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災民
字數:4640 加入書籤
陛下看到李大人的奏折的時候很懷疑人生,這麽簡單的安置災民的方法,為什麽從前沒人想到呢?
當然,這個方法隻適用於小麵積受災。
若是長安城一下子來了幾萬災民,城裏就安置不下。
朝中也並非無人反對,戶部侍郎認為,城中災民妥善安置了,那各鄉鎮,各村莊的災民呢?
他們沒有那麽好的安置條件,是否對他們不公平?
陛下不是那麽容易被左右的,他認為各地應該盡力妥善安置災民。
而不是拖富裕地區的後腿,幫助災民,應該有多大的能力,就出多大的力氣。
世上沒有絕對公平的事!
老天爺也不公平,有些地方風調雨順,有些地方天災人禍。
其實不是沒人想到,由朝廷出麵租賃閑置災民。
而是大部分大臣潛意識認為,災民用不著住那麽好的房子。
魯大壯看著眼前堅固高大的房舍,一臉不敢置信。
這麽好的房子,真的白給他們住?
若不是他家房舍被積雪壓塌,他這輩子也不可能住上這麽好的房子!
他用力揪了自己大腿一下,很痛,不是做夢。
聽說是陛下開恩,陛下出銀錢給他們租的房子。
能住到開春,冰雪消融,他們可以自建房舍的時候。
這麽好的房子,得花陛下多少錢啊!
有這麽一瞬間,他在想,陛下還不如把租房子的錢,分發下來,讓他們重建家園。
其實很多災民也潛意識認為他們不需要住得那麽好,有這個銀錢,不如直接分發給他們,他們想把錢花到刀刃上。
在他們看來,陛下這個錢,花到了刀柄上。
他們沒有想,那麽冷的天氣,他們需要花費多大的力氣,吃多少苦,才能把房屋重建起來。
窮人不怕吃苦,隻要能找到活幹,餓不死,他們能頑強的生存。
所以以往的災民,他們隻需要朝廷施舍他們賴以生存的糧食。
再多的,是不敢想的。
沒想到如今陛下不但給他們足夠的糧食,還給了那麽好的房子讓他們暫住!
許大娘抱著懷裏骨瘦如柴的孩子,默默地哭了。
這是喜悅的眼淚,她們能活下去。
沒有房舍遮風禦寒,她們一家子老幼婦孺,哪怕有食物,也可能會凍死。
如今陛下開恩,讓她們有瓦遮頭,隻要等到開春,她們就能自力更新。
在她心裏,陛下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是古往今來最聖明的陛下!
賑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災民們幾人一屋,都分到了房舍。
大部分是相熟的住在一塊,衙門分配的時候就統計過災民之間的關係。
誰跟誰是鄰裏,誰跟誰是親屬,衙門一清二楚。
這是預防災民生事,隻要一人生事,他的親屬鄰裏都會受到牽連,會被趕出來。
所以一些有偷雞摸狗習慣的,會被同屋重點關照,重點監視。
白天的時候,身強力壯的男人會被組織起來,清掃積雪。
城裏的清掃完,還會被拉到官道清掃。
積雪清掃幹淨,又被拉到山上伐木,適合蓋房舍的,開春會分發給災民。
削下來的枯枝,則拉回城裏,給災民們當柴火燒飯。
女人們,則在家做飯,做好會有衙役拉走,送到男人們幹活的地方。
除了做飯,女人們還要做一些針線活,有好心的富商,給災民捐了一批殘次的布料。
她們需要把衣裳做出來,她們不約而同的,先做男人的衣裳。
因為他們需要出門幹活。
宅院裏的孩童,無疑是最開心的。
在這裏,他們可以盡情的玩耍,不用擔心餓肚子,也沒有他們能幹的活。
他們甚至覺得,這不是受災,是上天給的獎勵。
李素素跟著父親去了一趟安置區,因為主意是李大人提出的,陛下安排李大人監督救災一事。
去了一趟,她發現,朝廷分發下來的糧食都是粗糧。
災民們原本是吃慣了苦,自然不會嫌棄。
甚至覺得,朝廷真好,能讓他們吃飽。
要知道在家時,要節省糧食,不敢吃飽。
如今糧食都是集中管理,每頓分配,舍不得吃,也留不到開春帶回家。
他們吃上了飽飯。
但是李素素覺得,民以食為天,為什麽不讓他們吃得好一些呢。
於是她教負責煮飯的婦人點豆腐,做豆花。
是的,朝廷撥下來的糧食,大部分是黃豆。
她們一般都是把黃豆磨成粉,做成豆餅。
或者直接煮豆。
曬得幹幹的黃豆,很硬,要泡上一晚,才好煮熟。
這樣煮熟的豆子,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難消化的。
往往吃進去什麽樣,拉出來就什麽樣。
很難給孩子補充到營養。
看著麵黃肌瘦的孩童,她於心不忍。
於是教煮飯的婦人,把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漿。
做成豆腐和豆花。
煮飯的婦人,除了做飯何裁衣,沒有別的工作。
自然不會嫌棄太費時間。
若是在家中,有幹不完的農活和家務,她們是不會答應做這麽精細的飯食的。
在她們心中,能吃飽就行。
飯食怎麽簡單怎麽做。
煮豆子的時候,隻需要偶爾看一下火,她們可以忙別的活。
做這個豆腐和豆花,她們需要一直忙活,完全沒有空餘的時間忙別的事情。
之所以不拒絕,一是開口要教她們的少女,是貴人之女。
還有就是,這是一門手藝,還是極少有人會的手藝。
學會了,將來她們或許可以用這門手藝謀生。
貴人還是免費教給她們的,無須她們付出任何代價。
這跟天上掉餡餅有何區別?
哪怕將來回家,如果不是以此謀生,不是過年過節,她們不會去做這個豆腐豆花。
她們還是很用心地學。
給李素素省了不少心。
有聰明的婦人,一點就通,看過就會。
讓她有種把這個婦人帶回府裏的衝動。
這樣聰明的婦人,不應該埋沒在繁重的家務農活中。
李素素很欣賞這樣聰明的人,特意與之交談。
得知她叫範娘子,家中夫君是個遊手好閑的混子,夫妻育有一子一女。
家中二老都是勤快人,隻是年紀大了,老來得子,把小兒子慣成了一個四肢不勤的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