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延安衛

字數:8271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延安府,嘉嶺山,南關圍城。
    伴著月色,城關上戴笠盔的旗軍吃力推動絞盤,嘩啦啦的鐵鏈聲隨之響起,最後咚地一聲,重歸平靜。
    火把映照的幹壕溝上,吊橋砸落的滾滾塵埃裏,一人自煙塵中單騎入關。
    圍關開門的衛軍打了個招呼,道:“小劉爺,將軍和任百戶在範公井等你。”
    “知道了。”
    煙塵裏的人是劉承運。
    他翻身下了毛驢,提起擋煙塵的圍巾,揮手驅散麵前塵土,對衛軍道:“等久了吧?”
    “不久,不久。”旗軍邊說邊踮起腳向承運身後探,看著驢車:“小劉爺,後頭這是?”
    “幾個弟兄受傷了,在圍城養傷,還有我從油坊弄的豆油,給弟兄們補補。”
    說罷,衛軍還正欣喜,就見劉承運從懷裏掏出開心果塞到他手裏:“阿月渾子,西邊來的,晚上掰著吃。”
    衛軍喜笑顏開,招呼人手下來搬貨、帶傷兵進城,不忘道謝:“多謝小劉爺還記著咱獅子營的老弟兄。”
    劉承運擺擺手,邁步進了依山而建的南關圍城。
    這座城內的守將,是楊彥昌。
    此時的楊彥昌,已非恨不得做賊維持生計的試百戶,而是延安衛南關圍城的實授正千戶,身著錦緞曳撒,在井邊望月負手而立,好不威風。
    隻不過沒人知道,他心裏有多苦。
    這還得從劉承宗劫縣衙大牢那日說起。
    城裏城外都打亂了,千戶張雄領軍出圍城。
    楊彥昌本想趁亂帶餘下守軍洗劫圍城裏的庫銀、糧食,逃去同劉國能落草。
    萬萬沒想到,吳千總和千戶張雄先後死在劉承宗手裏。
    頂頭上司死個幹淨,他不用跑了。
    可是不跑,他就是延安衛最後的在職軍官。
    當一不做二不休的劉承祖、張天琳、王和尚率部於城外四下奔馳。
    僅剩三十六名旗軍的南關圍城,是當日官府最後的堡壘。
    情勢危急,哪怕古之名將也無法保護延安府。
    但楊彥昌可以。
    剛收拾到的三十斤白銀裝進小木箱,包上紅綢緞,直送劉承祖當麵。
    試百戶楊彥昌憑胯下駿馬、掌中鐵槍,橫穿數百賊軍之陣,手下無一合之敵,如入無人之境,高呼驅逐賊寇、保護知府大人,單騎突入延安府城。
    當日下午,賊軍卷土重來,酒足飯飽的楊百戶再度策馬出城,於陣中殺個七進七出,驚得賊軍四散。
    知府衙門傍晚在猛將馳突過的戰場上,查驗三十餘具賊兵屍首,確實都是壯男生麵孔,隻不過傷口各異,多為刀傷、箭傷。
    但這無傷大雅,一顆將星正在延安府上空冉冉升起。
    消息傳到固原的三邊總製府,總督楊鶴震怒至極,招楊彥昌至固原麵議,深感衛所糜爛,蠅營狗苟之輩竊據高位,竟叫如此勇將任職區區試百戶。
    連個實授官銜都沒有!
    恥辱!莫大的恥辱!
    功勳奏報,官升三級,轉調韓城守將,以禦南犯賊寇。
    而後又命西安、潼關、慶陽、鳳翔等地衛所,選練勇士,沙汰無能衛官,給材力之士騰出位置。
    後來在楊彥昌的一再進言下,楊鶴也意識到延安衛缺兵少將無人守備,恐要塞有失,這才為他奏請延安衛千戶一職。
    總督還特意移書一封,送給延安府知府張輦,誇讚楊彥昌驚嚇賊寇、力保延安不失的功勳,一定要文武相親,驅逐賊寇。
    楊總督對他的厚愛,那些各級官吏對他的褒獎溢美之詞,甚至就連延安府城門口茶館說書先生每日必講的話本……聽在楊彥昌耳中,字字錐心刺骨。
    他就是個假造名將啊,哪裏有什麽驚人勇武。
    千戶的工作他能做好嗎?這事遲早要露餡。
    日複一日的煎熬中,楊彥昌出奇地發現自己工作非常簡單。
    隻需要當個擺設,什麽都不用做。
    延安衛的工作已經不能用勢如破竹迎刃而解來形容了,完全是竹子自己破開往刀上撞。
    第(1/3)頁
    第(2/3)頁
    他需要招兵、需要打造軍械、需要為糧草想辦法。
    可募兵官還沒出門,幾百個兵連招呼都不打,就自備兵器、攜帶幹糧來投軍。
    那應募軍戶的熱情勁兒,把楊彥昌都看傻了。
    自打嘉靖道君皇帝以來,咱大明朝還有數百人來充軍戶的情景嗎?
    除了這幫人大多姓劉,別的地方都特別好。
    “咳咳。”
    身後的咳嗽聲,打斷楊彥昌的望月沉思,把他的思緒從回憶中拉到夜晚的南關圍城。
    他回過頭,是劉承運來了。
    在府城以強勢示人的名將,麵對小身板兒的劉承運,顯得分外無奈,他歎了口氣:“承運啊,你這次來,又送了傷兵?”
    劉承運笑嘻嘻的對楊彥昌拱拱手:“楊將軍這種地缺人,咱這不就把人給送來了。”
    “又把哪兒搶了?我可聽說,你們在各個村子鼓動百姓向大戶訛糧,稍不滿意,就刀兵相向,知府衙門暫時還不知幕後主使,以後早晚會走漏消息,何況……”
    楊彥昌露出幾分不滿:“你們這是把延安衛當傷兵營了啊。”
    劉承運蠻不在乎的朝周圍衛軍打招呼,隨後才道:“楊將軍可不能這麽說,獅子營送來的都是好兵,他們跟人打過,受過傷,等將軍到了用兵之際,難道不比招募流民好用?”
    “用兵之際……”
    楊彥昌聽見這詞就頭蒙:“我除了剿你們,還有啥用兵之際?”
    延安府如今就是個大賊窩,首領一半都姓劉。
    劉向禹、劉承祖、劉承宗、射塌天、闖塌天、過天星、王和尚、曹操。
    這幫人,除了最後那個,剩下的人他去送銀子時候都打過招呼,全認識。
    “那就剿唄,若知府衙門下令,延安衛開出去,剿,二三十個首級,咱去剿兩個為富不仁的大戶。”
    劉承運擺手道:“將軍跟我二哥是熟人,咱們啥都好商量,喜歡錢,咱就把錢一塊分了。”
    “剿,剿個屁,我手底下一共四個百戶,仨都是你們黑龍山姓劉的,剩下一個是那任權兒。”
    提起這事,楊彥昌更氣了,向前走出一步,對承運道:“你能不能告訴我,你二哥跟任權兒同歲,到底給他灌了什麽迷魂湯?一個月孩子就成這樣了。”
    任權兒,是他以前的老部下。
    小兵兒出身,第八代衛所軍戶,從小就給楊彥昌端洗腳水,忠心到不能再忠心的角色,擱在外邊大戶人家,這都叫家生子。
    就因為給劉承宗送過一次炮,在老虎腰住了一個多月。
    那孩子回來像著了魔一樣。
    口口聲聲我是劉長官的人,翻來覆去就一句劉長官對我好。
    敢剿嗎?
    剿得動嗎?
    楊彥昌指揮得動衛所裏邊誰啊?
    他表麵上是個千戶,實際指揮能力等於負一,別說指揮部隊了,連自己都控製不了。
    劉承運隻嘿嘿笑:“能灌啥迷魂湯,就是對他好唄。”
    有多好?
    給他洗腳、給他治傷、歇著不讓幹活,比任權兒親爹對他都好。
    等級社會三百年,衛官出身的楊彥昌,並非不能理解對人好是什麽意思。
    可是大腦天然就想不到對衛所人形工具有任何好的原因。
    沒有必要,祖上八代都這麽過來,代代忠心耿耿,還需要對他好嗎?
    這是衛官的共識。
    但現在楊彥昌知道,該對軍戶好了。
    因為很多軍戶姓劉,他要不想讓自己腦袋隨時被人砍了,就有必要對軍戶好。
    獅子營一直往延安衛送傷兵,楊彥昌也沒半點辦法,道:“承運,我這些事,都是你二哥跑之前安排的?”
    這個問題,在他心裏已經憋了很久,獅子營隻有劉承宗認識他。
    升官的一切都太過順利,從城外假戰鬥留屍首、城內有人給茶館說書人寫話本、當上千戶就立刻把人送進圍城。
    第(2/3)頁
    第(3/3)頁
    甚至還有後來安排延安衛找匠人做兵器、養傷兵、還有任權兒。
    劉承宗還在縣衙打了兩場、出城再打兩場,奔逃十裏地轉頭回來斬了張雄。
    越想,楊彥昌越覺得,他這假冒不世出勇將的名號,給劉承宗更合適。
    而且這人還很聰明,安排後事如此詳細,詳細到讓楊彥昌感到害怕。
    別的不說,單府城如今整天說的《延安府楊將軍大破賊軍》的話本,就不可能是之前寫出來的。
    就算從南嘉山剛認識那天就開始算計他,也算計不了這麽周密吧?
    哪知他的話令劉承運捧腹大笑:“咋會呢,我二哥那天殺了張雄,累得連話都沒說,趴在馬背上就睡了,後來交代些我們該幹啥、別幹啥,他就帶人走了,哪兒有工夫算計你呀。”
    楊彥昌搖搖頭,打心眼裏覺得承運沒說實話:“你們那幾個首領我都見過,除你二哥和射塌天,別人在那天之前都不認識我。”
    至於射塌天李萬慶?
    楊彥昌很早就通過劉國能認識他了,他可不信那獵戶小子有這本事。
    “有人認識你。”
    更多的,劉承運沒辦法說,他隻道:“沒人想算計你,隻是你升官越高,大家越安全,不是你們獅子營,是你楊將軍、延安衛、還有我們,都是獅子營。”
    楊彥昌升官這事,從戰功到製造輿論,還真是群策群力。
    楊鼎瑞出了包括丟屍首在內的絕大多數主意,屍首都是延安衛旗軍,不過是那些從老回回手下潰逃又加入延安衛的賊子。
    編造城外交戰細節的說書話本,出自戰鬥親曆者劉承祖筆下。
    樂戶出身的饑賊宋守真還給寫了首曲子,由劉向禹填詞,本想讓訟師王琨拿給在青樓的養女傳唱。
    可惜因為遭賊的事,府城天天戒嚴,嚴重打擊了開在護城河外麵的青樓生意,最後劉老爺些的唱詞沒用上。
    “還有誰?”
    楊彥昌問道:“縣衙主事的孟縣丞、戶房的張書辦是不是也有份?我去縣衙辦事,那張書辦認出我部下旗軍是劉家人,後來孟縣丞居然告訴各房,人手先緊著延安衛辦。”
    張書辦?
    劉承運知道孟縣丞,知道二哥跟縣丞有約在先,出什麽事也不能碰劉家莊,但他們信不過縣丞。
    所以楊鼎瑞才讓很多劉家人都跑到延安衛來投軍,不過那孟縣丞確實沒碰劉家莊,就連黑龍山都沒動,隻派人過去看了一眼。
    但書辦張攀就不知道怎麽回事了。
    不知道歸不知道,劉承運笑眯眯道:“將軍就別管他們了,你去問他們,他們也不會承認通賊,別人問你,你會承認麽?將軍找我過來……”
    承運上前問道:“是不是有我二哥的消息了,他在哪?”
    “你就別操心你二哥了,他厲害得很。”
    按理說順理成章當了千戶,楊彥昌應該開心,可他就是開心不起來,總感覺處處被人製住。
    可要說和獅子營撇開關係,他又不願意。
    心態非常矛盾,明明處處如意,就是受製於人,好像讓哪裏都不舒服了。
    楊彥昌搖了搖頭,看向一片漆黑的東方:“他把驛站急遞鋪毀個幹淨,延安衛的消息出不去,外麵的消息進不來,送個信能把合水縣的驛卒累死。”
    合水縣是慶陽府了,送了好幾趟信都壓在鄜州城,本地驛卒聽說延安的情況都不敢往北走。
    最後隻能由慶陽的驛卒硬忍著不認路,跑了三百裏地,才把消息送到延安府城。
    “你二哥估計進山西了,他在延水關殺了剿他的遊擊將軍路誠……承運,你知道這本身二十個鋪司兵一天就能送過來的信,廢了多大周折?”
    楊彥昌搖著頭,延水關一戰的消息,沒辦法往南送,就隻能往北送,經清澗、綏德、米脂,一直送到魚河堡的魚河驛。
    從魚河驛送上二道邊牆,邊軍長城跑馬,一直跑到寧夏後衛所在的鹽池驛,再由沿途急遞鋪鋪司兵接力奔跑,送至固原州的三邊總製府。
    最後從固原州,一路送進延安府。
    “總督剛上任府城就被攻破,又陣亡遊擊將軍一位,楊大人很生氣。”
    楊彥昌拍了拍劉承運,十分認真道:“延綏鎮的官軍要南下,固原鎮邊軍去年剛嘩變過,總督不敢動,但慶陽衛也要集結部隊往鄜州開進。”
    承運到底年少,一聽就慌了:“那我二哥很危險,必須要想辦法把消息告訴他啊!”
    “你二哥鬧出的動靜太大,官府移交的公文裏,已經把他和橫天王王嘉胤、王左掛並列為第一等賊首,不過不用太擔心,你哥聰明,隻要在山西藏著,秦軍渡不得黃河。”
    楊彥昌抬手指了指劉承運,憂心忡忡:“反倒是你們,待慶陽官軍開至,沒準我也會被征召,到時府城左近亂局平定,重設驛站急遞,找不到承宗一定會找你們,這些日子可別再折騰了……別到時誰被捉走,咱們一串人全完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