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豁出去了

字數:9990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 一年一歲月,一歲一枯榮。
    春節之後,京城東四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的生意越發慘淡。
    誰也沒想到,這家開業不過四個月的快餐店能衰敗得這麽快。
    而且即使主動降價,也對生意毫無幫助,營業額和顧客的數量都在進一步降低。
    現在每天肯冒風險來挨宰的客人還不到這家店剛開業的三成了。
    隻要幹餐飲的人都能估算出來,差不多也就是保本線了。
    這種結果實在令人哀歎,由盛及衰的速度已經創造了京城餐飲業的記錄,足以成為快餐業的反麵教材。
    於是為了挽救買賣,老板不得不又做出了相應的改變。
    這次價格倒是沒有再降,不過考慮到顧客的錢包因素,加州牛肉麵大王終於放棄了高傲的態度。
    他們出售的麵開始分大小碗了,小碗麵三塊五,大碗麵五塊。
    另外,店裏的經營品種也在努力豐富。
    原來店裏隻賣招牌牛肉麵和香辣牛肉麵兩種主食。
    現在多了一種雞絲麵。
    小涼菜從原本的土豆絲和海帶絲兩種,也新加了腐竹、黃瓜、白切雞和泡菜四種新選擇。
    由此可見,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已經有點慌神了,麵對與日俱增的經營壓力。
    為了不落入賠本賺吆喝的境地,大概是把能想的轍都用上了。
    但即使這樣,也沒能起到多少改善效果。
    畢竟產品的性價比在那兒擺著呢。
    價格太貴,沒有真正好味道的成熟爆品。
    隻靠噱頭賺不到回頭客,始終是這家店最大的短板。
    說白了,就是一家麵館兒而已。
    哪怕冠以美國加州的名義,也不難讓人一眼辨清其本質。
    京城人就是再傻,也沒到能讓店家用個“加州泡菜”輕易忽悠的地步。
    如今有了薑餅人做對比,神秘“美國加州”濾鏡破碎,這家麵館兒還想用出口轉內銷的法子賺高額溢價,何其難矣。
    與之相比,前門店的肯塔基的情況就要好得多。
    畢竟人家還是正宗的美式快餐。
    原味雞的味道還是和中餐的炸八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而且肯塔基店鋪的裝璜和設施也比較時髦,衛生和服務的標準更是沒得挑。
    相對成熟的管理方式就是肯塔基的核心競爭力,還是能夠為一些不是太在意價格的顧客,提供相當的情緒價值和美食享受的。
    像目前,肯德基三層每周末還是能接到多則上百人,少則幾十人的婚禮的訂單,就能說明一切。
    隻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因為有了薑餅人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競爭對手,肯塔基的經營狀況同樣是在逐步走向下坡路。
    從春節之後,汪大東就發現,每天大早開門,肯塔基的門口已經沒人排隊了。
    大多數時間裏,肯德基的上下兩層都能找到閑置的座位。
    隻有中午和晚餐還能恢複一個多小時顧客盈門的熱鬧場麵,但是也沒法再複原剛開業時,排隊能排到一裏地之外的盛景。
    從節後重新開業到3月10日,實際營收下滑得更厲害。
    肯塔基平均每天也就兩萬塊的入賬,平均日營業額幾乎掉了一半,這種情況還讓人怎麽能安逸得了?
    最可氣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顧客是抱著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目的而來的。
    因為薑餅人門前排隊的人太多,往往幾個人同來回留下一個人排隊,其他人都跑到肯塔基來休息來了,他們根本就無意到肯塔基消費,隻是借個地方避風等候而已。
    這侮辱性可太強了,簡直把肯塔基當成了薑餅人的候餐區了。
    總之,這一切都讓汪大東心知肚明,再這麽白白等下去無異於慢性死亡。
    他必須趕緊破局,盡快找到一條突圍之路才行。
    否則他的快餐帝國還怎麽實現?
    他哪裏還有可能當上公司的合夥人?
    他還談什麽未來,談什麽抱負?
    然而隨著對薑餅人關注越多,調查越多,了解到的情況越多。
    汪大東就越來越失落,越來越恐慌,越來越懼怕,越來越心寒。
    因為薑餅人好像就是他天生的克星,完全沒有什麽短板,好像樣樣都要超過他。
    據汪大東調查得知,這家快餐廳的老板姓沈,也是個美籍華人。
    也就是說,薑餅人除了和肯塔基一樣,都能享受合資企業稅收優惠。
    而且這個沈存本人,也並不是個餐飲業的外行,人家在美國也是開餐廳的。
    哪怕是開中餐廳的,可沈存從小在美國長大,對西餐和美式快餐也不會陌生。
    畢竟快餐業是那麽簡單的東西。
    在美國發展多年,運營模式已經成熟,市場早就被幾大巨頭瓜分殆盡。
    第(1/3)頁
    第(2/3)頁
    對長期生活在美國的人來說,哪怕是個移民,也早就不是什麽秘密,毫無神秘性可言了。
    這個沈存明顯就很懂得快餐業玩兒法,甚至他還有了進一步的改良措施。
    實際上,汪大東就沒想到,還別看薑餅人那麽多菜品。
    可廚房連一把刀都沒有,全部都是加熱就能上的菜品。
    這麽一來人工開支也就比肯塔基少,而且效率極高。
    僅一個服務員就能滿足五六桌客人的需求,獨立完成烹飪、上菜和清理工作。
    這一手簡直把他給驚豔到了,甚至心裏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還不算,再加上薑餅人還憑借巨大的資本優勢形成了規模效應。
    一開就是五家餐廳,所有菜品和酒水飲料都采用本地食材,隻有調味品是大批量海外購買。
    這些長期需要消耗的成本開銷可比汪大東的肯塔基低多了。
    那真是越有錢就越省錢。
    而且人家還在餐廳的位置、裝潢、餐具下了心思的,水準接近正式的西餐廳,可比肯塔基顯得高級多了。
    但偏偏菜品的價格又是那麽便宜。
    這叫什麽?
    這就是把錢花在了刀刃上。
    所以汪大東的肯塔基哪裏還有贏的機會?
    說句實話,他就是降價降到自己吐血的地步,也沒有人家那樣的價格優勢。
    何況即使如此的價格,人家還能依然有賺,不是小賺而是大賺。
    他又怎麽跟人家競爭?
    汪大東不知道自己這個競爭對手在報紙上那些感人至深發言是不是由衷的。
    但他卻無法否認,“真正好吃的東西,應該既便宜又好吃“這句話,從沈存的口中說出來,對於顧客實在是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輕而易舉就贏得了京城百姓的心。
    無論是不是喜歡西餐的人,都會認為薑餅人是個有良心的企業,對其好感倍增。
    就衝這個,薑餅人就已經在大陸市場立於不敗之地了,足夠紅火好幾年的了。
    甚至他都認為,如果沈存要是把這種快餐運營模式反向輸送回美國。
    弄不好都能讓幾個快餐巨頭手忙腳亂傻了眼,很有可能在已經被幾大巨頭牢牢把控的美國市場搶到一席之地。
    反正不管怎麽說吧,汪大東對沈存這個勁敵情緒複雜。
    既恨這個對手的,又有點佩服這個對手,頗有點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
    不過好就好在,汪大東也不是個無能之輩,他畢竟是個有著相當豐富從業經驗的快餐專家。
    通過分析薑餅人的經營模式,他不但開了眼界,在對手身上學到了一些新的東西。
    而且經過冥思苦想,消化掉這些東西,最終還是從薑餅人的身上發現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關鍵,那就是薑餅人實在太過依賴供應鏈了。
    薑餅人的模式就是利用資本優勢薄利多銷,必須得店麵達到一定數量,銷量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維持良性運營。
    完善的供應鏈幾乎就是薑餅人的生命線。
    也是這家企業保持高性價比的優勢的來源。
    這也就是說,薑餅人在京城雖然占有充分優勢,但同時也把這家企業束縛在了京城。
    畢竟京城的供應鏈是帶不走的。
    如果薑餅人想要發展擴張,每到一個新的城市,都需要一條完善的供應鏈和好幾家店麵才能立足。
    而且這麽幹,需要的時間和資金都不是小數目。
    但薑餅人又采取的是低價策略。
    他們回收投資成本的時間,至少是肯德基的三到五倍。
    或許需要整整一年,才能在京城回收這五家店的成本,實現真正的盈利。
    說白了,就是在搶占市場方麵,薑餅人的效率太低。
    盤子太大也有大的壞處。
    他們不可能像肯塔基一樣,隨處落地生根,如同細胞分裂一樣迅速複製自己,他們隻能穩紮穩打,慢慢發展。
    而這就是汪大東唯一的翻盤機會。
    所以為此,汪大東決定完全放棄最初的打算,轉而采取其他的辦法發展大陸事業。
    那就是奉行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去別的地方開辟多線戰場。
    先用貸款在其他城市開店,然後在那些分店取得成功之後再開啟特許加盟的模式。
    其目的是快速搶占市場,以各種方式回收資金,然後在這個過程裏打造自己的供應鏈優勢。
    等到自己在大陸內地站穩腳跟有了一定實力,再和薑餅人正麵交鋒。
    不用多說,這種選擇也就意味著風險加大,難度增加。
    汪大東不但要先說服總部同意他的選擇,而且還需要自己去承擔相應的貸款風險。
    甚至即便是促成此事,他今後也沒安逸的日子過了,注定要坐著飛機全國四處奔波。
    可是沒辦法啊,除此之外,他是再也想不出能和薑餅人抗衡的辦法了。
    第(2/3)頁
    第(3/3)頁
    對他來說,與其在京城仰人鼻息,最終窩囊死,還不如奮力一搏,拚個活路出來。
    而且至少,他在津門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他不但有過成功經驗,而且還有相當廣闊的人脈,據有相當的把握在津門能夠獲得如同京城開業一樣的成功。
    3月10日,這天就是汪大東奔赴津門,去求貸款的日子。
    實際上寧衛民在首都機場無限感慨的同時,汪大東也在津門地方銀行的門前琢磨著自己的心事。
    他哪裏想到,自己兜了一個圈子,居然又繞回來了。
    本以為自己能夠憑借京城的至高優勢覆蓋全國,哪知道碰上個硬茬子,最後還得回津門混,靠津門的人脈來救自己。
    別說在此地開店需要對方幫忙選址,聘人了,就連貸款都是原先津門這些合作單位的人幫著跑來的關係。
    他現在不再對這些人的一口津門腔感到反感,他也不再覺得這些人土裏土氣沒見識了。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事情,他意識到了津門的熱情和厚道,辦事的果敢與大度,真真實實地令他感動。
    完全不像那些京城人,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後,一點也靠不住。
    連畜牧局也不肯為他的貸款提供便利,反而勸他以穩為上,不要盲目擴大規模。
    不過很快,汪大東的觀感就又變了。
    因為一頓午飯,他才真正發現了這些津門人熱情奧秘。
    如果從道德出發,他們一點也不比京城人高尚。
    這頓飯是津門的鴻賓樓吃的,但飲食的規格已經突破了老百姓的見識。
    半斤一隻的大對蝦要了五對兒,巴掌大的海螃蟹要了兩盤,還有蔥燒海參,紅燒魚翅,蔥油響螺,澆汁鮑魚,一桌子的高檔海鮮,令他的前額沁出了汗。
    而且喝的除了茅台還有瓶xo,光酒錢就不老少。
    汪大東一邊向幾個津門人敬著酒,一邊合計著,這桌席到底要花他多少錢。
    不過很快,他就想好了,求人家辦事,這錢是必須花的。
    大陸內地不是美國,辦點事,經手人免不了要從中收取好處。
    反正這錢也算花在刀刃上,他在這兒花掉的,以後能從進門人身上再掙回來不就完了,隻要事情辦成了,何必計較什麽呢?
    “孫處長,您對我們的資質還有什麽要求沒有,那五百萬……”
    汪大東敬過酒後開門見山地就要問。
    哪裏知道這位行長把手一擺,按下了他的話,“不談錢,今天不談錢,誰都不許談錢。”
    “對對對,今天是初次見麵,隻論友情不說正事。”另一位是介紹人,馬上附和著說。
    “來,汪先生,我也敬你一杯。”
    孫行長舉起了酒。“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你在我們津門開辦的胡姬花如今可仍然是生意紅火啊。沒想到您還在京城開了那麽有名的快餐店,真是了不得。沒能早認識你這位美國大老板,甚為遺憾啊。”
    “不敢,不敢。”汪大東便也把酒杯舉了起來。
    而在這一飲而盡後,對方的招數才真正開始施展。
    “汪先生啊,你打算在津門開辦的那個肯塔基,在美國真的有許多分店嗎?”孫行長猶豫中開口問。
    “是的,有兩千多家,”汪大東恭恭敬敬地回答,“您不信的話,我可以給您提供資料的”。
    “那倒不用,我隻是有點意外,我還不如我兒子。我兒子就說你那個店是美國的餐飲巨頭,說我擔心你們還不上貸款是沒必要的。而我卻一直都拿不定主意呢,本來嘛,美國有什麽好的,我們這邊一直都說你們那地方就是個地獄嘛。可我兒子說那是宣傳,他就是不相信美國有那麽苦,有那麽壞,還非要到美國去看看……”
    介紹人這時候停了筷子,“那好辦,那好辦,那還不是汪先生一句話的事。孫行,您放心,這點事對汪老板來說,輕而易舉……”
    汪大東登時就愣住了,可還沒容他多琢磨,隻聽孫行長又生氣的抱怨起來。
    “哎,哎,老弟,你別誤解了我的意思。我是說現在的年輕人真不懂事,不管怎麽勸都沒有用,我那老伴也跟著一塊兒犯糊塗,還幫我這個兒子說話,還讓我給他找個能去美國的門路,成何體統。反正我是堅絕不主張這混小子去那個鬼地方的。”
    “您哪,別生氣。”
    介紹人把酒遞到孫行長的麵前,“喝酒,您消消氣。其實呀,孩子的事您甭太上心,他非要去,就讓咱們汪先生幫個忙,給他辦不就結了嗎。等到了美國碰了釘子,受受教育也沒什麽壞處。先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來,喝酒,我敬您了。”
    孫行長把酒喝下去又說,“可美國是咱說去就去的嗎,那得多少錢哪。這小子就是異想天開。”
    “哎,孫行,您可先壞了規矩,您不是說好了嗎,今天晚上誰也不許提錢,您麽……不行,這得罰酒,您還得再喝一杯。”
    介紹人說著就又給孫行長滿上了,這個時候,他見汪大東還在發愣,忍不住在桌子底下踹了汪大東的鞋子一腳。
    一直坐在旁邊插不上話的汪大東,直至此時一個激靈,好像才終於明白過來,眼前的兩位是多麽有天賦的演員。
    而他自己事兒成與不成就在他隨後的一個態度上了。
    其中的得失他沒工夫細琢磨了,想想京城糟糕透頂毫無希望的局麵,他隻能忍著對未知的擔心,硬充大方,豁出去了。
    趕緊舉起酒杯表示。
    “您這麽說,那就見外了。用不著您操這個心。孩子想出去看看是好事,無論手續還是費用,都交給我來辦好了。”
    這話一說,效果立現。
    至此開始,飯越吃越熱乎,酒越喝越近乎。
    而汪大東既然都已經吐了血了,那他所求之事,還叫個事兒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