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幹勁十足

字數:3124   加入書籤

A+A-


    有一次,團隊成員帶著竹編收納盒的樣品參加文創展會。
    一位年輕女孩提出:“收納盒很好看,但顏色太單調了,要是能有粉色、藍色這些亮色就好了。”
    徐佳瑩聽後,立刻記下了這個建議。展會結束後,她和周師傅一起研究,嚐試用天然染料給竹絲染色。
    用梔子花粉染黃色,用板藍根染藍色,用蘇木染紅色,既環保又美觀。
    染好色的竹絲編織出的收納盒,色彩鮮豔卻不突兀,推出後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歡。
    還有一次,在測試緙絲筆記本的實用性時,團隊發現筆記本的封麵容易磨損。
    徐佳瑩反複琢磨,最後想到在緙絲表麵覆蓋一層薄薄的透明防水膜,既不影響緙絲的紋理和光澤,又能起到保護作用。
    這個小小的改進,讓筆記本的耐用性大大提高,也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蘇州記憶”文創產品的樣品越來越豐富。
    竹編收納盒有了三種尺寸、四種顏色。
    蘇式宮燈設計了園林窗格、水鄉烏篷船兩種造型,緙絲筆記本除了蘇州標誌性建築,還增加了寵物、花卉等年輕消費者喜歡的圖案。
    還有新開發的“水鄉風情”係列明信片,上麵印著手繪的蘇州小橋流水,背麵可以手寫祝福,兼具收藏和實用價值。
    王麗看著越來越豐富的樣品,興奮地說:“咱們的產品現在已經很成熟了,可以正式上線銷售了!我已經對接了蘇州本地的十家文創商店,他們都願意上架咱們的產品,線上的電商店鋪也已經注冊好了,就等咱們確定上線時間。”
    徐佳瑩點點頭,眼中滿是期待:“我覺得可以在十一月初上線,正好趕上雙十一購物節,能吸引更多消費者。上線前,咱們再舉辦一場小型的新品發布會,邀請媒體和網紅博主參加,擴大宣傳力度。”
    蘇木補充道:“新品發布會可以在‘古藝新境’舉辦,讓嘉賓們一邊體驗傳統工藝,一邊感受‘蘇州記憶’文創產品的魅力。我們還可以邀請之前拜訪過的手藝人到場,讓他們分享創作故事,增加產品的文化內涵。”
    團隊成員一致同意這個方案,隨後開始籌備新品發布會。
    王麗負責對接嘉賓和媒體,邢夢潔負責現場布置和宣傳推廣,徐佳瑩和張萌負責完善產品細節,蘇木則負責協調現場流程。
    新品發布會當天,“古藝新境”裝扮得格外精致。庭院裏的桂花樹上掛滿了“蘇州記憶”係列的宮燈,暖黃的燈光映著滿院的桂花香。
    中院的文創展示區裏,竹編收納盒、緙絲筆記本、明信片等產品整齊陳列,旁邊放著手藝人的工具和半成品,讓嘉賓們能直觀感受到產品的製作過程。
    後院的製香區和竹編區,周師傅、趙姨等手藝人現場演示技藝,嘉賓們可以親手體驗,氣氛十分熱烈。
    受邀的媒體和網紅博主們紛紛拍照打卡,對“蘇州記憶”文創產品讚不絕口。
    一位來自上海的文創博主說:“這些產品既有傳統工藝的韻味,又很實用,特別是竹編收納盒和緙絲筆記本,顏值太高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推薦給我的粉絲了!”
    蘇州文旅局的張局長也出席了發布會,他看著展示區的產品,欣慰地說:“‘蘇州記憶’項目做得非常好!它把蘇州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完美結合,讓更多人了解蘇州的文化底蘊,也為傳統工藝的傳承開辟了新的路徑。文旅局會全力支持你們,把‘蘇州記憶’打造成蘇州的文化名片。”
    發布會結束後,“蘇州記憶”文創產品正式在電商平台和線下文創商店上線銷售。
    上線第一天,竹編收納盒就賣出了300多個,緙絲筆記本賣出了500多本,宮燈和明信片也銷量可觀。
    網友們的評價也大多是正麵的:“顏值高,實用性強,還能感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買了一個竹編收納盒,用來裝化妝品,太好看了”“緙絲筆記本的封麵太精致了,舍不得用”。
    看到產品受到市場的認可,團隊成員都非常興奮。
    王麗拿著銷售數據,笑著說:“咱們的項目算是成功了!第一個月的銷售額就突破了十萬,照這個趨勢,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本了。”
    邢夢潔抱著呆膠布,開心地說:“我就知道咱們的產品肯定能火!現在好多寵物博主都在推薦咱們的寵物係列緙絲書簽,銷量特別好。”
    徐佳瑩看著銷售數據,心中滿是感慨。從最初的想法,到走訪手藝人、記錄技藝,再到產品研發、上線銷售,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了收獲。
    她轉頭看向蘇木,眼中滿是感激:“謝謝你一直支持我,沒有你,我也堅持不下來。”
    蘇木握緊她的手,溫柔地說:“這都是你努力的結果。你對傳統工藝的熱愛和堅持,才讓‘蘇州記憶’項目有了今天的成績。以後,咱們還要繼續深耕蘇州的傳統工藝,開發更多優秀的文創產品,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上蘇州的老手藝。”
    接下來的日子,“蘇州記憶”文創項目繼續穩步發展。團隊陸續推出了新的係列產品,包括“非遺美食”係列的蘇式點心禮盒、“傳統服飾”係列的蘇繡圍巾和緙絲手帕等,每一款產品都延續了“傳統+現代”的設計理念,深受消費者喜歡。
    “工藝青苗計劃”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第一期培訓招收了15名學員,經過三個月的培訓,有10名學員留在了“古藝新境”當助教,其中兩名學員還參與了“蘇州記憶”文創產品的生產,跟著周師傅學習竹編,跟著沈師傅學習緙絲,成為了傳統工藝傳承的新生力量。
    “工藝大師課”也定期舉辦,每月一期,邀請不同的手藝人授課。
    課程內容包括竹編、蘇繡、製香、蘇式點心等,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