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收獲

字數:3331   加入書籤

A+A-


    周末的時候,蘇木和徐佳瑩也來救助站幫忙,蘇木幫著加固了鐵籠,還在院子裏搭了個遮雨棚,防止下雨天雨水漏進救助站。
    徐佳瑩則給小貓們做了窩,用舊毛衣改造成小被子,又軟又暖和。
    “以後要是有小貓生病了,就直接跟我們說,”徐佳瑩摸著一隻小花貓的頭,“我認識寵物醫院的醫生,能幫你們講講價,少花點錢。”
    傍晚的時候,之前認養小貓的愛心人士也來了,一位年輕女孩抱著她認養的三花,眼裏滿是喜愛:
    “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它,比照片上還可愛!以後每個月我都會來看它,給它帶好吃的。”
    另一位男士則給救助站捐了一台新的恒溫箱:“我看之前的空調有點舊,怕冬天不夠暖和,這個恒溫箱可以給剛出生的小貓用,溫度能調節,很方便。”
    邢夢潔看著眼前的一幕,心裏充滿了感激。
    她想起自己剛開救助站的時候,隻有幾隻流浪貓,條件簡陋,沒人幫忙,她好幾次都想放棄,可每次看到小貓們可憐的眼神,又不忍心。
    現在,有這麽多好心人幫忙,有蘇木和朋友們的支持,她終於不再是一個人戰鬥了。
    離開救助站的時候,夕陽把天空染成了橘紅色,邢夢潔看著蘇木和徐佳瑩的背影,突然覺得,這個冬天好像也沒那麽冷了。
    可能救助站以後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會有新的流浪貓進來,比如現有的物資可能不夠用,但她不再害怕了。
    因為她知道,身邊有一群溫暖的人,會跟她一起,守護這些可愛的小生命。
    回到家,邢夢潔打開電腦,在救助站的微博上更新了一條動態,配上小貓們玩耍的照片,還有好心人捐贈物資的圖片,寫道:“感謝所有幫助過救助站的好心人,是你們讓這些小生命感受到了溫暖,以後我們會繼續努力,給小貓們一個安穩的家。”
    沒過多久,就有很多網友留言點讚,還有人問能不能加入誌願者團隊,邢夢潔一一回複,心裏充滿了希望。
    她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的夜景,烏鎮的燈籠亮了起來,暖黃色的光映在街道上,格外溫馨。
    邢夢潔想起蘇木說過的話:“做善事,總會有人看得見,總會有人願意幫你。”
    她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好結果。
    她也會一直守護著這些小貓,守護著這份溫暖,讓更多流浪的小生命,在烏鎮這個溫柔的小鎮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家。
    第六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
    十一月中旬的烏鎮總裹著一層薄涼的霧,清晨的霧靄漫過石橋,把巷口老茶館的木質招牌暈成模糊的淺棕色。
    “青禾”林曉禾坐在宿舍的書桌前,手指反複刷新著木槿文學網的頁麵。
    《巷口茶館》最新章節下的評論區像滾雪球似的,負麵留言越來越多,看得她指尖發僵。
    她花了整整十天打磨的“老茶客賒賬”情節,不僅沒換來期待中的好評,反而成了讀者質疑的焦點。
    “作者怕不是沒出過校門吧?烏鎮老茶館哪有賒賬的規矩?都是現付現喝!”
    “之前寫用玻璃杯泡碧螺春我就忍了,現在還編賒賬,為了煽情硬造情節,棄坑了!”
    “連老茶館的基本規矩都不懂,還寫什麽江南故事?建議去烏鎮實地看看再來寫!”
    屏幕上的文字像細小的針,紮得林曉禾眼眶發酸。
    她想起上個月去烏鎮采風時,特意在“老楊茶館”蹲了三天,聽老板楊大爺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常有腿腳不便的老茶客讓孩子來捎話賒茶錢,月底再讓家人一並結清,有的老人記性差忘了還,楊大爺也從不多提。
    她本以為這段帶著煙火氣的真實回憶,能讓故事更有溫度,卻沒想到成了“不真實”的證據。
    更讓她委屈的是“玻璃杯”的爭議。
    她確實見過茶館給年輕遊客用玻璃杯,想著年輕讀者對蓋碗不熟悉,特意把描寫改成了玻璃杯,還在章節末尾加了句“老茶客們總用蓋碗,說這樣茶香更醇”。
    可讀者隻盯著“玻璃杯”,忽略了後麵的補充,連帶著之前的章節都被翻出來質疑“細節不用心”。
    林曉禾趴在書桌上,看著桌角那本記滿采風筆記的本子,裏麵夾著楊大爺茶館的照片、老茶客的訪談錄音,還有她畫的茶館布局草圖,突然沒了底氣。
    她打開和秦玉明的聊天框,刪了又改,最後隻發了一句:“秦編輯,讀者說我的描寫不真實,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寫江南題材?想停更一段時間。”
    秦玉明收到消息時,正在蘇木家核對《梅下花事》番外的校樣。
    他把手機遞給蘇木,皺著眉說:“‘青禾’這孩子太敏感,一點爭議就慌了。她的文字細膩,就是沒經曆過讀者質疑,容易鑽牛角尖。”
    蘇木放下手裏的校樣,接過手機看了看,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著。
    “她不是不適合寫,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咱們得幫她把‘真實’的證據擺出來,不僅是給讀者看,也是給她自己打氣。”
    他拿出手機,找到林曉禾的微信,直接撥了語音電話。
    “曉禾,別著急,”蘇木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帶著讓人安心的沉穩。
    “讀者的質疑不是壞事,說明他們認真看了你的故事。你說的賒賬和蓋碗的事,咱們這周末就去烏鎮,找楊大爺和老茶客們要證據,證明你的描寫沒錯。”
    林曉禾握著手機,眼淚終於忍不住掉了下來:“蘇老師,真的能證明嗎?我怕……我怕最後還是我錯了。”
    “傻孩子,是不是真的,去了就知道了。”蘇木笑著說,“你先把采風筆記整理好,周末咱們一起去茶館,讓老人們給你作證。”
    掛了電話,林曉禾重新翻開采風筆記,看到裏麵楊大爺說“賒賬不是賴賬,是互相體諒”的記錄,心裏稍微安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