業起源。”
    “我中洲的農業起源地應當是黃河、長江流域等,在這些地區,先輩們馴化了如稻、粟、黍等諸多適宜當地氣候與土壤條件的農作物。”
    “但是,西極洲、南荒洲、北溟洲等大陸,卻沒有稻、粟、黍!”
    “如紅薯和土豆,皆起源於南荒洲,也被當地原住民所馴化,其生長習性與南荒洲的環境相得益彰。”
    聽到這些,眾人目露異色。
    外洲的農作物竟皆如此高產?
    再想想,自己這邊的稻、粟、黍都未曾超過千斤……
    文武百官們心裏麵有些吃味了。
    【這也沒辦法,這種塊根類的作物本來就通常具有一定的高產基因潛力。】
    【而且,我們這邊也是有塊根類作物的啊!】
    見眾人神色微變的樣子,顧綾雪又緊接著強調了一句,“塊根類作物本身具有高產的特性,但在其起源之地,當地原住民的種植技術頗為簡單粗放,僅僅知曉在合適的季節將紅薯藤或土豆塊莖埋入土地,此後幾乎無需太多複雜的田間管理,便能收獲一定產量。”
    “估計現在的畝產量還停留在一千至一千五左右呢。”
    “然而,我們華夏文明卻全然不同。”
    “我們喜愛農耕,喜愛鑽研能夠增產優良品種……”
    顧綾雪還在說著,嬴政與在場的文武百官們都微微點頭。
    喜愛改良品種,這話倒是一點不假。
    就說民間的農戶們,在穀物收獲的時候,都會基於直觀的觀察,以及長期積累的經驗,來選擇那些具有良好生長性狀的種子,以此希望後代植株能夠繼承如生長健壯、產量高這些優良的特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