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封侯拜將 第七十五章:趙國奇人

字數:3509   加入書籤

A+A-




    上卷:封侯拜將 第七十五章:趙國奇人
    次日一早,急不可耐的觀眾早已將會場的裏裏外外圍得個水泄不通。由於今天是決賽的最後一場,前往觀戰的人數比昨日更是多上半倍有餘。為了確保決賽的最後一天得以圓滿收官,趙武靈王連夜將中山大營的三分之一軍隊悄咪咪地調到了會場的周圍以備不時之需。
    平民百姓進場、文武百官進場、趙國皇族進場……等這一切都就緒之後,廉頗騎著騮紅馬(實則為鎮國馬金色變化成的最普通的紅色),趙奢騎著赤紅馬(相馬大會中所得,赤兔馬的祖先)緩緩進了場。兩匹寶馬皆四蹄修長、脖頸優美、鬃毛旺盛、體態輕盈,坐在馬鞍上的兩人也是神采飛揚、自信挺拔、目光如炬、腳下生風……
    觀眾見狀皆討論道:“廉頗所坐的馬匹要比趙奢所坐之戰馬體型略大!”,“但趙奢所騎的駿馬在顏色上又比廉頗所用之寶馬純正好看!”
    兩人旗鼓相當,兩馬也是各有千秋……
    兩位萬裏挑一的勇士在指定地點勒住馬韁站定,天空中鼓鑼喧響、萬花飄落。在花瓣下落的過程中,操場頓時如仙境似地彌漫起了大霧,花瓣落完、大霧消散之後,廉頗與趙奢之間多了一個高大的身影,他左手扶著赤紅馬的額頭,右手摸著鎮國金馬的頸背,眾人一看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趙國的最高統帥,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陛下。
    眾人此時紛紛行禮高呼萬歲(廉頗和趙奢也都下馬跪伏在趙雍左右),趙雍先將兩位選手扶起,再對場上的王公大臣、士紳百姓喊了句“平身”然後便飛身一躍徑直地跳入到了台的中央。
    眾人皆對趙雍神仙般的出場方式大為驚歎,更是被他一躍數十米的高強武藝驚為天人!
    (其實趙雍的出場以及跳躍的這個過程在暗中都有道具加持的,否則凡體肉胎就算苦練百年也無法原地一跳便到幾十米之外。廉彪、肥禮為大王設計的這種出場形式其實是想進一步樹立趙雍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因為國王的權力是天神授予的,隻有讓人們都覺不可思議、覺得隻有神仙才能辦到類似的事情,這樣才能進一步體現王權神授,王是天神下凡來管理人間的這一理念。)
    趙雍在台上發表了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說隨後便宣布比賽開始:
    最後一輪比賽叫做:過三關,顧名思義:比賽共分三個小關,第一小關為野外探險,第二小關為越野障礙,第三小關為胡服騎射,誰先過完這三關,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這三關之中,在任何一個小關裏放棄,即為比賽失敗;如果兩人都放棄比賽則按完成比賽的多少來定輸贏;前兩關野外探險和越野障礙都是在戶外進行,最後一關胡服騎射則是要回到現在的比賽場地k。
    先介紹一下第一小關野外探險的比賽規則,兩位選手現在所在的場地其實是東山大營的操場,他們需要騎馬穿過一條官道,然後到達北山執行任務(需要說明一下的是:操場到北山皆有大量官兵巡邏和駐守,一方麵可保障兩位選手在比賽過程中的危險係數降至最低;另一方麵則是為了比賽的公平公正,防止有人混入野外對選手進行幹擾或者增援。),兩位需要在方圓數十裏的北山之上找到藏寶圖,然後按照藏寶圖的的路線拿到對應的寶藏,等把寶藏運上馬匹就算完成第一小關了……
    兩位選手出發之前,都會佩戴好趙國的最新黑科技——磁極定位器。它是趙國一位奇人在經過十年的理論研究之後花費二十年的時間尋遍各地精心選材,又經過三十年的光陰將選中的磁鐵匠心打磨,最後經過四十年的嘔心瀝血將之前的理論轉換為實踐而研製出的一台可以在方圓百裏內精確定位行蹤的儀器!此奇人從二十歲開始研究,直到一百二十歲壽終正寢之日方才研製出紅、黃、藍三台定位器。其中黃色、藍色功能大致相同,可以在百裏範圍之內精確定位,這紅色定位器要更厲害許多,可以在方圓千裏之內精確指出位置。(戰國時期,趙國的領土大約20萬平方公裏,可以簡單地看成東西寬400公裏,南北長500公裏,而這個紅色定位器的方圓輻射範圍有1000裏,周秦時期1裏約為現在的415米,2裏其實也約等於現在的1公裏。換而言之:如果把這紅色定位器放置於趙國的中心位置都城邯鄲,隻要有人佩戴特殊的定位小磁極,那麽他隻要在趙國境內就肯定能被定位、能被找到)。
    何為磁極定位器的工作原理呢?說白了就是利用磁鐵與磁鐵之間的距離近吸力便大、距離遠吸力就小的特點製作而成。在戰國時期便有人發現磁體無論怎麽旋轉最後總是指向南邊的這一特性而造出了指南針(司南);在那個時期人們同樣也發現了磁體距離越遠吸力便越小、距離越近吸力便越大的原理!但是製作定位器所需要的磁鐵極其特殊,於是一大難題擺在了趙國奇人的麵前:普通磁鐵與普通磁鐵之間如果加入一塊木頭,雖然兩塊磁鐵間的直線距離不變,但會極大地削弱磁鐵之間的吸力;如果兩塊磁鐵之間加入鐵片,雖然兩塊磁鐵之間的距離也沒有變化,但卻能增強兩塊磁鐵之間的吸力。我們上文中已經說過了:磁極定位器是根據兩塊磁鐵之間“近強遠弱”的原理來進行定位的,所以第一個難題是能不能找到一種永磁鐵,而且這種永磁鐵的磁力恒定不變,不管是在空氣、木頭、金屬、還是其他任何介質中,兩塊永磁鐵的吸力隻與距離遠近有關而不受其他任何介質的影響。趙國奇人為了找尋這種性質的永磁鐵,足跡踏遍了當時的各個國家,盡管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經常打仗動亂,但就算是在極度危險的條件下也改變不了趙國奇人探尋科學的步伐,可惜他就這樣夜以繼日地找尋了十五年還是一無所獲,接下來的五年,他改變思路:既然自然界中很難找到不受介質影響的磁鐵,那麽能不能找到受介質影響比較小的磁鐵呢?這些受介質影響比較小的磁鐵再經過他夜以繼日地打磨、改造,說不定會變成理想中的那種不受任何介質影響的永磁體呢?轉換思路之後,趙國奇人又馬不停蹄地開啟了自己的尋磁之路,他這次一碰到受介質影響較小的磁鐵便帶回去打磨,打磨了很長一段時間發現沒有改變就換尋找下一個磁鐵……這樣來來回回找尋並打磨了幾千塊磁鐵、磁石,還是沒有獲得理想中的永磁鐵,但是他並沒有放棄,他依然在尋找,更加堅定地尋找……終於他在趙國、秦國以及匈奴國的交界之處發現了一塊天外隕石,這塊隕石有著微弱磁性,弱到他的探測儀都覺得這是一塊普通無磁的石塊,但他憑借著多年的經驗以及對科學的第六感還是決定留了下來。由於隕石太大,趙國奇人無法將它搬運到邯鄲的實驗室,於是他隻好就地搭起帳篷當做住所,又將邯鄲實驗室裏的器材不遠千裏地一一送來,然後便又開啟了自己的打磨加工之路……他先將隕石的表麵切一小塊下來然後不斷地打磨加精、浸泡增磁……一係列操作下來所得之磁塊還是不盡如人意。於是他又從隕石表麵切下了一塊繼續重新打磨加工,結果還是不如人意……就這樣一塊又一塊地切割、打磨、加工、增磁,所剩的隕石越來越小,加上此時秦人、趙人、匈奴人彼此之間的連連混戰,讓本就處於三戰之地的實驗室更加殘敗不堪……但他依然沒有放棄,每次戰爭結束之後,他都重新整理並修繕好實驗室繼續對切割下來的隕石進行研究,後來戰爭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專心地打磨石塊,任憑身邊的刀光劍影、金戈鐵馬也無法影響他打磨石塊的決心。經曆過多次激戰的士兵以及將領開始注意到這個老頭,他們被老頭這種處變不驚、從容不迫的精神深深折服,久而久之這些人竟然自發地達成了一種默契:但凡看到老頭在打磨石塊,他們就不可以兵戎相見,甚至在老頭缺衣少食的時候,軍營裏的士官還會特意悄悄地將棉被、衣服、食物和水放在趙國奇人的帳篷之外,就這樣由於老頭的到來秦趙以及匈奴的三國邊境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安寧。
    在老頭鐵杵成針的意誌下,終於把偌大的隕石打磨成一根細細的牙簽,而這根細細的牙簽正是他找尋已久的“不受任何介質影響,隻受距離近遠而改變吸力強弱的永磁鐵”。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