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晚宴

字數:3309   加入書籤

A+A-


    徐佳瑩繼續說。
    “我還在每份邀請函裏夾了一小袋桂花,是前幾天在院子裏摘的,曬幹後特別香,也算是咱們‘古藝新境’的一點心意。”
    開業前一周,聯名緙絲扇麵的首批500把終於全部完成。
    沈師傅帶著徒弟們,用竹籃將扇麵小心翼翼地送到“古藝新境”,每把扇麵都裝在藍印花布扇套裏,再放進木質禮盒中,禮盒上貼著手寫的編號。
    “這500把扇麵,每一把都經過我親手檢查,‘虛實緙’的水霧感、‘扁金線’的光澤度都達標,你們放心賣。”
    沈師傅拿起一把扇麵,輕輕展開,陽光透過扇麵,蘭草的紋樣在地麵投下淡淡的影子。
    “我還特意在每把扇麵的扇骨內側刻了一個小小的‘沈’字,算是我的簽名,給客人留個紀念。”
    徐佳瑩和顧曼殊的團隊一起,對扇麵進行了最後的驗收。
    顧曼殊的設計師看著扇麵,忍不住讚歎:“比設計圖上的效果還好,沈師傅的手藝果然名不虛傳。看來咱們這次合作,不僅能賣出好銷量,還能讓更多人了解緙絲工藝,也算是為傳統工藝傳承出了份力。”
    顧曼殊也如約出席了開業前的驗收會議,這是她自上次送厚禮被拒後,第一次線下見到蘇木和徐佳瑩。
    她穿著一身簡潔的黑色西裝,沒有了之前的旗袍與漢服,多了幾分商務人士的幹練。
    會議全程,她始終專注於扇麵的驗收細節,沒有提及任何私人話題,最後甚至主動提出。
    “開業當天我可能會晚到一會兒,公司還有個會要開,要是趕不上剪彩,就不用特意等我了,重點是把活動辦好,讓客人感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
    蘇木和徐佳瑩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釋然。
    徐佳瑩笑著回應:“沒關係,顧總忙完工作再來就好,我們會給您留好位置,也期待您能在開業活動上,和大家分享‘曼殊集’與傳統工藝的故事。”
    驗收會議結束後,顧曼殊沒有多留,簡單道別後便離開了。
    看著她的車駛遠,王麗感慨道:“沒想到最後能這樣平和地收尾,之前總擔心她會鬧不愉快,現在看來,大家專注於工作,反而能互相理解。”
    邢夢潔也點頭:“是啊,這樣挺好的,以後咱們還能繼續和‘曼殊集’合作,一起把傳統工藝的文創產品做得更好。”
    夕陽西下,將“古藝新境”的庭院染成暖金色。
    眾人坐在桂花樹下,圍著剛驗收完的聯名扇麵,討論著開業當天的流程。
    剪彩環節邀請沈師傅、趙姨、李奶奶三位手藝人代表上台,評彈表演安排在庭院的水榭旁,讓客人邊聽評彈邊品桂花茶。
    手工體驗區全天開放,讓感興趣的客人能隨時上手嚐試,市集則設在巷口,方便過往遊客參與。
    “我已經聯係好了蘇州本地的媒體,開業當天會有記者來采訪,咱們可以借這個機會,好好宣傳一下傳統工藝的傳承理念。”
    蘇木說,眼中滿是期待。
    徐佳瑩握住他的手,輕聲說:“等開業那天,咱們的‘古藝新境’就真的‘活’了,以後這裏會充滿蘇繡的針腳、緙絲的梭聲、製香的香氣,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傳統工藝,這就是咱們最初的夢想。”
    ……
    農曆八月十三的傍晚,蘇州金雞湖畔的“君悅酒店”被暮色溫柔包裹,玻璃幕牆將湖麵的粼粼波光與岸邊的霓虹燈火折射成流動的彩光,像一幅動態的江南水墨畫。
    蘇木牽著徐佳瑩的手站在酒店旋轉門外,晚風掠過湖麵,帶著濕潤的水汽,輕輕吹動徐佳瑩旗袍下擺的蘭草紋繡線。
    那是她前一晚熬夜修改的細節,用銀線在蘭草葉尖繡了幾縷漸變微光,在暖黃燈光下會泛出細碎的光澤,不仔細看像晨露落在草葉上,低調又靈動。
    “第一次參加這麽正式的商業晚宴,總覺得有點不自在。”徐佳瑩指尖輕輕收緊,聲音壓得很低,目光掃過往來賓客身上的正裝禮服,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旗袍領口的玉簪。
    她今天的裝扮花了整整一下午準備,淺青色真絲旗袍是找蘇州觀前街的老裁縫周師傅定製的,領口和袖口的回紋用細銀線勾勒,針腳細得幾乎看不見,卻讓素雅的麵料多了幾分精致感。
    頭發挽成低髻,插著姨婆傳下來的白玉蘭簪,簪頭的玉蘭花經過幾十年摩挲,溫潤得像浸了水。
    耳墜沒有選華麗的珠寶,而是戴了一對淡水珍珠耳釘,是之前聯名扇麵項目裏,用剩下的珍珠邊角料請銀匠打磨的,珍珠雖小,卻透著天然的瑩潤。
    蘇木握緊她的手,掌心的溫度透過指尖傳遞過來,語氣帶著安撫的寵溺:“別緊張,咱們不是來爭什麽風頭的,就是來認識些誌同道合的朋友,順便為‘古藝新境’多對接些資源。”
    “你想想,一會兒聊起蘇繡、緙絲,還有誰能比你更懂?你今天這麽美,再加上你對傳統工藝的專業認知,不管和誰聊,都能聊到點子上。”
    他今天穿了一身深灰色定製西裝,麵料挺括卻不僵硬,領口別著一枚小小的緙絲胸針。
    這是徐佳瑩特意為他繡的,用淺灰色桑蠶絲線繡了簡化的水波紋,邊緣綴了兩根細金線,遠看像枚普通的金屬胸針,湊近了才能看出絲線的紋理,既有傳統韻味,又不顯得突兀。
    兩人剛走進宴會廳,就被一陣爽朗的笑聲吸引。
    蘇州文旅局的張局長端著香檳杯,正和幾位企業家圍在展台前聊天,展台上陳列著蘇州非遺工藝的小件作品。
    有蘇繡的書簽、緙絲的扇麵,還有製香用的老模具。
    看到蘇木和徐佳瑩,張局長立刻笑著舉起酒杯打招呼:“蘇先生,徐小姐,可算把你們盼來了!《江南工藝十二時辰》的樣片我上周特意抽時間看了,拍得太有味道了。”
    “沈師傅織緙絲時梭子在經線間穿梭的特寫,趙姨研磨香粉時石臼與竹篩碰撞的聲音,把咱們蘇州傳統工藝的‘魂’都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