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老朱即將進入天命之年,大明卻依然是個孩子

字數:4636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朱元璋哈哈大笑,再次舉起酒杯說道:“吾兒所言甚善!今日聽諸子之言,咱心中甚慰。
    願我大明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
    眾人紛紛響應,再次舉杯,共慶大明盛世。
    此時整個坤寧宮內充滿了歡樂和諧的氣氛,仿佛預示著大明未來的繁榮昌盛。
    朱元璋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兒子們,心中湧起一股自豪之情。
    他轉頭對馬皇後說道:“這些孩子們都有著各自的見解和智慧,他們將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未來繼承大明的江山社稷。”
    在這個溫馨的氛圍中,父子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無間。
    朱元璋深知,隻有諸子團結一心,才能讓大明走向輝煌。
    隨著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晚宴進入尾聲。
    朱元璋站起身來,最後一次向眾人敬酒。
    他鼓勵大家繼續努力,共同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
    最後朱元璋宣布晚宴結束,然而這一夜的美好時光,將永遠留在每個人的記憶中。
    走出坤寧宮的朱標,一臉感慨地說道:“我大明的未來,也將因為這一刻的團聚,變得更加光明燦爛。
    我記得你說過,人類是有新手保護期的。
    小時候不管有多危險,總是能化險為夷。
    可一旦進入了社會之後,一點點小事就能讓一個人丟掉性命。
    對於這個觀點,大哥是十分認可的。”
    朱棡心裏明白,朱標表麵上說的是人,實際上卻是在講如今的大明王朝。
    雖然老朱今年已經快50歲了,但過了今晚之後大明才剛剛進入洪武十年。
    曆史上的洪武十年,發生了以下大事。
    1老朱設立了通政使司,作為皇帝的“喉舌之司”。
    長官稱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納和封駁。
    2胡惟庸改任左丞相,他在任期間遍植朋黨、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
    3廣西賀州屯軍陳華四等作亂,桂林衛指揮薑旺率兵擊斬之,俘其眾千餘人。
    4以兵部尚書李允為禮部尚書,吏部侍郎陳銘為兵部尚書。
    5朱元璋命汝南侯梅思祖,往濟南青州簡閱兵馬。
    6以福建新籍軍士三千,分隸雷州諸衛。
    7遣官祭功臣於雞籠山廟。
    8以都督僉事曹震,為河南都指揮使。
    9朱元璋命都督僉事藍玉,練兵東昌。
    10靈壁縣民袁亮、蔣開山聚眾作亂,官軍捕斬之,境內悉定。
    11命衛國公鄧愈為征西將軍,大都督府同知沐英為副將軍,率師討吐蕃。
    起因是吐蕃所部烏斯藏,邀殺使者鞏哥鎖南等,故命愈等討之。
    12詔加贈高陽郡公耿再成,為泗國公。
    13北元將領也速寇慶陽,慶陽衛兵擊卻之。
    14密雲衛火燔廬舍。
    15泉州民任鈞顯等作亂,寇安溪縣,奪縣印而去。
    泉州衛追擊斬之,獲其黨三百餘人。
    16置宿州守禦千戶所,以鳳陽衛官軍往實之。
    16朱元璋命靖海侯吳禎,督浙江諸衛水師,運糧往給遼東軍士。
    17山西行都司言:所轄邊民,請自備兵械,團結防虜寇掠。
    18朱元璋命曹國公李文忠,往鳳陽視師。
    19征西將軍鄧愈,兵至吐蕃。
    攻敗烏斯藏之眾,追至昆侖山
    斬首甚眾,獲馬牛羊十餘萬,遂遣涼州等衛將士分戍碾北等處而還。
    20番酋也速脫火亦等寇涼州,指揮鄭遇春率兵擊卻之。
    俘敵千餘,馬、牛三百。
    (21)征西將軍鄧愈遣使來報捷,上遣使召愈,班師還京。
    (22)朱元璋命平涼侯費聚,往陳州理軍務。
    (23)朱元璋命大都督府官選武臣子弟,入國子監讀書。
    (24)增築廣州城。
    (25)陝西都指揮使司言:莊浪衛舊軍四千,後複增新軍四千。
    地狹人眾,難於屯駐。
    乞將新軍一千人往碾北守禦,一千人於西寧脩城。
    暇則俱令屯種止,以舊軍守禦莊浪。
    (26)朱元璋命陝西等衛土著軍士,每月人給糧一石。
    (27)衛國公鄧愈,卒。
    (28)江夏侯周德興,因罪下獄。
    (29)四川威茂等處土酋董貼裏叛劫殺百姓,朱元璋命禦史大夫丁玉,為平羌將軍率師討之。
    (30)上謂都督府臣曰:在元末時期,天下紛亂不安,咱承擔起了責任。
    依靠將帥們的力量,平定各地的禍亂。
    那些有智謀、英勇的人,有些在王事中失利,有些則安享天年。
    他們的功績屬於國家,不應該被遺忘。
    有子孫的人應該被任用,以安撫逝者的靈魂。
    於是都督府錄丁忠等510人,以聞授指揮、千百戶有差。
    上又恐其年少未更事,令於在京直隸衛所署事,以試之。
    (31)太仆寺奏:孳生馬21816匹。
    思緒百轉千回之間,朱棡猛然想起胡惟庸、江夏侯周德興之流,都已經在洪武九年成為塚中枯骨。
    衛國公鄧愈也沒有得到出征烏斯藏的機會,藍玉即將跟隨傅友德討伐北元,自然不可能再去東昌練兵。
    隻是對於兵部尚書人選的變更,朱棡還是要親自過問一下的。
    “大哥,不知道你對兵部尚書李允了解多少?”
    此時坐在馬車裏看書的朱標,抬頭看了一眼自己的三弟。
    “李允是去年由兵部侍郎晉升為尚書的,自從禮部尚書張籌死後,我就打算將他調任禮部尚書。
    至於兵部尚書一職,我打算讓吏部侍郎陳銘暫代一下。
    當然如果三弟有更合適的人選,也可以給大哥推薦一下。”
    實際上朱棡對於這兩個人都不太了解,他隻是想知道自己提前把“胡惟庸案”翻出來,會對後續的大明王朝曆史造成怎樣的衝擊?
    “大哥執掌監國之權,對於這些官員自然要比我更了解一些。
    況且眼下我需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朝廷方麵還需要大哥多多費心才行。”
    在經過短暫的沉默之後,朱棡笑了笑繼續說道:“通過商暠的介紹,我對李允倒是有所耳聞。
    據說他在兵部任侍郎期間,工作還算勤勉。
    不過具體的能力和品性,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朱標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緊接著朱標話鋒一轉,麵色嚴肅地問道:“三弟,大哥知道你近來手頭的事情確實不少。
    不過‘宜興案’已經引起了老爹的關注,你最近是否有了新的線索或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