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傳承

字數:3160   加入書籤

A+A-


    “以後常來就能吃到了!”崔姝笑著收拾碗筷,“我給你們裝了些湯圓粉,回去也能自己煮,想吃甜的放芝麻餡,想吃鹹的放肉餡,都方便。”
    次日清晨,天難得放晴,陽光透過窗欞灑進客房,將沈父沈母收拾行李的身影映在地板上。
    蘇錦早早起了床,跟著崔姝一起往車上搬特產。
    有崔姝做的桂花糕、醬鴨,有徐佳瑩泡的熏豆茶,還有從老街“文墨軒”買的歙硯和宣紙,滿滿當當塞滿了後備箱。
    “這些都是烏鎮的心意,”蘇錦幫沈母把一包臘味放進車裏,“熏豆茶用開水泡三分鍾就能喝,醬鴨蒸二十分鍾就行,要是不知道怎麽做,隨時給我打電話。”
    沈母拉過蘇錦的手,從手腕上褪下一支翡翠鐲子,鐲子是淡綠色的,水頭通透,上麵還帶著點細小的棉絮,是她結婚時沈父送的,戴了二十多年,卻依舊溫潤。
    “這鐲子給你,”沈母輕輕將鐲子套進蘇錦的手腕,大小正好,“是老物件了,能帶來福氣,以後你跟亦舟好好的,比什麽都強。”
    蘇錦愣住了,連忙推辭:“阿姨,這太貴重了,我不能要。”
    “拿著,”沈母按住她的手,眼神裏滿是真誠,“這不是普通的禮物,是我認你這個兒媳婦的心意,以後你就是我們家的人,別跟阿姨客氣。”
    沈父則走到沈亦舟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鄭重:“亦舟,錦兒是個好姑娘,懂事又善良,你以後要好好待人家,別讓她受委屈,要是讓我知道你欺負她,我饒不了你。”
    沈亦舟用力點頭,目光落在蘇錦身上,滿是堅定:“爸,您放心,我這輩子都會對錦兒好,不會讓她受一點委屈。”
    車子緩緩駛離院子時,蘇錦站在門口,看著車窗外揮別的沈父沈母,眼眶漸漸泛紅。
    直到車子變成遠處的一個小點,再也看不見,她才忍不住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淚。
    明明知道很快還會再見,卻還是舍不得這份短暫相處的溫暖。
    “傻丫頭,別哭了,”崔姝端著一碗剛煮好的酒釀圓子走過來,熱氣氤氳在碗口,“吃點甜的就好了,亦舟說了,等開學前,會帶他爸媽再來烏鎮,到時候咱們再一起吃我做的春卷,放河燈。”
    蘇錦接過碗,用勺子舀起一個圓子,軟糯的糯米裹著甜酒的醇香,暖意在喉嚨裏蔓延開來,心裏的酸澀也淡了些。
    她靠在崔姝身邊,看著院子裏被陽光照得發亮的臘梅,輕聲說:“崔姝阿姨,我好像越來越喜歡烏鎮了,喜歡這裏的水,喜歡這裏的燈籠,更喜歡這裏的人。”
    “喜歡就好,”崔姝摸了摸她的頭,“這裏就是你的家,不管什麽時候回來,都有熱飯熱菜等著。”
    客廳裏,蘇木從書房的舊箱子裏翻出一本泛黃的相冊,封麵是深藍色的硬殼,邊角被歲月磨得有些卷邊,上麵還貼著一張小小的黑白照片。
    是年輕時的楊曉琪站在烏鎮碼頭,身後是烏篷船,手裏抱著一個布娃娃,笑得碼頭彎彎。
    他坐在徐佳瑩身邊,輕輕翻開相冊,第一頁就是楊曉琪送他離開烏鎮的舊照。
    照片裏,楊曉琪穿著件淺藍色的連衣裙,手裏提著一個布包,裏麵裝著給蘇木帶的桂花糕,站在碼頭邊,眼裏滿是不舍。
    蘇木則穿著件白色的襯衫,背著書包,手裏握著一張火車票,臉上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卻也難掩離別時的傷感。
    “還記得這張照片嗎?”蘇木指著照片,聲音帶著點懷念,“那年我要去江城上大學,曉琪特意早起給我做了桂花糕,送我到碼頭,說等我回來,帶她去看蘇州的園林。”
    徐佳瑩湊過來看,指尖輕輕拂過照片裏楊曉琪的笑臉,眼裏滿是溫柔:“她那時候真年輕,眼睛亮得像星星。後來你跟我說起她,我還總想象她的模樣,現在看照片,比我想象中還要清秀。”
    “她手特別巧,”蘇木翻到下一頁,是楊曉琪親手繡的手帕照片,上麵繡著一朵臘梅,針腳細密,“這手帕是她送我的畢業禮物,說臘梅耐寒,讓我在外麵遇到困難別放棄,我一直珍藏著,後來搬家的時候不小心弄丟了,還難過了好一陣子。”
    徐佳瑩握住他的手,輕輕拍了拍:“別難過,她的心意你記在心裏就好。現在咱們在烏鎮過得安穩,錦兒也找到了喜歡的人,曉琪要是知道,肯定也會為你高興。”
    蘇木點點頭,繼續翻著相冊,裏麵還有他在江城上學時的照片,有徐佳瑩第一次來烏鎮的照片,有蘇錦小時候抱著黑米的照片,每一張都承載著不同的回憶,像一串珍珠,串起了他的半生歲月。
    “時間過得真快,”蘇木合上冊相冊,靠在沙發上,“以前總覺得日子慢,盼著錦兒長大,盼著能回烏鎮,現在才發現,好多珍貴的瞬間都悄悄溜走了,幸好還有這些照片,能讓我們想起以前的日子。”
    徐佳瑩靠在他肩上,看著窗外玩耍的蘇錦,輕聲說:“隻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以後還會有更多美好的瞬間,會有更多值得珍藏的照片,會有更多像這次見家長一樣溫暖的回憶,日子會越過越熱鬧,越過越安穩。”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相冊上,也灑在相擁的兩人身上,暖得像一場不會醒來的夢。
    院子裏,蘇錦已經擦幹了眼淚,正拿著相機,對著臘梅拍照,準備發在公眾號上,標題她都想好了。
    “烏鎮的離別與期待,下次再見,定是春暖花開時”。
    崔姝則在廚房忙碌,準備晚上的晚飯,鍋裏燉著的臘味合蒸飄出香氣,與院子裏的臘梅甜香混在一起,構成了烏鎮最尋常也最珍貴的煙火氣。
    第二天清晨的陽光剛越過烏鎮的馬頭牆,就把院角的青石板路染成了淡金色。
    蘇錦蹲在花池邊,指尖輕輕拂過剛到貨的臘梅苗葉片。
    深綠色的葉片上還沾著運輸時的水珠,枝幹纖細卻挺拔,是京大園藝社特意培育的耐寒品種,能在北方的冬天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